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结合乡土历史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
寇俊臻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2009年6月
教育教学论文
结合乡土历史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735100寇俊臻
【内容摘要】本文从落实素质教育出发,以嘉峪关地区历史为例,强调了历史教学中需结合乡土历史的必要性,为先易后难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乡土历史研究性学习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要以提高学生素养、落实素质教育为最终去向。尽管在目前高考制度下,身为第一线的教师深深感到要达到这一目的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是面对世界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进行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已然是离弦之箭,这自然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赋予了历史责任,提出了必须解决的课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必需结合乡土历史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获取直接体验和正确结论,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先易后难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一、结合乡土历史的必要性
1、乡土历史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编历史教材因其少情景、少趣味、少引导性和多说教、多评析、多定论性,把一门本来生动活泼、使人明智、引人感悟的课程变得索
然乏味,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论你教什么课程——文学或历史,物理或制图,生物或数学,书籍都应当成为兴趣的首要发源地,你必须把学生引向这一发源地。”乡土历史学生或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或略知一二,愿闻其详,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兴趣的首要发源地,”因势利导,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他们全面掌握高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设计了嘉峪关乡土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参考课题,如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经济生活和民风民俗;嘉峪关的形成及原因;嘉峪关市的由来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从本市街道名称(或居民服饰、家居等)的变化看家乡的变化等,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2、乡土历史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关注课本内容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乡土历史有着其它课本内容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历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考察自己家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必然能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这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是毫无疑问的,正因如此,这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打开了希望之门。
第二、结合乡土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和利用互联网搜集史料
我在讲《中国古代史》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这节内容时,针对教材提到的“当时,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这一知识点,设计了“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习俗”这个研究性课题。为了节省时间,提示学生可通过查阅图书,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史料。一周后,同学们都上交了他们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史料,并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中国古代史课本上所配的好几幅图片竟然就来自我们嘉峪关魏晋墓中的壁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为自己的引导和他们的发现而暗自高兴。
2、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撰写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图书和互联网搜集到的相关的材料大同小异,学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材料的堆叠整理,最多也只是个“粗加工”,他们的结论也仅仅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认同或复述,谈不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面对这种情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来获取第一手材料,来撰写较高水平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就显得尤为必要。为了进一步了解“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习俗,”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嘉峪关魏晋墓中的壁画,通过只对观光游客开放的6号墓136块彩绘画像砖的观赏,同学们看到了远比课本和互联网上更加丰富的画面,了解到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更加广泛的民俗生活,如彩绘砖上大量的牛、马、羊、鸡、骆驼、猎鹰等画面,再现了“河西畜牧为天下饶”的景象,说明那时的河西牧草丰盛,畜牧业发达,与今天的戈壁连天,荒
漠千里形成强烈对比;《牵驼图》是丝绸之路上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生动写照;《采桑护桑图》中一位女子提篮采桑,一位男子拉弓射箭,保护桑林,生动地描绘了魏晋时期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而屠夫们持锤击牛、杀羊宰猪的场面,案上切肉、烧火烹食的炊事细节,烤食羊肉串的场景等等,令人倍觉熟悉亲切。在学习“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节中的明长城时,我们组织学生登临嘉峪关关城,亲眼看着那雄伟壮丽、威严非凡的关城;听着那曲折动人、发人深思的有关民间传说;望着那蜿蜒曲折、若隐若现的军事协防体系,谁又不能感悟到筑城者那自强不息、精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态度!谁又不为眼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风光的恢宏壮阔而动容!正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学生获得了与这一专题相关的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课堂上难以得到的情感震撼和心灵交流。
3、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
把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所得出的结论或历史感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常在学生获取研究材料,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形成研究性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后,以多媒体展示、调查报告会、演讲赛、辩论会和宣传栏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及时地进行总结。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从而
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面对如大潮涌动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感悟,改变传统的以课堂和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已是大势所趋,无怪乎日本学者有这一认识: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其他教学方法更有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结合乡土历史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2篇: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德育教育研究
【摘 要】二十一世纪人才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的前提下,面对中职生所出现的德育方面的问题,各中职类院校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策略。文章认为,研究学生德育方面问题,对各中职院校和工厂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问题
一、中职生的现状及分析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合格劳动者全面的概括。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极不稳定、极为脆弱,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非常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更多的更细致的关爱。目前在中职生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的现象,对中职生的成长,对整个中职教育都是非常有害的。
中职生存在的不良现象:
现象一:学习不努力,思想不上进。认为读职校是没有前途,是迫不得已,是矮人一等,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逃课、课堂不认真听讲,不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现象二:不讲文明、道德,不辨美丑、是非。不遵守纪律,甚至故意违反纪律;不尊重师长,甚至故意挑衅师长;不注重形象,出口污言秽语,形象奇异邋遢,甚至沾染不良习气,吸烟、酗酒、恋网和过早恋爱。现象三:意志力薄弱,自我调节机能不健全。思想情绪容易反复,受表扬就高兴,一挨批评就丧气,好强好胜又怕吃苦,耐力差,韧性差。
造成目前局面的根源:
(一)自卑心理严重。中职生大部分属于中考“失败”者,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使得学生看不起学校,更看不起自己;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是因为年龄不够打工,而并不是因为想真正的来学知识,这种观点不仅学生有,部分家长也有。
(二)心理不够成熟。由于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学生就容易出现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比如是非标准模糊。为了讲义气、爱面子而违犯纪律违反原则;自我意识较强,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遵守法纪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三)德育课教学边缘化。提高就业率是每个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养;德育课被认为可有可无,师资力量不受重视。
(四)德育课教学形式化。用普高的形式去进行中职德育教育,只注重灌输,完全没有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情况和中职教育的特殊任务。中职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主要是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一场人生的演练,要侧重学生的道德实践。
(五)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全面,导致中职院校生源出现问题,以至于中职类院校将学校“商业化”,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理念,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对学生违纪处理过于宽容。
二、针对目前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展现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充分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师应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要将活动停留在口头上是中职院校课改的重中之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校可让已参加过实习的高年级同学用他们亲身体验来告戒低年级同学,或者由校企结合的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三)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让学生们真正“忙起来” 学校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协会、歌舞社团、国旗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利用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作为契机,开展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如爱校爱家活动、感恩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职生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鼓励教育为主,适当运用批评教育,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会并掌握批评与鼓励教育的“度”,使之更好的为德育工作服务。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门的师生道德交流机制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人格独立的个体,学生也不必盲从教师。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健全学生的心理机制。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遇事走极端,所以学校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如当面谈心、电话、短信、网络等,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的、渐进的进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创新和尝试,创出一条真正的中职德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3]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 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2001(10)
第3篇: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需要怎么写呢?写大学论文是件懊恼的事情!不会写的我们不妨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教育教学论文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摘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当前社会、家庭、学生关注的热点。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专家问询、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与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堪忧,需要教育教学做出改革,而教育教学改革又可以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情况 教育教学改革
Abstract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family
第4篇: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杀母的恶性的事件等,经常在电视、网络上曝光。如山西、浙江、北京连续发生三起杀师案,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
第5篇:教育教学论文
扬 长 避 短
——谈农村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由于教学设备、条件等资源方面缺少而引起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接着讨论如何有效将农村的学校特有的资源灵活的应用于数学教学上,从而使农村特有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 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新课程开展的前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而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学来说资源的合理并最大化的利用将直接决定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合理利用好这种特有的农村教学资源将十分的关键。首先我来说说关于这方面我看到的小学农村数学教学的一些现状:
一、农村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新课改以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很大发展,但受制于理念、体制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