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安全用电制度
安全用电制度
一、在建工程与高压线路的水平距离不少于10米,施工现场机动车道与高压线路的垂直距离不少于7米。
二、开关、配电箱应有漏电保护门、锁及防雨设施,电箱进出线,电源开关,保险装置要符合要求,老化破皮不合要求的电线不许使用。线路必须架设在绝缘材料上。
三、新工地的用电线路设计、安装必须经有关技术人员审定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四、电器和机械设备必须有接零接地和防雷设施。
五、电工、机械工必须持证上岗。
江苏兴邦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周德利项目部
第2篇:安全用电制度
安全用电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仓库的用电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用电意识,特制定安全用电管理规定。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使电力更好地为员工工作和生活服务,希望员工们切实加强安全意识,不违章用电,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1、宿舍用电必须做到人走灯灭,责任到人,杜绝浪费电能,控制长明灯。
2、严禁在空调,灯具、电扇、电视、配电箱等电器上悬挂覆盖饰品等易燃物品。照明灯、饮水机等使用完后应及时关闭电源,避免引起火灾。
3、宿舍安全用电由管理员负责管理。
4、严禁用湿布擦洗电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5、凡电器或线路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管理员,严禁自行处置
6、要爱护仓库用电设施,不得故意损坏。
第3篇:安全用电制度
金贝学校安全用电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用电工作,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使电力更好地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1、安全用电,人人有责。自觉遵守安全用电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用电设施,是每一个师生义务。
2、安装、维修应找电工,严禁在办公室、教室等场所私拉乱接电线。
3、厨房用电由厨房人员负责。
4、禁止非专业人员,私自开启配电箱。
5、教职工、学生离开办公室、教室前要注意关闭用电器,节约用电。
6、禁止在吊灯的导线上悬挂任何物品。
7、电线断落不要靠近,要派人看守,并及时找电工处理。
8、学校用电线路专人维护。
9、、教师办公室、行政办、总务处、教导处、厨房等由有关人员负责用电安全,出现安全事故相关人员赔偿损失。
10、发现电线短路起火时,要先切断附近的总电源,不准用水泼。
11、学校发电供电期间,教职工应
第4篇:用电安全制度
用水用电用气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电源线路、自来水管道、燃气设备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 发展的需要,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对陈旧老化、超 负荷的电源线路,必须有计划地逐步更换。一时难于更换的,必须在 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否则,必须暂停使用。
二、电源线路必须安装可靠的保险装置,并正确使用保险丝,确 保用电安全。禁止使用铜线和其它非专用金属线当保险丝使用。新建 项目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三、所有电路安装、电器操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 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接触电源必须有可靠的绝缘措施,并按规定严 格进行检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四、所有用电场所必须执行“人走电关”的规定,人员离开用电场所或电器设备不使用时,要关闭总电源。24 小时用电的设备,必须有专人值班,随
第5篇:用电安全制度
用电安全制度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用电安全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电安全制度1
1、全体员工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执行酒店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协同保卫部认真做好饭店各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
2、各岗位人员必须严守岗位,发生事故或发现可疑情况,应迅速处理、上报,并负责保护好现场。
3、未经工程部领导批准,外来人员(参观学习、访友、施工等),禁止进入配电室、电梯机房、锅炉房、空气调节器机房、水泵房、液化气站、油库。经批准进入人员必须做好登记手续,由当值班长及值班人员负责执行。
4、各岗位值班人员除负责设备安全运行外,必须对所属机房范围进行安全检查,各级管
第6篇:学校安全用电制度
学校安全用电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用电管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提高教职工的安全用电意识,特制定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全校用电由总务处专人管理,并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切实加强安全意识,不违章用电,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1、办公室、教室用电必须做到人走灯灭,责任到人,杜绝浪费电能,控制长明灯,严禁使用电炉、电磁炉、热得快等家用电器。
2、严禁在灯具、电扇、配电箱等电器上悬挂覆盖饰品等易燃物品。多媒体设备、照明灯、饮水机等使用完后应及时关闭电源,避免引起火灾。
3、教室安全用电由班级负责管理,电器设备的使用,必须由老师亲自操作,严禁学生开关电器和拆卸教室的电器接线、开关、插座等。
4、严禁用湿布擦洗电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凡电器或线路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