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4 08:02: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风》教案设计

《风》教案设计

《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9个会认字,会写“在、也、风、走”4个生字。学会新笔画“横折斜钩()”。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像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2从读中领悟风来了,周围的情况。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课题。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边播放动画课件,教师边口述谜面: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小树见它招手,

云朵见它让路。

2.指名说谜底。(风)

3.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风吗?(指名见过风的同学说说风是怎样的。)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风》。板书课题,7、风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想知道风是怎样的吗?(想)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微风轻轻地吹着的树林去吧!不过,我们首先要过生字宝宝这一关。这些生字宝宝呀,真淘气,它们都藏到课文里面去了,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会认字和会写字分别标上“○”和“△”,再反复拼读或直呼。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3.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看哪一列火车开得最快。

4.看到一列列火车开得这么快,生字宝宝高兴得连帽子也摘掉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播放动画课件,去掉拼音的生字宝宝(即贴着生字的小动物)蹦蹦跳跳地走过来。当走到屏幕中间时,就说:“你认识我吗?”(让学生齐认读)

5.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6.四人小组轮着每人读一遍课文,互相评一评,读得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7.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错的`地方。

8.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

9.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课文,读错字音要及时出示拼音让学生再读。

10.小结,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行,几句。(告诉学生前四行是一节,后四行是一节,课文共有两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来了?

3.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听沙沙沙

看点头风来了

4.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秘密:其实,老师也没有见过风,谁也没有见过风,但只要听到树叶沙沙沙的响声,或者看到树枝摆动了,就知道风来了。

5.播放动画课件,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风来了,周围的情况。

6.风儿真的会跟树说话吗?那课文里面为什么说:“那是风儿在跟树说话”呢?(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告诉学生这是把风和树当作人来写的一种手法。)

课文里还有什么地方用这种手法写的吗?找找看。

7.四人小组讨论:联系自己平时的体验,还可以怎么知道起风了?(讨论后,指名学生说。)

8.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把这些句子读好。

9.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10.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指名九个同学站出来,发给拼音卡片,把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发给下面的一些学生,全班边拍掌边唱《找朋友》,拿字卡的学生边唱边跳出来,找到朋友后敬个礼、握握手,把字卡放到拼音卡的下面。最后,师生检查找的朋友对不对,再读一读。

2.游戏:拼动物图。出示课件:点击九个生词拼出小白兔图案,读错的纠正后再点击。

五、汇报收获,布置作业。

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收获情况。

2.师:风虽然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从有形的事物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课后,请同学们画一画风,通过画一些景物来表现出风的到来。

[板书设计]

7、风

听 沙沙沙

看 点头 风来了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指导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正确书写4个会写字,学会新笔画“横折斜钩”。

第2篇:《风来了》教案设计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风吗,谁都没有见过,但是我们知道:当头发飘起来的时候,有风从我们身边吹过;当树叶哗哗响的时候,有风从树叶间吹过„„

二、欣赏分析 学习指导

(一)1.观察课本P?中的《阵风》,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你从他们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2.认识风是怎样形成的?你都遇到过什么样的风?

3、根据记忆,想象大风刮来时,柳树、花草、小动物、晾晒的衣服会有什么变化?在刮微风、狂风、龙卷风时,他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4.欣赏风中的场景图片。

5.巩固练习:风儿吹,小草弯弯腰;风儿吹,柳枝婀娜的舞蹈;风儿吹,我的衣裙飘呀飘„„请你试着用方向相似的线条描画出上述任意一两种场景,也可以选择其他内容。

6.学生展示,反思小结。(提醒学生注意微风吹来时,所有物体被风吹斜的方向是相似的。)学习指导

(二).欣赏P11学生作业,说一说每幅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看了这两幅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1.欣赏作品,全班交流。

2.巩固练习:练习用涡线表现旋转的龙卷风。

3.练后反思。(小结:提醒学生注意:流畅的线条才能表现出风的动感。)

四、绘画实践

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画一幅刮风时的画。

五、作品展示,评价总结。

第3篇:最新《风》教案设计

最新《风》教案设计

最新《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风教案设计推荐

风教案设计推荐

风教案设计推荐

一、知识目标:

1、 会认“颤”,会写“波、游、戏”,并会运用。

2、 、正确、流利朗读、会背诵诗歌,感知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2、 在生活中观察风,了解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3、 仿写诗歌《风》。

三、重点、难点:

仿照句式,编写诗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你们在生活中看见过风吗?是啊,谁也没见过风。但是,我们能感觉到风就在我们身边。叶圣陶爷爷就把风写下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画出诗歌有几小节,每小节有几句。

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课文《风》教案设计

课文《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去掉拼音的课文和认字组词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快猜出来:一种事物,它没有气味——没有颜色——没有形状,它究竟是什么?(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风》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通读认字。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指明读课文。

2.自读课文,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或读不准的用笔勾出来。

3.指明说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了解学生生字认识情况)

4.小组内互相读。(教师提示识字方法,同学间互相学习)教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风娃娃教案设计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爱读《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一夜一个好故事》他们的知识面宽,对自然现象很感兴趣。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风来了》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风来了》美术教案设计

灵武市第五小学 王志鹏

课题:《风 来 了》(三年级下册)课型:造型 表现 教材分析:

以生为本、让课堂教学行之有效,就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教材。“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安排在 三年级,十分符合 8 岁左右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横向联系上看:孩子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在 语文教学中学习了《风娃娃》《画风》等课文,对风这一自然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知识面广,操作灵活性强,诣在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情感升华,并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会置疑、学会探究、学会交往、学会学习,以此来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同时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的审美能力、由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的关注进而转化为促进孩子们个性生成,培养他们的形象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风的游戏》的教案设计

《风的游戏》的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体会风无处不在的现象,激发探索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发现、积极表达,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脑、动手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1、字卡:彩带、小树、风转、风哨、转来转去、翩翩起舞等等

2、玩具:风哨、风转、风筝、风车

3、工具:剪刀、双面胶、大头钉

4、材料:纸杯、饮料罐及各种纸等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操场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感受风的.存在。

2、集体讨论,老师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

3、利用幼儿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创编诗歌并共同学习。

4、幼儿独立制作利用风来玩的玩具,老师巡回指导、协助。

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玩儿自制的玩具,老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个人表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风》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