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荔枝》散文赏析
《荔枝》散文赏析
人教社修订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当选了当代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荔枝》。文章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体现了作者与母亲深厚的母子亲情,文笔清新、质朴、平实、动人,是一篇感悟亲情,陶冶情怀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课文特点,作了如下设计:
一、淡化讲解,体现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早就提出,语文教学要走出新天地,必须搬掉“两座山”,一是课堂上繁琐的分析讲解;二是习题式的训练。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同志也在他的《我的小学语文观》中指出,语文教学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淡化讲解,是当今阅读教学的总趋势,对于《荔枝》这样平实易懂的课文,教师繁琐的讲解只能是画蛇添足。课堂上我除了在导入 新课、组织讨论时使用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语言,其它时间都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充分地读,尽情地说,自由地写,一节课下来,听课老师感觉我已经淹没在学生的读书声和讨论声中了,课堂的主角自然而然成了学生。
俗话说,不破不立,不止不行。不淡化讲解,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就无从谈起。
二、优化讨论,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讨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意识。《荔枝》一文虽然平实易懂,但要从细微处读出真情,还得让学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探索,让思维碰撞,让资源共享。在组织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时
,我本着“内容要广,形式要活,时间要足”的思想,给学生出示了小组交流、探讨要求:1、时间15分钟,小组长注意协调,保证每个同学不少于一次的交流机会;2、交流内容不限,围绕“母子亲情”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句,从中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3、交流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多种意见,多种看法,重在参与。
这样的.讨论,学生享有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他们思维活跃,语言鲜活,表达富于个性,当这些活跃的饿思维、鲜活的语言以及充满个性化的表达走进语文课堂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已迈出了创新的步子。
三、深化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担负着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任,也不忘陶冶学生情感、熏陶学生灵魂的使命,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体悟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荔枝》一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当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议中悟情,写中悟意。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再让学生围绕“文中答谢句子能充分体现作者与母亲浓厚的母子亲情”进行讨论,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在文末“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处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转换角色,替作者写下他对已故母亲深切的饿怀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本着这样的教改的理念,我对《荔枝》一课作乐创新性教学,只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情感交流和个性发挥,让学生在读书、讨论、感悟等语文活动中潜心会文,体悟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第2篇:荔枝湖散文
荔枝湖散文
夕阳西下,再次邂逅了荔枝湖。
荔枝湖在晚霞的映衬下,宁雅幽静,孤独美艳。虽然一道道梯田早已被一汪清河所覆盖,但并没有削弱她别样的冷艳。荔枝湖属于南广河水域,除了远近闻名的荔枝和别具风味的农家饭,还因其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而丰姿绰约。四十余公里的南广河流域,水质优异,湖面开阔,四周山高林密,沟深谷幽,奇峰屹立,怪石峥嵘,流泉飞瀑,景象万千。而此刻,枝叶繁茂的树和着夜风摇曳着,没有城市的喧嚣,难得的一份宁静、优雅和从容。
身后的远山,那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伸向过去的时光,仿佛在述说着她那美丽而动人的古老故事。此刻,我仿佛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心情也有了几分厚重感。
入夜,彼岸的农庄开始挂起了灯,星星点点,和天空的星光融为一体,一闪一闪发出亮光,已分不清是星星照亮了灯,还是灯照亮了星星,璀璨夺目的'夜景让人沉醉!
月儿还挂在天边,朝阳已经调皮地偷偷探出头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赏荔枝湖,如果说夕阳西下的荔枝湖氤氲了闭月羞花的宁静美。那么洒着阳光煜烁的荔枝湖,是否旖旎着沉鱼落雁的焉然笑靥呢?美轮美奂的天然景色让人陶醉其中,恰到好处。
隔着湖水远眺,天际连绵起伏的山峦重叠得错落有致。近处,浓墨翠彩,轮廓分明,倒影在水中,镶嵌出另一半峰峦;远处,浅彩淡晕,粉翠匀染,缠绕在朦胧的云雾之间,勾勒出烟雨江南的笔韵。仿佛是彩墨打翻水中晕下的墨迹。分不清是景,还是画!画中有山,山中有水,水中有画……
忽然,一阵风轻轻拂过,荡起了一阵阵涟漪,小雨悄然而至,眼前的美景瞬间藏匿于水中;荔枝湖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而岸边的小花舞动着曼妙的腰肢,接受小雨的洗礼,娇嫩欲滴的模样,就好像是魔术师的助手,充满了活力与神秘……
荔枝湖,古老而年轻,宁静而充满活力,环湖的农人快乐,旅游度假的贤人雅士快乐,我也快乐。
荔枝湖,明天的你,又会展现出怎样的风情呢?
第3篇:关于荔枝的散文
关于荔枝的散文
世界上有许多美味、鲜甜的水果:长似珍珠的葡萄、水果之王榴莲、红彤彤的苹果、长似水滴的芒果和长满了毛的猕猴桃……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长着坚硬外壳,拥有酸甜可口的果肉的------荔枝。
荔枝的外壳通红通红的,犹如一个涨红了脸的小球球,摸起来凹凸不平的,但是吃起来却让你回味无穷。荔枝尝起来有点酸酸的,可是含在嘴里几秒钟过后,一股甘甜爽口的清香涌上心头,好吃极了!
大家可别只尝它的.美味,却不了解有哪些好处。食鲜荔枝能生津止渴、和胃平逆;干荔枝水煎或煮粥食用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的功效,是病后体虚、年老体弱、贫血、心悸、失眠等患的滋补果品。荔枝富含铁元素以及维生素C,铁元素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使人面色红润,而维生素C能使皮肤细腻、富有弹性。
荔枝的功效可不只这些。荔枝有许多有益的东西,我可
第4篇:荔枝图序文言文赏析
荔枝图序文言文赏析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阅读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荔枝生巴峡间( ) 2.树形团团如帷盖( )3.春荣;实如丹( ) 4.壳如红缯( )5.浆液甘酸如醴酪( ) 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 )
二,翻译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咏荔枝原文及赏析
咏荔枝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赏析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
这首《咏荔枝》诗看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
第6篇:荔枝花开淡淡香散文
荔枝花开淡淡香散文
题记:在心灵的最深处,总有一种感动叫情不自禁,总有一种心绪叫触景生情。荔枝花开的季节,透过那些平凡的花朵,透过那些青春的枝丫,你是否和我一样,看到层层叶片后面包裹着清晰殷实的硕果?
“荔枝花开淡淡香”,每当荔枝花开满枝丫的季节,便情不自禁想念起多年前工业区附近那片曾经的荔枝园。一片片一排排列队整齐的荔枝树,在春天尽情舒展着向上的枝叶,浅黄的荔枝花竞相开放。柔和的色彩,活泼的清香,涂染着春天的屏幕,让你无法忽略它们的存在。当年春天的荔枝园,总会吸引养蜂人纷纷前来采集荔枝蜜。也吸引着不少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荔林里留影和玩赏。或坐着小憩或仰躺地面,或静心细听和风的低语,或追逐聆听蝴蝶和蜜蜂的欢畅。早春明媚的阳光透过密密的叶缝,尽情倒泻在慵懒的身躯。作一个深呼吸,就有股淡淡幽馨直沁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