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籍的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3 08:14: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红色书籍读后感

读《谱写共产主义凯歌的人们》有感

---------------程莹

这本书是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活中剪取了一些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这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当前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

他们有的像雷锋那样,将有限的生活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有的像焦裕禄那样,呕心沥血,为四化建设吐尽了最后一口丝;有的像白求恩那样,专门为人,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人民群众的健康;有的像秀丽那样,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国家财产受损失;有的像董存瑞那样,舍生炸碉堡,保卫祖国的一草一木不受侵犯;有的像罗盛教那样跳进彻骨寒流,冒死抢救落水儿童;有的像当年抢救平路县六十一阶兄弟那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人有难,就又成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帮你。。。

我们应当从这些英雄和先进人物身上学习这样一种爱国精神与浩然正气。即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力量,它对于纯洁和增进我们共产党的党性,巩固和发展我们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保持和振奋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名族性,从而对于我们建设四化,实现共产主义的宏图大业,具有多么重大,那么深远的积极作用!

像这些先进人物身上的无私奉献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即使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和平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能大大促进劳动者的自我牺牲,我们党与国家不可能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取得胜利。同样如今,离开这种奉献精神,就不能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筑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大厦。

研究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程度,不仅要看生产力的水平与经济状况,但这并不是全部,更应该看到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由此而升华的民族性格。这种互相帮助正气浩然,无私奉献的具有共产主义内容的名族性格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产物,也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值得我们反复研读与赞美,并从中吸收到许多有益的精神养料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用我们自己美丽的青春和生命的年华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辉,也谱写出一首美丽的共产主义的凯歌!也愿我们祖国产生越来越多的谱写共产主义凯歌的先进人物!

第2篇:红色书籍读后感

《烈火金刚》读后感

《烈火金刚》这部小说讲述了地裂山崩的“五·一”反“扫荡”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向国民党蒋介石加紧了政治诱降,回师后方集中兵力向冀中军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战争打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在滹沱河的下游桥头镇,发生了一次残酷的阻击战斗,跟主力部队离散的我八路军排长史更新、肖飞、丁尚武等人,在冀中平原与敌后武工队结合,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抗日武装,向敌人展开神出鬼没的袭击战、对抗战,最后歼灭了侵略军、伪军,争取了起义军,并狠狠地惩罚了汉奸。

小说开篇描绘出一幅惨烈的战场景象,黄昏,滹沱河边的军事要塞桥头镇,日本侵略军的猫眼司令亲自率领鬼子主力部队对措不及防的八路军某部突袭,一场血战展开。鬼子大队长毛利伙同当地伪军大队长高铁杆率领的伪军部队赶来支援,八路军某部内外交困,只得强行突围。镇上的老百姓们都躲在麦子地里,望着狼烟四起家园被毁,又痛又恨。史更新率领精英干将拼死掩护,八路军主力得以突出包围圈。负责断后战士们伤亡惨重,所剩无几,身负重伤的史更新且战且退,尽量吸引敌人的火力。鬼子和伪军循着枪声,包围圈越来越小。枪声消失了,敌人开始了搜索。奄奄一息的战士纷纷死在敌人刺刀下。受重伤的史更新得到当地百姓的救护,在穷凶极恶的敌人前来搜查时,赵连荣老汉为保护史更新而牺牲。从这段故事中可以看出,在国家破碎、强寇肆虐的情况下,我们的军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决心和力量是强大无比的,也反映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工人农民及所有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利益,得到了广大劳苦大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取得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一个个动人心魄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李金魁、楞秋儿等抗日战士舍生忘死、斗智斗勇,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凭着坚定的斗志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一次次化腐朽为神奇、以弱胜强,在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这场复杂艰辛的斗争过程中,肖飞买药、智斗何大拿、引领伪军起义等情节,衬托出我们的战士是何等的英勇善战,而进行侵略战争的邪恶敌人,无论当前或

曾经多么强大,他们的罪恶本质注定了他们是必然要失败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这部小说传承的革命精神永远不朽,一直在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让我们铭记历史、警醒未来。如今,我们早已远离了战争年代的硝烟和战火,我们正在享受着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生活,我们要以先烈的精神为指引,在胡锦涛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致力于发展事业、建设国家,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也好无愧于先烈们的付出和牺牲。

092011年5月9日

第3篇:红色书籍读后感

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1:红色书籍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一书详细记载了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从青年时代组织农民运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到建国后抗美援朝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一个美丽的山村“韶山冲”,随着清ZF的腐败无能,到毛泽东少年的时候,已是社会动荡、饥民遍野,毛泽东家里经营的米船也被饥民抢劫,让他们一家一下子变得很穷困,毛泽东一方面同情那些缺衣少食的农民,但也觉得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18岁的毛泽东,拒绝了去米店当学徒,走出了闭塞的山村,上了不同于私塾的“东山小学堂”,在这里他学习了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接触了当时维新派的政治启蒙思想。毛泽东的一首诗表明了当时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红色书籍读后感

红旗渠读后感

建党九十五周年,重温红色经典、高举红色旗帜,开创美好未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阅读了红色经典书籍——《中国红旗渠》,感受当年党和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

全书分成上、中、下三篇,即一万年的对话、燃烧岁月、探访红旗渠人。引言就以“红旗渠,一条精神的河流”为标题,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年轻一代的“精气神”急迫需要被唤醒。中国真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比《1942》电影中记录的更悲壮,林县还流传一首民谣形象的描绘了干涸的土地吞噬生命的记忆,都难以接受会真的发生易子而食的事件,在此情此情下,一个叫杨贵的青年来到林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起来”,他们万众一心,团结起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林县县委、人民政府和群众团结起来开始了引水之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红色书籍读后感

红色书籍读后感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拜读了 >,我宛如饱食了一顿丰盛的精神食粮:毅力亦是成功的前提,是一种韧劲,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享受。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总是将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烽火连天的时代,保尔和同志们一起驰骋沙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侵略者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年头,保尔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和平劳动之中,他那种若干拼命精神,正显示了第一代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在修建临时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托拉夫小队拼命走在最前,以疯狂的速度进行着工作。保尔从未屈膝过。他总是准备承受对自己最沉重的打击。他曾经受住了一切考验,在对待友谊、爱情和家庭的种种号召前,他坚强地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红色书籍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色书籍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