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3 08:16: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女娲造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2. 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根据本课内容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3. 教学重、难点

体会神话大胆而新奇的想像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二、说教法

1. 教法分析

这篇课文属神话,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想像女娲另一种造人的动机、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一步理解女娲的形象,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适当延伸拓展,使学生认识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2.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过程

1.情境导入

由学生思考人类起源导入。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的神话,了解神话特点。

3.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①比较阅读

(目的是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思考:课文比《风俗通》丰富了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②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

(目的:体会这则神话丰富、生动的情节和语言,进一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全文洋溢着一种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总之,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③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目的:使学生体会“人来到世间”的欢欣)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女娲造人的辛劳与执着,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④女娲形象分析

(目的:体会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体会女娲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小结: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⑤ 展开想像的翅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过程作另一种推测。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目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分四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⑥思考: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学生谈一谈

(目的:通过比较了解各民族对自身起源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教师小结:对于自身起源问题,世界各地人们一直都在探索。可是,在远古完全隔绝状态,东西方的想像竟然这样相似,这实在是非常有趣的。

⑦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所学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

(目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展示:(多媒体)

人类起源学说: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最新的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4.作业:

①参考有关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论文;

②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感悟小结:

(目的: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拼搏,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第2篇:《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执教: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张穗欢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详略有致的安排写作结构,并会运用到写作上。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演绎与扩充,体会想象联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会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想象,详略有致地进行讲述。教学难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融入写作。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人类的起源导入,引出神话出现的原因——古代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知识贫乏,所以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想象化、人格化,并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出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我国就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它就是——女娲造人。(生回答,师板书课题。)

二、阅读《风俗通》进行思考,引出学习的第二个目标——应根据写作中心安排文章的详略。1.请学生朗读《风俗通》,其他同学思考《风俗通》中分为了几层意思。2.学生回答分3层意思的缘由。

3.师问:如果老师就以《风俗通》为材料,让你去扩写成一篇文章,题目为《女娲造人》,我们应该

着重写哪个层次呢?为什么?

4.生回答,引出目标二——在进行文章扩写时,需根据中心选择重点描写的部分,做到详略得当。5.师板书:根据中心,详略得当。

三、通过课文与《风俗通》的比较,找出扩写的内容,总结扩写的方法。

1.师引导:我们知道了应该在哪个方面进行详细描写,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扩写呢?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着手呢?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作者袁珂是从哪个方面着手,进行扩写的。请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将课文和《风俗通》进行对比,回答老师的问题。

2.进行朗读比赛(每小组推荐一个同学进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带有感情)。师生共同评分。3.学生总结出课文进行扩充的方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师总结并板书:情节具体化,人物形象化。(师根据板书进行扩写的指导。如何将情节具体化,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将人物形象化)

四、学生活动:展开想象的翅膀

1.师投影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根据板书的写作步骤进行分析该如何进行文章的构思。

(投影内容: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奔月宫。)

a.师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析:材料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两个,一个是以后羿为主,一个是以嫦娥为主)

b.定下文章的重点之后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进行扩写?思考扩充哪些情节,如何扩充使人物更加形象生动?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口头作文。

3.师请小组代表分享合作成果。(在学生回答后,师根据板书分析该小组扩写是否能够做到将情节具体化,人物形象化,提出修改建议。师给该小组评分。)

4.进行第二轮写作(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讲进行小组文章的修改,补充)5.学生成果展示。师生共同点评。(师生给小组评分)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从袁珂走进了神话世界,明白了在写作中需要根据中心去安排文章的详略,也学习到神话创作中想象的魅力和方法。神话之所以有无限的魅力,是因为写神话的人用了他精彩的构思和恰当的方法进行写作。希望我们也能够用我们手中的笔,将我们的世界描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七、布置作业

1.将《嫦娥奔月》扩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2.推荐阅读鲁迅的《 故事新编·奔月 》,领略作者超人的想象力,体会作者改写的意图。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章内容通俗易懂,所以学生在理解课文上基本不存在什么障碍。所以我以这篇课文作为范文,引出扩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这个切入点既能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又能指导学生的写作,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另外将小组合作引入课堂,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享受到合作的快乐,在这些方面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不过还有些做得不够的地方,由于第一次承担区的公开课,经验有些不足,面对50多位听课的老师时,我也有些紧张,导致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节奏有点快,有些知识点本来还可以再展开讲,但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取了较生硬的方式,在上课大约4、5分钟后才能将心情平静下来,完全投入到教学当中。在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到自己心理的调节,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量不要影响到教学。

审稿

王惠文

第3篇:女娲造人教案

国培作业:任选题目完成一个作文的教学设计

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范建昌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全文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并通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比较理解神话中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然后让学生品味文中想像语段,从中感悟出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最终体会到神话的能力。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可以让其在课后收集一些人类诞生说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明白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一、导入

由我国古代一些神话民间故事导入。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篇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教师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大家喜欢看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熟悉的神话故事会有: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生答后,展示神话故事图片。)

(二)设置疑问

1、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呢?

2、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故事好听、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

(三)引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女娲造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女娲造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