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这是一本触动我三观的书。
初开始听说这本书,是因为自媒体《罗辑思维》的推荐,当时我还在上海工作,就去上海图书馆找来先翻翻,当时没有看完,真正看完还是在kindle上看的,看后感受颇多。
人对自身的认识是一步一步矮化的。哥白尼说我们生存的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宇宙中心的观念崩塌,然后达尔文说我们是猴子演变的,人和猴子差别不大,再然后弗洛伊德说我们根本没有所谓自控能力,行为只是受到原始的“力比多”的驱使,道金斯则在这本书里更进一步,指出人不过是人类这种生物基因的容器,是基因传宗接代复制自己的工具而已。
按照道金斯的说法,基因在操纵人(或者说基因在推动人复制和传播自身),如同人在开车。车本身是没有方向感的,是人在选择方向。基因通过大脑发出的要满足自身基本需求或高级需求的信号来表达的实际复制自身的本能。同样,个体人生存也是盲目的无意义的,不过是体内基因的复制工具和生存容器,生存的所有目的不过是供基因更快速复制、更广泛传播、基因更加长寿这三个目的而已。他很会讲故事打比方。虽然像是科普,但实际是篇结构严谨有根有据的论文。
作为进化论专家,作者提出了很多达尔文没有阐述过的新概念,通过对基因或对生物的利他行为也有充分的解释,例如人为什么帮助他人,为什么会欺骗等等。说的太有根据了,让我无言以对,但我还是想有气无力的申辩一下,人是不是还是应该和其他动物有所区别,至少人收到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双重感化之后,能够不断认识自身,改进自身,这些不应该是DNA或基因无意识组合和操纵的结果吧。但道金斯非常有力的指出,这些仍然都是基因在复制、传播、变异过程中无意识的结果而已。
基因会操纵自身的容器发明原子弹,在有朝一日按下按钮完全毁灭自己么?这是基因的无意识行为么?
道金斯是世界有名的无神论者,他的论断清晰有力,文字流畅,真心是难以辩驳。关于他的介绍可以看百度百科即可。电子版不放链接了随处可以下载。
这是一本奇书,最好读之前你先看过一些关于进化论方面的科普读物,如果你对社会学和进化论方面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定,它足以轻轻的撼动你。
进化成更好的人——《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陶鑫
用了一个礼拜重读进化论名作《自私的基因》,其实这门学科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都市,适者生存成了铁则。然而我们究竟对“适者生存”这四个字了解多少?有多少人真的看过《物种起源》?或者说理解进化论的精髓,而不只是拿着科学的幌子来为很多残酷的暴力行为开脱?说实话,我也没看《物种起源》,买过但翻开一点就看不下去,语境、内容和行文方式都格格不入,而且理查德·道金斯也说了,达尔文的很多观点到现在也过时了,但这不代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概括了解一下就够了。而进化论作为一种独立而强大的“文化基因”,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蔓延全球颠覆世界,那么基因究竟有怎样的力量?看完这本书,就会了解一二。
这本书用了90%的篇幅来解释基因的产生以及作用于动植物界的各种行为,我们的DNA记录了从生命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而每一个生命都是进化的赢家以及基因的生存机器,一代又一代,一次又一次的生存斗争,演变出非常成熟高效的进化稳定策略,而我们就是这些策略的小白鼠。(w w w.f w s i r.c o m)而这90%的部分都在围绕一个结论:“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希望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慷慨大度、相互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你就不能指望从生物的本性获得什么助益。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这点看似与我们所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背道而驰,但隐藏在礼教背后的利益链条,当然也是冷酷高效的。不过这本书拔高的精髓在于最后一章,讲述文化基因的作用。事实上,基因(gene)也只不过是我们的定义,然而人类社会的几千年特别是过去的几百年,文化快速的发展,其实是另外一种层面的进化爆发——文化基因(觅母meme)的作用才是最有效的。基因在三代以后会被稀释得差不多,但找不到后人的苏格拉底却是被社会永远记住的。而文化基因本身是否也是无情自私的呢?怎样从基因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发展?人类真诚无私的利他行为/独身主义等一些在自然界无法传承的现象,在“人类文化的汤”里却能存在。道金斯断言现在还只是初级阶段,按照文中的意思,我理解为文艺复兴之前还都只是“原始汤”,里面的文化都还是草履虫的阶段。但在这之后,文化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基因所遥不可及的——当然,我们也出现了一些断层,譬如说信息泛滥和人类大脑的局限,食物泛滥和人类消化能力的矛盾……
“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我们前进的速度并不是要累积几千年才可以让身体得明显的改良,而就在每个人短暂的一生,都有可能推翻基因的奴役而成为更好的人——这可能就是进化论带给我们最正向的指引。
第2篇:《自私的基因》的读后感
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了这本书,此后它被翻译成25种文字、全球销售超过一百万册。它讲了两个观点,一个比一个可怕。
基因
生物学上,基因是演化的单位。生物体是受基因控制的生存机器。基因是主宰是程序员,人类本质上说都是受一堆代码控制的机器人。比如为什么雌性求偶期间通常会有很长的考察期?为什么雌性和雄性又普遍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延续基因?为什么家族成员会照顾有亲缘关系的未成年成员?很遗憾,这些都有演化生物学上的解释。
这有些冷冰冰,却通常没有大问题。大问题出在基因和生存机器利益不一致的时候。比如当周围环境剧烈变化时,人类在现有的基因指导下的决定虽然依然利于现有基因,却很可能已经不再适应这个环境,不利于生存机器的生存。比如为什么我们觉得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好吃?因为相对人类演化的漫漫历史,有充足的食物供给的阶段是极其短暂的,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会引导人类多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基因存活了下来。控制热量摄入难,是因为我们是在抗拒基因的控制…
模因
单单这样显然还不能称作hard模式。人类同时还在文化上受模因(meme,这是道金斯在这本书里创造的一个概念,之后被广泛使用)控制。模因是文化演化的单位,大脑则是模因的生存机器。
和基因类似,模因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不再受生存机器的控制,而是依靠自己的保真度(copying-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longevity)经社会选择而演化。而不同在于,基因需要通过生殖传播,模因的传播渠道则多样的多。这代表着模因进驻脑子的过程和寄生差不多。基因抢占的是染色体上的位置,而模因,按照道金斯的说法,争夺的是人类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作为坚定的无神论者和无神论传播者,道金斯在这里用了宗教的传播作为例子。
从初版至今将近四十年的变化,似乎人类大大地给模因疏通了传播管道,而给自己挖了个大大的坑。莫非这又是模因演化的成果么?!
小结
《怎样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曾经谈到,读书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和作者在关键词和论述的含义上达成一致(come to terms on key terms)。缺少这个前提的支持和反对都不扎实。有时候反复阅读之后理解了作者很重要的一段论述,接着想到一个问题,翻了页发现这正是作者接下去开始回答的问题,顿时感到隔着时空和作者的脑电波接上了头,也证明对前一部分的理解到位,抓到了作者的思路,好像小时候看到考题就抓住了命题人出卷的意图。
通常这是读书最美好的时刻,然而这本书里这样的瞬间让我直冒冷汗。一方面作者思路清晰、表达顺畅,哪怕很复杂的概念也解释的很清楚,可以一直跟得上他的思路;另一方面,我脑海里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是到底平时我有多少行为是真的受自己的理性,而非被基因或者模因控制的?我一向不认为人类比其他的生物高等多少,并且对人类的设计上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有所了解,然而这书把我对人类局限性的理解又推到了新的高度。仔细想想平时“自动驾驶“状态下的无意识行为,似乎太多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只觉得寒毛直竖。好在道金斯认为人类还是有希望的!人类唯一的不同在于我们可以利用想象在脑中模拟未来(Conscious Foresight),因此可以做出对抗基因和模因的决定,因此他用积极的语调结束了这本略有些令人低落的书。
作为一个重要的disclaimer,推荐这本书是我本人的意愿,而非基因或者模因的行为……=)
第3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导语: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读了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你都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感3篇,希望大家喜欢。篇一: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基因在亿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厮杀幸存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懂得竞争和争取,自私只是一个比喻。基因才不懂得要存活下来自己必须得做什么,必须得拥有什么条件,得适应什么环境,存活就存活了,那些亿万年来死亡消失的基因连自己败在哪里都不会知道,就像这些幸存下来的基因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以幸存,或许,只是一个很随机很偶尔的机遇。自私只是一个比喻,人类的比喻。
很喜欢作者的这种表述方式,喜欢他谈论这些东西的口吻。喜欢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在用一个人们的都很喜欢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来阐述基因的不自觉无意识无目的性。喜欢他有时候得费力的向我们说明,些些的矛盾我在会意的
第4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导语: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希望有所帮助!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为什么西欧人能轻而易举的征服美洲的印第安人进而征服非洲乃至亚洲,难道是人种的原因?如果这个命题成立了,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同样是亚洲人却能征服亚洲进而打败俄罗斯,并且敢于挑战美国?什么样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治制度更适合人类发展?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聪明?为什么有的病能遗传?人的本性是否是自私的?决定一个人心智水平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因素各占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由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撰写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感受: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感觉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