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课件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课件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亲近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漳州,那你们坐车从华安到漳州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个多小时),可是有只蚂蚁却只用了4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华安到漳州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华安到漳州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华安到漳州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华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脑筋急转弯意在激趣引出地图,对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地图,通过“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三张地图大小不一样,而表示的实际距离却相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聚焦依据比例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从而引出比例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有关比例尺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8页,自学48页的内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 板书于课题后)
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你能说说这些比例尺的'意义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比例尺上的数字的变化以及这几幅地图的大小变化,你又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一下
比例尺前项都是1,后项数字越大,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长,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小,后项数字越小,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短,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大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可能因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让不同学力的学生在自学中都能真正学有所获?问题引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以上三个问题,聚焦比例尺的内涵,帮助学生清晰把握。】
3、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如果我想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那要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数据你们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吗?
①、一张桌子画在图纸上的高度是8厘米,实际高度是80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③、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注意:单位统一
要化简 结果不带单位(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之后马上呈现三道不同梯度的习题,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二是让学生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4、认识放大比例尺
观察这三个比例尺,你有什么发现?(前项为1)也就是说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其实现实中还能见到这样的比例尺(课件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纸)
看,把比例尺读出来,你有什么发现?(选一个说意义)
小结:比例尺根据它的作用可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板书)通常情况下,为了计算的方便,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5、认识线段比例尺
刚才我们认识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它们都叫做数值比例尺。请同学们再来看这幅比例尺(出示线段比例尺)它与数值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学会看线段比例尺。图上每一段都是长1厘米,每一厘米都相当于实际多少千米?
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这叫做线段比例尺
区别: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小结: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板书)
6、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 这个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千米,那你们会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2)1厘米:50千米= 1厘米:5000000厘米 =1:5000000
(3)根据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放大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的意义以及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两种比例尺基本形式之间的转换,并准确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三、课后延伸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图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85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形吗?(1:1000、1:500 1:10000)
结论:一幅图的比例尺由纸张的大小来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用比例尺解答,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谈学后体会。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评价,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2篇:比例尺教学课件
比例尺教学课件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比例尺教学课件”,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 ( )m =( )cm
60000cm=( )m =( )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平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平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题目)
学习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习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
2、(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
(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m或( )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 ,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 )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
比例尺1:10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 ( )例如:( )
( )例如:( )
按用途分 ( )例如:( )
( )例如:( )
四、质疑探究 (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 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 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你能用 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
2、5:1表示( )
0 40km
3、 表示( )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二、解决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例如1:10000
按形式分
线段比例尺 例如:
缩小比例尺 例如:1:12000
按用途分
放大比例尺 例如: 6:1
第3篇:比例尺课件
比例尺课件(精选16篇)由网友 “贝加尔湖畔”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比例尺课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比例尺课件
比例尺课件(北师大版)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0—32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比例尺的作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体会比例尺的意义,了解比例尺的特点。
五、教学关键:体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生:一张白纸、练习本,
四、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比例尺一课的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尽管教
第4篇:比例尺应用 教学设计
比例尺应用 教学设计
平山营小学 杨春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
1.经历读平面图,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2.能读懂平面图,能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上有关的实际问题。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稍复杂的比例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比例尺画示意图,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示意图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活动报告)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既是上节课的检查,也是本节课的铺垫。)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会了画示意图,我们还可以用比例尺画平面图。大家看,这就是一幅平面图。(多媒体出示新华小学平面图)
1、你从图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交流预设:教
第5篇:人教比例尺教学课件
人教比例尺教学课件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下面是小编给你分享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
第6篇:《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 这学期的教学研讨课,我们高数组研究的内容要求是解决问题方面的。看看我的教学进度,解决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只有比例尺的应用和正反比例的应用了。后面一个内容我去年参加区赛课时上过,不想再上了。这次想挑战一下自己,选择了《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的应用》是在学生认识、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之后进行教学的。最初我研读完教材和教学用书后,觉得这个内容难度应该不是很大,所以最开始我定的教学内容是一节课把例
2、例3都上完。后来再一次重读教学用书以及找中上等学生进行个别摸底调查时,发现学生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若告诉比例尺和其中任一个量,求另一个量,这些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反映,在老师提醒他们把比例尺写成分数时,他们才很快觉悟。看来数量关系之间的变换是有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