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诗词欣赏
诗的王国
苏州是诗的王国。
清新、抒情、恬适、浪漫。“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好像沿袭了王维的诗风,但全然没有王维画诗之外那避尘隐世的灰色基调。吴侬软语恰如《山居秋暝》中的山间鸟鸣、石上流泉,以清柔脆亮之“动”,描绘出“动中有静”的婉约新风。
亭台楼阁、泉石花木、小桥流水、柳絮笙歌„„随处都是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生动意象!即使目不识丁者,也会在这里读到飞光流彩的清新诗句;即使是木鱼顽石,也会融成其中鲜活灵动的音符。
张继,原本是尘埃般众多而普通的游者。分明是被“江枫渔火”、“月落乌啼”的浓浓诗情裹住了脚步,一番吟哦嗟叹后,索性顺势随地泊在了枫桥之下一个永久的意境。如今,仍和他的《枫桥夜泊》痴心不改地驻守在那里,早已忘了今夕是何年。
木鱼声声,香火浓浓的寺庙,在完全“自我”又全无“自我”的枯寂中,原本是与诗、尤其是情景诗不相干的,所以,多栖身于单调呆板的北方。但一经诗红画绿的苏州浸染便立即柳暗花明了。这不,大诗人杜牧目光轻轻掠过,立刻有一个迥然有异的全新天地:“远上寒山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石径、人家、枫叶”,浓淡有致,远近相宜地跃动其中,使原本凝重肃穆的寒山寺倏然有了人性的灵动;由“寺”而“诗”,寺一旦有了诗的语言便立刻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究竟是点一缕虔诚祈祷命运呢,还是秉一束诗香绚烂情怀?还真令人颇犯躇踌呢!白居易是坐一顶官轿来的。因为脚下诗愫太浓,一步一摇、一行一颤中都感到平平仄仄的韵律,为官之“闲”,“行”且“望”中,满目是写不完的诗意盎然: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登阊门闲望》)
又“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正月三日闲行》)
而最令白居易诗兴大发的还是“七里山塘”。这是身为刺史的白居易以一代诗豪的大手笔写下的最动人、最具影响力的传世“史诗”!
此时,恐怕连他自己也有些恍然:到底是在尽为官之职呢,还是在尽兴赋诗。就这样剔糟除粕,删繁就简,清淤除塞,插红播绿,三下五除二便在杂乱无章中提炼出了简洁清新的意象,开出了晓畅明快的新思路,描绘了润泽千载的美好意境。
“七里山塘”之“诗”,实在有着超脱凡俗的艺术魅力。白居易之后,一代代文人墨客、朝野名士同题“和”之。最大的应和者,应是清乾隆帝。他不仅口吟笔诵,频写“山塘”,后来索性御笔一挥,先后在北京万寿寺、颐和园兴土动木“写”就了完全押“韵”合“辙”于白居易之作的“七里山塘风貌”。
为官的白居易就这样在诗的苏州成为了永恒。“七里山塘到虎丘”,1000多年过去了,仍站在岸边,导引着一代代、一批批游人,在他亲手营造的“一声柔橹一销魂”的诗境里畅游。
而山塘之外的苏州人,哪一位又不是生活在诗里?
心的天堂
走进苏州,心弦立即被一种温情的手拨动了。
分明从未谋面,却又似曾相识。身为地道的北方人,面对“小桥、流水、人家”之境,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故乡的感觉——恍惚间已走进了马致远的那首元曲。但毕竟是在遥远的异域他乡,物是人非的,心底随之涌上“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和“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眼睛倏然间潮潮的。
相对于高频率、快节奏,紧张、喧闹,石质、钢性的上海而言,苏州恬淡、安逸、轻柔、秀丽,是名副其实的水的世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湾湾河,如少女娴静羞涩的心事,情脉脉,意朦胧;一条条巷,如少女的百转柔肠,清亮而温馨;一座座桥,如梦幻中的彩虹,连通心的故乡。
沐浴在血脉般纵横密布的水网中,不仅女儿们个个如出水芙蓉,似乎苏州的一切都充溢着水的轻柔与秀美,比如苏丝,再如苏绣。一曲苏州评弹根本勿需听懂词意,弦响歌起,袅袅娜娜的声音立即飘绕起来,弹醒人一腔心事,撩动人满腹柔情,正所谓“歌喉宛转吴音糯,弦索铮棕水调新”。连通常意义上棱角分明、充满骨性的建筑物,在这里也是柔婉有加,别有一番景致:门、窗、墙、屋„„门是“别有洞天”的景之“框”,窗是图案各异的透明引景画,墙是剧中小旦轻扬手臂抛落的水袖,屋是错落有致飘然而落的童话世界„„连名字也是如此柔美脱俗牵动人想像的翅膀:月亮门、漏窗、云墙„„
移步一景,举目皆画,“家在画中住,人在画中游”。一切都是如此纤巧精美透出十分的讲究,但一切似乎又都是轻聊慢行中不经意间的产物。难道,这就是苏州?与世无争、闲适淡泊、朴实无华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内在魅力?
余秋雨大师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好一个“宁谧”与“后院”所在!在这里,谁又能不轻了步履,缓了声息,悄悄地与花草水流、与娴静的文化,与自己的心灵惬意对话!
难怪当年那些贬官,从坎坷泥泞的仕途上满心创痛一路退下时,会选择这里作为疗伤的后方。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艺圃、耦园、退思园„„一个园林是经历了一番挣扎与躁动又归于宁静的一颗心灵,每个园林都写满了人与自然悄然会话的秘语,都是一部东方文化的百科全书!咫尺之内见乾坤,方寸之间有文章,难怪苏州园林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早就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不以为然。如今看来,这水影花光,亦诗亦景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岂不就是人安魂栖魄的天堂!
枫桥品“愁”
恐怕连张继自己也不会想到,行走中随意撒落的一缕愁绪,会成就了一座小桥乃至他本人的千古之名。
这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原本该披红挂绿,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如今却孑然一身,秋风萧瑟天气凉。脚步是如此的凝重,连一滴秋露都能结成羁绊;心情是如此的冷寂,连一声鸦叫也会惊出满天霜寒。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随波飘着,渐渐地,夜深了,月落了,水面上明灭着星星点点的渔火,但那是人家的温馨;江边婆娑着婀娜多姿的枫树,但那是人家的风景。属于张继的,只有溢满心间的落榜的失意,身在异乡的孤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呵,是如此之静,静得能听到钟声飘落水面、击打客船的声音;静得能使人在千年之外听到小舟上无眠人的叹息!是啊,诗华满腹却无处绽放,才学无边却无枝可栖,怎不让人愁如流水潺湲无边!
枫桥——“封桥”,古运河在这里与苏州护城河交汇。据说,在唐时这里南北商贾云集,航运极其发达,是个极为热闹的枢纽之地。每到夜晚,为了苏州城的安全,这里都要关闭,故名“封”桥。也许,如果没有“封桥”之“封”,如果没有夜的阻隔,也不会有张继之“泊”,更不会有《枫桥夜泊》;张继,就会如千万个匆匆的过客一样,随波而去,最终成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的水滴。
正是这样的自然之封、之隔,或许还有水乡灵动之水的濡染,使张继那原本凡尘俗土般郁结的愁绪,突然间成涌动的才思,并在“残月、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找到了契合的意像,又水波般弥漫成一种清远宁静的意境!此一种意境,一泊便千年!
这一泊,使单调的枫桥有了色彩;使平直的枫江有了韵律;使普通的枫桥五古有了引人注目的章节;使枫桥夜色有了万籁之外的回音!最终,在古老的运河盛载下,被一代代文人墨客品过、思过、叹过,使一批批游人的脚步、行者的目光相叠、相融、相汇。“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自然之枫桥,就这样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文色彩;无名之枫桥,就这样成为旅游史册上越来越浓的标注;水乡苏州,就这样成为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和追寻的旅游胜地。
品张继之“愁”,宜在水清风爽,星月相伴的夜里。此时,如果能乘一叶扁舟,在星光月色里随水波飘摇,则更是一个物我两忘的理想境地。然而,这样的机会不会多。多数的时候、多数的人们,只能在嘈杂的白昼,被导游的一面小旗导着,懵懵懂懂、匆匆忙忙中,新奇喧闹、走马观花后,留下的,仅一幅作为留念的照片而已。看来,无论品诗或者观景,都需要适合的心境或环境!
关于《枫桥夜泊》中张继之“愁”,历来颇多争议。有说是安史之乱、国难身贫之由,有说是落榜失意、羁旅异乡之故。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幅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虽跨越千年却更加新颖;那个隽永幽美的意境虽代代冲刷却更加清亮!更何况,对于后人来说,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如果一时片刻间的愁绪,能在自然之枫桥或夜泊之枫桥的无声熏陶或包围中,寻到共鸣的律动甚至高山流水之感,岂不也是一件莫大的快事!
第2篇: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今年元月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音无赖似穷愁.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皆似梦,无边私语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等等 很多。。
那样的话,低眉无言情已殇,
何堪望月泪更长。
今月若谙今宵愿,
梦伴红颜诉衷肠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音无赖似穷愁.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皆似梦,无边私语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凤求凰·琴歌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第3篇:李清照诗词欣赏
李清照诗词欣赏
李清照诗词欣赏
【篇一:《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篇二:《殢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篇三:《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篇四:《新荷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
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
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篇五:《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
第4篇:优美诗词欣赏
优美诗词欣赏
【结局】
群生结局无迥异,均要有来就又去。
史河难炫几英灵,多数凋零空无踪。
【解开结】
复生解开余生结,何所欲为迷失了。
独觅复生之独韵,何欲何为秀何彩?
【韵】
独己慢品无为韵,静阅史书品群魂。
难以觅得如己君,脑液凋零未化魂。
【完美】
余生何以寻完美,生河迷失觅何意。
抚脑细品己余生,何时脑液得复回?
【折】
韩家娇枝何其多,皆可允许胡乱折。
静观妙枝秀嫩叶,赏阅无有人来折。
【反省】
独自反省品余生,脑液散去皆化空。
酒儿酒杯皆抛弃,苦觅往昔育才意。
【预兆】
妙品余生之预兆,时时刻刻皆烦恼。
同为潇洒育才客,皆在车下凋零了。
吾之脑液皆化空,两载光阴回转灵。
焦君而今车下去,何以共秀育才潮?
【发梢】
静静观阅己发梢,白发逍遥闪现了。
妙品复生迥之韵,无所作为苦烦恼。
【终老去】
苍穹要君君不去,脑液上升魂远去。
复生难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