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点一盏心灯
点一盏心灯
一盏灯可以照亮周围,一盏心灯却可以照亮不够清晰的双眼,点亮整个人生。
酸甜苦辣,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疲惫、会迷茫。悲欢离合,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痛苦,会失落。喜怒哀乐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流泪,会伤心。人生的路总不会是平坦的光明大道,我们需要一盏灯来照亮前行的路,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执着。给自己点一盏灯,驱散路途上的迷雾,温暖迷失的心,照亮前行的路。给自己点一盏灯,驱除生活中的阴影,融化冰封的心,迎着风雨前行。给自己点一盏灯,消除一路上的烦恼,滋润风干的心,坚强走向未来。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迷茫,缺少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坚定选择的勇气,少了一盏心灯来照亮前行的道路。2014年,满怀着对工作的期待与向往走进了中国工商银行,从事着一份最平凡的工作——柜员。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形形色色的客户,紧张的工作状态,充满困惑。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毕淑敏写的一段话:“那种使自己变得生机勃勃的动力是什么呢?谁来回答你呢?谁来帮你寻找呢?谁为你一锤定音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只有当理想的光芒照耀着我们,而且它和广大人群的福祉相连,我们才会有大的安宁与勇气。”我寻思自己的生活状态,似乎正是缺少那样一盏灯,一种对生活与理想炙热的爱。渐渐地,我开始寻找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正能量的事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我想,我可以通过与客户沟通来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谈话能力,用最简洁的语言让客户明白我的意思;可以通过紧张的工作状态来锻炼自己的工作效率,培养做事不拖沓的习惯;可以通过办业务来了解银行的业务原理,了解每一笔业务的风险点与记账原理。感谢这盏灯,让我顺利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过程,感谢这盏灯,燃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为我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
周国平先生说过一番话,我至今觉得受用颇多:“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的发言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我的理解是这样:一个人,应该坚持对生活的热爱,带着信心和勇气向未来进发,努力去寻找和实践心中的梦想。我想,这也是提示我们需要一盏灯,这盏灯的光芒不需要有多么的强大,它只需要提醒我们,梦想就在前方,努力啊!
为自己点上一盏心灯吧!即使只是荧荧星火,却能为我们驱走黑暗;即使只是幽幽烛影,却能点亮整个人生。人生的路,因为有了这盏灯不再黑暗;生活,因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单调;内心,会因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害怕。
第2篇:点一盏心灯
暮霭沉沉,茫茫楚天,印记他们的是步履匆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陪伴他们的是旷世悲凉;君弃朝厌,多情离别,等待他们的是归程无期。
这不是梦幻,这是历史,谁也不知道“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帝王碾碎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梦,将他们逐出朝廷,逐出京师,逐到人烟荒寂的边陲,热闹离他们已是目不能视,耳不能及的“曾经沧海”,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没有想过,他的惩罚给了他们一片寂静,让他们的心灵在灵魂与生命的打磨中,在无边的沉默中,燃了一盏光明之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革旧立新,是你为人臣子的意气风发;厌俗嫉恶,使你不受污垢的高洁志向;奸人恶语,使你遭受一逐千里的贬官之行。“巴山蜀水凄凉地”,在那个民化未风的穷山恶水中,你体味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怆然而涕下”,而正是这苍茫的寂静中,山水打磨了 你的性情,洗去了官场失意的颓气,让心灵在寂静中光明。刘禹锡才可以更豪迈地说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情。
当刘禹锡与巴楚农人一同唱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词曲时,他的心灯亮满整个大唐!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少年成名的天之骄子遭遇“乌台诗案”的玷污,也曾发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悲叹。从京师到黄州到密州甚至到“迁棺而行”的海南,苏轼离热闹越来越远,离心灵越来越近。少了世俗的牵挂与腐朽,让我们的诗人更加用心地去认知世界的大智慧,苏东坡在突围,不仅是世俗,更是心灵的释放。从此以后,杭州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增添了一抹灵动;密州因“西北望,射天狼”而增添了一段豪情;江南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而增添了一股平正中和的馥郁!
苏轼在寂静中点燃心灯,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丈夫气拍打哀婉成风的中国文坛,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点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之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从虎门销烟的震惊世界到贬官伊犁的单车独行,从繁华的富庶珠江到荒无人烟的天山之麓。谁也不清楚当时的林则徐是如何转换自己的心境的。不过后来的遍访伊犁,开渠凿井中,世人都明白林公的心灯在寂静中一片光明。是那片大漠与那片赤诚在感召他,没有繁华的遮眼,人更能接近自己的内心。如果说虎门销烟是他站在风口浪尖的大势所趋,那在伊犁就纯是他一片灵魂情致,心灵之灯的召唤。
当林则徐喊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时刻,他的生命已化作一座不朽的丰碑,当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历史,依旧对他投去仰慕与钦佩。
朱自清曾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真的没有吗?没有热闹,远离喧闹,给心灵一片寂静,点一盏心灯,真正用心灵去认知世间万物,当是另一片“柳暗花明”!
第3篇:《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党组织生活开展的读书月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动力,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阅读过一本书,好好地平抚一下近期忙乱波动的心灵。而且我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增加了不少,心里也不得安静。这一次的读书我相信会给自己一份精神支持,从而助于我理清思路,总结一些心得。
结合读书月方案,我精心选择了这样一本书《点一盏心灯》。一串又一串的四五百字的小故事透露出一个又一个朴实的人生道理的,虽然和近期学习没有多大联系,但是着实给我一份心灵的感动。阅读《点一盏心灯》,我觉得是一次心灵的熏陶,我可以找到源于心里的那一份支持。
这本书的内容很真实平凡,所述说的源于生活的小故事,折射出的人生道理却给我很大的体会。一个个很淳朴的主人公: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
第4篇:点一盏诚信灯议论文
点一盏诚信灯议论文
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那代表着生命绿色的人类的丛林,然后选一处高高的枝头,站在那里观赏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那就需要心灵的呼唤,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
诚信,犹如一朵纯白的花,开在漫山遍野,没有一点儿的污点,迎者眼光,吮吸着雨露。她——象征着纯洁。
诚信是什么呢?诚信应该是一种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的无私给予和付出,她是社会中维系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精神纽带,它是用任何最昂贵的物质维系所无法比拟和更为牢固的纽带,她既可以纯真于有形的物质世界,让人民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她的无处不在;在完全可能超然物外,在无形的精神世界里,甚至于生命终结后,在这两个个体以外的环境里也可以存在下去。她完全是出于自发,源于人民心理能够的人性和本能的呼唤,当她一旦染上功利色彩,就成了虚假的伪装,
第5篇: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岁月萧萧走过,成长充满蹉跎,遥远漫漫的成长之路,漆黑;那么让我们点起心灯照亮前进的道路。
——题记
穷游书海,收获的,铭记的,感动过的,有许多:或是刻骨铭心的教益;或是感人肺腑的真实事例;或是时时用,天天见的百科知识。
自打二中的“小蓝鲸”书屋成立以来,我和同学便以此地作为我们的据点。每逢书屋开放日,我们都会带上自己的书卡以及那个蕴含真理的笔记本。
有一天,我无意间与他相会,便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总是与他的同伴藏在了书柜的犄角旮旯,披着朴素的披风,披风上面便是造就了他的人以及赋予给他的那个神圣的名字——《点一盏心灯》。
从此,我便向他学习,向他请教,求知,求实以及求学。他总是向我介绍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奇人怪事,好人好事,当然更多的则是向我诉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向我分享,和我一同进步。
第6篇:《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放弃的魅力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墉的富有哲理性的散文集。刘墉旨在点一盏心灯,让人可以看清双眼无法看清的人世风景。
这本书里收集了一百多个小故事,有亲情、有战争,有人世的虚伪与真实,也有人生的欢愉与苦闷。其中共有十八篇小故事,每则小故事可能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其中的他、她和它,其实都有可能是正在为生存汲汲营营的我们。
度过喧腾的国庆长假,再次回味其中所展示给我们的社会的缩影,依旧发现它所描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如此之真;它对人生的意义的诠释是那么得贴近现在的生活。刚刚毕业的我,极力寻找一方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断努力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然而回顾自己的汲取经历,我却发现,其实这条路两边的风景更美。
就像刘墉所说,“取是一种本事”、“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不否认自己是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