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冬残奥会观后感
冬残奥会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残奥会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残奥会观后感1
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冰壶馆中,“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这句高悬的标语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访中,中国轮椅冰壶队队员表示,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打好自己的比赛。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国队通过加时赛6―5击败挪威,夺得中国代表团历第一枚冬残奥金牌。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迅速,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21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96人,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的一届。
虽然其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但多个项目展现出不错态势。例如2017年从零起步的中国残奥冰球队,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达到世界A组水平,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资格。
平均年龄只有21.8岁的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最年轻的队伍。领队张国生表示,这一年多下来训练效果很不错。“我们有信心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展现出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
冬残奥会观后感2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进程。
冬残奥会观后感3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又再度沸腾――北京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盛赞。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胜利召开,真正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残奥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但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残奥期间,每一场比赛都动人心弦,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感动,比赛中,失去双臂的中国选手何军权,靠着两条腿,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军。还有南非选手杜托伊特,她曾经是个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将,但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奥运会中,她在女子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无论她去的怎么样的成绩,她能站在两个奥运的舞台上,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传奇。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到世界的奥妙和神奇。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何面对生命征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思考作为健全人该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冬残奥会观后感4
2月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每一天都在给观众制造惊喜与感动,自豪与骄傲。我们由衷地为参赛的运动员们激动,热搜上也挂满欢欢喜喜的报道,热热闹闹的运动盛况。只是,和铺天盖地的冬奥会相比,冬残奥会的关注度显得有些冷清。
和大家熟知冬奥会的很多明星运动员相比,对残奥会的天才运动员,以及他们的每次进步与突破,却知之甚少。中国残奥会运动员们,值得大家更多的关注。相信他们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能不断地激励着大家。
与激烈争夺金牌榜的奥运会不同,中国在残奥会奖牌榜上,一直是一骑绝尘,傲视群雄的存在。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一直是残奥会金银铜全包的「榜霸」。尤其在2016里约残奥会,更是以总奖牌数239枚的成绩,打破24项世界纪录。
然而,冬季残奥会中的很多冬季项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越难,中国人拼搏劲就越强。3月4日即将开幕的北京冬残奥会,相信运动员们能用自己拼搏不熄的精神,和生命中最精绝的力量,给大家留下最珍贵的启示。
冬残奥会观后感5
2004年9月,钦州市残疾人运动员张小玲在雅典举行的第12届残奥会上,一举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女子团体两枚金牌,实现了残奥会“五连冠”。这一壮举将载入中国体育史册,也为钦州体育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张小玲是广西钦州人,从小便酷爱乒乓球运动,十一二岁时在钦州已经小有名气。一天,电视里一个场面吸引了她:中国乒乓球运动健儿在嘹亮的国歌声中,迎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举起了胸前的金牌……她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要好好地练球,也要当世界冠军!”
天有不测风云,19岁时,张小玲因腿病延误治疗被迫截肢。手术后,她仍然坚持刻苦练习,决心要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喉咙。张小玲是个倔强、不服输的人,从1985年参加广西残疾人运动会起,为了实现自己“一定要拿第一名”的信念,她几乎是拼命地苦练。
高位截肢的张小玲,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金牌梦,拖着残腿与假肢开始了残酷的“搏斗”。因为练球,张小玲的残端和假肢接触的地方经常磨破出血,甚至曾将一条钛合金的假肢练断成两截。20年来,张小玲换过的假肢有13条,残腿被假肢磨损的肉体厚度超过4公分!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教练、队友的帮助以及自身不懈努力下,张小玲取得了一次次骄人的成绩,实现了“五连冠”的梦想。她真不愧是我们国家优秀的运动员,家乡人民的骄傲!
冬残奥会观后感6
昨夜,中国又惊艳了世界。
2022年的冬残奥会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下终于呈现了。这次的开幕式与2008年相比截然不同,这一次没有了锣鼓喧天的红色,取而代之的是冰清玉洁的白色;没有整齐划一的千人团,只有天真烂漫的几百少年。经过时间沉淀的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内涵更加丰富。
当传统立意与冬奥会相碰,中国人便使这场盛会更加浪漫。因此,这次的倒计时别出心裁地以二十四节气开始,当每一帧唯美的画面从我眼前闪过,我更加坚定了中华的文化自信。当画面定格在时,我知道新的希望永远存在,它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
各国代表团按笔画顺序依次入场。引导员手举雪花形状的引导牌带领世界各国依次入场,蓝白相间的礼服,古典云纹的配饰,清新而又不失优雅,使人眼前一亮。最后雪花形状的引导牌被聚拢成一个更大的雪花,以橄榄枝围拱,这让“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深入人心。
最使我自豪的是奥运火炬的点燃方式,当两名火炬手将火炬放入矩形雪花中间时,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熊熊圣火,仍是只有那束来自希腊的小小火焰在燃烧,这是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的真正体现。这次的点燃方式简约却不简单,它燃烧着全世界的激情、热爱和浪漫。
同呼吸共命运,北京冬残奥会充分体现了这一里面。在奥利匹克精神的照耀下,人类定能携手前进,走向未来。
冬残奥会观后感7
主创团队为本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创作了华丽唯美的艺术表演《冬残奥圆舞曲》,而闭幕式则全新创作了温暖感人的《爱的感召》。在这个节目中,由盲人演唱者、听障手语表演者和舞蹈演员们共同组成的残健共融的演出团队,共同完成了基于手语、手臂舞蹈的表演形式,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
视觉团队受到了表演伴奏歌曲《You raise me up》的启发,将地面的“唱片”视觉概念基础上,加入了声波的形式,即当唱盘转起来的同时,唱针引申出逐渐起伏的声波,从而在视觉画面上勾勒出一个个残健融合家庭的状态。在唱片空间中,声波讲述了两个健康孩子帮助一个独腿小女孩跳绳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小朋友们推着轮椅男孩去放风筝的故事,这些温暖感人、鼓舞世界的画面以可视化声波的形式围绕着唱片,在不影响中心舞台演员演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包裹性、表意性的视觉氛围。
当音乐达到最高潮的时刻,画面选取了五幅残疾人创作的绘画作品作为《爱的感召》的升华。其中,最后一幅绘画作品则再次呈现了在开幕式《冬残奥圆舞曲》中由两个盲童共同创作的笑脸,完成了两个仪式在表演时空上的呼应。最终,所有舞蹈演员亮起手中的小灯,形成了一个“LOVE”的字形,表达了节目的核心理念――“我们的世界需要爱”。
冬残奥会观后感8
体育馆外并没有喧哗,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脚步声,一片寂静,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馆内就像一个压缩机,把所有音量存储着,再一下放大……纵目望去,四周环视,汹涌的人群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运动员则是浪头,让人们忽坐忽站。
这丝毫不逊色于正规的国际奥运会,一样有漫天飞舞、层叠的彩旗,有激动人心的呐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残疾人一颗颗身残志坚、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为跑步、轮椅竞速等令人兴奋的项目呐喊时,我发现在女子掷铁饼赛场中她的身影是那么美。她是一个盲人,戴着黑黑的眼罩,从年纪上看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壮而结实,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长、大,那席黑色的长发像随意垂下的绿叶,自然的美。她拼搏时的力量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的双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头紧皱着,右手不断朝着指定方向摆臂,让肌肉发挥最大力量,可却迟迟没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无尽的漆黑。她以前或许也看见过美吧,知道一切都那么宝贵……这时,她的右手已划出了最大幅度,身体向前45°倾斜,猛地一用力,铁饼飞了出去,像长有翅膀一样越飞越远,在大半个场地外坠地,我拼命地为她鼓掌,好像赢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见自己的成绩,但两颗心灵早已触碰!
我懂了,这一切我们都应去尊敬,尊敬冬天墙角一株独自开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绿枝叶,尊敬这个世界,去感受虽然残疾但坚强、乐观的心!
冬残奥会观后感9
激光刻印在舞台,清晰勾勒出冬残奥项目的形象轮廓。这一刻,残奥运动员赛场上的精彩瞬间,在“留声机”上不断重现——
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连摘三金,以16块金牌追平冬残奥男子金牌纪录,用卓越的表现诠释着拼搏与热爱;中国队选手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包揽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前四名,一举创造历史;57岁的比利时运动员琳达·勒邦和女儿搭档完成比赛,追梦的道路上温情流淌……
一次次奋力跳跃、一次次全力冲刺、一张张真挚笑脸,来自全球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断挑战极限,用行动表明身体残疾并不阻碍前行的脚步、无法阻挡奋进的征途,谱写出一曲生命赞歌。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体育弥补人生缺憾,铺就圆梦之路。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这里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与欢乐,他们展现出来的竞技之美、精神之美,鼓舞着在生活中勇毅前行的每一个人。
国家体育场内,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中国观众齐声高唱,激荡着自信与自豪。
冬残奥会观后感10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冬残奥会观后感11
残健共融的闭幕式核心特色也贯穿始终。
闭幕式导演沈晨介绍,在以《爱的感召》为题的表演环节,由超过60%的残疾人作为表演的主体,以“手语”的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伴随着表演者的手语“讲述”,阵阵由粒子组成的声波纹在“留声机”上流淌开来,并逐渐构成残健共融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温暖场景和感人画面。当音乐达到最高潮的时刻,画面选取了五幅残疾人创作的绘画作品作为《爱的感召》的升华。其中,最后一幅绘画作品则再次呈现了在开幕式《冬残奥圆舞曲》中由两个盲童共同创作的笑脸,完成了两个仪式在表演时空上的呼应。
最终,在漫天璀璨的繁星里,数百名残健共融的演员们的手中都持有一个发光装置,其外形印制有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会徽。当表演者们组成“love”的造型时,他们会同时触发点亮发光装置。在广袤的场地中,“love”的造型闪烁出动人的光芒。表达了节目的核心理念――“我们的世界需要爱”。
第2篇:2022冬残奥会冰雪项目观后感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德礼立”为你整理了“2022冬残奥会冰雪项目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2022冬残奥会冰雪项目观后感1
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组比赛、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截至3月6日18:00,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已获得6金4银6铜,暂列奖牌榜第一!“点赞速度赶不上残奥运动员拿奖速度!”网友纷纷花式“凡尔赛”。残奥运动员在比赛中收获健康与自信,正和健全人一起,共同融入“3亿人参与的冰雪运动”。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也留下不少江苏身影。
3月4日晚8时,在万众瞩目的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护旗方阵缓缓走出,宿迁籍残疾运动员荣静以护旗手身份亮相,她说:“伴随五星红旗走入场内,我的内心无比澎湃,深感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无锡残疾运动员姚娟担任冬残奥会会旗执旗手,她灿烂自信的笑容令全国观众印象深刻。姚娟四岁时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左下肢残疾,但她没有因此丧失追求理想的勇气,凭借着努力,在赛场上一路夺冠。六次参加残奥会,获得五枚金牌;是三大项(铅球、铁饼、标枪)世界纪录保持者;残奥会田径项目的大满贯获得者……
开幕式上,还有同样来自无锡的残疾运动员唐雪梅,她担任火炬手。1994年出生的唐雪梅曾在东京残奥会获得坐式女排亚军,赛后她获评2021年东京残奥会组委会授予的“女子坐式排球项目最佳主攻手”称号。
除了运动员,还有手语老师、残疾人作家等。南京特殊师范学院14级毕业生荆小笛担任开幕式手语老师,她用手语努力搭建残健融合的桥梁,她的手成为听障演员的“耳朵”。“总有一束光因你精彩,我们一起携手奔向未来。”南京女孩王忆作词的《残健共融 拥抱未来》获冬残奥残健融合原创歌曲奖。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日常生活中多了不少残疾人身影,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运动快乐。江苏残疾人也有了更多感受冰雪运动乐趣的机会。
为让残疾人锻炼体魄,从去年11月至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残联已举办8场残疾人运动会,吸引了约200名残疾运动员参加。“能在家门口体验冰雪运动并获得名次,很有成就感!比赛不仅锻炼了体魄,愉悦了身心,也让我更加有信心融入社会。”参加完定点投篮比赛总决赛的残疾运动员说。
坐着轮椅的肢体残疾人施利华深吸一口气,看着前方地面上的冰壶,坚定地掷出……3月3日下午,江苏省海门市残联举办旱地轮椅冰壶比赛,21名肢体残疾人坐着轮椅参赛。2月27日至3月1日,江苏省镇江市残联举办听障人士旱地冰壶赛。在旱地冰壶的规则讲解、赛事模拟、大众体验等环节中,近50名听障人士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通过一场又一场活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在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022冬残奥会冰雪项目观后感2
3月5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6公里坐姿比赛结束后,摘得银牌的中国运动员单怡霖高举金色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庆祝。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李峥苨/摄
本报崇礼3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捷报频传,在今天举行的残奥冬季两项短距离比赛中,24岁的刘子旭和17岁的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郭雨洁分别摘得男子6公里坐姿和女子6公里站姿金牌,实现了中国残奥雪上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赛前,我想争取个好成绩,没想到最终能拿金牌。”快到终点处的一个趔趄让现场观众为处于领先位置的刘子旭捏了把汗,但他迅速调整身体,收获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赛会的首枚金牌。由于中国残疾人雪上项目起步较晚,这枚金牌也成为中国残疾人选手获得的冬残奥会首枚雪上项目金牌和首枚个人项目金牌。
“很激动,也很冷。”今天在比赛中创造了历史的刘子旭坐在雪车上直打哆嗦,他回想起5年前从射箭转项到越野滑雪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正是刺骨的寒意,“那会儿在黑龙江训练,冷到穿大棉袄都不行,冻得手疼脚疼。”但相比于瞄准靶心的专注,他更喜欢越野滑雪和射击交替时动静转换带来的挑战性,“无论滑行还是射击都不简单”。
2008年,一场车祸让刘子旭遭遇单侧下肢截肢,他一度陷入无助与绝望。2013年,16岁的刘子旭被陕西省残联射箭队选中,“这次机会来之不易,让我重燃斗志,也是我运动生涯的开始。”4年后,得知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队选拔运动员,向往更大赛场的他决定转项,并且顺利通过筛选,于2017年底加入集训队。
射箭的底子很快起了作用,刘子旭在冬季两项的射击部分展现出过硬实力,成为该项目极具竞争力的选手。他在去年残疾人北欧滑雪欧洲杯大赛中夺得的金牌也成为中国队在该项目上获得的首枚世界大赛金牌。而在今天的比赛中,正是弹无虚发的精彩表现,再次把他写入项目历史,“这一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正是种种挫折和磨炼造就了现在的我,我坚信生活不会辜负坚持努力的人。”
刘子旭夺冠1个多小时后,郭雨洁在同一场地夺得中国队在冬残奥史上的首枚女子雪上项目金牌。对此,她同样“出乎意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未能出国比赛,这让她在赛前不免忐忑,“相当于黑灯瞎火,自己埋头苦练,难免觉得可能比不过别人”。但当比赛正式开始后,她突然发现,“我们和国外选手有得拼,我们也不错。”
2004年,郭雨洁出生在张家口市尚义县南壕堑镇一个普通家庭,在运动方面颇具天赋,曾被河北省体操和游泳项目集训队选中,但父母觉得女儿年纪尚小,也怕耽误学业,没让她离家。直到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残疾人冰雪项目迎来发展契机,郭雨洁才参加了国家滑雪队在张家口进行的选拔并成功入选。郭雨洁表示,外教和中方教练的紧密配合,打蜡师等专业人员的助力,器材的不断升级,都给了她们角逐冬残奥会赛场的信心。
在今天的残奥冬季两项及残奥高山滑雪比赛中,除两枚金牌外,中国代表团还收获了3枚银牌和3枚铜牌,暂列奖牌榜第一位。
2022冬残奥会冰雪项目观后感3
温暖张家口区全国冬季中心中心,今天举行了两年的两年短途比赛,24年-老刘泽索和17岁的代表团开设了郭玉祥节,赢得了男子6公里的姿势和女子6公里的姿势站起来。“在比赛之前,我想为一个好的成绩而战,我没想到最终会采取金牌。”最后到结束了最后,让观众对刘祖的领先地说,但他迅速调整了身体并在本届会议上收获了代表团的第一枚金牌。由于残疾人迟到,这枚金牌也成为第一个雪项目金牌和第一个人项目金牌。此前,该代表团参加了冬季残奥会的冬季残奥会,在平昌冬季言语上获得的最佳成果是郑鹏在平昌的.冬季残奥会上。获得一个越野滑雪男子坐在第四位。“我很兴奋,很冷。”今天,刘子徐在游戏中创造了历史,坐在雪车上,他回顾说,从5年前射击到越野滑雪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一个凄凉。
寒冷,“这将在黑龙江训练,冷穿着大棉夹克,冻结了手提痛。”但与目标的简单目标相比,他更喜欢越野滑雪和射击相互叠加的挑战,“无论拖累还是射击都不容易。”刘紫孝面临着命运给出的苛刻挑战。2008年,汽车事故使他成为一个下肢截肢。他在2013年,刘志顺曾陷入了无奈,曾被陕西残疾练习射箭选中,他曾经承认过:“这个机会并不容易,让我重新影响世界。它也是我的运动事业的开始。“ 4年后,我了解到该国残疾的越野滑雪队正在选择运动员,他决定进入更高体育场。通过筛选,加入培训队于2017年底。射箭迅速筹集,刘紫蕾湖在冬季拍摄中表现出艰巨的力量,并成为该项目的竞争力。
他还赢得了去年北极欧洲杯比赛的金牌奖金。第一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竞选项目。在今天的竞争中,这是一个没有虚拟发的精彩表现,再次将他写到项目历史,“虽然这条路充满了艰辛,但这是一种令人沮丧和脾气,我坚信。愿意努力努力努力。“刘紫蕾湖赢得了一个多小时的王冠,河北女孩郭玉西赢得了冬季历史同一地点的团队,第一个女人的雪花。在这方面,她也“出乎意料地”,“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非常菜,我没想到我太强大了。”在比赛结束后,她笑了,当她了解到她被选为开幕式时,他们暗暗偷偷地宣誓,“一定要表现好,或更多的人。”郭玉祥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南城镇,是一个普遍的家庭,但它在体育运动中很有才华。省级体操和游泳项目培训团队选中,但父母觉得女儿仍然年轻,害怕推迟学校,她没有让她离开家。
直到2015年,北京和张家口竞选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疾奥运会,残疾冰雪项目迎来了发展机遇。郭玉义参加了张家口国家滑雪队的选择和成功选择。自培训以来,郭玉西经历了该项目的发展。她说,外国师生和中国教练的密切合作,军舰等专业人员的帮助,持续升级的支持,给了他们对冬季奥运会的信心。然而,由于影响力,在过去两年中,不可能出国,他们不会在游戏中不可避免地。“它相当于黑灯。很难练习,这可能比其他人更多。”但是在比赛中正式开始后,她突然发现了,“我们有一个与外国球员的咒语。我们也很好。”在过去的两个和父权制的山地滑雪竞赛中,代表团花卉,除了两个金牌和3个银牌和3个青铜卡外,首先是脚趾列表中。
第3篇:2022年冬残奥会项目观后感(通用13篇)
2022年冬残奥会项目观后感(通用13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冬残奥会项目观后感(通用1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冬残奥会项目观后感1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
第4篇:冬残奥会观后感15篇
冬残奥会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残奥会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残奥会观后感1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闭幕式13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鸟巢现巨大留声机,希望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的温暖时刻,留存为永恒的记忆!伴随着唱片的转动,唱片上逐渐显现出运动的人物造型,随后,一个个赛场瞬间呈现了出来,雪容融又又又又上场了!融宝,感谢你给我们的所有温暖和快乐!
冬残奥会闭幕式现场全景,震撼又令人感动,《爱的感召》这是一个由听障演员表演的节目,200多名演员用手语进行表演,演员们用手语讲述亲情、友情、爱情,讲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鼓励、等候、交流,鸟巢上空现,北京20xx”“
第5篇: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圆舞曲,在“鸟巢”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最后呈现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种的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火种缓缓升起到“鸟巢”上空。
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北京2022年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排练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
第6篇:冬残奥会观后感200字
冬残奥会观后感200字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残奥会观后感2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残奥会观后感200字1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还有,周景景也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出生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