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研究论文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研究论文
1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其核心目的在于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为广大农村居民营造健康、和谐、幸福、愉悦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现状,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全社会的均衡与协调发展,进而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强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轨发展的综合性战略工程,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发展出现滞后活停顿,都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群众性体育运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提升人们身心健康素质、丰富与活跃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交往、营造快乐、健康、愉悦的社会环境等突出的作用,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已得到充分的印证.在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普及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农村居民对于体育内涵的理解与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有所增强,这对于新农村体育运动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体育在发展体系的构建上还存有较为严重的缺失,具体体现为:体育基础设施匮乏、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短缺、专业管理人才奇缺以及“劳动即体育”的认识观念普遍存在.这无疑会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与阻碍.鉴于此,为了实现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借助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助推,积极探讨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2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我国社会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其核心内容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所存在的城市与农村间的发展失衡、城乡差别较为明显、城乡矛盾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引导下,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依据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目标,对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与建设,将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文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幸福感,以便于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党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以生产发展为中心,生活富裕为根本目的、乡风文明与村容整洁为重要标志,以实现管理民主为必要保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其中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农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乡风文明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教育、文化、卫生以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保障.因此,积极探求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不仅是促进乡风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诉求.
3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
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均衡模式,不仅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与资源的保障,同时,也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新局面,这无疑会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提高社会关注程度.群众性体育运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与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体育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于此,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的改善,就成为全社会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给予切实解决的现实性问题.其次,能够促进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战略,需要对各个发展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布局.群众性体育运动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体的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制定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规划,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第三,体育事业的发展以经济基础为保障,振兴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条件的改善,会成为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由于我国对体育发展的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群众体育已实现了与竞技体育的并重发展.而新农村建设所遵循的并重发展的原则,势必会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发展的契机.
4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途径
4.1积极挖掘农村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用以充实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体系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广大农民勤劳淳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乡村体育活动项目.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生活的贫困,这些蕴含淳朴民风的民间体育活动被淹没于辛苦的劳作与生计的艰辛之下.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提高生活质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进社会幸福感,已成为广大农民全新的生活目标.因此,针对农村体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积极挖掘与整理农村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用以充实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体系,开展因地制宜的体育娱乐活动,不仅有助于新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时,更能够实现对传统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继承与发展,这对于促进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4.2加强城乡间的体育与文化交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育发展模式
目前,城乡间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失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城市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资源优势极其明显.因此,鉴于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迫切性,加强与城市间的体育与文化交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育发展模式,就成为彰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首先,通过城乡间体育与文化的交流,能够为农村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全新的理念,使其在发展取向的确定上能够与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式达成有机的迎合;其次,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育发展模式,来实现城乡间的体育资源共享.针对农村群众体育在基础设施、资金保障、人力资源以及组织体系等做多方面所存在的缺失,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调动城市的社会资源来实现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供给与援助;第三,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育发展模式,采用资源援助与理念导入的方法来实现对较为偏远农村地区的体育传播,充分发挥“植被效应”的导向与辅助功能,实现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贫瘠地区的“开垦”与“植被”,这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3制定政府调控下的资源配备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推动与保障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实现均衡平稳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国家政策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制定出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优惠政策,确保相关资源的配备,用以支持与保障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资力度,用以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匮乏的现状;其次,应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先进地区活乡村,给予物质奖励,用以进一步激发其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热潮;第三,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检验制度,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进行指导与督促.
4.4建立农村体育俱乐部,确立常态化的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一项持久性的发展战略,因此,为了确保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组建相关的群众体育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农村的各级乡村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农村体育俱乐部或群众体育社团,来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体育活动.这对于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实现常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组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地区民风民俗的特点,开展为本乡、本村居民所喜闻乐见的体育娱乐活动.例如在北方农村常见的高跷队、秧歌队,南方农村地区的龙舟队、舞狮队等等,都可以成为组建农村体育俱乐部的参考与借鉴.同时,农村体育俱乐部的组建,还能够对广大农村居民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激发其参与的兴趣,进而促进广大农民体育健身需求的自主生成.
第2篇: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步骤,也是表现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城乡一体化是我国以城带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角度入手,提出几点措施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分析研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区域差异、城乡差距在逐渐扩大。近几年来,城乡一体化思想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也是政策措施的转变,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通过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把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合理的发展策略。
1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1.1自然村落布局分散,城乡工作难以开展
我国各地区在自然环境、文化构成、风土人情等方面差异比较明显,造成部分地区农村自然村落数量庞大、布局分散,使得城乡发展难以规划,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发展。分散的村落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也给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带来了一定难度。近两年来,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村与村的距离正在缩小,但由于各村镇行政分割,在村镇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上难以共建共享,也给新农村建设发展带来了影响。
1.2村镇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一体化交流不畅
我国村镇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最明显的就是交通道路不畅。很多地区的道路建设落后,质量偏低,路面破损速度快,公路改造和维修不到位;农村基础公共设施的不健全,部分村落的排水系统、排污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公共基础设施比较匮乏,造成新农村建设质量偏低;代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在有些地区还尚未普及,不利于城乡信息交流,给农村和外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序发展。
1.3城镇建设缺乏合理规划,资源浪费严重
很多地区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热情高,胡乱划分土地进行建房,导致布局整体缺乏规划,村容村貌问题严重,部分农村宅基地审批环节不当,造成楼房建设用地的随意性,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管理和规划,出现农民个人用地和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的矛盾性;垃圾处理、排污系统等公共设施无人问津,垃圾污染、土地滥用、不完善的道路建设,存在着大量的落后局面。加之农民缺乏现代化意识,不懂得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土壤污染严重和土地资源浪费,很多地区还出现了因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水资源污染和破坏问题,加剧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很多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正在发生甚至恶化。
2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的合理路径
实现城乡一体化对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技术、资金、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城乡结合相互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协调发展[2]。
2.1大力发展农村城市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首先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城市化。首先,针对农村城市化地域差异进行区别对待,走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由于我国农村各地自然条件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农村城市化就要针对这二者的不同找出不平衡原因,并进行特别指导,建设特色新农村。其次,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为建设新农村奠定经济条件基础,走向新的'发展道路。最后,挖掘本地区特色经济产业,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以点带面的发展农村经济。
2.2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更新农民思想观念,从基本层次上维护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引导其自主发展,防止农民被边缘化。所以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式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这就要求建立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机制,基于农村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农村道路建设、公共设施服务系统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构建联系中心和各村落的干线公路,并对公路进行周期性的维护和改造;完成村落之间的电讯和互联网覆盖,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条件基础,彻底扭转农村交通不便、交流不便的局面。
2.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小城镇是城市化进程的关键过程,在农村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也也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上有着辐射作用,对小城镇周围的农村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通过小城镇的建设,给农村区域发展提供一个合适的着力点。发挥小城镇的经济辐射作用,以它贴近农业、根植农村、服务农民的特点,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找到新路径。
2.4引进多元化投资机制,发展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引进不到位,通过多元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有力的突破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建设的资金限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投资、个人投资和引进投资多种资金投入格局,极大的改变农村建设的内需不足问题。合理的利用引进的资金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原有产业的运行模式,并逐步的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新道路,提高资金的有效性,让农民获益。
3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关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让更多处在现代化边缘的弱势群体感受到现代化、信息化的优越性,逐步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审视[J].中国农学通报,2009,17:343-347.
[2]黄国胜,李同升,王武科,段晶晶.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新农村建设探讨[J].人文地理,2009,04:16-19.
[3]沈悦忱.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商业时代,2010,33:4-6.
第3篇: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概念
对于职业发展教育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通过对现有的职业教育的描述可以发现,职业发展教育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求职择业指导、就业创业教育等内容都是包含在职业发展教育当中的。从目的上来看,职业发展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对就业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良好的实现就业,同时,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大学生还可以学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定位,从而更好的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第一,职业理想,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于自身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向往及追求,无论是从事何种类型职业的人们,都会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而职业理想对规划所起的作用就是调节和指
第4篇: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和谐新农村研究
新时群众文化功能的研究
鉴定大纲
在当前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建设和谐社会特别是建设和谐新农村一定需要群众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群众文化一定也会促进和谐新农村的构建。
经过一定的社会调研发现,单纯的经济扶农、支农并不能根本改变农村及农民的现状并达到建设和谐新农村目的。只有发展群众文化,利用其引导及整合的社会功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并进一步达到改变农村落后现状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要求。据此我认为其在当前农村改革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并具备了鉴定条件,特制定本鉴定大纲。
一、课题名称: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研究
二、课题来源:自选
三、鉴定依据
四、鉴定内容:
1、资料是否齐全、完整;
2、本研究成果是否合理;
3、评价本成果所达到的水平;
4、本成果的应用前景及推广范围;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五、会议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