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场畔触摸时光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30 08:01: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故乡的场畔触摸时光散文

故乡的场畔触摸时光散文

故乡是用来怀念的,而时间将拉长这种怀念。

——题记

每个从故乡走出去的人,记忆中都有故乡的背影吧,或远或近,或浓或淡,不经意地,总是会牵扯出很多情怀。尤其对于那些远离故土,身处异乡的人们来说,尽管前方的路繁花似锦,阳光明媚,可是,他们老是禁不住以同一姿态去回望,回望那段或许青涩灰暗或许甜蜜忧伤的路程,回望那段魂牵梦绕却永远回不去的时光,那片麦田,那个池塘,那片安宁的土地,和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不管走向何方,不管走了多远,故乡的悠悠岁月永远是游子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的故乡是关中渭北平原上一个很普通的村庄,那里没有山,也没有水,记忆中有两条水渠安静的从村旁绕过,还有无边无际的青翠的麦田和高高的没有尽头的玉米林,每到冬天远远就可以看到屋顶上袅袅的炊烟,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生活悠闲而清静,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也没有朝九晚五的匆忙,总透着一种自在悠闲的淡淡蕴味,却是古乡独有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人们把打麦场叫场畔,场畔就在村庄的东头,这里是乡村一年四季最忙碌的地方,宽阔的场畔周围堆积着大大小小的麦垛,麦垛的旁边是一排砖木结构的房屋,那成排的房屋是生产队的仓库,村民们把收获的粮食都存放在那里。场畔是村庄人气最旺的地方,这里除了交通便利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离村庄比较近,村民们都喜欢聚集在场畔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有时吃饭就围在场畔上,他们把简单的快乐留在这里,春种秋收,年复一年。

那时我们还有忙假秋假之说,每到放忙假的时间,就是村民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场畔就是村民的战场,一年的收成都要在哪些天见到结果,淳朴的村民把梦想种植在希望的田野,把收获的喜悦留在喧闹的场畔上。

三夏大忙季节,场畔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紧张繁忙的大戏,清早起来先“摊场”,把收割回来的小麦,在场院中间均匀的摊开晾晒。晌午,还要几次“翻场”的,把底下的小麦翻腾到上面,让太阳充分晒干,利于脱粒。最初开始时,由牲畜碾,每天人跟在牛后面,不知转上多少圈,才进行翻场,然后再碾,这样反复几遍后便开始收场。收场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出动,这也是最累的时候。碾场是一道道繁琐而复杂的程序,劳动强度特别大,天还没亮人们得很早起床干活,不到天黑进不了家门。后来,有人买了手扶拖拉机,用手扶拖拉机碾,比牲畜碾场轻松了许多,但人的劳动强度还是很大。

记忆中麦收结束后,场畔经常演电影,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大人、孩子就带上小板凳围着银幕坐下来,那时的几部电影还记忆深刻,除了国产电影《神秘的伴侣》、《一江春水向东流》,还经常上演一些外国片子,《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回故乡之路》、《宁死不屈》、《卖花姑娘》有些电影的故事情节还常常若隐若现的`浮现在记忆之中。

电影散去,我常常去捡大人抽过的烟头,那时候还没有过滤嘴香烟,因为我家老奶奶抽水烟,就把捡到的烟头带回去,她一个个拆开放在盘子里,可以用那些烟头抽好长时间,记忆中的老奶奶还是一个小脚老太婆,经常坐在家门前的树下抽水烟。

每年碾场完毕,场畔的四周都堆满了麦垛,我们一帮小孩学骑自行车,那时个头还不高,还不能坐在座垫上骑车,就从自行车大梁下面把腿伸过去踩在踏板上练习,经常会连人带车一起摔倒,还好,每次摔倒在麦垛旁,还感觉不到疼痛,就那样,每天下午去练习,也学会了骑自行车,有时逢年过节走亲戚,也可以骑车带家人走很长的道路。

小时候,我们的课本很少,感觉只有语文、算术两门课,每天的作业在学校已经完成。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羊,放学后要不就去割草,要不就去场畔玩耍,女生在场畔玩沙包,跳格子,男生在场畔滚铁环、摔泥巴,玩具都是自己亲手做成的,很少看到买来的玩具。

场畔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天,可能就是春节过后的闹元宵了,美轮美奂的舞龙、舞狮,憨态可掬的大头娃娃、嘴含烟斗的丑媒婆,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处处如真似幻的美妙仙境,把围观的人们看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伴随喧天的锣鼓声响,表演踩高跷的艺人多扮装成戏剧人物,打扮成刘备、张飞、关云长等模样的社火表演者,挥舞着大刀、钢鞭、长枪穿行而过。每个人背上还绑着一个背架,上面“站”着一到两名小孩,十分威武霸气。社火巡游中,望得最远、看得最全的恐怕是那些骑在爸爸妈妈肩头的孩子们。在锣鼓和鞭炮声中,同步缓行,煞是热闹。大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

场畔的最南头,有几间房子,记得下乡的知青住在那里,我们一群孩子放学后也经常到知青的房间去玩,他们几个人轮流做饭,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戴眼镜的知青每次去都在看书学习,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的书桌上摆满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他闲下来的时候就不停的做题,桌子上到处都是演草纸,我们有不会做的题他很乐意帮我们解答,就在我小学毕业的那年,那个知青考上大学离开了村庄,临走的时候还送了我一本书《卓雅和舒拉的故事》,那本书也陪我走过了很长的时间。

故乡的场畔,是我儿时的乐园,故乡的场畔,记载着我童年的欢乐,直到今天,我仰望星空的时候,好像还是背靠着一堆麦秸,置身于月光明媚的场畔上。我是一个十分怀旧的人,虽然我已经远离了村庄,远离了故乡的场畔,但心里永远忘不了那片多情的土地,忘不了那片带给我童年欢乐的场畔,乡村是我的根,故乡的场畔就是我生命的摇篮。

故乡,永远与童年相连,而童年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却一直都在意的那份情怀。儿时的那片土地和岁月,给了我们最初的成长,给了生命最初的疼痛和忧伤。使我的血液里永远流着故乡泥土的气息, 丝丝萦绕的乡情,是我永远无法挣脱的牵绊。

第2篇:触摸时光系列散文

触摸时光系列散文

文/沙漠里的鱼

第一次去樊学,是九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樊学作业区还没有成立。

我们一个项目组在樊学搞产能建设,要修建一座联合站,施工队伍由靖边气田转战定边油田,好多年一直在一马平川的气田施工,突然去山大沟深的油田搞产能建设,队伍还有诸多不适应。

记得那年夏天,为了检查项目组的生活营地,我第一次去樊学,感觉路特别遥远,特别难走,运输油田物资的大车压的车辙很深,稍不注意,越野车就陷了进去,好几次都是被大车拖出来的,通向樊学的道路,是连绵起伏的大山,翻了一座山眼前又是一座山,快到樊学联合站时,道路边是挖开的管沟,职工正在焊接管线,大车过后,是扬起的飞尘,路边干活的职工都是全副武装,穿一身泛白的红工服,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出男女。

在大山的深处,才看到了我们项目组已经用野营房搭建好的营地,周围没有村庄,职工吃水吃菜都要从外边拉进来,每天干完活,一身泥土的职工想冲一次澡都成了一种奢望。

那时,除了联合站的建设,周围还有大量的单井管线需要焊接,有些单井管线也没有道路,都是临时修建的道路,每天要给管线的职工送餐,有时由于拉运焊管的大车堵路,等把午餐和水送到工地早已过了吃饭的时间,职工只能吃凉菜凉饭了……

今年冬天,在西安雾霾笼罩的日子里,我又一次去了樊学出差,终于看到了久违的蓝天,通往樊学依旧是沟壑纵横的大山,但都是柏油马路,想起当年建设樊学油田的情景,那些难忘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因工作关系,我们在樊学作业区住了两个晚上,吃完晚饭,作业区经理和书记陪我们在外面的马路上散步,走出作业区一片漆黑,但是看到周围的远处山上到处是灯火辉煌,给人一种错觉,感觉就像城市的霓虹灯在不断闪烁,唯独少了城市的喧嚣,听经理和书记介绍,那些有灯光的地方就是樊学作业区的井场,白天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只有到了夜晚,才可以看到井站的灯光,也算做樊学的一景吧,顺着作业区门口的马路,我们走到了一个无人值守的井场,看到有5台排列整体的抽油机在灯光下不停的转动,周围是空旷、寒冷和寂静。

第二天我们要去作业区对面山下一个井场检查作业区自制的防盗装置,作业区书记的车在前面带路,通向井场的道路依然还是土路,而且道路非常狭窄,如果对面来车根本无法避让,虽然带路的司机向我们介绍他的车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井场,可还是走错了好几次,因为岔道口太多,没有作业区的车带路,即使看到了井场,要在大山里绕来绕去找到这个井场也确实不易啊。

听作业区员工介绍,作业区的几个应急班都建了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想起当年我们建设樊学油田的艰苦日子,真为他们感到欣慰,唯一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作业区建在大山深处,职工轮休回西安不是很方便,距离银川、定边、延安都有很远的路程,每次回家都要来回倒车,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全部花费在路上。

樊学作业区是长庆油田第一个整装数字化作业区,为长庆油田稳产5000万吨默默的奉献着,还有那些常年坚守在大山深处的默默无闻的一线员工。

第3篇:触摸时光的散文

触摸时光的散文

一转眼,十月即将在我们的身后成为过往。时光总是像风在远行,只是我们还在原地,一不留神,她带走了满地飘零的落叶,那一朵洁净的白云,我们心底那一片暖阳。留给我们的却是,虚空的寂寞,低沉的阴冷,在初冬的荒凉里千回百转。

那一季芬芳就此散尽,岁月的枝头,从此又添了新愁,在北风中颤微微地摇曳着沁人心骨的薄凉。举目四望,灰蒙蒙的天像披满了尘埃,终究是负载不了太多的重量,借助风声的低鸣呼喊心里的委屈。好想,在这样的时候,来一场温和的细雨。只等人们躲进室内,静下心来,看雨曼妙的手把世间污浊的面容洗净,还原一片晴空掩映的底蕴。

或许,我们都窝主在自己的世界,在门前栽花种草,如果说是为了优雅我们的内心。那么,修起坚固的篱笆墙,就是追求一种我们想要的安稳与平静。当某天,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我们固若金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触摸故乡的春天散文

触摸故乡的春天散文

每当春天的跫音传来,我会放慢脚步,合着节拍,踩着春的步调,与美妙的温软之春同行。于春色连波的江南,浅漾一壶诗意;在春天的路上,且行且惜。轻拨春天兰舟的双桨,循着春的馨香,感受春天万物生的律动和心跳。

轻倚季节的转角,温软的春天已经越过冬的蛰伏,在原先光秃秃的树枝上插花萌芽,增添一抹久违的生命之绿。心底的诗行,也成功突围了冬的重障,随流云远走,流淌在春风吹过的每一个地方。春雨轻叩门,绿意闲敲窗,唤醒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又一季梦想。

春天,带给我希望。那段温暖柔软的时光,草长莺飞,远山含黛,似一泓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春风,似一位温婉玲珑的女子,轻吻我的脸颊,当她靠近我的时候,一股馥郁的芬芳袭来,浅笑盈盈,让我深深陶醉!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如莲的女子,她那一低头的温柔,像诗人徐志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故乡的饭场散文

故乡的饭场散文

昨夜梦醒,才凌晨三点,却是没了睡意。

站在窗前,望向漆黑深远的夜空,思绪一发不可收拾!心思如花般,在这深夜绽放开来。

我记不清,故乡的饭场是多少次走进我的梦里,虽都是过往,却每一次是如此的清晰、明朗,活灵活现!

说起饭场,就是农村集中吃饭的地方,一个联络感情的场所而已。对于大多北方人来说,是一个温馨的所在。对于在外的游子而言,更是内心深处不可触摸的一抹柔软。

故乡的饭场,在儿时,是我向往和期盼的地方。

当时的饭场虽有坡度,但很宽阔,一棵大槐树枝繁叶茂,庇佑着整个饭场,靠墙的地方会有比较平整,不太规则的小石板,一块挨着一块,相邻石板之间间隔井然有序。即便错过饭点,没人的时候,饭场依然是一道独有风景。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饭场便开始热闹起来。无论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一到饭点,大家不约而同,陆陆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故乡的饭场散文

昨夜梦醒,才凌晨三点,却是没了睡意。

站在窗前,望向漆黑深远的夜空,思绪一发不可收拾!心思如花般,在这深夜绽放开来。

我记不清,故乡的饭场是多少次走进我的梦里,虽都是过往,却每一次是如此的清晰、明朗,活灵活现!

说起饭场,就是农村集中吃饭的地方,一个联络感情的场所而已。对于大多北方人来说,是一个温馨的所在。对于在外的游子而言,更是内心深处不可触摸的一抹柔软。

故乡的饭场,在儿时,是我向往和期盼的地方。

当时的饭场虽有坡度,但很宽阔,一棵大槐树枝繁叶茂,庇佑着整个饭场,靠墙的地方会有比较平整,不太规则的小石板,一块挨着一块,相邻石板之间间隔井然有序。即便错过饭点,没人的时候,饭场依然是一道独有风景。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饭场便开始热闹起来。无论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一到饭点,大家不约而同,陆陆续续,都端着大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故乡的场畔触摸时光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乡的场畔触摸时光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