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散步》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仔细揣摩一些语句展示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温馨和细节的动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几个细节的描绘,来展示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
重点
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露出浓重的“爱”,整体感悟课文。
难点
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学生
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莫怀戚(1951-2014),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1.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散步的人物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2)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3)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3.根据以上要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1.研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散步中产生了怎样的分歧?
“我”带着母亲、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
(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自然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4)“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妻子的无声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
(5)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2.再读课文,研讨赏析。
《散步》这篇散文,从写法上来讲,以小见大,是一篇公认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美点”可寻。同学们可找出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大声自由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教师可先举一个例子: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
你们还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点”吗?
学生分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如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
(2)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意蕴丰富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如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②“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④“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充分地体现出来)
3.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做?(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散步时的环境情趣,表现亲情,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合理解决分歧,散步愉快进行。
本文通过选取一家人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散步》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下面从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一)情趣盎然。文章中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散步时儿子的话中也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二)含义丰富。文章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三)意在言外。第四自然段通过对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散 步
音韵美:整齐匀称
景色美:南方初春的田野 新绿 嫩芽
咕咕的冬水 金色的菜花 桑树
水波粼粼的鱼塘
情感美:我 走大路 委屈儿子 顺从母亲--尊老
母亲 走小路 疼爱孙子--爱幼
本课教学,我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咏,最终用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李杰
第2篇:《散步》教学案
23.《散步》教学案
【学习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人性美、意境美。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检 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嫩芽()霎时()苦熬()分歧()拆散()步履蹒跚()
二、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委屈 讷讷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步履蹒跚
【课 堂 学习】
一、情境导入,激发感情 1,播放一段公益广告视频
问:这是一则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公益广告,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这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幸福的家庭。那么,看到这么幸福这么温馨的家庭,我们不禁被深深地感动。今天我们就跟莫怀戚一家去进行心灵上的散步,去感受这个家庭中浓浓的亲情。
2,出示学习目标: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二、预习检测,基础过关
三、研读入境,把握主旨
1.听读课文,披文入境
这是一次怎样的散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再读课文,品评人物
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以小组为单位,“我组最欣赏,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回答。
3.水到渠成,把握主旨
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现在,你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了吗?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好马配好鞍”,好文章除了有好主题,还须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等。(提示:人性美、意境美)
1.学生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2.学生畅所欲言。(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4)精当的用词(5)含义深刻的语句
小结: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五、写法探妙,以资借鉴
【师】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要是你,会把这事写入文章吗? 【明确】: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以小见大”地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这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讲解】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是指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段,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以例识法:
回忆课文《走一步,再步一步》,文中讲述了“我”从不敢下来的山崖上一步一步慢慢走下来的小事,文末阐述了只要慢慢努力,一步一步解决困难,战胜困难,就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哲理。
六、拓展延伸,音乐升华
1.自省吾身
【师】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做?(投影出示)
2.抒写亲情
【师】爱要说出口,现在你也许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在所发的卡片上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小语,回家后放到爸爸妈妈的床头或书桌上。
集锦:(投影出示)
父爱如山,伴着儿女成长;母爱似水,永在心中流淌。我爱你——亲爱的爸爸妈妈!
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长青树;幸福的爸爸,你是我甜蜜的思念;快乐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开心辞典!
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得更多。祝福你——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3.真诚行动
爱要说出口,更要有行动。回家常为父母、家人做点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相信你能做到!(投影出示)
七、布置作业【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投影出示)。其实,生活就像洋葱一样,总有一片会让我们流泪。亲情是天冷时父亲为我披上的一件外套,亲情是深夜里母亲为我冲好的一杯热奶,亲情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拭去额上的汗珠,亲情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
是啊,亲情不单单是爸爸妈妈无条件的付出,亲情也是爸爸的责备妈妈的唠叨;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亲情更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亲情更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亲情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去感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衷心祝愿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朗读时应注意: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等。
1.停顿:停顿的依据如下:
(1)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2)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3)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如,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
例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
2.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主要字眼儿,要读重音。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3.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第3篇:《散步》教学案
《散步》教学案
云阳县院在初级中学:曾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的质疑问难、探究拓展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延伸反思,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
第4篇:七年级上册地图教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总 课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在地图上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
3、学会在地图上定方向、量距离、识图例、填注记的基本技能。学习重点:地图的要素
学习难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学习任务一:地图的三要素为、、。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没有指向标
通常采用“,”的规定确定方向。
学习任务二:
1、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为。它有三种表示方法:、、。我们表示的范围越大,采用的比例尺越,反之,采用的比例尺越。
2、试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图例符号:国界 洲界
运河 长城 河湖
地图上的 说明,如山脉、河流等,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 等叫做。
二、反思拓展
1、对图幅相同的①中国、② 山东省
第5篇:《狼》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重点
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文录音磁带、狼的视频片段、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多媒体展示狼的视频片段(狼对天嚎叫)。
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请学生概括狼的特点,如凶残、狡诈等。
说说你所知道的狼的成语(限时一分钟的成语比拼赛),例如: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热衷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后来却屡试不第,
第6篇:《诗二首》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重点
理解作品意象,体会作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作者凭借想象,表达美好愿望的写法。
朗读法、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学生
阅读《牛郎织女》故事。自读诗歌,预习质疑,写下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学生自荐概述故事)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摆脱这种束缚,自由幸福的生活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
第7篇:胡适《鸟》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
胡适《鸟》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通用18篇)由网友 “仿生人小鱼儿”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胡适《鸟》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欢迎阅读!
篇1:胡适《鸟》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梁实秋散文小品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爱鸟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爱鸟、爱自由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重点
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写鸟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
难点
把握文章线索,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学生
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给美丽的自然增添了亮丽的风景,你喜欢听鸟鸣吗?你爱鸟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师梁
第8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案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课题:9我的信念 课型:自读 时间: 执笔:贾树林 审核: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学法指导:以自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并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要努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并读一读。
盛名()报酬()奢望()呵责()猝然()蹂躏()粗糙()弥漫()
★请用楷书把上面的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下列的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用这些词语试着造句或写段话。蹂躏: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