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教高中必修90个必考文言实词(下)(人教版高二必修)
穷1穷且益坚(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推导提示:“穷”的本义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则是“不得仕进,不能显贵”;生活上“阻塞不通”,则是“生活困难,无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处,当然就是“到尽头”了。由此进一步引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劝1劝学(勉励,奖励)
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却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推导提示:“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绘。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如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4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从女从口”。)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3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4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推导提示:“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义的引申跟“如”相似,请参照上面的提示。
胜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推导提示:“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
师1齐师伐我(军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
时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时间)2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当时)
使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2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推导提示:“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是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推导提示:“是”的本义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法会说:“是,是的,是这样的”,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适1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2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推导提示: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古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属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4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推导提示:“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数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2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推导提示:“数”的本义是“计算”。“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占卜”计算“命运、规律”等,故又有“占卜”“命运”等义。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爽1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差错)
涕1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2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
推导提示:“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徒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5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徒属:所属的人)
推导提示:“徒”的本义是“步行”。“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
亡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推导提示:“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望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远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推导提示:“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微1动刀甚微(轻微,轻)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4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表否定,不、不是)
推导提示:“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我们不能感叹古人用词之巧。)由此义又可进一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
息1昼夜勤作息(休息)2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
相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相国)
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6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9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相应、合适)
推导提示:“相”的基本义有:一是仔细看,审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吗?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
谢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7及花之既谢(凋落)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推导提示:“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出“实在的,真实的”“守信”等义,言语真实,不说谎是一种美德,故古人又把它当作“一种道德”(仁义礼智信)。由“守信”进一步引申出“信用”,讲信用别人就会“相信,信任”你。
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
2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
3夙兴夜寐(起、起来)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
推导提示:“兴”的本义是“起来,起身”。事物“起来”就是“出现”“发动”的形象表达。由“出现”进一步引申出“创立”(门派,学说等)之义。
行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
4古诗的一种体裁。例白居易的《琵琶行》
推导提示:“行”的本义是“道路”(甲骨文即是十字路形)。道路自然是用来“走”的,路总是成“行列”的。“离开”当然是人走了;“运行、实施”、“流行、流动”等意义均是“走”的抽象表达;由“实施”引申出“行为,经历”就顺理成章了,一个人的“品行”不就是看他平日的“行为”吗?
幸1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2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
推导提示:“幸”的本义是“逢凶化吉,免于灾祸”。故引申出“运气好境遇好”。“天子所至”“非法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当然都是运气好;天子在宫里常常到“宠爱,宠幸”的妃子处,故又引申出“宠爱,宠幸”之义。
修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3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推导提示:“修”的本义是“培养,改进”等。事物要“改进”自然需要“修理(坏东西的改进),修葺(房子改进)修饰(语言服饰等的改进)”;改进的结果自然就是“善”(变好),“美”(变美)“长”(变高变长)。
阳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
推导提示:“阳”本义是“山南或水北”。这个地方正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日光,阳光”之义;后又借做“佯”,意义是“表面上,假装”。
一1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个整体)
2骐骥一跃(一次)3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4用心一也(专一)5 一旦不能有(一朝)
遗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推导提示:“遗”的本义是“失掉,遗失”。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拣喽;由“失掉之物”的意义又可特指“排泄大小便”。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
易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
2根拳而土易(更换)
推导提示:“易”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改变,变更”(从日从月,意为日月变换);一是“容易”(也许古人认为日月变换是平常容易的事吧)。由“改变”引申出“交换,互换”“修治,治理”的意义;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不是容易走吗?),进一步引申出“安稳”(平坦的路走得安稳)。
阴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3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暗中,暗地里)
推导提示:“阴”的本义是“山北或水南”(与“阳”正好相反),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没有阳光,阴天”。由此引申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里”(阴天当然暗喽)
引1相如引车避匿(退)2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游1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动)
2秦时与臣游。(交游)
右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推导提示:“右”的本义是“右边(的手)”(甲骨文字型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状。金文则加了一口,意为: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即右手)。“右手”的首要功能是吃饭时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帮助”(这一意义后由“佑”体现)之义;古人又以右为尊,故引申出“尊尚”之义。
与1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
2吾与点也(赞成)
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遇1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对待)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征1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兆)
2问征夫以前路(行人)3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知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
3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4孰为汝多知乎(知识)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推导提示:“知”的本义就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
致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2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
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
4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尽,极)
推导提示:“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引申出“导致”。
至1至丹以荆卿为计(到)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以至于)
走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
推导提示:“走”的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
族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丛聚、集结之处)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推导提示:“族”的本义是“同性亲属”。作动词是“灭族”。亲属都是同一“种类”(同姓直系亲属)。物以类聚,所以又引申出“聚结”之义,进一步引申出“众,一般”之义。
卒1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终生)
2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
推导提示:“卒”的本义是肚子上的创伤。(甲骨文字型是外部是一“衣”字表示肚子。内里是交叉文饰,乃是肚子上的花纹,这是指狩猎或战争中搏杀后的伤口。)由于古代医疗技术差,肚子受伤意味着“死亡”,因而“卒”有“死亡”之义;这一意义后来写作“猝”表示突然死去,故后“卒”亦有“突然,匆忙”的意义。“死”就是生命“完毕”,由此进一步虚化为副词“终于”。
左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
2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东面)
3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4古代车上以左为尊。
推导提示:“左”的本义是“左边(的手)”(甲骨文其字型是左手朝上的形状)。一般人左手更不灵活,故引申出“不合,不帮助”之义。由“不合”义又引申出“不正”之义。
坐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推导提示:“坐”的本义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既是“坐”自然就有“座位”,“坐”是不动的,故又有“止息,停留”义。
(共90个,全部结束。)
第2篇:人教必修高中90个必考文言实词(上)(人教版高二必修)
2008.12.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
4不爱珍宝重器肥饶之地(爱惜)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拜跪拜,动词,由本义引申(跪拜与“拔”的动作相似故引申)跪拜,先跪下,头低到手,与心平,这是古时最隆重的礼节。
1.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2. 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鸿门宴》
3.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鸿门宴》
拜谒、拜见,动词,由“1”引申(拜见是一种礼节)。
任命、授予官职,动词,由“1”引申(授官时有一定的礼节)。
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被1妆成每被秋娘妒。(表被动)
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鄙1越国以鄙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过秦论》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兵器)
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廉颇蔺相如列传》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朝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推导提示:“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乘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乘彼垝垣(登上)
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除臣洗马(拜官授职)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传1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传递)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流传)
辞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3臣等不肖,请辞去。(告别)
4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5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推导提示:“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3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4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
6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7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推导提示:“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推导提示:“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推导提示:“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推导提示:“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发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
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3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4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故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推导提示:“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固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推导提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顾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归1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归附)之,若水归(趋向、归向)下也。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去)
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女子出嫁)
4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虎》(辞官回家)
5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柳》
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返回,回来)
7臣请完璧归赵。(归还)
推导提示:“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国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推导提示: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恨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2此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
区别: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遗憾。“怨”表示仇视、怀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或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急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逼迫)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紧急的事情或情况)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同上)
疾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猛烈)
2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疾病)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及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2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既1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已经,……以后)
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不久)
4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假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借助,利用)
推导提示:“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31间
1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2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3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推导提示: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见1事不目见耳闻(看见)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就1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2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
3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
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举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2举以予人(拿)
3杀人如不能举(尽)
4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
6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绝1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2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4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推导提示:“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命①性命:王之命,悬于遂手(毛)臣请入,与之同命(鸿)
②命名:命曰《琵琶行》(琵)
莫1至莫夜月明(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不要)
推导提示:“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目1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
2事不目见耳闻(亲眼地)
内1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期1失期,法皆斩(日期,期限)
2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约会)
推导提示:“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奇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特殊,罕见)
推导提示:“奇”的本义是“异乎寻常”。“异乎寻常”说明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故有“单数,不成双”之义。在战争上,则特指“军事上或斗争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动意义则是“以……为奇”。由“不成双”又引申出“命运不好”之义。
请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4乃置酒请之(宴请)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请献十金(愿意)
7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谒见、谒问)
8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邀请、约请)
推导提示:“请”的本义是“请,请求。”,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第3篇:人教高中必修4数学教案模板
人教高中必修4数学教案模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高中必修4数学教案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向量的概念
1、既有又有的量叫做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
2、叫做单位向量
3、的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行向量也叫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4、且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5、叫做相反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方法:
几何表示法、字母表示法、坐标表示法。
三、向量的加减法及其坐标运算
四、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定义: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
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
第4篇:高中必修五英语课文翻译(人教)
必修5课文翻译
1.约翰·斯洛击败“霍乱王”
约翰·斯洛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因而成为照料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医生。但他一想到要帮助那些得了霍乱的普通百姓时,他就感到很振奋。霍乱在当时是最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源,也不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每次霍乱暴发时,就有大批惊恐的老百姓死去。约翰·斯洛想面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在找到病源之前,霍乱疫情是无法控制的。
斯洛对霍乱致人死地的两种推测都很感兴趣。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着,像一股危险的气体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者为止。第二种看法是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病从胃里发作而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地死去。
斯洛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他需要证据。因此,在1854年伦敦再次暴发霍乱的时候,约翰·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