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山路弯弯心路弯弯的散文
山路弯弯心路弯弯的散文
城市还没有醒来,迎着黎明的薄雾,我又一次奔向太行山脚下,那个叫做车元的小山村。那是卢出生、成长的地方,但那个家,于我是陌生的,结婚十年,我排斥着、逃避着、矛盾着,逢年过节,找各种理由不与卢同行,可这一次,我知道逃不掉了,我必须回去——卢的母亲去世了。
就在前一天,先一步回去的卢,给我打来电话:“情况不太好,准备往回走吧,明天一早,有车去接你们。”
我一夜未眠,愁苦于不知道,要在那个陌生的地方呆多久,然而一早,来接我和儿子的卢的妹夫说,凌晨,人已经没了。
汽车急驶在山路上,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无端地使人觉得憋气。车内没有人作声,包括九岁的儿子,空气沉闷着。道路两旁,忽闪而过的,是满眼满眼的绿,时值七月,树木正是茂盛的时期,向人们展示着全部的生命力。而我们,无心留意那些美景,三百公里的行程中,我陷入了长长的回忆……
十年前的春节,第一次随卢回到他的家乡,刚刚结婚的我们,是回来昭告亲朋的。也是那一次,我从半懂不懂的村里人的谈话中,发现了自己的尴尬身份,一个疙瘩从此挽在心里。
卢不是亲生的,当年,他被这个家抱养的唯一目的是:顶门立户。丈夫因工厂事故英年早逝,扔下高堂老母、年轻的妻子、以及年龄尚幼的三个女儿,这样一个残缺的家,急需一个儿子。四十年前,香火观念是何等重要,何况是在这样一个落后闭塞的小山村?于是,卢的命运从此改写。
日子再难,时光不停脚步,靠着国家发放的抚恤金,转眼十年过去了。这期间,祖母离世、大姐被接到省城,顶了父亲的班,二姐因病夭折,家里的人,一下子少了一半。卢是唯一的男孩子,七、八岁上山砍柴,下地锄苗,从小便承担起生活的艰难。
一个残缺的家,注定要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卢十一岁时,母亲另嫁了,带走了家里唯一的一点温暖和热闹,把他和三姐,扔在那个空荡荡、冷清清、沉寂寂的破败房子里。因为贫穷,卢悄悄撕碎了来自某美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因为交不起学费,高中半年后,卢选择了辍学,只身来到省城,寻找一条糊口之路。
母亲另嫁后,又陆续生了三个孩子,第三个,终于如她所愿,是个男孩。童养媳出身的她,一直有个心结:生不出儿子,是要被村里人耻笑的。然而,喜悦还没有从脸上褪去,不幸就再一次降临了,很快,第二任丈夫,也撇下尚不懂事的孩子们撒手而去了。由于家族的排斥,母亲只得带着几个孩子回到卢家,并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给孩子们改姓,从此都姓卢。
尽管是抱养,但卢的长子身份,是不容质疑的,同样,他该承担的责任,也是无法推卸的。家中有大事,母亲第一个想到他;病了痛了,弟妹们的第一个电话,也是打给他。卢没有因为母亲曾经的忽视,而有所怨恨,屡次接来省城看病,几个弟妹也像亲生的一样呵护着,妹妹们的婚事,都是他说服了母亲,而且至今,他还保存着二十年前弟弟写给他的信,那封信,我看过,是让他买一枝钢笔寄回去。
卢始终把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当作真正的亲人,也正因为如此,结婚前,他没有向我透露丝毫。卢的母亲性情寡淡,没有参与我们任何一项关于结婚的细节,倘若不是从人们闪烁的言辞中,听到事情的真相,我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然而这样的事实,却让我心里有了说不出的失落和凄迷。理智上,我知道应该理解,可情感上,我还是难以接受,我在心里,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坚壁。
之后,我拒绝回去,内心里,一直把持着一个原则,你上门来,我自然以礼相待,我可以买吃买穿给钱给物,但我不想再跨进那个没有我位置的家门。儿子五岁那年的春节,卢的姐妹们轮番做我的工作,希望我能回去看看。卢也说,头都磕了,还差作个揖吗?思量再三后,我答应了,一则避免卢的情何以堪,二则,那年卢的`弟弟弟媳打工在外,我可以暂住他们的房间。对于家里没有属于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始终耿耿于怀。之所以回去,当然也不乏私心,除了不想把卢推向不孝,另外,就是不愿落个恶媳妇的名声。
近几年,卢的母亲一直在病痛中挣扎,看到她时,我多是矛盾的,大半出于同情,并没有那种切肤的痛。没想到,坏消息来得如此之快。四个小时的车程快结束了,我忍不住在想,等待我这个长媳的,将会是怎样的繁琐程序?我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人之父母,己之父母,何况她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之外,唯一喊过“妈”的女人!
接近午时,终于到家。一下车,大门两边贴着的白纸,生生地刺痛了我的眼睛,那一刻,我的心瓣上有血渗出。屋里设了灵堂,灵前草铺上,几个姐妹席地而坐,散乱着头发,红肿着眼睛,悲伤的气氛蔓延开来。
无言地挨着她们坐下,眼睛触到贡桌上的照片时,眼前恍然出现了我最后一次去看她,离开时,她颤颤巍巍站起来的身影。此刻,她对这个世界已毫无感知,没有恨没有爱没有快乐,当然也没有痛苦。目光移到门板上穿戴整齐的遗体,心,竟没有一丝想像中的怕意。
草铺上,姐妹们一边搓着麻绳,一边进行着悲凄的絮语,似在说给大家,也像自言自语。
听到戏班子的锣鼓声时,一直照顾老人的四妹说,前些年,村里来了唱戏的,咱妈都要把人家叫到屋里喝碗水,说谁出门也不容易,后来,摊上了病,就把门关得紧紧的,嫌人家太吵,近两年,我就没见咱妈再笑过。边说,边就哽咽起来。
望着遗照发呆的大姐说,那年,村里来了照相的,咱妈是第一个照的,还动员了不少人,我埋怨她,人家要多钱给多钱,也不知道搞搞价,咱妈说,出门在外,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说完,跟着一声叹息。
五妹哭着对我说,嫂子,咱妈是不是听了我的话才走的?我对咱妈说过,开了学,都忙着顾孩子上学,谁来照顾你呢?是咱妈怕拖累咱们,才急着走的!最后一句,已是泣不成声。
灵前守着的,除了自家人,还有一个哑巴大姐。嫁到同村的三姐悠悠地说,哑巴大姐是大爷的女儿,两岁就没了妈,咱妈十二岁进门,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抚养大,就是她出嫁以后,吃的穿的,也总是想着她。三姐的声音,空洞得像是来自天外,哑巴大姐似乎知道我们在说她,索性把遗照拿起来,一边“啊啊”地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一边抬起衣袖,擦着干枯的眼睛。
我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是不尽完美的,各式各样的人身上,都具有一些美好的东西。他们有愿望,经历过痛苦,勇于探索,追求幸福。我终于释怀,原来,什么东西都可以潮涨潮退,很多的情绪都可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只有敞开胸怀,刻意理解或被理解时,才会发现这一切,都是那样令人感动。
依村里的规矩,七天后下葬。七天里,我和卢的姐妹们一起,披麻戴孝,白天黑夜地守着。下葬那天,远远近近的亲人都来了,入殓时有个说法,看着的人,谁都不许出声。灵堂内一片肃穆,遗体被抬进棺木了,棉被正一条条地盖上去,我的胸口突然有些堵,仿佛那些棉被是压在我身上的。就在这时,倚在门框边的一位老妇人,带着哭腔用微弱的声音喊:“别盖那么多,太热了……”没有人理会,棺木里满满当当。开始钉棺木了,三寸长的钉子,在重锤的作用下,一点点嵌入,再嵌入,那“咚咚”的响声,重重地砸在所有人的心上。
葬后第三天,我们去坟头做了最后的告别,解下麻绳,脱去孝衣,完成了为人子女的最后一项义务。
下午,一身疲惫的我和卢,带着儿子冒雨上路了。大雨如注,周遭的景物,都在柔弱地颤抖,经过雨水洗礼的树叶更绿了,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切是那样欣欣向荣。
汽车在弯弯的山路上奔驰,身后,绵延的太行山脉青青翠翠,蓊蓊郁郁。
第2篇:弯弯山路
弯弯山路
①小时候多是跟随母亲生活。母亲18岁走上讲台,一直在偏僻的深山坳里教书。二十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头、岭脚。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校长是母亲,教师也只有母亲一人,十几个学生,分了几个年级,有的年级只有一个学生。
②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很难找到母亲的笑脸。母亲是极严厉的,山里的孩子野惯了,对母亲却不敢有半点违拗。最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这在我是无份的。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生活的压力”,只是不明白,怎么我的母亲就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呢?母亲也有亲切的时候,冬夜里,将被子烘得暖暖的,我爬上床后,母亲替我将被条掖得严严的。她自己睡得极迟,备课,批改作业,缝补衣服„„我一觉醒来,昏黄的油灯仍然照着她伏案的背影,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③每天放学后,母亲总要在学校忙活很久,很久,偶尔挤出空闲,才能拿起锄头,到地里种菜。她让我跟着拔草捉虫,有时还要帮着抬粪——不过,那是7岁以后干的活了。天黑下来,别人家屋顶温白的炊烟渐已散尽,母亲就收了锄,回去做饭。母亲晚饭烧的迟,等饭做好后,得把我从趴着的课桌上叫醒了吃饭,下饭的菜很简单,简单得只有一个菜,也看不见什么油水,我迷糊着眼,一边往嘴里拨着饭粒,一边打瞌睡,饭含在嘴里,又趴着睡着了。
④村里人和母亲关系极好,有了新鲜蔬菜,总不忘摘下一把放在我家锅台上,有时根本不知道那菜是谁家送的。腊月初,村里早早杀猪的人家吃晚饭时,主妇便跑过来,捣灭母亲刚点着的锅洞,拉我们去吃饭,母亲再三谢辞,主妇可就不高兴了:“老师可是看不起我家,嫌邋遢(邋遢【lāta】:不洁净)?”我在一旁虽不敢做声,心里可着急了,真怕主妇生气而去。母亲终于还是解下了围裙,路上告诫我:可不许自己夹菜,碗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还没进主妇家的门,便闻着浓浓的肉香了。我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侧,小声地吞着馋涎,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⑤周末,中午放学后,母亲便将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头,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母亲身后。这一路回家,要翻过一座山岭,过一条河渡,然后,是左一弯右一弯荒僻的山路。
⑥我喜欢初夏时节的山路,路被树阴遮着。树丛间开满了野花——蔷薇、金银花、栀子花„„母亲偏爱那香白的栀子花,停下担子,掐一大把让我捧着,知了是夏天的精灵,此起彼伏的叫声连成一片阔阔的海——海面上跳跃着鸟儿清脆的对唱。此时,母亲的心情难得的轻松,我更是疯魔起来,尖着嗓子,快活地大声锐叫着——直叫得路边的知了都禁了声。
⑦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竹篷船就泊在芦苇丛中。艄公是一位60开外的老人,船上还有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是老人收养的孤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条粗长的麻花辫子,每当她弯下腰时,辫子就会滑到胸前,女孩拾起辫梢轻巧巧地往后一甩——辫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轻巧巧落在背上。我看得迷了,不觉中也学起她的姿态——只是我的头发齐着耳根,甩出来一团乱发纷飞。
⑧上了岸,母亲重又挑起沉甸甸的担子,我拖着酸胀的小腿,耷拉(耷拉:一种状态,松弛地下垂)着倦怠的眼皮,真想一闭眼再睁开就到了家门口。这总也转不完的、相似的弯弯山路,什么时侯,才能见到我的小村庄?
⑨这样走走停停,到村口时,远远的,便见着我家矮矮的屋顶上,一缕淡蓝淡蓝的炊烟,那是我的小脚奶奶升起的炊烟。
15.(4分)阅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内容,填充空白。
(1);
(2);
(3);
(4);
(5)母亲带我沿山路回家。
16.(3分)结合第④段内容,揣摩划线语句的言外之意,并分析加点词语表现了“母亲”和“我”怎样的心理。
答:(1)言外之意:
(2)“母亲”的心理:
(3)“我”的心理:
17.(3分)题目“弯弯山路”有哪些含义?
18.(3分)本文语言清新优美,请就第⑦段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作简要赏析。
19.(2分)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答出两点即可)
地下水的危机
①目前全球大约1.5亿人口的饮水来源是地下水。在人们看来,地下水深藏于地下且储量大,不会遭到过多的污染。其实,如今的地下水已经危机重重。
②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含有各种有毒有害元素的废水,人类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方法处理了部分工业污水,但还是会有大量废水没有经过处理而排入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让其自行消失,这些都是导致地下水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
③一方面,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产生大量含有各种化学物质的垃圾,这些垃圾一般是露天堆置或简单填理,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经地表径流及雨水的冲淋而渗入地下。一些危害较大的垃圾则一般装入容器后再掩埋,但多年以后容器罐会被锈蚀腐烂,一样会使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蓄水层中,最终导致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④20世纪40年代,人类开始使用化工合成的农药来消灭病虫害,但是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使用,这些农药大约只有10%左右被作物吸收,还有一部分汽化选入大气中,其余全部进入土壤及地表附属物,这部分未被吸收的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蓄水层造成污染,并且有机农药在自然界存留时问较长,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浓度越来越高,最终对地下水质造成更大的威胁。据报道,在30年前使用DDT的地方,目前地下水中仍然存在这种农药,且部分地区地下水中DDT下含量超标几千倍。自20世纪50~60年代起,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增加。有机氮肥、磷肥、钾肥的使用量已增加了近l0倍。而这些化肥大约只有40%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的都溶于雨水及灌溉水中,最终慢慢渗入地下蓄水层中。近几年,相关部门通过对地下水监测发现,硝酸盐含量都有上升的趋势,我国北方有些地方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平均超标2~5倍,有些地方甚至超标30倍以上。
⑤长期以来,城市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只是靠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来消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但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据统计,我国约有80%以上的河流遭到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不能用于灌溉农田,这些污染后的地表水都成了地下水污染的源头之一。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的生命活动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蔬菜及能源,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城市是人口密度极高的地方,它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也大得惊人。这些垃圾一般用埋填法处理,而这些被填埋于城市周围的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就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蓄水层,因而生活垃圾及居民区的化粪池也是造成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主要渠道。⑦对于地下水,污染的进程是缓慢的,污染源一般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各种渗滤液等在下渗的过程中不断被沿途的各种障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最终进入地下水的。从污染源的出现到地下水的污染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所以当地下水受到某些组分的严重污染时,往往是无色无味的,即使人类饮用了有毒有害组分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的影响也只是慢性的长期效应,不易觉察。地下水一旦污染形成,很难治理,即使查明了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源,地下水质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被底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继续释放到地下水中,并且地下水流动缓慢,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含量很少,自净能力差,因此地下水的污染恢复和治理要十几年甚显几十年才能见效。由于底层的阻留,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一般是微量的,不会引起人类的急性疾痛,但是却会在人体内富集,造成多系统的损伤,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健康。③看来,地下水早已不再是人们想象当中的地下水了,其污染状况不容忽视,人类需要对地下水环境的治理高度重视起来,这样的醒悟越早越好。
11.(3分)从文章第⑦段看,对地下水环境的治理应离度重视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12.(4分)根据文章第②—⑥段内容;概括出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四个方面。
13.(2分)在括号内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自20世纪50~60年代起,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增加。有机氮肥、磷肥、钾肥的使用量已增加了近l0倍。而这些化肥大约只有40%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的都溶于雨水及灌溉水中,最终慢慢渗入地下蓄水层中。()()
14.(2分)在理解本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对防治水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数的1/4。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迭110个,还有数千万人需要解决饮用水问题。但人们并没有因为水资源的短缺而倍加爱惜它,我国水资源浪费问题相当严重。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l0~20倍,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北方地区存在地下水资源补给量薄弱和对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补丁也开花孙道荣
拐角凹进去一段,就是她的舞台。她在这里摆摊织补,已经好几年了。每次路过,都能看见她,坐在凹槽里,埋头织补。身边的车水马龙,似乎离她很远。她很少抬头,只有针线,在她的手上不停地穿梭。
从她所在的拐角,往前百米,是一所学校。我的孩子,以前就在那所学校读书。每次接送孩子,都必经她的身旁,也就对她多留意了点儿。
一天,妻子从箱底翻出了一条连衣裙,还是我们刚结婚时买的,是妻子最喜欢的一条裙子。翻出来一看,胸口处被虫蛀了个大洞。妻子黯然神伤。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她的影子,也许她可以
织补好。
拿过去。她低头接过衣服,看了看,摇摇头说,洞太大了,不好织补了。我对她说,这条裙子对我妻子意义不一般,请你帮帮忙。她又看了看裙子,忽然问我,你妻子喜欢什么样的花?牡丹。我告诉她。她看着我,要不然我将这个洞绣成一朵牡丹,你看怎么样?我连连点头,太好了。
她从一个竹筐里,拿出一大堆彩色的线,开始绣花。我注意到她的手,粗大,浮肿,一点也不像一只绣花的手。我疑惑地问她,能绣好吗?她点点头,告诉我,以前她在一家丝绸厂上班,就是刺绣工,后来工厂倒闭了,她才开始在街上摆摊织补。她原来绣的花可漂亮了。她笑着说,原来的手也不像现在这么笨拙,在外面冻的,成冻疮了,所以,才这么难看。
正说着话,一个背书包的女孩,走了过来。以为女孩也是要织补的,我往边上挪了挪。她笑了,这是我女儿,就在那边的学校上学。女孩看看我,喊了声叔叔,就放下书包,帮她整理线盒,很多线头乱了,女孩就一根一根地理清,重新绕好。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孩子,从我们面前走过。有些孩子看来是女孩的同学,她们和女孩亲热地打着招呼。女孩一边帮妈妈理线,一边和同学招呼着,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我好奇地看着女孩。她稚气的脸上,已经三三两两冒出青春的气息。她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她的同学看到她的妈妈是个街头织补女。这出乎我的意料。我有个同学,就因为长相土了点,苍老了点,他的儿子从来不让他参加家长会,也不让他去学校接自己,男孩认为,自己的爸爸太寒碜了,出现在同学面前,丢了自己的脸。
我对她说,你的女儿真好。她看看女儿,笑着说,是啊,她很懂事。这几年,孩子跟我们也吃了不少苦。女孩嘴一撇,吃什么苦啊,你和爸爸才苦呢。忙完了手头的活,女孩拿出书本,趴在妈妈的凳子上,做起了作业。我问她,怎么不回家去做作业。女孩说,我们要等爸爸来接我们,然后一起回家。
她穿针引线,牡丹的雏形,已经显露出来。这时候,一个中年男人蹬着三轮车骑了过来,女孩
亲热地喊他爸爸。我对她说,天快黑了,要不我明天再来拿,你们先回家吧。她摇摇头,就快好了。
路灯亮起来的时候,她终于将牡丹绣好了。那件陈旧的连衣裙,因为这朵鲜艳的牡丹,而靓丽起来。
中年男人将三轮车上的修理工具重新摆放,腾出一个空位子来,然后,中年男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女孩将妈妈的马扎、竹筐放好,背着书包,跟在爸爸的三轮后,蹦蹦跳跳地走去。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的背影渐渐消失后,我拿着那件绣了牡丹的裙子回了家。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之处,曾经是一个补丁。
15.(3分)文章以“补丁也开花”为题,有哪几层含义?
16、(2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处伏笔,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17.(3分)“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之处,曾经是一个补丁。”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和情感?
18、(3分)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一下文中“她”的形象。
19.(4分)作者在第五段写到妻子对裙子蛀洞的“黯然神伤”,在第九段写到自己同学的儿子的表现等内容,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11.地下水污染运动缓慢,很难及时发觉;地下水很难治理,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12.(1)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和垃圾;(2)化工合成的农药;(3)城市的生活污水;(4)世界人口增加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
13.列数字、作比较
14.节约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严格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城镇和工业污染源;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普查,加快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三)15.(1)母亲在偏僻山坳教书(2)母亲对“我”严厉又关爱
(3)母亲带“我”去地里干活;(4)母亲和村民关系极好
16.(1)母亲接受了主妇的盛情邀请,“我”马上要吃到红烧肉了。(2)母亲不忍心再拒绝。
(3)渴望(盼望)与高兴。
17.(1)指从学校回家的路弯弯曲曲;(2)小时候我随同母亲所走过的路;(3)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母亲所面对的艰难。
18.示例一:本段景物描写的语言,清新优美。“白苍苍”、“缓缓”等叠音词,既有形象美又有音乐美,把这条大河清亮与徐缓流淌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前。“细软”、“随风摇曳”等清新的词语,从触觉、视觉的角度,表现了河滩、芦苇等景物的柔美。“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一句,描写了大河的宁静、悠长,令人遐想,余味无穷。
示例二:本段人物描写的语言,清新优美。“轻巧巧”地甩、“轻巧巧”地落,把船上女孩轻甩辫子这一动作的柔和自然表现得惟妙惟肖。“一条优美的弧线”使这个富有青春气息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我”模仿后的“乱发纷飞”与“一条优美的弧线”形成对比,把两个女孩儿的清丽、淳朴、活泼表现得既鲜明生动又饱含生活情趣。
19.作为教师极严厉;吃苦耐劳;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热爱生活等。(能结合内容说出两点即可)
(三)15、一是指女主人公用灵巧的双手为“我”妻子的裙子上绣上了一朵靓丽的牡丹;二是指身残的女主人公用自己的勤劳、自立和坚强撑起一个和睦幸福的家;三是我相信他们三口之家一定会过上幸福、快乐与美好的生活。
16.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
17.妻子破了的裙子经过她的织补,不但看不出破损的地方,因为她的手巧,看上去还十分美丽;从她认真对待摆摊织补的工作上来看,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残疾人,相反因为她的乐观与坚强,她们一家的生活也必将是美好的。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她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18、带着浮肿的手,埋头织补可见她勤劳能干;主动帮助我想办法把我妻子的裙子补好,足见她的朴实善良;身体虽然是残疾的,但她依然笑对生活,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可见她的乐观坚强。(有分析有形象,意思对即可)
19.不多余,这里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妻子的“黯然神伤”从侧面很好的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心灵手巧;写同学的儿子的表现对比烘托出小女孩的懂事能干。
第3篇:山路弯弯优美散文
前半辈子走过太多的路,有一条山路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偶尔还有一种冲动,什么时候再走一次就更好了。
从那个小站出发,走过一条毛马路,接着便是一条几乎垂直而上的山间小道。半山腰有一条岔路,记得有一年与那位中学同学去他亲戚家玩,吃过晚饭后,穿堂过屋,睡在他家堆满稻草的二楼上,夜晚醒来上厕所,只见明河在天,月影婆娑,好一片星空下的夜月,让你傻傻地站在月亮地里看了半天。清早起来,空气清新,在他家的压水井捧水洗脸,清凉透鼻。如今这位同学已静静躺在自家对面的山坡上,朝迎日出,暮送月落,人间的喜怒哀乐与他绝缘了。
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山上有一个梨园,要是树上挂满了梨子,我们绝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园子的入口写着八个大字“小心爆弹,严禁偷窃”。但要是主人已经摘了梨子,我们便会小心翼翼踏进这片禁区,偶尔也会有点收获,隐
第4篇:山路弯弯山路长散文
山路弯弯山路长散文
自从搬进县城,离我上班的学校远了,每天坐通勤车要一个小时的车程,而且还要骑15分钟的摩托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骑行的这段山路长约10华里,要过一道山岭,路在半山腰上,下面是一座水库。路宽3米,路随山势蜿蜒盘旋像一条游蛇。最窄处不足2米,可谓险象环生,曲径通幽。有人数过说这里的山路有18 道弯,其实大小弯算起来何止18道呢。
我工作的这所学校是典型的山区小学,学校现在共有学生138人(含学前班),有教师11人,只有一位教师在本村居住。有4人在60华里外的.县城居住,其他6人有4人家离学校20华里,2人家离学校30华里。大多数教师在此工作已经15年以上了,有一位教师在这里已经工作24年了。
弯弯的山路记载着这些教师风雨无阻不畏艰辛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他们朴实无华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执着精神。
第5篇:山路弯弯优美散文
山路弯弯优美散文
前半辈子走过太多的路,有一条山路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偶尔还有一种冲动,什么时候再走一次就更好了。
从那个小站出发,走过一条毛马路,接着便是一条几乎垂直而上的山间小道。半山腰有一条岔路,记得有一年与那位中学同学去他亲戚家玩,吃过晚饭后,穿堂过屋,睡在他家堆满稻草的二楼上,夜晚醒来上厕所,只见明河在天,月影婆娑,好一片星空下的夜月,让你傻傻地站在月亮地里看了半天。清早起来,空气清新,在他家的压水井捧水洗脸,清凉透鼻。如今这位同学已静静躺在自家对面的山坡上,朝迎日出,暮送月落,人间的喜怒哀乐与他绝缘了。
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山上有一个梨园,要是树上挂满了梨子,我们绝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园子的入口写着八个大字“小心爆弹,严禁偷窃”。但要是主人已经摘了梨子,我们便会小心翼翼踏进这片禁区,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