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4 08:15: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3要怎么制定相应的课件呢?下面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课件

教学方法:

电化投影、设问导疑、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同。 2.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 ②东非的大裂谷 ③瑞典的峡湾风光

④我国的泰山、庐山 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⑥黄山 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探究活动:在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中的景点比较,哪一种旅游价值大?

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故旅游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应是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与邻近的景点雷同,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就会大大下降。只有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图2.11展示了天柱山优美的风光,结合文字资料,掌握以下知识:①长期以来,天柱山景区游人稀少的原因是交通不便;②近年来,由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游人大增。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以下内容: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从飞机通航后,游客量大增。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

课下探究活动:列举出因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而增强了吸引力的世界著名旅游点(区)。 (提示:新加坡、香港等)

三、客源市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1.客源地:

⑴概念:游客的来源地;

⑵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⑶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了解以下知识:

我国城市居民旅游的客源市场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客源地500千米以内的范围内。

四、基础设施——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图文结合,了解到:

庐山每年夏季有大量游客来山上避暑,原因与庐山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有很大关系。

通过对案例①的学习,了解到:①武夷山景区自然景观优美,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

②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③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亚洲。游客多,市场广阔。

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了解了武夷山著名景区、景点的分布。 根据案例,试对武夷山景区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提示: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

2.仔细阅读本案例,各组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评价项目,并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进一步收集有关信息。

3.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

4.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课下探究:选择其他世界遗产或是学校所在地附近的某一旅游景区,从旅游资源本身和外部环境,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提示:可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收集有关信息。)

板书设计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三)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三、客源市场

1.客源地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四、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

第2篇: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

导语: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4、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1、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坏——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2)难恢复——仪琳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亚马孙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雨林管理和宝华,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4)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6)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第3篇: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㈡、板书课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 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2、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1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宇宙?

2、从大到小列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3、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能按不同标准分类(地内、地外、类地、巨、远日)

4、八大行星绕日工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