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概说〕
《茶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现当代戏剧单元继《雷雨》之后编排的第二课,也是老舍享誉中外的成名作和开创中国当代戏剧先河的‘’小说式戏剧’’的代表作。课文为三幕话剧《茶馆》的节选的第二幕。那么,如何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揭示旧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了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又对现当代戏剧的一般知识和老舍本剧独特的创造有较明晰的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对比思考,互动合作的学习思考能力和戏剧鉴赏能力,这是我执教前认真思考的问题。张志公同志在《怎样教一篇课文》中的一段话予我以深深的启迪。他说;‘‘教一篇课文的具体要求,诀定于三个方面;在哪个年级教,课文是哪类作品,这篇作品有什么特点。’’这也就是说,要教好一篇课文,必须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读写训练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每一篇文章的具体特点。这使我想到;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这个’材’一为教材,二为教学对象。作为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数师首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切实了解学生,做到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底,才能制订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切合实际地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站得高一些,高屋建瓴地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把施教的每一篇课文纳入整个教学系统全过程去审视它的价值和教学作用,居高临下地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鸟瞰、透视,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引领学生去解剖、回观所学课文,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精细的探究能力,综合比较的思考、创新精神。基于此,我对教学步骤作出了初步设计,确定三课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茶馆>>一是年代久,横跨三个时代,学生对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比较陌生;二课文为节选部分,如果对整个剧情不了解,难免带来瞎子摸象式的片面理解;三是戏剧作为综合艺术,是集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的综合体,让学生看电视片有利于化语言文字为形象画面,变无声为有声,在综合艺术感应中便于耳闻目睹、身同感受进入戏剧世界中,同时也便于通过观看、体会戏剧区别于其它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也灼后面的课文学习奠定具体、鲜明的威性材料基础。为此,我设定第一教学课时的教学步骤是:1.在简要介绍作者、作品后,提出课文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向题观看碟片<<茶馆>>全剧。问题有:(1)课文人物众多,可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2)王利发是一个贯串全剧的中心人物吗?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3)课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它和<<雷雨>>有什么不同?(4)全剧出场人物多,试找出主要人物并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5)试从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比较<<茶馆>>、<<雷雨>>的异同。2..预习课文<<茶馆>>。
二
第二课时为精读课文课,在这节课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舍具有一(多)人多事、人物展览式结构的”小说式戏剧’’特点,我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一) 师生共同活动,从人物的分类入手,了解当时社合的面貌。
(二)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课文主要人物形象。
1.组织学生从”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到”待一会儿唯关城门,就什么也买不到啦!嘿!’’进行分角色朗读。
2.归纳剧中人物王利发性格特征。
3.提问讨论王利发是否为主要人物及在剧中的作用
4.老师进行解答。
5.结合课文讨论归纳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崔久峰、吴样子、宗恩子性格特点。
(三) 归纳课文主题。
附:板书设计
(一)
茶馆是幅大画卷(图卷戏),绘声绘色描绘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再现了一个社会。
店主老板兵慌马乱小本经营穷于应副
︱
王利发头脑活跟时氅善经营会应副能处事
一一狂风中芨芨可危的一茎小草
劳动阶层自食其力苟且过日人人自危
︱
常四爷、杜二爷
李三
一一社会碾压下的小石子
弱势群体卖儿卖女表告无门生活困苦
︱(李三的闻苦难民的哀苦康顺子的求工)
康顺子、康大力
李三
一一永远挣扎在生活的最底层
兵痞无赖抓拿吃骗不顾廉耻
︱
唐铁嘴、刘麻子
老林、老陈
一一夹缝中可怜生存的人
帮闲爪牙装腔作势敲诈勒索鱼肉人民
︱
宋思子、吴翔子
一一为虎作伥的一群虎豹豺狼
名流正人看破红尘消极颓废洁身自好
︱
崔久峰
一一时代潮流把他们象浮萍一样裹卷到一边
﹙二﹚
茶馆是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粉墨登场进行自我表演。
﹙1﹚王利发掌柜精明干练谨慎胆小委屈求全
处世哲学说好话多作揖息事宁人
﹙2﹚常四爷不励清政府痛恨帝国主义正直倔强有朴素的爰国热情和对黑暗社会
的反抗情绪敢作敢为豪爽仗义富正义感乐善好施今朝有酒今朝醉
﹙3﹚松二爷胆小懒散游手好闲提笼架鸟留下旗人不能自食其力留恋过去供给制优越的生活
﹙4﹚刘麻子、唐铁嘴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
一个麻衣相士,算命骟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5﹚崔久峰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旧民主主义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6﹚吴样子、宋思子贪婪无耻蛮横霸道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谋生的蛀虫
﹙三﹚
茶馆是面多棱镜,折射出旧时代的动荡、腐朽、黑暗与罪恶。
三
第三课时为总结对比课,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上升到对剧本一般特点的了解,我具体作法如下;
1. 设问;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结合<<雷雨>>、<<茶馆>>试作分析。
2. 指导学生阅读知识短文<<谈谈戏剧>>
3. 让学生比较<<雷雨>>、<<茶馆>>戏剧冲突和写作个性。
附投影资料1.冉忆桥<<带笑的葬歌>>、<<老舍研究资料>>﹙下﹚选段。见课文练习后资料提示
2.老舍<<我的经验>>、<<火物、生活和语言>>、<<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中关于人物写法的片断﹙见课文练习三﹚
4.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比较总结。
提示:
﹙1﹚ 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雷雨>>同一时代的周公馆
集中的场景﹛<<茶馆>>不同时代的茶馆
(2) 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家庭矛盾
>相互交织有集中、统一的矛盾冲突
<<雷雨>>﹛阶级矛盾
<<茶馆>>人民与旧时代从不同人物身上反映无集中、统一的矛盾冲突
的矛盾
(3) 剧本人物要相对集中
<<雷雨>>关徐复杂人物主次分明,相对集中
<<茶馆>>错综复杂人物众多有主有次
作者林安福四川作协会员13096139269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银华街嘉陵小区
第2篇:茶馆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2.教学重点/难点
1、鉴赏王利法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理解的悲哀。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简介剧情(学生知道让学生介绍,如不知道,由教师介绍)
全剧介绍:《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教师小结: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老舍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了一曲葬歌。作品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四、分组讨论,概括本幕剧情
引导通读课文,了解第二幕剧情:
(1)、问题引导: 第二幕出场人物众多。先后有哪些人物在“茶馆”里出现?他们来“茶馆”干什么?其中,哪些人物是在其他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出现的?
(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引导回答边归纳剧情: 开场:王淑芬、李
三、王利发三人对话。
A、巡警摊派、勤索(穿插难民央告)B、唐铁嘴租房被拒绝(穿插报童卖报)
C、常四爷、松二爷祝贺茶馆开张。D、特务敲诈、勒索(穿插和常四爷交锋和刘麻子交锋)
E、康顺子来茶馆找工作 F、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穿插崔久峰的悲观)
讨论题:以王利法的茶馆为背景,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法苦心经营,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王利法和王淑芬拌嘴--------王利法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唐铁嘴要租房屋------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康顺子求工------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王利法与崔久峰------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五、师生共同研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整个一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这与中外传统戏剧的写法完全不同。
六、与《雷雨》比较,鉴赏《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分组讨论)
明确:
1、《雷》严格按照“三一律”创作,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人物性格的冲撞,闪耀出烁目的火花;《茶》则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画卷式”的结构,点面结合,每一幕体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矛盾,从广阔的生活横断面上把纷繁复杂的矛盾接触点构成舞台形象,若续若断,从平凡的生活入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雄伟的场面,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雷》以周朴园为中心,围绕他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而《茶》第二幕出场人物30多人,但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家联系。
小结: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特殊的戏剧冲突 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七、结合剧情,通过分角色朗读,鉴赏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王利法:
1、从《茶》全剧宏观显示王利法的一生:
一幕:真真假假,千变万化,左右逢源,只求温饱,天下太平。
二幕:随着时代大改其良,任它开放,我去开张,不问天下,莫谈国事,非常顽固保守。(前面开茶馆,后面开旅馆)
三幕:请女招待,使茶馆焕发青春,最后倒闭,自杀。
为作顺民,心机用尽,顺民不行,悬梁自尽。
2、学生分角色朗读:
“难民在门外央肯„„你倒是抓早点买菜去呀”后 评析王利法对不同态度:
对难民:难捺的烦恼,没有同情心。
对巡警、大兵:奉承巴结、讨好、委曲求全,明知是敲诈,还赔着笑脸不得罪他们。-----------------反映的性格:胆小怕事,圆滑自私。
对唐铁嘴:------称呼“先生” 打发“不再拉拉扯扯白送茶喝”满心厌恶轻蔑,仍笑脸相迎,不得罪 说谎“住满了人”
对报童:烦恼。
小结: 王利法是一个圆滑自私、胆小怕事、精明强干的小商人的典型--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写照
联系下文的有关情节,进一步把握王利法的性格:
自私:默许刘麻子的肮脏交易/不愿收留康顺子母子,同情但有限度。
圆滑、怕事:对宋恩子、吴祥子的敲诈不敢反抗,曲意奉承。
继续分角色朗读,鉴赏其它几个人物形象:
1、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但一个人很难挽狂澜于即倒
--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代表。
2、松二爷: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无谋生能力的旗人代表。
3、刘麻子、唐铁嘴:满嘴流气、无耻无赖--反映了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悲观、绝望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
5、吴祥子、宋恩子:--蛮横霸道,傲慢无礼的老牌特务的代表。
总结:
受帝国主义、军阀、反动势力、地痞重重压榨的人,他们性格的发展和命运的归宿闪烁着鲜明的时代的色彩。而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反动势力的横行霸道,更显示出社会的黑暗与灭亡的必然趋势。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
第3篇:茶馆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教案
教学要点:
1、鉴赏王利法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课时:2节
小资料: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熟悉课文,了解剧情结构
一、导入课文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
第4篇:茶馆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
教学目的:
1、鉴赏王利法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了当时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看一看在清末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秋,社会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
第5篇:茶馆 教案教学设计
10.茶馆(节选)
老舍
教学目的
1. 通读课文,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把握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2. 鉴赏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内涵。
教材分析
《茶馆》共三幕,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的横断面,采用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了前后半个世纪的社会风貌,展示了人们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难以为继的情景。
教学重点
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简介老舍及其《茶馆》
老舍,原名舒
第6篇:《棋王》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有三个层面: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及德育渗透点。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欣赏这篇微型佳作。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具体确定为:知识教学点--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掌握微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正面刻画人物的方法,欣赏本文“留白”的艺术特色;德育渗透点--学习主人公信守诺言、嫉恶如仇、正气凛然的可贵精神。这样的教学目标,目的明确,使学生在初中掌握小说常识的基础上,进-步了解微型小说的独到之处,提高欣赏微型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是依据本文的文体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来确立的。这篇微型佳作,在许多方面都值得好好研究、学习,而其中利用艺术上的“留白”手法,营造想象的空间,尤其引人品赏,耐人寻味,而这也正充分体现微型小说的特点,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第7篇:留取丹心照汗青(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案
胡滨
教学理念:
1.言和意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以言悟意、意以言表,学会听、说、读、写,并在言语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言语,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
2.语文课堂既是学生继续习得语言的场所,也是学得语言的加工厂,运用语言的实验地。
教学目标:
1.评述性语言的积累和表达。
2.了解本篇评传运用客观记述和文学想像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了解作者崇仰和敬重文天祥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的态度情感。
教学重难点:目标1。
教学步骤:
预习
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然后填写下表:
《留取丹心照汗青》预习表
客观事实 作者想像 作者评说
传主寿命 47岁
诗歌创作 《过零丁洋》1279年兵败被俘服毒绝食“惟可死,不可生
诱降经历 留梦炎
主旨
《留取丹心照汗青》预习表
客观事实 作者
第8篇:霞(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霞》的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霞》是广东版高级中学教课书第一册第3单元的第10课《散文两篇》其中的第一篇。本单元的这些散文,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抒写了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而这些触动作者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景致与事件,它们被作者捕捉到,而且深深地印在心里,触发了他们的情感律动,唤起了他们深藏于心中的各种印象,流于笔端,形诸文字,莫不印下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与才情。阅读这些文字,就像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生命中的收获。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它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2)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对细节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主人,增强观察力和感受力。
《霞》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冰心先生晚年的力作。作者的高明之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