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是一段漫无目的的旅程的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5 08:03: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看书是一段漫无目的的旅程的散文

看书是一段漫无目的的旅程的散文

春节前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假期,每天除了精心做一两道菜,就是看看闲书,或者在围棋游戏平台上虐虐菜鸟,日子平静得近乎枯寂。看过一篇关天“极简主义生活”文章,如果以此作为人生的标准,我的这种生活状态,算是“近乎于道”了吧?

说到生活方式,近来风行的小清新或鸡汤文里,总是离不开读书,譬如有一个很阳光的观点,叫做“唯读书与运动不可辜负”。这句话当然没有什么问题,虽然运动我做得少——如果不算下棋的话,但是我看书不少啊,少年时代看评书,青年时代看武侠。网络普及之后又一步步追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至今,也算是手不释卷了。在没有网络之前,每次上班前或回来休息时,第一时间去的就是去书店,租一大摞书看个天昏地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与主流的生活理念还不算太脱节。

女儿对她的语文老师有些崇拜,参加她高二的家长会时,语文老师——女老师——对家长们说,可以让孩子看一些金庸的武侠小说。会后我对女儿说,我可以给你开个金庸小说,还推荐给她许多我认为文笔上佳的作家。然而她始终没看金庸,更不用说其他。她看三毛,看柯南道尔,看东野圭吾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安妮宝贝……

在她永远凌乱不堪的书桌上许多我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慢慢滋育着她成就着她,我居然有些懊恼,有种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无端修改却又无可奈何的郁郁。

某天在知乎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论点很新颖,大意是说:不以获取有效信息为目的读书,就和打电子游戏、打牌一样,谁也不比谁庸俗到哪儿去,反正都是消磨时间。对于这种实用主义至上的观点我当然是嗤之以鼻,因为我看书就是消磨时间,电子游戏虽然不玩了,牌还是偶尔会打一下。如果一切从实用和功利出发,这样的人生和一段程序有什么分别?人生实苦,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用一些看似无益的事情愉悦和放松自己。古人也说“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我从来都说自己在看书而不是读书。读是一种状态,是探究,是研磨,是提炼,是含英咀华。看,则是一种心情,看山看水看树,看花看草看云,以一种闲散悠然的.态度,丝丝缕缕的浸润自己。如果说“读”是进补,“看”则是一日三餐,我更愿意用这种温和的方式安身立命。

这就是我不喜欢各种鸡汤文的原因。那些教导别人如何做人如何励志,三十岁要做什么四十岁不做什么的,自己活明白了没有?偏偏朋友圈总是充斥着这些东西,这种鸡汤,多半是化学鸡精勾兑的。我不是对鸡汤文有偏见,只是觉得这种东西就像保健品,吃不死人,然而也没什么作用。那些人生的格言看似充满哲理,其实全是废话,它只是替你省略了思考和提炼的过程,并给了你一个原则上正确的答案。看这些东西,还不如看微商的广告,至少他是在很用心的忽悠你。

而很多时候,我有些偏执,明明有现成的东西可用,但是总喜欢自己一步一步耗时费力的做些意义不大的事情,比如明明一点味精可以解决的事,却要花几个小时煲一锅高汤;比如有许多空闲时间可以让自己考几个证书,却总是看些毫无意义的闲书……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各有各的神通和道法,读书当然是其中的一种。修行总是艰辛的。我懒散,我随遇而安,所以我注定难成正果。我只是把看书当作一场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你向世界提问,世界以旅途作答,每迈进一步,都是前所未见的图画。我们向这世界行吟提问,世界不会给你一碗心灵鸡汤,它只给你一段旅途,让你在荒烟蔓草间踏出自己的印迹。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飞过”,年轻时代读过的书,经过的事,像流经鬓间的岁月,也许无从抓住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确实就在那里,因为它们印染和调理,我才不会太过讨厌现在的自己。或许读书不能让自己圆满,但总能让自己趋于圆满。

第2篇:漫无目初三作文

漫无目初三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漫无目初三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戴着硕大的头戴式耳机,上面的美国队长标志刚好悬在我耳朵上方。

耳机里放的是推送给我的.歌,似是漫无目的地在路上走,就该听这种漫无目的的歌。路边的树已落尽了叶,是秋无情的抛弃使然吗?不禁想起前些日刚听得的一句话:叶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想大概是第二种。若是向往之物全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为何还要在最后灰头土脸寂然离去呢?

不管怎样,凛冬将至。

衣柜里新添的毛衣和羽绒服挂了好些天了,天气却并不想冷到那种程度,于是它们至今没有派上用场。也算是漫无目的。盼望冷下来,因为想穿新衣服,又不盼望冷下来,因为冷天跑步会变慢许多,而体育满分的标准却不会变。世间道义如此,万物均有多面。我一边这么样权衡着利弊,一边继续在街上走,方向依旧没有目的。

但这不代表没有意义。生活忙碌时我们常追求做有意义的事,可是有些事却是万万不可追求意义的。

譬如写作,譬如想象,譬如无聊的闲暇时一个人在街上走。它们都能体现出漫无目的的可贵。或者说,在这些本该漫无目的去做的事情上,是否意义的衡量标准和其他事情不太一样。

我漫无目的地想,漫无目的地写。

无论我做的事情有多没有目的,它们也依然是最有意义的。

第3篇:学校是一段旅程

在阅读美国华德福学校的教师Torin M.Finser的手记《学校是一段旅程》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被吸引、被感动。Torin M.Finser用了八个章节把他与一群孩子在八年中所经历的故事作了生动的描述。一开始,我以为这又是一本班级管理的案例书籍,但仔细阅读之后,才发现它是以作者与他的班级的八年经历为蓝本,对华德福学校的一些基础课程作了详尽的叙述。作者那清新感人的叙述风格至今仍在深深地打动着我,我相信,拥有如此细腻情感的教师,他的课必定很受学生的欢迎吧!

本书中,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是华德福所开设的课程以及他们的实施过程。例如:在12年的华德福科学课程的安排中,一至三年级的活动和故事唤醒孩子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欣赏和融入感;四年级学习动物(到了十二年级要再次学习动物学);五年级涉猎植物(十一、十二年级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青春,是一段无悔的旅程散文

周末,整理书橱,翻开了一本高中时的笔记本。午后的阳光透过阳台的玻璃,斜照在扉页上,清秀而张扬的字迹散发着青春的骄傲:除了自信,我一无所有;除了拼搏,我别无选择!

像是青春的誓言,只有彼时,才能写下这样语言。沏一杯清茶,搬一把藤椅,背着阳光斜坐在阳台上。翻看着这本发黄的笔记,时光倒转,仿佛又回到了高三。

高三时,和几个同学在校外租了一个民房。没有办法,只为了晚上多一点学习时间。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告诫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下了晚自习,能在教室里多坚持一会就坚持一会,教室熄灯后,我们就翻墙而出,回到那个小屋。几个人点上蜡烛,(废弃的房子,没有电灯)挑灯夜战。夜深时,常有老鼠在墙角游走,窥视着我们挂在墙上的饭菜。冷了就哈哈气搓搓手再起身活动活动身体,或燃几张用过了的草纸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看书是一段漫无目的的旅程的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看书是一段漫无目的的旅程的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