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在树林里》湘教版教学设计
《在树林里》湘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面,学生试认。
2.教师领认,强调读音。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读音。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议一议,哪些生字需要注意。
3.教师指导难写的生字的书写。
五、学习生字,读准生字。
1.出示认读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要靠大家去保护,要有环保意识。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
难点:理解“当着百灵鸟的面……我觉得羞愧”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
2.抽查认读生字。
二、播放录音,感知课文。
1.听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画出课文中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本文中讲了哪两个人?
3.教师范读2-4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他们到森林里去玩,带了什么?
(2)他们听到了什么?
4.默读第5-8自然段,理解莉莉说的`话。
四、读读课文,感悟升华。
1.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在今后,我们的行为举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
撕碎()羞愧()垃圾()饮料()
二、识字加油站。
自+(心)=(息)----------休息( )+少=( )_____( )+瓦=( )_____米+( )=( )_____
三、把下面的词语归类
树林小山休息唱歌蛋壳停止报纸
名称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篇:《在树林里》教学反思(优秀)
在树林里教学反思
《在树林里》讲述了尼尼和莉莉一起在树林里野餐,听百灵鸟唱歌。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尼尼把垃圾抛到灌木丛里,莉莉把垃圾放进自己的袋子里。课文委婉的告诉大家:要自觉保护环境,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初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是采用多种方式,如听读、自由轻声读、画出难读的句子反复读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字义的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练习课文中的词句来理解。
字形方面,我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如“壳”上面是“士”不是“土”;“息”上面写得长些,下面写得短些;“蛋”上下差不多长,第五画的捺要捺长些;“瓶”第八画是竖提,第九画是横折弯钩,都是一笔连写。
二、自读品读,感悟大自然的美
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到树林的美,才能理解丽丽的话的真正含义。在教学时,我抓住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品读,在自读品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个自然段?为什么?然后指名喜欢第二、三自然段的学生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树林里的小山、小溪、草地——美,百灵鸟的歌声——美)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哪些美的自然景象,使学生在理解“美妙、陶醉“的同时,感悟到大自然的美。
学习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中,前两段写尼尼和莉莉的做法,后两段学他们的看法。教学时,我让学生把第五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连起来读,把第六自然段与第八自然段连起来读,让学生明白: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做法,理解“羞愧“的意思,省略号里莉莉可能说什么?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议议莉莉问什么说当着百灵鸟的面扔垃圾觉得羞愧,最后,组织学生评一评尼尼和莉莉的做法谁对谁不对。
学生懂得了美丽的树林是百灵鸟的家,垃圾会毁坏树林,任何时候都要自觉保护环境。
第3篇:课文在树林里教案
课文在树林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自学生字。减掉会了的,重点难识记难书写的字。
2.生汇报自己减掉情况,难识记的字,大家帮忙识记。
3.出示生字卡片面,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认读。
4.教师领认,强调读音。
5.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自己觉得难记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巩固
第4篇:课文在树林里教案
课文在树林里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在树林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在树林里教案1
教材分析
《树林里》是《现代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20课。这篇课文很有情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出现的几个象声词“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形象生动,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课文的插图是彩色的,图中的“鸟窝\树洞\天牛 \毛毛虫”栩栩如生,是看图识字的好资源。凭借教材优势,让学生愉快地识字。在此同时,也体会到树林里各种小生命的可爱。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
第5篇:课文在树林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自学生字。减掉会了的,重点难识记难书写的字。
2.生汇报自己减掉情况,难识记的字,大家帮忙识记。
3.出示生字卡片面,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认读。
4.教师领认,强调读音。
5.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自己觉得难记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各个
第6篇:树林里的小松鼠教学设计
树林里的小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小松鼠的外形特征,增强对小松鼠产生兴趣。
2.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小松以及树林进行涂色活动。
3.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情景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透视原理和小松鼠的外形特征并小松鼠和树林着好颜色。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概括表现出小松鼠在林中吃松果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评论法
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蜡笔、勾线笔、橡皮、小刀、素描纸。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我们学习过哪些透视原理?
2.小松鼠的绘画步骤是什么
3.树木的绘画顺序又是什么呢?应注意些什么
师:本节课我们就把二者结合为一体,来学习树林里的小松鼠。
二、新授
1.讲故事。
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松鼠早在起床到山坡上种松果,它回头看看自己种的松果,满意地笑了。
2.师演示
第7篇:树林里的小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小松鼠的外形特征,增强对小松鼠产生兴趣。
2.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小松以及树林进行涂色活动。
3.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情景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透视原理和小松鼠的外形特征并小松鼠和树林着好颜色。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概括表现出小松鼠在林中吃松果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评论法
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蜡笔、勾线笔、橡皮、小刀、素描纸。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我们学习过哪些透视原理?
2.小松鼠的绘画步骤是什么
3.树木的绘画顺序又是什么呢?应注意些什么
师:本节课我们就把二者结合为一体,来学习树林里的小松鼠。
二、新授
1.讲故事。
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松鼠早在起床到山坡上种松果,它回头看看自己种的松果,满意地笑了。
2.师演示树林里的小松鼠的绘画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