第1篇: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
--《红楼梦》之林黛玉
本学期我读了《红楼梦》,我研究的人物是林黛玉,林黛玉的命运是爱情的悲剧,我认为她的命运是由她的性格决定的。
林黛玉多愁善感。她体弱多病,感时伤怀,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以泪洗面,这就导致她的病情日益严重;她也孤高自傲,活在世俗之中,却不懂俗事。她的孤高自傲使她不能与人处理好关系,只和自己看的上的讲话,其他“不入流的”正眼都不瞧,即使是长辈。另外,她尖酸刻薄,无论的什么场合随性说话,不给别人留任何情面。她把周瑞家抄便道送花的行为看成了有高低贵贱之分,把他数落的颜面扫地。正是这些性格使的她在贾府的人缘不是很好。
但是,说到底太强的自尊才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太强的自尊使她从进入贾府以后说的每句话,走的每步路都处处留心;她也不肯随和别人,这就使得她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被喜欢,她也就越来越自尊,看重自己,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在宝玉向她表达爱意时,正是因为她那太强的自尊使她认为,想婚姻这样大事却在那样的场合以那样的方式出现,简直是对爱情的亵渎,对她的赤裸裸的侮辱,所以在神圣的爱情与尊严面前,她毫不犹豫的选择捍卫尊严。这就注定了她爱情的悲剧。
通过研究林黛玉,我感悟到: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下,我们要学会“做人和处世”,要懂得“事不关己莫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同时也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要学会和各方面的人保持亲切、自然、合适的关系;另外,也要心怀宽广,豁达大度,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时不时说太伤自尊了。只要没有触及我们的自尊底线,都要学会谦让,因为退一步海阔。要时刻记住“和”为贵。
第2篇: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
蒋介石的性格悲剧
天比天高、知识渊博、不苟言笑、善于兵法权术、文韬武略
对文献是个才
对百姓是个魔
对政治是个家
对历史是个痕
少有的极端争议人物
曾支持德国反希特勒力量
不抵抗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在昨天的讲座中,杨天石首先指出,不抵抗命令出自张学良,而非如教科书上一贯所言是蒋介石的指示。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当晚,蒋介石在从南京去江西的军舰上,根本就不知道沈阳的战事。在以后的抗战中,蒋介石还时不时在日记中警惕自己:“中国若要自取灭亡,俯首而上断头台则已,否则除抗战拼命以外,再无第二道路矣。”(1938年12月16日)
而传说中蒋介石曾在抗战期间多次与日本秘密谈判,杨天石的研究结论是,确实有过谈判,但蒋介石从未妥协。“先后共有12次秘密谈判,但可以肯定的是,全是日本人主动。”他指出,汪精卫和蒋介石的最大分歧是“主和”与“主战”的分歧,蒋介石的抗战态度一直非常坚决。
而蒋介石对待德国的态度也十分有趣。杨天石从蒋介石的日记、蒋打给正在白宫访问的宋美龄的电报,以及宋子文档案的几十封电报中发现,蒋介石曾支持了德国内部的反希特勒力量,策动德国军队“倒戈”。
台湾“土改”是个双赢方案日记中的“反省录”是了解身处历史浮沉之中的蒋介石所思所感的“重头戏”,而杨天石对蒋介石到台湾之后心路历程的读解,也是他昨天讲座的重要内容。
“反省录”中,蒋介石把国民党的失败归结为外交失败,经济、金融政策的失败,自身的骄矜、愤懑、自恃、忙迫,不能澹静虚心等十三条,杨天石把它们称为“反省十三条”。
杨天石说,蒋介石到了台湾,痛定思痛,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土改”。但他是根据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土改政策,让农民得到土地,让地主也不吃亏。“这是个和平方案,双赢方案,对后来台湾的经济起飞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从蒋介石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上世纪60年代开始,蒋介石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杨天石认为,这个时期,蒋介石从以反攻大陆为中心转变为以建设台湾为中心,“日记中不再有„海龙计划‟、„海狮计划‟,而是大幅度出现了„原子能‟、„电子工业‟等词汇。”杨天石认为,这是
蒋介石在台湾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他早在1960年代就提出了“科学第一,教育优先”。
蒋介石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每个历史人物身上都包裹着层层迷雾,历史学家就如同学界的福尔摩斯,他们在资料碎片中拼贴还原,逐渐接近那些历史的“真实”。究竟,蒋介石是个怎样的人,其基本性格是什么?性格如何决定着他的政治选择,以致后来的成败?杨天石认为,“坚毅有恒”是蒋介石性格的优点,而他最大的毛病是“自我迷信”。
记者:您如何评价蒋介石?
杨天石:我对他有五个评价。一个民族主义者,一个改良主义者,一个个人中心主义者。一个喜欢读书,愿意改革,但是被旧体制所困,因而失败的人。他还是一个思想上、性格上有很多毛病,但是又不断反省、修正自己的人。
记者:蒋介石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
杨天石:他的优点有二,一是坚毅有恒,二是不屈不挠。从20岁到81岁,蒋介石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不管多冷,从不间断。从1915年到1972年,他的日记一共记了57年,其中4年的丢了,最后留下53年的日记。57年间几乎一天不断,哪怕生病住院,也在日记里写两个字“住院”,1972年他出了车祸,拿不了笔,他也在日记里留下“手抖不能记事”。
但他有个最大的毛病是自我迷信,这是蒋的性格悲剧。自我迷信到什么程度?他对自己有两个定位,一是基督的化身,二是太极,而在蒋所看重的宋明理学中,太极是宇宙最高原则和个人道德的最高标准。
记者:您曾说研究蒋介石要克服“内战情绪”,能否给他历史上的功过做一个全面评价?
杨天石:我2006年第一次在美国看蒋介石的日记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过一段话。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蒋介石有功有过,既有大功,又有大过。大功有两条,第一是1927年领导“北伐”,第二是领导国民政府坚持抗战八年,挽救了近代中国最严重的一次亡国危机。两次大过是:1927年到1937年间的“剿共”,1946年到1949年的三年反共内战。
他的功过,无法简单用数学比例去衡量。对国民党、对蒋介石怎么看,我想在今后很长时间,还会有两种意见,这个并不奇怪,因为这个也是历史的遗留。最终的结论我想现在还无法得出,我们还需要让历史再往前走一段,才能更准确评判。
今年3月3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这是“蒋介石日记原本”的首次公开。从日记开放首日起,中国社科院
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胡佛研究所开始研究,除工作人员,他是第一位去看蒋介石日记的历史学家。
■每日都有反省记录
杨教授从蒋介石的日记中总结了蒋性格上的五大毛病:“蒋介石在思想性格上有许多毛病,但是,又不断自我反省。每日、每周、每月都有反省记录。”少年时代的蒋介石非常淘气,青年时代的蒋介石则是上海洋场的浮浪子弟、招妓、搞“三陪”(陪酒、陪打牌、陪宿)。■见艳心动记大过
杨教授说:蒋介石性格上的五大坏毛病是好色、多疑、暴躁、任性、孤僻。蒋对这些毛病都有反省。比如他在街上看到了美女,当天的日记中就会出现这样的话:“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
■非常任性常撂挑子
蒋介石还是一个非常任性的人。孙中山派给他的任务,说不干就不干。比如孙中山想在福建建立革命根据地,派蒋介石去,没过几天,他就撂了挑子。访苏之后,蒋介石在船上写了游俄报告,本应马上到广州汇报工作,他却回到老家,后经孙中山和廖仲恺催促才到广州复命。(摘自《北京科技报》)
梁文道:对现代中国史有点认识的人都知道其实国民党跟共产党,这两个党可以说在起源上是相当接近的,乃至于后来它们在党里面领袖人物的性格,或者党的组织结构上面都有很多雷同的地方,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当年的国民党在草创没多久之后,就跟苏联有密切的关系和合作,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现代史的命运里面,苏联跟某种苏联式的集体性格的一个影响。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跟大家讨论《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作者是杨天石教授。
在这本数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原来当年蒋介石,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台湾的时候,就说蒋中正是最讨厌苏联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早年曾经跟苏联相当友好。比如说在这本书里面其中一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的苏联之行》。就是讲1923年蒋介石访问苏联纪实,当年他曾经代表孙逸仙博士也就是孙中山,去苏联访问要跟苏联合作。怎么合作法呢?我们先看看这里面他就讲到,1923年9月2日下午1点他到达莫斯科车站,当时跟苏联的外交人民委员部的东方部部长谈了一小时之后,他回去记下来的记录是。“相见时颇诚恳,皆以同志资格谈话”,大家是同志资格,而且。他后来还对他们说“国民党一向认为苏联共产党是自
己的姐妹党。今天,代表团希望听到对俄国革命的一些最重要的阶段、对革命时期所犯的错误以及对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简单介绍,因为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可能对国民党在中国的工作很有教益”。你看这是双方关系好的是如胶似漆的时期。
然后,后来蒋介石还跑去了在苏联对着一群军校的学生,对着一群军人演讲、对红军士兵。在这个演讲里面讲完的时候,他的讲话是不时被经久不息的掌声,和高昂的国际歌乐声打断,讲话结束的时候与会者高喊“乌拉”,蒋介石情绪非常激动,而且还被抬着上车,就是大家抬着他上车,他非常高兴。然后他日记里面就说到红军了不起。就说“军纪和整理虽不及日本昔日军队,然其上下亲爱,出于自然,毫无专制气象”,后来为什么大家又会闹翻了呢?
其实在这一趟他游苏联的过程里面已经开始看得到迹象,虽然他曾经在里面要展示过,他在苏联时候努力学俄语还读马克思,而且读的是非常有趣味,越读越深入,但是他们最重要的目的这个代表团是提出要跟苏联合作,在当时苏联纳入势力范围的外蒙古的库伦建立军事基地。好在将来预备北伐作战的时候,也能够由北方有军队进来支援南方上去的军队。但是当时俄国人拒绝了他们这个要求,当时苏联的想法是认为你们应该先搞好政治工作,不要急于在军事上有成。但是在蒋介石看来,这个就表示虽然苏联说是共产革命胜利的果实,大家是同志有兄弟情谊,但是仍然不脱一些过去帝国主义的心态,就是要想把外蒙古长期笼罩在它的势力范围。
所以他在日记批评,“无论为了个人为了国家,求人不如求己,无论亲友、盟人之如何亲密,总不能外乎其本身利害,而本身之基业,无论大小成败,皆不能轻视。如欲成功,非由本身做起不可”。同样的这种情况,他这种民主主义的色彩使得他对苏联是越来越远离。后来很多读者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就是当年他在重庆战后的时候,二战之后跟毛泽东谈判的过程,因为我们都觉得那个时期,双方是可以扭转历史,使得后来血腥的内战不发生,而今天的中国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但是这本书里面我最关注的其实还不是这一块,但是无妨,我们也可以谈一谈在这一块里面这中间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历史转折点,就是当年他跟共产党双方谈判是得出一个关于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一个总纲,这个总纲里面大家说的“在蒋主席领导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又倡导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的途径”。
你看这是双方本来要谈妥到这个地步谈得多好,而在毛泽东要离开重庆回到延安前,他还跟他们说过,他跟毛泽东说“国共非彻底合作不可”。但是在毛泽东刚刚离开,他独自在林园自己的院子里头逛了一周之后,心里想的却是“共党不可与群也”,而当时他在日记记录毛泽东是这么讲,“共毛态度鬼怪,阴阳叵测,硬软不定,绵里藏针”。所以你看很可惜,蒋介
石的性格是有一种专制独裁的一面,而且他对毛泽东很多估量是错误的,所以在这个合战之间,就出现了很多策略上的问题。
而这种悲剧我觉得是后来我们很多中国人直到今天,都值得吸取这个教训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哪个部分呢?这本书我觉得是其实他当年软禁胡汉民事件。我们知道胡汉民在国民党里面是元老,地位要比他还高,但是当后来蒋介石后来掌握军政大权之后,胡汉民在当立法院院长的时候就跟他有冲突。1931年28号晚上,蒋介石以宴客为名请胡汉民到自己家里面来,谁知道就突然下手把这个立法院院长给软禁起来,后来逼迫他辞职,而且逼得是当时国民党内没有人敢吭声,没人敢反对。经过这个事件之后,国民党就彻底变成蒋介石一人独裁的,一个集军政党大权于一身的这么一个独裁性格就完全形成了。
这是一个悲剧,为什么说是悲剧呢?我们要了解当年他们两个为什么会闹翻?其实是这样的,最初胡汉民跟他都赞成就是“一切权力皆由党集中,由党发施”。但是在北伐成功之后,当时像胡适这些自由派知识分子,就认为应该尽快的建立宪法,不能够再让国民党来做他的训政。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就想到,他也应该呼应一下潮流,于是就跟胡汉民闹翻了。换句话说胡汉民坚持党的专政,蒋介石反而觉得应该要民主化。但是问题是这个分裂最后造成的结果居然是他用最不民主的方法,几乎是属于政变的方法,来推动他心目中所谓的民主,手段是错误的,目的就算达成了它还能正确吗?
第3篇: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1
有位美国记者采访晚年的投资银行一代宗师J·P摩根,问:“决定你成功的条件是什么?”老摩根毫不掩饰地说:“性格。”记者又问:“资本和资金何者更为重要?”老摩根一语中的答道:“资本比资金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性格。”
1998年5月,华盛顿大学350名学生有幸请来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和盖茨演讲,当学生们问道:“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这一有趣的问题时,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脾气。”盖茨表示赞同。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凝土。
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交际关系、婚姻选择、生活状态、职业取向以及创业成败等等,从而基本上决定着
第4篇: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
-------读《水浒传》有感
(高新区金桥小学杨旺芝)
[关键词]林冲性格形象命运
[内容摘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格又决定命运。林冲的身份、性格,使他沿着忠君守法、忍让求安的思路一直走下去。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好人的一忍再忍,换来的是恶人的一逼再逼。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直至“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脱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只要是阅读过《水浒传》的人,就知道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了一百单八将,个个有其独特的形象,个个有其独特的性格,可谓栩栩如生,夺人耳目。林冲、李逵、阮氏三雄、武松、鲁智深、石秀、杨雄、张顺、
第5篇: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精选4篇)由网友 “花妖”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性格决定命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性格决定命运
网上经常会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关于性格和气质的测试题:你容易受他人影响吗?你适合从事于创造性工作还是研究性工作的人?你是否乐于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你拥有怎样的吸引人的品质?有时候,我们也不禁想做一做,测一测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属于什么样的性格和气质。但同时我们也会在置疑:性格和气质真的能决定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吗?而对于它们二者又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相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当性格打上气质的烙印,气质就可以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和速度,而同时,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社会心理学课上,老师是这样解答了我对于其中二者的关系的疑问。
同时,对于气质和性
第6篇: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
有位美国记者采访晚年的投资银行一代宗师J·P摩根,问:“决定你成功的条件是什么?”老摩根毫不掩饰地说:“性格。”记者又问:“资本和资金何者更为重要?”老摩根一语中的答道:“资本比资金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性格。”
1998年5月,华盛顿大学350名学生有幸请来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和盖茨演讲,当学生们问道:“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这一有趣的问题时,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脾气。”盖茨表示赞同。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凝土。
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交际关系、婚姻选择、生活状态、职业取向以及创业成败等等,从而基本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