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的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3 08:09: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的论文

关于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的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淘汰,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电教手段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获取知识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并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谈几点认识:

一、适时运用,引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适当处理,使学生利用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以童话形式导入新课,适时出示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它量出我的金箍棒有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一边量一边数着,“一米、二米、三米……”量到最后,猪八戒犯了难,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办呢?此时,教师暂停播放,指名学生到讲台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其他人则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桌面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像猪八戒所遇到的同样问题:不够一米的长度该怎样表示?此时学生产生了急于解决问题的动机。于是我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广泛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一边小结一边继续播放画面,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利用电教手段引入课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与卡通人物,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个露出直角,第二个露出钝角,第三个露出锐角。前两个好判断,当一个角是锐角时却不能判断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于是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了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二、巧妙运用,激活学生思维

可以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根据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来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为让学生认识同样多,教师用媒体演示:二年级一班和二班举行拔河比赛,但老师的哨声一直不肯吹响,请同学们观察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很快发现一班有13人参加,二班有12人参加,不能开始比赛。教师向追问原因,学生回答道:两个班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人数相同时比赛才公平。由此可见,学生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讨论怎样才能开展比赛。学生经过探讨学习,得出一班下去1人或者二班增加1人,两个班的人数同样多了就可以参加比赛。

在讲“比多少”的概念时,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在一张幻灯片上画了5个小男孩,另一张幻灯片上画了7顶帽子,当抽拉画有帽子的幻灯片时,前5顶帽子都戴在了小男孩的头上,后2顶帽子就没有人戴了。通过这一动画的演示,学生马上就会比较出帽子多而人数少,同时还比较出帽子个数比人数多2。

学生有了找同样多和比多少的知识经验,再让他们把不同样多的两排圆变成同样多时,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像电脑内存一样扩大和不断增长着。在学生说出加上一些、减去一些等方法后,他们还能意犹未尽地说着:把两排各留几个保证同样多,把两排多出来的转移到第三排,使三排同样多……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使学生的思维驶上了一条认识和发展的快车道。

三、灵活运用,激励学生创新

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创新。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人人动手,数出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并且演示让学生思考,怎样数才能既清楚又不会数重或数漏,学生数完后引导讨论,结果学生使用方法各不相同。这时我用电脑演示最简便易行的数法,即按照长、宽、高的顺序去数,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数法,并说明为什么这种数法简便易行,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再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用电脑的闪动功能来突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在电脑上进行动态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到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从而推导出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同时引导学生找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经过上述一系列动态演示,学生都能很快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激发灵感,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安全、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使学生的创新机智及创新能力得以展现和发挥。当然,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这些主导者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努力巧用、活用,以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第2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之本,解题之源,学好它既是基础又是关键。理解掌握概念的过程是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学好数学概念极为重要。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思维是以形象化为主,而数学概念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巧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数学中的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好地运用数学概念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 妙用媒体激发兴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源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利用电教媒体以图、声、色、文等物质材料构成多种激人心扉的具体形象作用于学生感知器官,产生课堂的直观性的良好效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利用电教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伴随着美妙音乐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从直观的形象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积极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器官投入学习。因此,电教媒体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妙用媒体静中求动,对比出概念的异同数学概念是静止的,抽象的,很多概念有相近之处,有的只是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如果理解掌握得不好,学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直线、线段、射线”这三个概念,教师可设计能动能静的课件,让学生主动,形象地获取知识。先将一条弯曲的橡皮筋映在屏幕上,然后拉紧,以曲衬直,强调直线是“直的”接着把拉直的橡皮筋又向外延长,显示“延伸”的动态过程,一直拉到屏幕显示不出来为止,以说明直线是“无限长”的,进而使学生获得“直线无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的认识。教学射线时,可将一端拉直,一端不动,使学生获得“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伸”的认识。而教学“线段”时,则只将弯曲的橡皮筋拉直,则不能延伸的演示,这样,学生将易混的静止的概念,通过媒体形象静中求动的演示,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了。

三 妙用媒体,抓概念的关键词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有些概念只要教师利用媒体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就会让学生将概括性的知识具体化。如教学“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如何理解“线段首尾相接”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第一条线段的尾与第二条线段的首相接,第二条线段的尾与第三条线段的首相接,第四条线段的尾与第一条线段的首相接,由此得出“三角形”是封闭的图形这一概念,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只要我们巧妙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独特感知优势,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就会将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掌握数学概念。

第3篇: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

近年来,电教媒体运用于政治课教学中,日渐普遍。以电教媒体自身的现代化教育优势,完全可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把“重教”变为“重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政治常识》教学中,讲述的知识很多,都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有密切关系。尽管教师讲课也联系实际,但仍以“讲授”为主,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让学生充分利电视录像、录音、图片、报纸等搜集热点问题资料。然后开展评说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亮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分析、比较,将热点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方法,既能改变由教师代劳的旧的教学模式,又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到新颖,实际,有兴趣。

二、把“重记”变为“重思”,开发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声画并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可感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教学《闹花灯》时,我首先展现元宵节花灯的热闹场景:龙灯翻飞,莲花灯迎风展开,火箭灯空中飞旋,鸽子灯似天上飞,鱼儿似水中游,人们观灯赏灯笑逐颜开。并配以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及《正月里来闹元宵》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声响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热闹非凡的元宵夜街头。当教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数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从而优化数学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图形展示,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能将录象、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比较直观的反映客观现实,给学生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认知的动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播放动画片要:《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老鼠在圆柱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闹的滑稽画面。使学生认识到圆圆和柱子可以滚动,所以米老鼠躲在这种形状的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赵庄镇中心学校耿 青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学校:赵庄镇中心学校 作者:耿青锋 摘要:

电教媒体具有趣味、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它能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抽象的数学直观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从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