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拾豆豆教案
《拾豆豆》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玩游戏《拾豆豆》。2.让幼儿学会歌曲,并能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3.培养幼儿勤劳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4.发展幼儿的配合及相互协调的能力。5.在游戏中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双响筒,木棒,沙锤,手摇铃,三角铁,碰钟,手铃鼓。
2.蚂蚁头饰篮子若干。3.PPT
三、活动组织 1.课程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做客,你们开心吗?(开心)小朋友们跟老师打声招呼!(老师好!)
今天我们来扮演小蚂蚁(给孩子们分发蚂蚁头饰),我是蚂蚁妈妈,你们是蚂蚁宝宝,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找些食物好不好,(好)我们今天找食物的地方很远,要翻过大山,钻过山洞,才能到达,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活动,要把我们身体锻炼好,现在听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运动:点点头,动动手,踢踢腿,弯弯腰。蚂蚁宝宝们都准
5.学唱歌曲。
真好听,可是小乐器呀有些累了,我们先把它们送回篮子里休息一会好吗?
(1)跟唱并做拍手动作。
你们敲的很好听,说的也很棒,刘老师觉得要是你们唱起来一定会更好听,你们愿意跟刘老师学这首歌吗?(愿意)那好,老师唱一句,你们跟着唱一句,好吗?
(2)边听边默唱,注意歌曲后两句的不同。见到豆豆拾起来,颗颗装进小竹篮,颗颗装进小竹篮。最后两句里面都有小竹篮,那唱得是不是也要一样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两句到底一样不一样。(出示PPT)
重点:强调后两句的不同。(3)轻声随乐跟唱并练习。
小朋友们唱得真好,不知道你们跟着音乐还能不能唱起来,不如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唱一遍吧,记住是轻轻地唱哦。
(4)大声随乐跟唱。
刚才我们是轻轻地唱,现在你们能大声地唱出来吗?(能)
让我们请出篮子里的小乐器,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唱起来好不好?(好)
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分工合作,还是拿铃鼓的小朋友唱前半句,拿手摇鼓的小朋友唱后半句,好吗?(好)
6.懂得不能浪费劳动果实,边唱边做动作。
唱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些豆豆是来自哪里吗?他们呀,
第2篇:《拾豆豆》的教案
《拾豆豆》的教案
《拾豆豆》的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拾豆豆,在“拾豆豆”的游戏中逐步学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豆豆的姿势。
活动准备:
音乐《拾豆豆》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
1.教师清唱引导幼儿欣赏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仔细听一听?
2.回忆是否听过、学过这种韵味的歌曲。
师:这首歌曲和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一样?(龟兔赛跑)
师小结:它们都是京歌。
3.了解歌词。师:你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歌里唱了什么事情?
豆豆掉在了我们幼儿园,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示豆豆吗?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再次清唱每句歌词。
二、在“拾豆豆”的游戏中掌握歌曲。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师:现在老师做妞妞,你们都是红豆豆和绿豆豆,在唱到“落在地上圆溜溜”时摆个豆豆的造型,谁的豆豆最美,妞妞就把它拾起来。
2.师幼一起玩游戏“拾豆豆”。
3.师:豆豆掉在地上就要摆好造型。
4.请几名幼儿一起做妞妞玩游戏。
师:妞妞是在哪一句歌词时开始拾豆豆的?
5.男小朋友做豆豆,女小朋友做妞妞完整游戏。
女小朋友顺时针转圈拾豆豆。
6.分成两组,完整游戏。
提高要求:两两合作,两个人用身体做大豆豆的姿势。
三、欣赏山西民谣《拾豆豆》。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好听的山西民谣《拾豆豆》,一起来听听吧。要一边听一边跟着歌曲的节奏拍手哦。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以感受为主,始终在情境中去了解歌曲内容,感知音乐形象,努力做到以情带声,去表达歌曲的意境和快乐的心情。这个原始教案是根据歌词边唱边表演,还不能充分表现出京剧曲调的韵味。京歌有较突出的曲风特点,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老师要身临其境地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范唱。第一次范唱要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京歌主要特点;第二次范唱要节选个别乐句用比较法范唱,让幼儿直观感受京腔京韵。指南指出:“保持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为幼儿创设多种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形式,充分利用活泼的歌曲、生动的情景互动、俏皮的律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韵味儿。通过妞妞捡豆豆的角色游戏以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第一部分,我让孩子们了解《拾豆豆》也是京歌。第二部分,学唱环节,是在角色游戏的线条里,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来体会歌曲的歌词。同样让幼儿在情境中不断地体验音乐特色,充分感受音乐的旋律特色,风格特点。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京歌的风格特点。之前我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感受音乐,通过后来的表现,我发现学生的感受并不到位,后来为了更好的突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我尽量用自己的范唱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在需要强调的地方还配合小幅度的肢体动作,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十分明显,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更有助于节奏感旋律感的加强。当然在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第3篇:幼儿园大班《拾豆豆》教案
幼儿园大班《拾豆豆》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拾豆豆,在“拾豆豆”的游戏中逐步学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豆豆的姿势。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音乐《拾豆豆》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
1.教师清唱引导幼儿欣赏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仔细听一听?
2.回忆是否听过、学过这种韵味的歌曲。
师:这首歌曲和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一样?(龟兔赛跑)
师小结:它们都是京歌。
3.了解歌词。师:你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歌里唱了什么事情?
豆豆掉在了我们幼儿园,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示豆豆吗?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再次清唱每句歌词。
二、在“拾豆豆”的游戏中掌握歌曲。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师:现在老师做妞妞,你们都是红豆豆和绿豆豆,在唱到“落在
第4篇:幼儿歌曲拾豆豆教案
幼儿歌曲拾豆豆教案
教学年级:
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湘艺版修订教材第六册第二课《拾豆豆》
教材分析:
《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它的旋律和山西的方言紧密结合,如:“37”、“53?”、“3.5 76”,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而又朴实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山西民歌《拾豆豆》,感受山西民歌的地域风格和特点。
2.能在歌曲学习中参与音乐律动,能通过演唱、表情及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课标中对三年级音乐教学中演唱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简
第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拾豆豆
幼儿园中班教案拾豆豆
执教教师:何秀芳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爬行,他们就是在爬行过程中慢慢长大的,幼儿在学走路时,爬行还能保护自己。爬行能锻炼幼儿肌肉,促进大脑及各个神经纤维间的通畅联系,对感觉综合训练、大脑各部分的发育、神经系统之间的发育都是有好处的,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喜欢在操场上爬来爬去,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身体发展特点,让幼儿学习手、脚、膝着地的快速爬,特设计本次教案活动——拾豆豆。目的是通过此项活动,让幼儿学会用手、脚、膝着地快速爬,并能爬越障碍物。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精神。促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中具有合作意识并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之情。
目标会手、脚、膝着地快速爬,并能爬越障碍物。2.动作协调、灵敏,能克服困难。
3.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第6篇:拾豆豆的教案范文
拾豆豆的教案范文
拾豆豆的教案范文
大班音乐教案拾豆豆篇一: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玩游戏《拾豆豆》。
2.让幼儿学会歌曲,并能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
3.培养幼儿勤劳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
4.发展幼儿的配合及相互协调的能力。
5.在游戏中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双响筒,木棒,沙锤,手摇铃,三角铁,碰钟,手铃鼓。
2.蚂蚁头饰篮子若干。
3.PPT
三、活动组织
1.课程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做客,你们开心吗?(开心)小朋友们跟老师打声招呼!(老师好!)
今天我们来扮演小蚂蚁(给孩子们分发蚂蚁头饰),我是蚂蚁妈妈,你们是蚂蚁宝宝,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找些食物好不好,(好)我们今天找食物的地方很远,要翻过大山,钻过山洞,才能到达,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活动,要把我们身体锻炼好
第7篇: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拾豆豆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拾豆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拾豆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拾豆豆1
一、游戏玩法建议
第一段:炒豆豆单圈变双圈两个合作炒豆子游戏,在游戏的最后包剪锤游戏中,根据输赢,分为双圈。
第二段:拾豆豆双圈变单圈分为两个角色进行互动游戏,小豆豆和拾豆人。
小豆豆听音乐变出不同的豆子造型,拾豆人看好豆子出现的方位去拾。
在第二段间奏出变回单圈,开始循环游戏。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玩游戏《拾豆豆》。
2、通过讨论、同伴学习、经验迁移等尝试创编与理解音乐规则。
3、在游戏“包剪锤”和“拾豆子”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