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有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0 08:14: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西游记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部名著是由古代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人写的。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他吧。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了进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浙江长兴县丞,晚年又被任为荆王府记善。看完这本书,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一路上历尽艰险不怕困难、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师徒四人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全书共一百回,回回都引人入胜,回回都精彩至极。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机智聪明,活泼乐观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勇于斗争,不畏强暴,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佩服。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才能事半功倍。

第2篇:《西游记》有感

读名著有感之一:从《西游记》看元代的政治制度

《西游记》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主要生活在元代,所以,在其小说里可以处处找到元代的痕迹,特别在对天庭的描写,简直是元代宫廷的一个翻版,当然,作者在描写天庭官员的组成与管理体制也是深受元代政治制度的影响的。

首先,来看看作为天地主宰者的玉帝。在《西游记》的第七回,孙悟空欲要“强者为尊该让我”时,对玉皇大帝有一个侧面的描写。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岁,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玉帝并非生成于天地之前,而是经过修炼而成的。不过,这修炼时间何其长也,一千七百五十个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不知道任何计算。而对于孙悟空的年龄呢,也有说法,在第一回里讲到,每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而一元又分十二会,每会五千四百年。孙悟空虽为天生石猴,从其年岁来讲,充其量不足一元,即生于“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之后,简直无法与玉帝比拟。从这我们是否可以看出,天庭最讲究的是道德修养,或者说应该是资历。资历越高,修持越深,职务也就越高。所以,玉帝身上具备的是道德修养,而非政治素质与治理能力,更不是变化无穷的神通。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玉帝之职务是终身制的。这一点,与历代的帝王制度毫无二致。那么,天宫的官职是如何沿袭的呢?天庭没有科举制那是肯定的,文职官员经常出场的只有太白星君,这表明天庭里文事不兴,看来主要官员的选拔是按照元代的家族继承制或者郡县推荐制,比如哪咤家族,父子担任显要官职,兄事观音菩萨,可谓大家巨族。

不过,在天庭里却有一点好处,就是理想中的三教合一,儒、道、佛三者兼容、和睦相处。既然太白金星是儒家的代表,太上老君自然是道教的代表,如来是佛家的代表。这三者虽为代表,却地位不同,太白金星只是玉帝的臣子,与历代统治者把儒家作为统治工具一致。居于客卿地位的是太上老君,他居于三十三天兜率宫上,与玉帝并非完全是主臣关系,这也从太上老君去朝见玉帝时的礼节可以看出,太上老君朝见玉帝,玉帝与王母出迎,其礼节可谓隆重。不是普通臣民可以接受的礼节。而佛祖的地位更高,与玉帝之间是亦师亦友,独立于玉帝系统之外。其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天与三十三天虽然位居方位上的极致,毕竟还算天地之内,应当受玉帝的管辖。但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不仅是一种宗教上的认同,也与元朝的宗教政策有关。元帝国实现的是宗教上的兼容并蓄的政策,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就曾亲迎道教的全真派领袖丘处机,并向他请教长生之法。忽必烈一朝对佛教也是极为推崇,比如西藏佛教高僧“八思巴”受封为国师,并主持西藏事务。忽必烈对其一直执弟子之礼,尊崇备至。实际上,这两人的地位在元朝统治者中的地位,正如玉帝对之于太上老君与西方佛祖。

读名著有感之二:从《西游记》看天宫的人才状况

天庭是人间的一个翻版,与人间的社会何其相似,在人才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也是,在专制的社会,帝王提拔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真正的人才要么被埋没民间,要么成为帝王的对立面。人才的不能脱颖而出,当然取决于人才使用制度。

先看孙悟空的二次接受招安与二次反下天庭的经过。第一次是在“四海三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后,玉帝得到地府、龙宫的奏报,欲遣天兵天将捉拿。太白金星连忙出班建议招安:一是不劳师动众,二是收仙有道。玉帝依奏,着文曲星君修诏,太白金星去招安。其实,天庭最讲论资排辈。有着真才实学的孙悟空,只因为出身低贱,即使被招安,也是玉皇大帝顾及到“生化之慈恩”,也是便于管束。所以被招上天宫后,委任了一个管马的小官,即“弼马瘟”。而孙悟空不自知,认为一朝得登天门,沾沾自喜,还幻想带着一班小猴子上天耍子耍子。待明白了真相后,才知道自己被耍了,孙悟空还算有志气,撂下挑子走了。试想,幸亏是孙悟空有真本领,否则连天门还没有出,就会成为阶下囚。地上王国想撂挑子可没有这么简单呢。可惜,孙悟空上天一场,官没有做成,名誉损失却大,也就是说挑子虽然撂下,其官名却永远成为笑柄。这是以后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程中,一直被敌对阵营嘲笑的一个疮疤。

孙悟空的第二次接受招安是受高官厚禄的引诱。玉皇大帝许以“齐天大圣”的爵位,俨然有一字并肩王的味道。孙悟空闻诏后,欣然上天,做了一回“齐天大圣”。但此位是虚悬其衔,有名无实,实际上是一个管园子的,真正权力不会比管天马的大许多。当这样的虚荣满足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可能天宫一直安然无事,但这是不可能的,作为野性未化的猴子,天庭不可能真正的给予尊重与重用。所以,蟠桃成熟,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只是一个突破口。一方大材小用,一方强力压制,造反是必然与早晚的事情。

可以说,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完全在于人才的使用不公而造成的。不公,才会造反,不公才会想取而代之。

唐末的黄巢屡次不第后,写下了《不第后赋菊》,导致了一场毁灭整个帝国的战争劫难。明末的李自成,因驿站被裁,生活无着而揭竿而起,最后逼的崇祯皇帝吊死景山。对人才的浪费,不仅是历代仁人志士的悲哀,也是整个国家的悲哀。

人才的不正确使用,必然导致人才的缺乏。

天庭上除了六丁六甲、二十八宿等各司其职的神将外,几无可用之将。所以孙悟空在大闹天后,玉帝派遣的第一位首选之将就是李靖。这李靖也是厉害,不过不是凭借自己的功夫,而是凭借手里的宝塔与一个儿子哪吒,除了哪吒外,还有一员大将,就是巨灵神。巨灵神身担先锋大任,本领肯定不错,被称为“巨灵名望传天下”,但在老孙面前是敌不过一招,斧折力竭,弄的狼狈而逃。接下来出场的是哪吒,在《西游记》里,哪吒官封三坛海会大神,可谓天庭第一高手,但与孙悟空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结果自然也可想而知。其实,真正能与孙悟空打为平手的只有二郎神。二郎神本是玉帝之妹私下下凡后与凡人杨君所生,曾力诛六怪,神通广大。却只听调不听宣,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二郎神不算天庭之将。不过,二郎神确实厉害,无论变化神通还是武功技艺,都堪称与孙悟空棋逢对手。在战斗中,孙悟空的失败,一是没有得力的助手,不象二郎神有梅山六兄弟与一千二百草头神,二是孙悟空没有后援的力量,天上诸神、道祖、观音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于关键时刻却会助二郎神一臂之力。正当大战正酣时,老君的一个金钢套自天而落,打中了孙悟空的天灵,使得他立足不稳,一下子被擒。

即使被擒拿,天庭还是奈何不得,无论火烧雷击,刀砍剑劈,不能损其分毫。最后,是老君自告奋勇,把孙悟空放到炉子里烧,更可笑的是竟然把他炼出了一个火眼金睛。这个结果姑且不论。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过程来看,这位仅仅产生三百年的石猴简直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远比那些已经修炼几劫几元的神仙来的厉害。

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还是天宫本来就缺乏人才,所存的都是老态昏庸之辈?只能姑妄论之。

第3篇:《西游记》有感

我看《西游记》有感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星期天,我终于读完了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邪不压正,有了团结才能成功。要有一个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佐大唐高僧唐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取回真经的故事。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书中突出地表现了,他在跟妖魔鬼怪做斗争中显示出的坚强斗争决心和高超的聪明才智。表现了孙悟空斩妖除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

猪八戒,贪,懒,色,馋。被迫出家后,取经的心一直不是很坚定。梨山老母菩萨稍一试探,立马原形毕露。后来取经的一路上,八戒三天两头嚷嚷散伙,所以虽然取得了真经,但也只当了个金坛使者。

沙僧是整部戏中的和事佬,他本只是一个卷帘大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有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西游记》。书中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回头,遇妖除妖,遇魔降魔,勇往直前,勇敢和坏人做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因为他聪明好学,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是师徒四人中最厉害的一个。除妖降魔的事情都是他干的。而且为了保护师傅的安全,受尽委屈也没有怨言。尤其在“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里,白骨精为了能吃到唐僧肉,就变成普通的老百姓去接近唐僧,想伺机害了唐僧。但是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看穿了白骨精的真像,就把白骨精变的人给打死了。唐僧不知道真像,以为是孙悟空故意杀人,就念了“紧箍咒”惩罚孙悟空,痛的孙悟空满地打滚,并且把孙悟空逐出师门。但是孙悟空并没有怨言,也没有怨恨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在家里读了>这本古典名著。其中形形色色的神话人物,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让我回味无穷。

说到西游记,我们自然就会想到那取经的四师徒。在我看来,作者写他们取经的事,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有识之士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其中孙悟空代表了正直不阿的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观念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猪八戒是个丑角,象征了一些随遇而安、不思上进、畏惧困难的小市民,是本作中的一名戏剧人物;唐三藏则是一个过度善良,容易被恶势力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的人。另外,那些神魔鬼怪,也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大众百态。总而言之,《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精粹,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明珠。

读完《西游记》,你可能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可能喜欢心地善良的唐三藏,也可能喜欢老实可爱的猪八戒,但我却喜欢默默无闻的沙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读 《西游记》有感

读 《西游记》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 《西游记》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 《西游记》有感1

《西游记》这本书,一定有许多人所看过,而且其中的道理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只要细读这本历史名著,就会明白其中的精髓。

在唐僧取经的路上,有着四位弟子来保护他:大师兄孙悟空,是天上的齐天大圣,拥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能看透世间的险恶,并能正确的判断是对是错,一路上主要护送着唐僧,还帮助唐僧解决一个个盼望着吃唐僧肉的残忍的妖怪;二师兄猪八戒,曾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犯了错,变成猪的模样,好吃懒做,遇到一些会变身的妖精就动心了,经常在孙悟空打死变成人的妖精的时候向师傅唐僧告状,挑拨唐僧与孙悟空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观《西游记》有感

观《西游记》有感

“俺老孙来也”一句简短而富有诗意的话语,足以体现出这只率真可爱的石猴——孙悟空啦!一部将神、妖、魔、鬼、怪刻画得活灵活现的作者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受广大众人喜爱,将书改写成了电视剧。

他拥有一件宝物——如意金箍棒。听说这件宝物可是龙宫里独一无二的宝物,任何一人都无以将这根能变大变小的'金箍棒移动一步,可孙悟空却能将操纵自如。他追求平等,不惜敢和天争地斗,他又想自由自在,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是大闹一番,玉帝二话不说就将他上刀山,下火海。可是,都奈何不了他,玉皇大帝气急败坏,直说他是妖猴。

他虽然天真调皮,但拥有英雄气概。一双火眼金睛看穿白骨精的三变,一是闭月羞花的姑娘,二是白发苍颜的姑娘的母亲,三是老当益壮的姑娘父亲。白骨精她狡猾多变,三番两次地迷惑唐僧他们。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宁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西游记》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游记》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