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0 08:11: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

《 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

王莉华

上《熊猫妈妈听电话》一课,我的目标就是想上得“扎实”一点。努力尝试将听说读写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和积累。

一、听读结合,促进感悟。

在猜谜引入,揭示课题后,老师就请学生带着“边听边想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知道的?”的问题听同学分节读课文,当学生交流了初步感知之后,媒体适时出示课文第1、3、5节内容,随机有侧重地学习生字。然后请学生再读这三处句子,再边读边思考这三处句子都写熊猫妈妈听电话,有什么不同之处?在指名交流后,让学生努力读清楚,又通过引读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层次分明。在补充介绍三座城市时,通过媒体演示,描述性的语句介绍,让学生对三座城市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一点美的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熊猫受欢迎的句子时,教师请学生仔细听自己的范读,将语气语调的重点示范到位。果然,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无论是个别读,同桌读,还是引读都非常有感觉,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感悟也在不断提升,情感被激发起来,真正由内而外地读出了大熊猫的高兴和自豪感。不知不觉中内化、积累了语言。

二、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本节课中采取自主识记——重点反馈的方式进行。根据生字的特点,抓住读音或字形、笔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反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指导和识字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第一小节时,同时出现的生字都是后鼻音,先通过各种形式读读准了后鼻音,然后通过形象记忆法和相同部首记忆法各记两个字。又如在重点阅读大熊猫的电话内容时,在学习“争”时,抓住这个字构词率很高的特点,请学生组词,学生的积累还是有一点的,竟说出了“争先恐后”一词,我马上给予表扬,并及时告知学生句中的“争”就含有争先恐后的意思,适时渗透对词义的理解。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识字,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读说融合,训练思维。

重感悟是语文新教材的特点之一,让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像练习说话,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节课非常注重将感悟读与想象说巧妙融合,在熟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形式演演打电话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为后面的拓展说话作准备。然后,老师又出示了台湾——日月潭、澳大利亚的悉尼、西班牙等风光图片,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内容,为说话训练扫除了障碍;语言表达则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先说清楚“我是谁”,然后告诉妈妈“来到了哪里”,再说说表演了什么节目,最后讲观众的欢迎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表达清楚。学生们踊跃举手,有的说“„„朋友们请我看树袋熊”,有的说“„„朋友们送给我一束玫瑰花”,有的说“„„朋友们邀请我吃台湾香肠”,还有的说“„„我骑在牛身上表演斗牛”,有趣而大胆的想像使课堂充满欢笑,思维的火花不断涌现。

第2篇: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

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1

《熊猫妈妈听电话》是读课文识字单元中的一课,是个童话故事,它以熊猫妈妈与熊猫娃娃之间的对话贯穿全文,写了娃娃们在不同国家演出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揭示课文的中心“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两个:1、知道熊猫是国宝,理解它们把中国人民的友情传送到世界各地。2、与同桌分角色打电话的游戏。因此,我们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便围绕这两点展开的。

第一堂课我们以课文的中心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通过质疑中心句:熊猫妈妈的娃娃是谁?它们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哪里?它们是怎样传送中国人民的友情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接下来,我们便让学生通过读句品文来释疑。

1、整体进入,在初读课文后,交流:谁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哪里?板贴娃娃的名字与它们所到国家城市的名字。在国名城名读好的基础上,用喜悦、兴奋的心情读好娃娃们说的第一句话。

2、精读课文时,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围绕“熊猫娃娃们怎样把中国人民的友情传送到世界各地的”来展开。通过自读2、4、6小节,来找出有关的句子,先让学生读好句子,再通过师生配合读文帮助学生来理解为什么说娃娃们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进一步体会。

3、课外拓展,为学生提供国名、城名及熊猫娃娃们表演的精彩节目,让学生们仿照课文通过打电话游戏来练习说话。

我们这样备课的意图是为了更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同时进行一定的语言积累与训练。在训练时,也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有层次,有坡度地进行。满以为,拿经过精心准备的教案走进课堂,一定会上出一堂精彩的课,然而上过之后才发现,这样的备课设计虽突出了重点,但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还欠妥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对学生的学情了解还不够。

对于一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从中心出发,作为突破口,来质疑问难,并解疑,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二期课改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段,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2、提问不明确。

教学时,我们只考虑到解决中心句的质疑问题,请学说自读2、4、6小节找找划划熊猫娃娃怎样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世界各地的句子,学生无从下手,浪费了较多的时间。

3、朗读训练方法还可以改进。

在教学时,我们根据提问分两次出示熊猫娃娃说的话,进行朗读的训练。这没有必要,因为把熊猫娃娃的话分割开来进行朗读,使学生对说话的内容没有整体的印象,并且这样也很耗时。

在第一堂课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以上这些问题,反思后又重新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学情,对教案进行了调整。

1、揭示课题,质疑课题。

因为学生对大熊猫比较熟悉,我们先用熊猫的图片引入,说说熊猫的外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知道熊猫是国宝,曾被我们国家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传递友谊。我们把原先以中心句为突破口改为以课题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很快提出了这些问题:谁打电话给熊猫妈妈?从哪里打来的电话,为什么要打来电话?电话里说了些什么?

2、初步读文,解决了“谁从哪里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这个问题。课文没有介绍日本横滨、法国巴黎和美国纽约,我们出示了有关的图片,并做了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些国家城市有了感性地认识。

3、精读课文,通过自读、师生配合读、学生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熊猫娃娃说的话,帮助学生体会熊猫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谊。以读代讲,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中心。中心的揭示水到渠成。

4、在学生读熟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仿照课文练习说话。熟读课文为说话训练做了铺垫,我们又出示了瑞士、美国夏威夷、澳大利亚的风光图片,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内容,为说话训练扫除了障碍,因此在做打电话游戏时,学生们踊跃举手,有的说“……朋友们教我滑雪呢” ,有的说“……朋友们送给我一束玫瑰花” ,有的说“……朋友们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去游泳” 。

通过反思,我们感到第二次上课时顺利了,时效提高了。反思教学让我们获益不少,提醒了我们备课时要细心周到,要牢记学生,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上课时,要根据学情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2

一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放开手让他们发挥小组力量,自己学习。反馈时,我比较尊重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三言两语简单点拨,帮助他们积累识记的方法,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一堂课的生字教学有十个,量比较多。所以我注重教学上的音、形、义各有侧重。笔画多的指导书写、形声字用“找朋友”的方法换部首帮助复习、记忆,有的词则通过近义词、反义词理解字义。这样,生字教学的效率有效得到了提高。

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3

《熊猫妈妈听电话》是一篇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全文,体会国宝熊猫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给了世界各国人民。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老师运用多种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感悟能力,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具体,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出示了一条熊猫的谜语,让学生猜,孩子比较熟悉和喜爱熊猫,一下子就猜出了谜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老师随机让学生用一句话介绍熊猫的样子,学生纷纷发言,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扬能力,老师随机表扬说得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学生语句有错的地方。

二、广开思路,灵活识字

识字教学如果不讲究方法,机械反复,学生们会感到乏味、厌倦,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老师尽量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奇、喜新的这些心里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在教“熊”字时,一般老师用能加四点来记,学生往往记不住,而唐老师却从字形上进行分析,用形象的语言教会学生记忆,“熊”的四点就像四只脚,不要漏掉脚呀!在教“响、铃”时,教会学生用形声字来记,在教“请、讲”时,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字,它们都是言字旁,都与说话有关的。教“争”时,老师通过找朋友,让学生记住。同时,为学生积累了词汇,如争先恐后、争吵等。理解“表演”这个词语时,老师用说一句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各种识字的条件,教会很多识字方法,学生始终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在学习、感受,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理解能力不够强。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学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节课中,老师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媒体贯穿教学过程,来优化课堂教学。

在引入课文时,老师出示了一个会动的可爱的熊猫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故事的情景中,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课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老师运用媒体制作世界地图,让学生认识日本、法国、美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从而掌握并理解了“世界各地”这个词语的意思,效果很好。老师还找来了日本、法国、美国的各个地方代表建筑物、花卉等图,向学生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在巩固字词时,老师又运用媒体,用游戏的方法,学生读出的词语从电脑中飞走,让学生快速地认识,他们的兴趣很浓。

总之,穿插了形象生动的媒体演示,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在得到形、声、色等美的享受的同时,形成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

四、以读为本,激发参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千遍,其能自备。”可见,读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老师通过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教育,更能快速地识记大量的生字。如:老师声情并茂的引读,过渡语的恰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自由朗读,让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一般来说,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越丰富,对思想内容的体会就越深入。可见,美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而且它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总之,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为主,挖掘、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课,值得大家借鉴。

第3篇:《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回顾和反思

《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回顾和反思

《熊猫妈妈听电话》是读课文识字单元中的一课,是个童话故事,它以熊猫妈妈与熊猫娃娃之间的对话贯穿全文,写了娃娃们在不同国家演出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揭示课文的中心“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两个:1、知道熊猫是国宝,理解它们把中国人民的友情传送到世界各地。2、与同桌分角色打电话的游戏。因此,我们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便围绕这两点展开的。

第一堂课我们以课文的中心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通过质疑中心句:熊猫妈妈的娃娃是谁?它们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哪里?它们是怎样传送中国人民的友情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接下来,我们便让学生通过读句品文来释疑。

1、整体进入,在初读课文后,交流:谁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哪里?板贴娃娃的名字与它们所到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19 熊猫妈妈听电话 教学反思 魏

《19 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

《熊猫妈妈听电话》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以熊猫妈妈接听电话的方式,写了它的孩子在不同的国家演出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也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课文写熊猫妈妈三次接听电话,三个孩子分别从日本横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向妈妈讲述它们演出受欢迎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活泼,结构整齐清楚。

在本文的开篇,我出示了小朋友做的熊猫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用一句话来介绍或描述下熊猫,从而揭示课题。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整体感知,由问题“谁从哪里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拎出课文大纲。接着研读课文,由于课文第1、3、5小节,第2、4、6小节结构相同,内容相近,所以教学中进行了合并学习,找出异同处,理解不同文字在表达中的作用。如:“去、又去、再一次去”表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