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2 21:55: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论文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林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是我国林业生产力转化一项极其复杂和重要研究的工程,目前我国的林业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相对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强我国林业科技转化成果,进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林业科技转化的存在的问题或现状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经济发展

我国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是所有科学技术工作者结合智慧和努力后的结果。只有重视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将林业科研成果真正的用到林业生产中,才能有效的激发我国林业技术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只有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林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一个转变,才能实现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一)受林业自身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不大

林业科技研究的属于一种公益性研究果,其对保护人类生活环境和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不能产生相对直接的经济效益;林业科技成果受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可变性因素较多,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效益较差,在科技成果研发中投入的资源不能在市场中换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二)受林业改革机制因素的影响,我国科技研究成果的推广较慢

我国林业科技体制的'改革相对落后,造成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研发有一定的脱节;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致使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没有相应的转化形式,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科技研究成果的推广。

(三)受对林业认识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困难

在林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林业科技研究人员只重视研究,相对应的缺乏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意识;由于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需要科研成果的人员对科技成果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受到了一定了影响。

(四)受资金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得不到全面发展

要想进行林业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必须在其研究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以维持其相应的研究,但由于我国目前在林业生产上还没有全面的依靠科研成果,致使对科技研究的投入较少,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1]。

(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科技研究成果得不到有效的转化

林业科技研究成果受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科研人才分配、相关政策、资源信息等,在科技研究过程中由于对人才资源的分配不全面,致使科技研究体系和推广体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二、加强我国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加强对林业科技研究人员的培训和相应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我国科技研究人员的培训,为他们创造相应的机会到各种推广基地进行交流和学习,对他们先进的推广和研究技术进行学习。聘请相应的林业科研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举办相应的林业技术培训班,对林农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实用的专业技术,为我国林业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途径对林业科技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宣传,让所有人都可以对林业科研的新品种和新技术一目了然。

(二)建立相应的林业科技研究成果推广体系

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林业科研机构,对各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着力打造一个相对先进的的科研网络技术服务站点,明确进行科技研究成果推广的相应渠道。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着力创造一个以科研成果为先导的科研技术与科研资金结合,实验成果和实验阵地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制,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林业科研技术和成果的推广[2]。

(三)就实际情况紧跟市场进行推广

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一定要就实际情况,跟紧市场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来进行,在进行市场推广前期一定要先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配套技术推广,比如在进行某一品种推广的时候,应把相应的培育技术、嫁接技术、种植技术、以及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推广进行一个整体的推广,实现我国林业科技研究成果一个系列化的开发进程。

(四)打造相应的林业技术科研样板区

林业植物相对来说生长周期较长经济效益见效较慢,其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往往被忽视。林业推广机构应在合适的地区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林区和相应的试验基地,进行边试验边推广,以实验和示范带动林业科技研究的成果的推广,为我国进行大面积的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积累一定的经验。

(五)加大对林业科技研究的成果,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资金管理

各地方的林业局,一定要做好各林业项目的申报和相应的资金争取工作,积极为林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争取到国家相应的资金投入,并全方位的进行林业科研资金的筹措。加强对林业科技研究项目相关资金的管理,由于当前各地方政府都有较多的核心工程,致使部分林业款项被进行整合,应用到其他的工程上面,为了保证政府各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应加大对各项资金的监管力度[3]。

三、结语

综合上述,我国林业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不仅需要进行全面的人才资源整合分配,更快更好的实现科研成果的创新和发展,还要对各项科技成果及时进行相应的宣传和示范区的建立,推动各项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我国林业生产力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温强.加强林业科技成果管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J].山西农经,2017(12):33.

[2]李永琛.浅谈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J].山西林业科技,2016,45(01):57-58.

[3]蒋金莲,黄旭.浅析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5(10):171-172.

第2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摘要:在介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现状,阐述改革开放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果,提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尽管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不变。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存在着农业人口多、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力水平不高三大特点。我国现有人口13亿人,农村人口近6成。土地情况是山地、丘陵占主体,多属干旱或半干旱地,地少水缺是我国自然资源贫乏的主要特征。就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能力而言,我国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化学肥料当季吸收率和灌溉水的保蓄率均在30%~40%之间,而发达国家这三方面指标均高于我国1倍左右。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仍以传统农业技术为主,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亟需提高。据调查,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占30%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6.87年,拥有技术技能的农民不到5%。农业人才的数量比较少,每万名农业人口拥有农业技术人员约4人,666.7hm2耕地约5人,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6.7hm2耕地平均拥有1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劳动力接受农业教育或培养达50%以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农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集体部分统一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辅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局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作物总产量大幅增长,农业生产已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民经济其他部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时期,要很好地避免社会、自然等方面诸多农业发展的障碍,仍要从政策与科技两方面来抓,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陈旧、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健全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率,把我国农业生产推向新台阶。

1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主要由国家、省、地市3个层面构成。农业科研的基层是地市级,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我国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是在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后,在各地相继建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直接与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户接触,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所辖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和试验示范等相关工作;依托农业科研站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对区域内的种植环境和种植历史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特色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大力建设农业综合试验基地,这一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平台,扩大先进农业技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广泛深入地调查区域农业资源状况,评估物质技术装备能力和农业生产潜能,确定农业科研目标和步骤[2]。目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着力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对区域内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强劲的科技支撑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发展上的障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事业费、人头费、科研经费和政府补贴方面,有着较大缺口。根据农业部2005年的研究资料,国家级、省级、地级市农业科研单位从业人员占全国农业科研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1.9%、50.2%、34.1%。2005年全年农业科研投入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分别为22.41亿、46.65亿、23.01亿元。按照人均经费计算,国家级多于省级,省级多于地市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分别为19.73万、9.71万、7.05万元。对基层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科研手段落后,基础设施陈旧。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体制改革中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忽视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重点等方面的建设,未能很好地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对农业科研的公益性认识不足,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职责功能认识较为模糊。当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是众多的农民,家庭式经营的广泛性和农业技术应用的分散性,要求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3]。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学技术是从农业生产领域总结或从科学试验中获得农业生产工艺操作技能和方法,是当前应用的技术成果和将要普及的技术成果。从农业技术研究的层次来看,国家、省、地市级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各有侧重,国家、省院以基础研究为主,基层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按技术效用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农作物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生产布局及栽培技术研究等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内容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重点,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总产量。提高劳动工效的机械工程技术,在我国也有较大发展空间。从我国农业资源的具体情况来看,仍偏重于生物技术研究。生物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太空育种、高设栽培、信息传输等高精尖技术研究,正把农业科研向纵深引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效

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是衡量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贡献的重要指标,我国目前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到40%,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近1倍[3]。1985年春,《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与实施,拉开了我国科技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在“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下,提高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以课题研究小组的科学实验,在科研院所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强化科研手段,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内引外联,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然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给农业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提出了新的课题。经30多年的实践,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呈现出研究开发并重的格局。中央到地方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这一课题作出充分而细致的研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改革政策措施。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研究开发多渠道的转化模式。如联合创新型模式,是科研、生产、市场三者连动整体方案的落实,它基于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影响力大、科技力量强、涉及范围广,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先导。依据专业特点不同,创新了技术转化型模式、社会化服务模式、公司订单型模式、技术转让型模式等。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多模式转化于农业生产实际过程中,既符合农业科研专业分工特点,也更好地衔接了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推进了基层农业科研的发展。从作用面来看,紧抓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新专家培训型模式。农业科技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武装农业劳动者,旨在提高劳动技能。二是物化技术的普及。通过媒体讲座、田头指导,将先进科学技术直接传授给农民,效果立竿见影。近来,电子传输技术在农业生产指导上应用,远程服务方式,正在开发中。

2.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农业生产和发展涉及到科学研究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和广泛的分散经营农户,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从多方面入手[4]。一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等成果的接纳能力;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成果传递功能,不断总结经验,做好当前条件下的技术普及工作;三是调整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减少重复研究课题,强化应用技术研究,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大任务。

3结语

农业科学研究单位有别于农业生产经营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是社会公益事业。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与开发孰轻孰重问题,仍有异议。科研加创收的运作在摸索中前进,经过一段不平坦的路,发展到今天。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建立在细胞学水平上以应用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投入力量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是必要的,态势是积极的,也是符合国情的。至于今后会怎样的发展,科研与开发的位置如何安排,会依据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所变化。要发展现代农业,除了加强科学研究事业,同时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的生产力。各级领导是否充分认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关系到该项工作能否很好落实。要突出宣传,加强科研管理工作,让社会多方面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勇于创新,才能把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推向公众。

4参考文献

[1]朱道华.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段仁周.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加快科技创新的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管,2008(8):44-46.

[3]黄大金,周清明,李东辉,等.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275-280.

[4]李风琦.湖南省生态营销发展战略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50-53.

第3篇: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策略的论文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策略的论文

1通江县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1.1科技成果提质增效

为大力发展通江县干果产业,2003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通江县积极投入林业科研项目研究。截至目前,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良种8个(银杏4个、核桃4个),先后主研的《银杏丰产精研制与应用》、《银杏丰产经营技术》、《“巴山银杏”良种选育基因库建设项目》、《“巴山银杏”良种选育基因库建设项目》、《通江县珍稀树种银杏良种推广项目》分别获得市、县科技进步奖。通过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江县紧紧围绕选育8个林木良种,建设了国家银杏良种基地和核桃良种采穗圃,对新成果进行转化应用。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科技成果应用率超过35%。通过大面积对林木良种进行推广应用,带动了青裕、广纳、空山、云昙等乡镇23000余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