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初步理解“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3、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二、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猜成语故事。
用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的图片,请学生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故事。
2、引导总结发现。
猜了这几个故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师:今天,当我们仰望蓝天、俯瞰大地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人──(生答:盘古;师板书课题)
3、让我们举起右手,写下他的名字。(板书:盘古)。
4、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感受它的神奇。一起读——(齐读课题)
5、复习本课字词。
二、授新课: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的?
抓住“一直”和“睡了十万八千年”,感悟盘古沉睡的时间之长久
师(预设学生有可能将盘古与平常人相比):我们听说过巨龙昏睡百年,但从没听过有人可以沉睡十万八千年。盘古中间醒来过吗?(生答:没有)没有醒,怎么读?(指名学生读)这才叫“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2、盘古面对无边的黑暗他做了什么?
(1)指导读正确。
(2)怎样的动作是“抡起”呢?(指名做做这个动作)(3)谁来做“猛劈”的动作?(4)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5)盘古用大无比的力量,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3、什么变成了天,什么变成了地?
幻灯示:在一声巨响之后,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个句子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2)幻灯示“填一填”,学生完成。
(3)指导朗读
(三)第三自然段: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做了一件事情,让我们为这位英雄的行为肃然起敬。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谈论交流)
师:一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一丈)地下沉了──(生:一丈)盘古长高了──(生:两丈)
两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两丈)地下沉了──(生:两丈)盘古长高了──(生:四丈)
365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365丈)地下沉了──(生:365丈)盘古长高了──(预设学生一时算不出来了)
盘古就是这样随着天地的升高和下沉越长越高,直到天地成形后,他累倒在地。多么了不起啊!谁愿意读?
(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这样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2)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天地终于成形,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这一倒,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变成了什么呢?好好读这一段,同桌两人,一个读盘古的身体部位,一个接变成了什么?
同桌互相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2、盘古仅仅变成风云、花草„„,他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指名说
3、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
咱们合作读,一起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师生分读。背下来(五)总结全课
1、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齐读。
3、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
4、什么都没有的宇宙就是开头说的“混沌一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盘古说什么?写下来。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
是的,这是个神话,盘古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布置作业:
1、将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再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推荐书籍《中外神话传说》。
第2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
一、导入
1.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听故事了,今天老师带来几幅图片,你能看着图片,猜猜故事的名字吗?(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2.正音(奔有两个读音,在这里读四声,跟老师读,嫦娥奔月)3.类似于这样带有神力的,古人对大自然的现象无法解释时编写的故事,我们就称之为神话。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4.板书课题(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1)边写边说,盘古是一个巨人,被称作为人类的老祖宗,开是开辟、创造的意思。
(2)谁来帮老师读读课题,老师请一位做得最端正的同学来读课题。(3)要是读的有重点就更好了,(边写边在”开“的下面画上三角符号)(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来读读《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开始吧!
2.读完的同学来看看这组词,你会读吗?不会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者借助课文里的拼音,自己试试吧!
3.(1)(出示第一组词)请同学来读,相机评价
a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发现这组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b对,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第一组词没有难倒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组吧。a这组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b这四个词中,你知道那个词的意思?愿意跟大家分享吗?
预设
1、我知道血液的意思,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血”,还有一个音读“xiě”。流血了。口语叫流“xiě”了。
2、我知道清浊的意思。想一想,你所看过的哪些东西是“清”的,哪一些东西是“浊”的。
3、我知道滋润的意思,观察偏旁,小水点多了,才使这个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人滋润了,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
4、同学们读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写写吧。请同学们观察滋润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你发现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5、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两个字。边写边说(滋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左窄,右宽。看清楚这一笔是,撇折撇折点,)
6、请同学们规规范范的,在你的练习本上写,滋润这两个字。写完的同学相互评评,看你同桌写的好不好,写的不好,请你帮帮她,写的好,请你也夸夸他。
7、我们一起来看看混沌这个词,它在课文的哪里出现了?翻开书找一找,找到啦,请你把它划下来。
a.学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b宇宙最早是——生接:一片混沌。板书:宇宙混沌
c 想想“混沌”这个词语,在课文里边什么意思?(连成一团,看不清楚)d 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e 这是一个流传了很久很久的神话故事,我们读的时候,可以慢一些,就像讲故事一样,全班齐读。
三、精读
1、文章光是把它读通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懂它的内容。聪明的孩子,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我们也来试试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课文里的一个自然段来概括吗?如果找到了,请你把它画下来。
(1)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2)学生汇报:我找到的是最后一自然段。a请你来读一读。
B这句话就像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中心句,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上横线,并在旁边注明中心句。师板书:中心句 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c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里,你能读出哪个关键词?
d(创造)你跟老师想的一样。指名读。
(3)创造这个词很有趣,我们如果会写了,就知道它的意思了,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a.边写边说(创是左右结构,仓库的仓要写在竖中线的左侧,先写撇,第二笔是长点,立刀旁要写的刚劲有力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它它告诉我们创造需要工具;造是半包围结构,告的第二笔横要写的稍微长一点,口的第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走之儿的捺有曲折才好看。走之底”说明创造更需要行动。从换端到美丽,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
b.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同桌互相评一评,写得好就给她画上一个笑脸吧。
2、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开天地,创造美丽世界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1)学生回答。(我找到的是2,3,4自然段)。
(2)你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圈出这一段中描写盘古动作的词。
(4)学生回答
a我找到的是抡起和猛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词,这是一种什么动作?
b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你能带着动作来读一读吗?
(5)老师把抡和劈换成了另外的词,同桌分工读一读,最好能带着动作。
a老师请一对同桌来读,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好,为什么。b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用力的感觉再来读一读。
(6)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a.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b.老师读上半句,轻大家注意听。老师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等一下,你读的时候,把下一句的相应的词语也强调一下。(师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齐读)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一生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全体女同学(女生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师:(男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c.你发现了什么~~~~这段话中有许多反义词,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反义词。d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混成一团,就是混沌一片。e.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混沌,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这样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7)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是个漫长的过程,很不容易? a.生:我从“缓缓”和“慢慢”
b.这段话中还有许多意思相近的词呢!(渐渐,缓缓,慢慢)我们的文字就是这样丰富多彩,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让我们读起来句子来更新鲜)c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把这几个词读好?指名读
(8)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
(9)师:孩子们,盘古一把斧头就劈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盘古开天~~辟地(师板书)
(10)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来,咱们把这个词写在书上。
3.学习第三段
(1)天地终于缓缓的分开了,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他是怎么做的?出示图文。(2)生汇报,读句子。
师:盘古的动作是?~~~顶着,蹬着。这个动作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看看图,生:顶天立地。(师板书)
(3)我们把这个词也积累下来,写在第三自然段旁边。
(4)现在你就是盘古,站起来,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学生动作演示)师旁述:用力顶了,好重!用力顶—不好了快塌下来了,用力!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再使劲!
盘古粗壮的手臂累得颤抖,有力的双腿累得发麻,可是他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不知多少年过去,他依然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天地之间。
(5)孩子们,你感受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6)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顶天立地的盘古,读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引读,五年过去了,盘古、、、十年过去了,盘古、、、、百年过去了,盘古,,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7)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接着把这个变化读出来!
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100天过去了,天升高——
生:100丈
师:地下沉——
师:1000天过去了,天升高——
生:1000丈
师:地下沉——
生:1000丈
师:盘古也随着长高——
生:1000丈
师:天还在升高,盘古的身体还在往上长,太神奇了!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8)想一想盘古究竟为什么这么坚持? 出示第五自然段 齐读
(9)盘古,为了人类牺牲了自己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多么伟大的巨人,盘古!
4、小古文《盘古开天地》
(1).《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口口相传,早在很古老的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三国时,有个叫徐整的人把它记载下来了,我们来看看古人写的《盘古开天地》
(2).出示小古文,自己试着读一读
(3).师范读,老师在老师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和节奏。
(4).其实这篇小古文并不难懂,对照着课文,我们就能理解意思,同桌之间来试着合作读读第一段。指名同桌读。相机评价。
(5).出示第二段,女生读古文,男生读课文,相机评价。
(6).学完课文,读完古人写的《盘古开天地》,你有什么感受?
(7)古文用词准确,精妙,句子短小,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以后我们可以多接触一下古文,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5、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初步感知了小古文的特点。《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不仅创造了神奇,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盘古累倒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吧
盘古开天地①
天地混沌②如鸡子③,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④,天地开辟,阳清为天⑤,阴浊为地⑥。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⑦,神于天⑧,圣于地⑨。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⑩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⑾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⑿。后乃有三皇⒀。
【注释】
①本文选自《艺文类聚》。②混沌:我国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清浊不分,模糊一团的景象。③鸡子:鸡蛋。④岁:年。⑤阳清为天:按古人理解,阴阳两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东西。阳的这种元素是清而轻的,就上升为天空。⑥阴浊为地:阴的这种元素是浊而重的,就下降为大地。⑦九变:形容变化极多。“九”表示多的意思。⑧神于天:他的智慧超过了天。“神”指智慧。⑨圣于地:他的能力胜过了地。“圣”指能力。⑩长:升高。⑾数:用数计算。⑿长:身材高。⒀三皇:传说中的三位神人,说法不一,有说是天皇、地皇、人皇,有说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第3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
激趣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拔根毫毛就能变成千万个,师:他们呀,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我们伟大的祖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构思出美丽的故事,解释世间的万物,这些故事,就是神话。(屏幕:神话)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师: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再写点。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初读课文一:
师:打开语文书71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师:大家都认真读过了课文,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词语:血液 累倒了指名读。)
(“
第4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混沌”等词义。
3、体会盘古的勇敢、伟大、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老师要把下面这个神话故事奖励给爱读书的孩子们。
二、由喜闻乐见的动画过度到课文的学习
1、看动画《盘古开天地》。
2、谁能说说这个神话的名字是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打开课本,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哪儿特别感兴趣,就多读几遍。
自由朗读。
四、紧扣“神奇”,品读课文
(一)、故事神奇在哪儿?找找并用笔做上记号,读一读。
(二)、学习劈开天地,体会
第5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共14篇)由网友 “跑路路路路路路”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盘古开天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盘古开天地》教案
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
活动类型
平等参与式
活动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④了解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活动重点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活动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活动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
第6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
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
活动类型
平等参与式
活动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④了解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活动重点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活动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活动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①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②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时间
40×2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认
第7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肌、肤、血、液、创、造、暗、降、丈、肢、”10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对课文有所了解,学习了生字,朗读了课文,理清了层次,本课时立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以读促思”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
第8篇:18、《盘古开天地》教案
18、《盘古开天地》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③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