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统计的复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113页“练习与实践”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集体讨论复习:
1.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二、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
1.先让学生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
2.依次比较每组两个直条,说说没有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有1颗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
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
4.指导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
一年级共有50个学生,那么就有50个反映每个人龋齿颗灵敏的数据,而这50个数据中,龋齿是1颗的共有19个,所以一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颗”
5.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交流
三、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
1.指导学生计算平均数。
2.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
(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
(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因为男生体重的数据中,有8个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高于平均数,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统计的复习
关于可能性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16页“整理与反思”,完成“练习与实践”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
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www.xkb1.com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可能性的复习
第2篇:关于统计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112页“整理与反思”以及“练习与实践”第1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教学难点: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1.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2.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3.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4.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统计的复习
关于统计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13页“练习与实践”的第2~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教学难点: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一)指导完成第2题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完成第3题
1.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3.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
4.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三)指导完成第4题
1.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2.独立完成解答,然后集体校对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统计的复习
第3篇:统计与概率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统计与概率
第3课时(总第22课时)
一、教材内容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第112页“整理与反思”和第115页“练习与实践”第5、6题。
【知识要点】
1.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有什么不同。
2.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4.掌握简单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这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4.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建议
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众数和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在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往往选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表达数据的特点,在复习时应通过对
第4篇:六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统计(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12-113第一题
教学目标:1、让这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记录、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3、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通过对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的讨论,一方面能使学生对统计活动的各个一切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活动是各个一切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意
第5篇:复习表面积和体积(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相关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探索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灵活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回忆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完善认知结构,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第6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下册统计(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13-1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
3、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能过不同的统计图形的观察。以及教材中的三条问题的讨论,一方面能使学生对统计活动的各个一切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活动是各个一切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统计观念。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具体形式的丰富多彩。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第7篇:折扣问题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三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折扣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折扣与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
系,并能解决更多的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个量的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些练习。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1)出示地5题的两张图片。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2)学生列式求出夹克衫的实际售价、西服的实际售价。
(3)交流:是怎样想的?
(4)依次出示书上的问题,问:哪个问题已经求出了
第8篇:扇形统计图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6--78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设计理念:统计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