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反思
上午结束讲课后,脑中便不停地回放着课上的情景。认真反思这节课,我想到了许多。如:问题提出后,如果再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可能会更透;在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如能多请几位学生朗读,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等。如果说这节课还有点滴优点的话,我想那要归功于沿江小学四年二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表现首先消除了我的疑虑与担忧,让我更加自信。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记得在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景观时,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地与同桌交流,有个学生还甚至回答:我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看到了狮子林茂密的树林。在问学生:“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中,你会想些什么?”时,有个学生饱含感情地说:“我非常痛恨那些侵略者,他们在我们的国家肆意胡为;我也痛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他们──,我现在一定发愤学习,等到有一天──”言为心声,我想如果以后这个学生有机会到圆明园一游,一定不会忘记曾经上过的这一课,以及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慨。对了,课上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正课完成后,有个小男孩轻声问我,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是怎么制作并呈现的。这让我突然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对现代科技了解得还比较少,虽然多数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还有待思考。
通过这节课我还体会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师间的合作和同伴互助。在一节优质课的背后,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提问;每一笔看似不经意的板书,不知要凝聚多少老师的汗水和智慧。
其实细细想来,作为一名教师,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平常的日子是最多的。如果每名教师在日常的每节课中,都能精雕细琢,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但如果我们能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潜心钻研教材,并把每一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课,虽不是一道精美的大餐,却也算得上是一盘可口的居家小菜了。
这些,便是我这节课所想到的,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2篇:《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在《圆明园的毁灭》的中,再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激发爱国之情。以下是《圆明园的毁灭》反思,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我以三大学习主题为主线:“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问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生运用网络中的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或点击圆明园概况,或欣赏圆明园风光,或观看圆明园被毁的视频信息,或虚拟走进圆明园……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行积极探讨.在网络上,学生还可以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整个过程,教师随时可以利用屏幕监视,或遥控辅导学生学习.这些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而学到知识,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当学生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后,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时,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情感流露的环节:有学生想用优美的语言感情描述;有学生想当导游,更有同学把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制成了图文并茂的风光介绍,并辅以导游解说词,这样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角色,感受到了圆明园美至极点的同时学生的情亦至了极点,同时更为后文名园被毁,将内心的愤怒与伤痛发泄至极点奠定情感基调.这样学习者通过将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以及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后,进一步建构了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
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中,网络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和反馈,达到主动地把握知识,主动地发现学习规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深化认识等环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老师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拓展阅读: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极其生气,又极其悲伤。
圆明园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家园林,更是以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有各种风景名胜,狮子林、安澜园……还有各种根据诗人的诗情建造的,像武林春色。园中有热闹的街市,也有美丽风景的山乡村野。有殿堂,也有各种亭台楼阁。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侵略者侵入圆明园,夺走了各种奇珍异宝,非但如此,英法联军还把圆明园放火烧毁。就这样,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美丽的皇家园林变成了一片废墟……
英法联军就那么无情吗?就那么自私吗?为了销毁罪证,就那么冷酷吗?这美丽的圆明园,是拿来随便烧的吗?这些胆大妄为的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领土上乱抢夺东西吗?可以毁掉一个个中国人的汗水吗?这不但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毁了每个中国人的汗水。那夺去的一个个珍宝,是中国人的文明。在英法联军的魔爪里,抓走的是一个个中国人的汗水,一颗颗中国人的心啊!!
每一个中国国宝,都被拿去买卖。在拍卖会上,那拍卖的一个个精致的东西,一个个美丽的东西,都是中国的国宝呀!!被侵略者拍卖,中国的国宝。放在台子上,中国的国宝。那一张张交换的纸币,中国的国宝。那一颗颗侵略者恶毒的心,中国的国宝。那是中国的国宝,却又被中国人买下。英法联军为了销毁罪证,烧掉了圆明园,可那一个个被拍卖的国宝,永远证明着他们的罪恶。那国宝,是中国的,是圆明园的,更是每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
中国人失去的国宝,失去的辉煌,不但让我感到生气,还让我感到悲伤!!
第3篇: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这一课,我进行了反复的备课,最终经过科组级组的讨论定下教学思路,现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小结
为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我首先出示了雨果先生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和他对英法行为看法的两句话。引发学生对英法的愤恨,对圆明园之毁灭感到可惜。引出课文最后一段,通过学生的朗朗,感悟文里中的情感。然后过度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补充材料,数量众多的图片等等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
第4篇: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
第5篇: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任务是重点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结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要是把这节课讲授好,首先就是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找到一条课文的主线,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条主线来设计,为此我仔细研究教学用书,精心研读吃透教材,熟读课文,理清教学思路,最终确定以读带读,以读促悟,确定教学的主线集中在“不可估量”这四个字身上,以此串联全篇。针对让学生深入全面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有关圆明园毁灭的背景历史的知识肯定比较匮乏。那要是按常路出牌,肯定走不通。为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只
第6篇:《圆明园的毁灭》的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的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7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多年才完成,是现代人民遥不可及甚至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是1860年英法联军向圆明园发起洗劫和焚毁。洗劫后毫不留情地把圆明园烧毁。一把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稿,更多内容请访问(www.ruiwen.com/wenxue)。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
第8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共6篇)由网友 “莫奈x”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
[作者] 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王志玮
[内容]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课书,了解到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那宏伟的建筑和优美的景色。如果今天想亲自去看一看,还可以看得到。在颐和园之前,我们国家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板书),但是遗憾的是圆明园这座世界有名的园林,已经被毁灭了(板书)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什么也看不见了。今天我们要学的第22课就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助词“的”)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