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著是郭德俊、雷雳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著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免费
分享
创新
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成人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第2篇:教育心理学概论观后感
教育心理学概论观后感
七宝实验中学 孔斐
看了复旦大学王燕老师的讲座《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了解了很多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如学校教育,它特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所以,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的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再比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一)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
(二)思维准备阶段——二岁至七岁
(三)思维阶段——七岁至十一岁
(四)抽象思维阶段——十一岁至十五岁。还有艾森克的“三因素包括: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模型”是人格的现代特质理论等。
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学校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专业基础;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教师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将教育理论结合实践,有了对学生心理更深刻更科学的了解和理解,我发现原来很多我认为荒唐难以理解的行为似乎容易理解了,比如我的男生不愿意剪头发,有的女生已经很瘦还要减肥等等,我想应当是他们刚步入青春期,对自己的外表十分在意和敏感,而又尚未形成客观成熟的世界观所致。平时教育学生的时候也不再那么主观,能更多地从他们的心理角度出发思考分析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成绩退步了,我不再劈头盖脸骂一通,而是主动帮他分析原因;还有时学生作业不愿完成,我不再硬逼他完成,而是从他的角度帮他分析做作业的目的和作用,激励他向谁学习,直到他主动自愿完成作业。
理解学生的同时,学生的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有章可循了。也从科学理论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了由于人格特质的不同,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教育方式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才能达到效果。比如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学习动机就不同。教师可通过一定方式(如个别谈话、专题讨论、问卷调 查等)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与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有的学生学习仅仅出于好奇的心理,而有的是对某一门学科充满兴趣。还有的是抱着长期自觉的学习心态。当然还有一步法是有着较高志向的主动学习心态。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学习实践中,教师注重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固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将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放在教学过程当中。作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以及负责的态度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格,使学生易于接近,并能创设适合的教育气氛,才能发挥教育教学功能。
第3篇:有关《教育心理学概论》的心得体会
有关《教育心理学概论》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
第4篇:有关《教育心理学概论》的心得体会[材料]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
第5篇:心理学概论论文
导语:把心理学应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政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概论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心理学概论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课程中存在问题。我国现在使用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强调实际服务,其二,偏重研究基础。我国过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大部分以面对教育实际为出发点,认为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规律和现象都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以教育心理学的教材通常是从基础知识、技能培养、思品教育、审美水平、个别差异等方面进行组织,这样,实际上教育心理学就失去了其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学科价值。随着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并且传入我国学术界,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为充分体现
第6篇:心理学概论论文
心理学概论选修课感想体会
这一学期我非常荣幸地报上了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心理学是我心仪已久的一门课程,小的时候我就曾想,将来要学心理学,因为当时那对我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尽管后来种种原因我最终选择了工科,不过儿时小小的憧憬依旧没有淡忘,而这次的选修课则恰好给我提供了一个良机让我去接触心理学的知识。其实通过以前聊天,似乎很多同学都曾经向往着心理学,我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心理学如此具有魅力呢?我想,正是因为它是研究人类心理的一门学科,充满神秘感与新鲜感,而且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直达我们的心门,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实际意义,所以心理学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同学。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王慧琳老师,因为是她深入而又通俗易懂的课给了我学习这门课的机会,也是老师让我在学习了之后是我的心理更加健康,也让我解决
第7篇:心理学概论论文
心理学概论论文
导语:把心理学应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政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概论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心理学概论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课程中存在问题。我国现在使用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强调实际服务,其二,偏重研究基础。我国过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大部分以面对教育实际为出发点,认为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规律和现象都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以教育心理学的教材通常是从基础知识、技能培养、思品教育、审美水平、个别差异等方面进行组织,这样,实际上教育心理学就失去了其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学科价值。随着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并且传入我国学术界,我国的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