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高中90个必考文言实词(上)(人教版高二必修)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0 08:1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教高中必修90个必考文言实词(下)(人教版高二必修)

穷1穷且益坚(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推导提示:“穷”的本义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则是“不得仕进,不能显贵”;生活上“阻塞不通”,则是“生活困难,无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处,当然就是“到尽头”了。由此进一步引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劝1劝学(勉励,奖励)

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却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推导提示:“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绘。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如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4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从女从口”。)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3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4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推导提示:“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义的引申跟“如”相似,请参照上面的提示。

胜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推导提示:“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

师1齐师伐我(军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

时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时间)2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当时)

使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2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推导提示:“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是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推导提示:“是”的本义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法会说:“是,是的,是这样的”,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适1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2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推导提示: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古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属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4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推导提示:“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数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2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推导提示:“数”的本义是“计算”。“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占卜”计算“命运、规律”等,故又有“占卜”“命运”等义。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爽1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差错)

涕1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2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

推导提示:“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徒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5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徒属:所属的人)

推导提示:“徒”的本义是“步行”。“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

亡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推导提示:“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望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远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推导提示:“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微1动刀甚微(轻微,轻)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4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表否定,不、不是)

推导提示:“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我们不能感叹古人用词之巧。)由此义又可进一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

息1昼夜勤作息(休息)2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

相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相国)

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6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9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相应、合适)

推导提示:“相”的基本义有:一是仔细看,审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吗?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

谢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7及花之既谢(凋落)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推导提示:“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出“实在的,真实的”“守信”等义,言语真实,不说谎是一种美德,故古人又把它当作“一种道德”(仁义礼智信)。由“守信”进一步引申出“信用”,讲信用别人就会“相信,信任”你。

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

2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

3夙兴夜寐(起、起来)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

推导提示:“兴”的本义是“起来,起身”。事物“起来”就是“出现”“发动”的形象表达。由“出现”进一步引申出“创立”(门派,学说等)之义。

行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

4古诗的一种体裁。例白居易的《琵琶行》

推导提示:“行”的本义是“道路”(甲骨文即是十字路形)。道路自然是用来“走”的,路总是成“行列”的。“离开”当然是人走了;“运行、实施”、“流行、流动”等意义均是“走”的抽象表达;由“实施”引申出“行为,经历”就顺理成章了,一个人的“品行”不就是看他平日的“行为”吗?

幸1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2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

推导提示:“幸”的本义是“逢凶化吉,免于灾祸”。故引申出“运气好境遇好”。“天子所至”“非法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当然都是运气好;天子在宫里常常到“宠爱,宠幸”的妃子处,故又引申出“宠爱,宠幸”之义。

修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3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推导提示:“修”的本义是“培养,改进”等。事物要“改进”自然需要“修理(坏东西的改进),修葺(房子改进)修饰(语言服饰等的改进)”;改进的结果自然就是“善”(变好),“美”(变美)“长”(变高变长)。

阳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

推导提示:“阳”本义是“山南或水北”。这个地方正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日光,阳光”之义;后又借做“佯”,意义是“表面上,假装”。

一1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个整体)

2骐骥一跃(一次)3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4用心一也(专一)5 一旦不能有(一朝) 

遗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推导提示:“遗”的本义是“失掉,遗失”。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拣喽;由“失掉之物”的意义又可特指“排泄大小便”。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

易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

2根拳而土易(更换)

推导提示:“易”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改变,变更”(从日从月,意为日月变换);一是“容易”(也许古人认为日月变换是平常容易的事吧)。由“改变”引申出“交换,互换”“修治,治理”的意义;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不是容易走吗?),进一步引申出“安稳”(平坦的路走得安稳)。

阴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3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暗中,暗地里)

推导提示:“阴”的本义是“山北或水南”(与“阳”正好相反),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没有阳光,阴天”。由此引申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里”(阴天当然暗喽)

引1相如引车避匿(退)2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游1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动)

2秦时与臣游。(交游)

右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推导提示:“右”的本义是“右边(的手)”(甲骨文字型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状。金文则加了一口,意为: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即右手)。“右手”的首要功能是吃饭时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帮助”(这一意义后由“佑”体现)之义;古人又以右为尊,故引申出“尊尚”之义。

与1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

2吾与点也(赞成)

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遇1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对待)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征1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兆)

2问征夫以前路(行人)3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知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

3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4孰为汝多知乎(知识)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推导提示:“知”的本义就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

致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2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

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

4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尽,极)

推导提示:“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引申出“导致”。

至1至丹以荆卿为计(到)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以至于)

走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

推导提示:“走”的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

族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丛聚、集结之处)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推导提示:“族”的本义是“同性亲属”。作动词是“灭族”。亲属都是同一“种类”(同姓直系亲属)。物以类聚,所以又引申出“聚结”之义,进一步引申出“众,一般”之义。

卒1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终生)

2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

推导提示:“卒”的本义是肚子上的创伤。(甲骨文字型是外部是一“衣”字表示肚子。内里是交叉文饰,乃是肚子上的花纹,这是指狩猎或战争中搏杀后的伤口。)由于古代医疗技术差,肚子受伤意味着“死亡”,因而“卒”有“死亡”之义;这一意义后来写作“猝”表示突然死去,故后“卒”亦有“突然,匆忙”的意义。“死”就是生命“完毕”,由此进一步虚化为副词“终于”。

左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

2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东面)

3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4古代车上以左为尊。

推导提示:“左”的本义是“左边(的手)”(甲骨文其字型是左手朝上的形状)。一般人左手更不灵活,故引申出“不合,不帮助”之义。由“不合”义又引申出“不正”之义。

坐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推导提示:“坐”的本义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既是“坐”自然就有“座位”,“坐”是不动的,故又有“止息,停留”义。

(共90个,全部结束。)

第2篇:人教必修高中90个必考文言实词(上)(人教版高二必修)

2008.12.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

4不爱珍宝重器肥饶之地(爱惜)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拜跪拜,动词,由本义引申(跪拜与“拔”的动作相似故引申)跪拜,先跪下,头低到手,与心平,这是古时最隆重的礼节。

1.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2. 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鸿门宴》

3.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鸿门宴》

拜谒、拜见,动词,由“1”引申(拜见是一种礼节)。

 任命、授予官职,动词,由“1”引申(授官时有一定的礼节)。

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被1妆成每被秋娘妒。(表被动)

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鄙1越国以鄙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过秦论》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兵器)

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廉颇蔺相如列传》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朝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推导提示:“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乘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乘彼垝垣(登上)

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除臣洗马(拜官授职)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传1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传递)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流传)

辞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3臣等不肖,请辞去。(告别)

4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5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推导提示:“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3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4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

6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7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推导提示:“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推导提示:“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推导提示:“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推导提示:“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发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

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3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4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故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推导提示:“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固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推导提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顾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归1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归附)之,若水归(趋向、归向)下也。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去)

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女子出嫁)

4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虎》(辞官回家)

5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柳》

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返回,回来)

7臣请完璧归赵。(归还)

推导提示:“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国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推导提示: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恨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2此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

区别: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遗憾。“怨”表示仇视、怀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或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急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逼迫)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紧急的事情或情况)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同上)

疾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猛烈)

2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疾病)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及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2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既1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已经,……以后)

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不久)

4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假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借助,利用)

推导提示:“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31间

1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2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3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推导提示: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见1事不目见耳闻(看见)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就1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2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

3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

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举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2举以予人(拿)

3杀人如不能举(尽)

4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

6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绝1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2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4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推导提示:“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命①性命:王之命,悬于遂手(毛)臣请入,与之同命(鸿)

②命名:命曰《琵琶行》(琵)

莫1至莫夜月明(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不要)

推导提示:“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目1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

2事不目见耳闻(亲眼地)

内1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期1失期,法皆斩(日期,期限)

2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约会)

推导提示:“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奇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特殊,罕见)

推导提示:“奇”的本义是“异乎寻常”。“异乎寻常”说明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故有“单数,不成双”之义。在战争上,则特指“军事上或斗争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动意义则是“以……为奇”。由“不成双”又引申出“命运不好”之义。

请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4乃置酒请之(宴请)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请献十金(愿意)

7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谒见、谒问)

8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邀请、约请)

推导提示:“请”的本义是“请,请求。”,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第3篇:人教高中必修4数学教案模板

人教高中必修4数学教案模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高中必修4数学教案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向量的概念

1、既有又有的量叫做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

2、叫做单位向量

3、的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行向量也叫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4、且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5、叫做相反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方法:

几何表示法、字母表示法、坐标表示法。

三、向量的加减法及其坐标运算

四、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定义: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

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中必修五英语课文翻译(人教)

必修5课文翻译

1.约翰·斯洛击败“霍乱王”

约翰·斯洛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因而成为照料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医生。但他一想到要帮助那些得了霍乱的普通百姓时,他就感到很振奋。霍乱在当时是最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源,也不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每次霍乱暴发时,就有大批惊恐的老百姓死去。约翰·斯洛想面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在找到病源之前,霍乱疫情是无法控制的。

斯洛对霍乱致人死地的两种推测都很感兴趣。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着,像一股危险的气体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者为止。第二种看法是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病从胃里发作而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地死去。

斯洛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他需要证据。因此,在1854年伦敦再次暴发霍乱的时候,约翰·斯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教必修高中90个必考文言实词(上)(人教版高二必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必修高中90个必考文言实词(上)(人教版高二必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