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管理探讨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9 08:06: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城市环境管理探讨论文

城市环境管理探讨论文

1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

1.1 城市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不完善

1.1.1 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部分城市所制定的管理目标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的同时,也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部分城市根本就没有计划和目标,城市环境管理只是一个排设,属于面子工程,对改善城市环境起不到任何的积极作用。由于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的缺乏和不完善,从而导致城市管理的效果不明显。

1.1.2 管理责任不明确

能够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的部门和机关较多,不仅权责上具有交叉性和模糊性,而且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性,管理制度不合理,从而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确,环境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领导,从而导致人人管理和无人管理的现象出现。

1.1.3 缺乏政府引导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分的尊崇财富,对于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正确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城市环境管理中来。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缺乏对公众的积极引导,从而导致公众对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缺乏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即便投入再大的力度,城市环境管理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1.2 政府的投入不足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政府往往致力于经济建设工作,而对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投入的经费较少,这就导致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很难主动的进行开展,具有较强的被动性,从而对城市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1.3 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和执法不力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所的,但部分人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往往为了实现个人经济利益而存在着知法犯法的现象。同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较轻,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由于环境违法成本较低,所以导致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 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的建议

2.1 加大环保的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从而更好的全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宣传工作需要将学校和社区作为重点,同时还要与充分的利用当前媒体的力量,利用大众传媒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责任感。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在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确保群众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要具有较好的透明度,使广大公众对城市环境建设和治理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城市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需要定期向公众进行公布。

2.2 完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2.2.1 积极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

环境目标责任制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将环境目标和任务作为政绩考试的重要指标,从而将责任一级一级进行落实,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贯彻落实。

2.2.2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们需要一个以人大、司法机关、环境监察部门为主体,公众广泛参与的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不仅仅要对环境保护执法工作而且也要对政府的决策及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监督,通过多方位多层次有力监督,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够得到落实和实现,才能够很好地推动城市环境管理。

2.3 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国外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投资一般占GNP 的1.5% ~ 3%,而且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到投入的比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加大了对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投资规模,但是距离我们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离我们的目标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必须逐步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2.4 加强城市绿化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是顺应当前城市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5 加强城市的综合治理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机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耗能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优惠政策,推进现代通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2.6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城市环境管理的法律意识

在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以环境立法为重要的依据。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需要利用法律制裁和道德约束来支配人们行为的规范性。所以需要加快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加快制定环境治理政策,从而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预防工作,追求环境的舒适性,确保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分的发挥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强化对污染环境及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惩治。

3 结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而且在城市化过程中各种问题也不断的显现出来,特别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怪需要我们利用科学发展观来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和治理,确保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更好的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2篇:环境管理论文

浅论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 Discuion on development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in

circular economy

论文关键词:固体废物 循环利用 对策研究

(Key words: Solid wasteRecyclingCountermeasure research)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固体废物的性质和危害,并详实地介绍了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对策,针对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The abstract of a thesis: This article discues the nature and harm of solid waste, and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solid waste recycling countermeasure, aiming at solid waste recy-cling generated in a specific problem 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一、关于固体废物回收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按照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2.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特指有害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产生于各种有危险废物产物的生产企业。从危险废物的特性看,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潜伏着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长死亡率增高;或使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当时会给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时)或潜在危害等。

3.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主要有:一是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二是病理性废物,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4.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有机类,如瓜果皮、剩菜剩饭;无机类,如废纸、饮料罐、废金属等;有害类,如废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的品种增多,数量不断增大。若不重视固体废物的回收处理利用,不仅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也会把有害物质带入到生态系统中,当数量超过生态系统本身的自净能力,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事实上,固体废物中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后可成为新的资源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这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现实中,人们非常重视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仍然存在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固体废物回收市场秩序混乱:目前,回收行业已完全放开,大量流动人口加入到废旧物品回收行业,回收市场呈现出无序化经营状态;回收网点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有些网点法制意识淡薄,打着收购废品的招牌,非法收购被盗的公共设施和企业产品,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

2.资源回收率偏低:一些企业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建设项目,轻视废物处理利用;一些无处置能力的企业,也未能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将所产生的工业废物全部交由专业公司集中处置,或受利益驱使将企业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给没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这很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废物回收的利益驱使着一部分非法收购者也参与到危险废物的回收活动中,将部分含有残值的危险废物拆解变卖或用以制假、造假外,余下危险废物未经处理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由于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机制尚未完善和建立,所以,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的丢弃现象严重,资源的回收多为低级的材料回收,如,废纸、废玻璃、废钢铁等。

3.工艺技术亟待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仍在减量化,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不够。加之,固体废物资源化具有技术难度大、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等特点,因此,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处理处置设施小而全,导致了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分散配置,产品成本较高,在回收市场不具有竞争优势;现行固体废物资源化工艺和技术、回收处理方式和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4.消费观念有待改变: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是推进循环经济、固废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市场。人们在消费时,除了注重产品本身的性能外,还刻意追求产品外在的包装,使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过度包装,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

5.法规不健全:当前固体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现状是,对城市和领域的固体废物处理有所重视,从《环境保护法》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止法》再到2002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甚至是目前正在起草的《循环经济法》都将固体废物立法的重点放在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上。但还是不够的。现实中固体废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循环利用程度低,法律的效力没有保障,结果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大量可循环利用物质的浪费,而且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当前固体废物防治问题越来越突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越积越多,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许多省市的废渣危害尤为突出,乡镇企业工业固废处置更是薄弱环节,急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三、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循环经济之对策措施

1.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促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政策、法律法规属于循环经济的立法范畴,循环经济立法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迅速。目前,德国、日本、美国、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比较完备,日本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法律,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1996年生效的《资源循环和废物管理法》成为建设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说明,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制定基本的或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法律;其次,要结合实际需要制定专门的循环利用法律、法规;再次,要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充实与循环利用配套或促进循环利用发展的规定。由于我国具有自己的法律体系结构和环境立法传统,因此,不能照搬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只能结合我国的环境立法结构在有关层次上定向地借鉴和吸收一些具体的立法或法

律制度。要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电器、建材、包装物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生产者责任制度,委托者付费制度,污染损害者赔偿制度,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制度,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环境信息建设制度,市场准入和市场运行管理制度,发展与培育中介组织制度,推广循环产品标志与循环包装标志制度,消除废物再生利用的垄断制度,包括税费征收、可交易许可证、押金退款、绿色补贴、价格支持等在内的经济刺激制度。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建设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体系。对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整顿规范固体废物回收市场,尽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逐步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水平。扶持发展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和产业,加快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产业中心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区域间固体废物产出企业与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合作,引导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向集中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降低固体废物资源化成本。

3.开发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发展需要以先进技术、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点。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生,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如造纸、水泥、化工、建筑等),要先推广一些简单易行的技术措施,对重点企业要高起点地投资于循环经济;同时拓宽横向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发展高新技术环保产业,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要重视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开发和创新,将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加大固体废物资源化科技开发投资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的产生。

4.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完善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不仅要重视资源的减量化,也要重视固体废物的回收和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争取国家支持,对固体废物回收处理企业及购买再生资源加工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公众多用再生物品。政府要加大对重大固体废物资源化项目的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5.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标准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迫切要求制定和完善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废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标准。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建立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增强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加快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广泛开展循环利用的宣传教育引导绿色消费。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利用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流行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王成新,李昌峰.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抉择.理论学刊,2003

(1)

2.聂永丰等.2001.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3篇:环境管理论文

上饶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我的家乡是上饶市。作为一个上饶人,让我们骄傲的是上饶江河水质断面Ⅰ类的占18.52%,Ⅱ类的占70.37%,城市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二级,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三清山,婺源等著名景点。不仅如此,经济发展也很令人欣慰。上饶市的工业生产一直以年均20.5%的速度增长。2005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1%。2003年,上饶市提出了建设“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战略目标,并根据区位优势,制定了“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实现大发展”的开放举措。而这一切是因为上饶人一直在坚持科学的、可持续的、保护性的发展道路。上饶市近几年的发展没有因为环境保护而受到影响,环境保护反而更大地促进了全市发展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尽管按照生态理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城市环境管理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环境管理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