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灵异事实录的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31 08:04: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少时灵异事实录的散文

少时灵异事实录的散文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按说应该没什么鬼神精怪可寻,但在我十二岁那年,亲眼目睹了两桩异事之后,开始有些迷茫了,因为至今也找不到能合理解释的答案,遂记录下来与众人分享。

村西有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这条河流由三个分支汇聚而成。在西侧支上,河流愈往上游愈窄,中间是水流,两岸长满密匝匝的芦苇。芦苇可是好东西,盖房子扇屋顶的必需物就是把干芦苇扎成把紧密儿在房梁上排起来,上面再盖上防雨的瓦,因此,两岸的芦苇是蛮值些钱的。大队里为了增加收入,就把河道量成每500米一家,承包给村民。二叔家就承包了一段,他家的下游是红她娘承包的,红她娘体弱多病,红她爹一年四季在外要饭,不回家。

话说那一天正值秋末冬初,天空阴沉沉的,哀风怒号。芦苇早被割个精光,河床露出了它原始的面目,正是清淤的好时光。二叔和红她娘都在自家的芦苇茬上忙活着,因为边界的问题,两人发生了争执。那时的二叔正血气方刚,听到红她娘不干不净地骂着很恶心的话,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啪地近前给了红她娘两个耳光。所有清淤的人闻讯儿扔掉手中的活计来看景、说事,围了整一圈,所有人都预料:一向泼辣有名的红她娘肯定会一头撞向二叔。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忽然躺倒在地,没了知觉。众人赶紧上前帮忙,掐人中、摁胸廓,七手八脚地一阵折腾,她才缓缓地醒来,二叔早傻了眼。众人见她醒来就松了手要扶她起来。

她却忽然像变了个人似的,说话声不再尖声细语,而是粗声粗气,两眼直勾勾,甩掉鞋子、光着脚丫,手里拽着本来要捆柴草的细长麻绳,边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边如箭一般地冲了出去,随她一起运动的长长的麻绳详细地描述了她的运行轨迹,她光着脚丫跑出的完全就是一条蛇平日运动的样子。于是,那些关于她早就被蛇精附身的传言再一次四起。

我受支持无神论的父亲的影响,是不大相信鬼啦神啦、精啦、仙啦的。所以,跟着一帮爱看热闹的丫头、小子跟在二叔的屁股后头猛追红她娘。二叔追她是怕她想不开,自尽;我们追她纯粹是为了看热闹。二叔跑着跑着下了道,下道之前,嘱咐我一定要去她家里先替他看着红她娘。我明白,既然红她爹不在家,她要去搬红她叔叔去劝劝红她娘,其实顺便是向她的家人说明情况。红她娘回家就径直地躺在了床上,胡言乱语,全不像她平日的做派和声音,讲得事儿也与她不沾边。红她叔叔应二叔的要求慌忙赶到,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细一听就断言:嫂嫂真的被蛇精附身了,就在那里大喝:“业畜,还不快走,不然我请道士来拿你!”红她娘嘴里喊着:“不走,就不走!”红她叔叔就在那里哀求:说她嫂嫂独自拉扯着四个孩子多么多么地辛苦,哥哥离家出走,数年不回,孩子没了娘不行云云。说了很久,红她娘嘴里才答应说:“好,那我走了!”然后,大喝一声:“走!”我们正在疑惑它应该怎么走,红她叔叔本来好好地坐在椅子上的,忽然就像被箭射中了一样,噗通一声仰倒,晕过去了。众人这回没一个顾得上红她娘的,赶紧对着红她叔叔又掐又摁。而红她娘忽地从床上坐起,好端端地下了地,还来帮忙,问她发生过的事和说过的话:一概不知,你说奇不奇?

傍晚回家把这事说与母亲听,母亲说老辈人中早就有人有过此经历,我家近门的二奶奶总是神儿咕叨的,身体比较弱、还常常独自一人钻树林子割草喂羊,据说因此她被大兔精附过身,有一年她犯病了、四肢僵直、说它是来自某某山某某岭,那一派的胡言乱语,听的人毛骨悚然,五位叔叔倾力而上才把她摁住,似有神助!你看她平时,也就是个娇娇弱弱的娘们儿,哪来的那股子邪劲啊。

但这事我不曾亲历。亲历过的是一桩不孝女被娘老子的魂魄付了身。就在红她娘蛇精附身的同一年。一直跟我家老太太交好的二大娘自缢了,自缢的原因却是她最好的朋友-我的老太太在前一年自缢身亡了。我家老太太再世时,和她住前后天井,两个人好的能穿一条裤子。每天不是你来看她、就是她去瞧你。那时节我家老太太正看我弟弟。我就常常随着老太太去二大娘家玩儿,因此,对她的声音、品性十分地熟悉。

二大娘两儿一女,一子早亡,一女十分不孝,一年来不了两回,回回空手。那时节我老太太十分刚强、直率,经常跟二大娘一起骂那个女儿,嫌她忘恩负义、不贤不孝。我也悉数记在了心里,只是跟那个姐姐未曾谋过面,不晓得到底长个啥样子。待到我家老太太因为四岁的'弟弟老往驴蹄子下走动,我家老太太只管呼喝叫骂也不去拉拉,害得小弟差点挨驴踢。被我三叔瞧见了,吵了老太太两句,说我弟弟就是一顽皮的孩子,根本听不懂人话,你与其吆喝大骂,不如伸手去拉回来。我老太太气性大、一根腰带了结了。

自从我家老太太死后,二大娘就再没了笑模样,没多久也学了老太太。老太太入殓那天,她的女儿不知道是后悔还是假装,反正是涕泣不止、呼天抢地。旁边站满了看景的人群,我也在列。很多人都撇着嘴说,与其等死了如此伤悲、倒不如趁还健在时好好孝顺一下。就见那姐姐哭着哭着突然四肢僵直、说话声陡然地变了,变成了二大娘的声音,那声音我听得千真万确,就是二大娘生前的声音。那声音在历数她的种种不是:对老娘的死活不管不顾、不给钱不给物就算了,还半年都不来看老娘,心肠够狠云云。众人七手八脚地搉,连吓唬带哀求,那声音才答应走。果然,那姐姐悠悠地醒来,一问说了什么,一点也不知道。一直不信鬼神说的我自打那次亲眼目睹不辨真假的精怪魂灵附身,吓得好久都无法安眠,常常做恶梦。

妈妈说,不管是什么精、什么怪,它附的都是那些身体比较弱的,一旦附上了,说话声音和说的事儿都不是它附的这个人的,而且一旦被附,则力大无穷,数个劳力可能都摁不住,得靠吓唬把它唬走,犯病的人还容易晕厥,得靠数人相助才能搉过来。

我家二婶平常看起来就不多正常、做过巫婆、靠过主,经常给不断发烧的吓着的小孩子叫魂。奶奶没去世之前对二婶最好,可等奶奶需要伺候的时候,二婶没有尽到心,对奶奶不大好,有一次我们全家去给奶奶上三年周,二婶在奶奶的坟前忽然挺了过去,四五个劳力才把她弄醒,吓得我们一愣一愣的。这些始觉民间的那些对于鬼神古怪的传言不可尽信、也不可不信。因为,有些事即使你亲身经历过也未必能说得清端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未必。人生在世、很难在社会的乱象中探得真相。直到今天,我也始终弄不清楚,所谓的精怪魂灵附身,到底是心理在作祟、还是真有魂灵精怪在我们的身旁出没!

第2篇:想起少时划拉草散文

想起少时划拉草散文

每当闲来无事的时候,不经意间记忆的影子就会从脑海深处纷至沓来,在这个初冬时节,望着窗外柔和的阳光,眼前就会浮现出少年时划拉草的影子:一个少年或多个少年挥舞着筢,穿行在地堰上、沟壑边、道路旁、松树下,划拉着草;拉着筢来回行走在收割后的庄稼地里,拉草。筢上划拉上层层叠叠的柴草,漫山遍野一排排筢的齿印,也留下少年的一串串脚印,田野里少年的双手紧紧握着筢,梦想却在筢外。当年的那个少年就是我。

说起用筢搂草(我们老家都叫:划拉草)来,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连筢也不知道为何物。筢,是先人们利用智慧创造的搂柴草的一种工具,据说在隋末唐初就有竹筢的记载了,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也陆续有了铁筢。它是用竹子或粗铁条制作成一个个钩子装的齿,便于钩草,利用穿孔的方式,依次倾斜地将竹齿或铁齿固定在两块大小木板上,有十四根、十六根、十八根齿不等,呈十分规则的扇面形散开,看上去长约五六十公分,宽约三四十公分。后来,我曾见过一种大筢,比普通的筢大多了,长约一米,宽约六七十公分,这种大筢不能用来搂(划拉)草,是专用来拉草的,我见过的用大筢拉草也就二三次。

用筢划拉草和拉草,都是为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且“柴”还排在第一位,那个年代在农村做饭、取暖都离不了柴草,首先,没有柴草做不熟饭,那时看着柴草少的时候都着急、发愁。所以,柴草就成了人们“一日三餐”必备的燃烧材料。那时候,收获柴草的方式有:放山砍松柴、割山草、摘松坐,生产队里分玉米秸、麦根等。再就靠划拉草和拉草了,这是那个年代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收获草最有意思的就是用筢划拉草了,于是,筢就成了收获柴草的必备工具。

儿时的晚秋和初冬时节,庄稼地里的活都忙完了,乡民们都闲散了,没什么事可做,瞅着家里的柴草也不多了,庄稼都收获了,田地空出来了,剩下的都是些庄稼叶子和枯草了,这正是划拉草和拉草的时候,乡民们就纷纷涌向只剩下草的空地里用划拉草。到了星期天或每天放学后,我和小伙伴就会相互打着招呼:“咱划拉草去吧?”“好啊,放下书包就去。”那时候几乎一呼就应,都愿意结伴到坡地里去划拉草,也有做饭所迫的意味。几个小伙伴就扛着筢,挎着或撅着篓子,优哉游哉地上坡地里去了。

记得有时到就近的地堰上、地头、路旁、沟壑边划拉枯草;有时到柿树林、杨树林、洋槐树林里划拉树叶子;有时到豆子地、花生地划拉豆叶、秸、花生叶蔓;有时到松树底下划拉掉落的松针。不同的划拉方式留下不同的情致,脑海中有在豆地里挣抢着拾豆子的乐事,有围坐在地堰下点着划拉的草烤火的情景,有舒舒服服躺在厚厚的杨树叶子上的'情景,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我起初用的是竹筢划拉草,用一段时间竹齿就抻开或磨短了,父亲就不厌其烦地用火烤着一个个竹齿,把它拧成弯状,用一段时间又不行了。后来父亲进城赶集的时候,为我买回来一张铁筢,我一看:新鲜,在这之前我没见过铁筢。再一看,筢头比原来的宽,看起来带着结实的样子,后来实际用起来也很顺手,再也不用父亲费心整理筢了。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铁筢在草多的地方用力按着铁筢拉草很管用,能拽出草来,在松树底下划拉松针好用,不怕拽坏耙齿。这样,我就用它在地里拉草的时候比较多。记得那时候在地里拉草的人很多,男的女的都有,不过大人们很少,拉草的人有时碰面,有时相向,有时离得很近,可一边拉着草,一边拉着呱。一次拉草中,在我的不远处,有一个年龄大我四五岁的女学生Z,她一边划拉着草,一边和旁边的女伙伴拉着呱,我隐约地听着好像在叫着我原来的名字,再仔细一听却不是,因为我听的是这样的话:“俺两个是同学,他当班长,人家真就是聪明,在班里哪方面吧,不服不行。” 听明白了Z的话,我就知道她在说谁了,说的是他一个正在上高中的男同学,跟我原来的名字一模一样。我想,一个有知识人在同学中竟享有这么高的威望,真是了不起,不只是在学校里。尤其是听了Z那带有加重语气说出的话后,我感到很羡慕,加之我与同学同名。从此,我就以Z的男同学为榜样,发奋努力,在学习上确实跨越了一个不小的台阶,其实,对我的整个人生都有影响。现在想来,我应该感谢年少时那划拉草的生活。

我有四十多年没见过那把铁筢了。

儿时划拉草那是摇曳在田野里的一段美好时光,那段时光留下了我的欢乐和梦想,播种着后来的希望。

第3篇:少时暮春趣事多散文

清明过后,就是暮春了,这个时节,邀约三五挚友,走进田野,走向郊外,爬上山坡,或者来到刚刚肥大起来的河边,融化大自然里,风是甜的,雨是柔的。漫山的植物,绿油油的嫩,那么多的无名的野花含露,在阳光闪闪发光。搭帐篷于河边,插几根钓竿,燃起炭火,烧烤或跳摆手舞。这样的活动,是简单的心旷神怡无法形容的。

记得少年时期,每个周末鸡叫二遍后,奶奶就会叫我们起床。“都起床了,该打猪菜的打猪菜,该砍柴的砍柴了!”于是我们一骨碌爬起来,两个妹妹打猪菜,我和二哥上山砍柴。说是砍柴,其实是割茅草,改革开放初期,植被破坏严重,那时候没电,没煤,更没有燃气,农民主要燃料有两种,一种是各种农作物的秸秆,还有一种就是山上的茅草和刺藤。上山割草,那时候是一个家庭的主要农活之一。我们十一二岁,重活干不了,上山割草这种力所能及的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少时暮春趣事多散文

少时暮春趣事多散文

清明过后,就是暮春了,这个时节,邀约三五挚友,走进田野,走向郊外,爬上山坡,或者来到刚刚肥大起来的河边,融化大自然里,风是甜的,雨是柔的。漫山的植物,绿油油的嫩,那么多的无名的野花含露,在阳光闪闪发光。搭帐篷于河边,插几根钓竿,燃起炭火,烧烤或跳摆手舞。这样的活动,是简单的心旷神怡无法形容的。

记得少年时期,每个周末鸡叫二遍后,奶奶就会叫我们起床。“都起床了,该打猪菜的打猪菜,该砍柴的砍柴了!”于是我们一骨碌爬起来,两个妹妹打猪菜,我和二哥上山砍柴。说是砍柴,其实是割茅草,改革开放初期,植被破坏严重,那时候没电,没煤,更没有燃气,农民主要燃料有两种,一种是各种农作物的秸秆,还有一种就是山上的茅草和刺藤。上山割草,那时候是一个家庭的主要农活之一。我们十一二岁,重活干不了,上山割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遥忆少时元宵夜传统散文

不知从何时起,元宵节的夜晚竟然变得如此地冷清。

我不禁想起了少时的元宵夜,那时的元宵夜,可绝不是这样。

记得那时,吃完晚饭,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百病”,所谓的走百病,就是在外面溜达,但需要走出家门,超过一百步才行。于是,父母亲领着我们五个孩子,一边走着,一边观赏着周围的景致,在街上走走停停,很是壮观。有时候,我因为懒怠,吃完晚饭,想先在家里呆一会儿,可母亲总是会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催促我,说:“别懒了,快出去走走,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走百步,驱病除灾,这是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于是,我懒洋洋地起来,和家人们出了门。可这一出门,往往会玩很长时间,家人们都已经回家了,可我仍在外面玩。这何止走了百步啊!几千步,几万步都有了。

入夜时分,天幕低垂,往往有一轮明月斜挂在天空中,皎洁地照耀着整个大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少时灵异事实录的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时灵异事实录的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