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西苑小学:陈江霞)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课时是乘法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一个热闹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隐含着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学生用小棒摆出的作品。这样的编排能帮助学生深刻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定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体会除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数学思考: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解决问题: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教学难点定位在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综合整理、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理解、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暑假里上课的情况,教师首先与学生交流暑假的生活,引出去公园游玩的事情。随着悠扬的音乐,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教师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景串起整节课的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乘法算式。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除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仍然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六、说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契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我在板书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下面是不同数相加、连加算式、乘法算式,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第2篇: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第一环节:分一分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果我们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第二环节,说一说
出示课件(葡萄,西瓜,苹果),小组讨论判断哪组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观模型,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演一演
1、小朋友,我们来分一分下面的里,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我们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对平均分进一步的理解,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论理解进行了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同学们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演一演的第一环节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充分学习习近平均分,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知识,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这种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或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并教授除法知识。
第四环节,想一想
1、出刚才我们看过的图片,写出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所学的知识即刻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2、练一练
(1)球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个,并填上真确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的得数。
(3)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几堆,有几种不同分法?(先分一分,再写出算式。)
(4)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多,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设计意图: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以增强学生对前后的体验与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第3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
第4篇: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