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比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比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供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1、谈话导入: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今年32岁,我家里有个8岁的儿子,我是余杭区实验小学的一名老师;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班级吗?(男、女生人数)
2、我的年龄和儿子的年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每两个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你能用算式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列算式并说算式表示什么?)
3、像这样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揭示课题,初步认识比)
4、哪些算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理解比的意义)
5、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
二、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比。
1、在生活中我们还遇到过这样的比,(出示图片)你知道2∶1表示什么意思吗?尝试说。
2、请你来试一试,下面的水和甘蔗汁如何调配?
3、你现在知道2∶1表示什么了吗?
4、师生共同讨论5∶1和1∶1的含义。
5、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比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
三、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1、比除了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其它的关系。我们来看图,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快多少?(列式计算)
2、汇报。根据算式列出比。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40∶2表示什么呢?
3、你能用比来表示骑车人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骑车人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45∶3)
4、根据下面信息写出比。
苹果3千克15元。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一个打字员5分钟打字500个。打字总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四、理解比的意义。
1、关于比你知道了什么?举例生活中的比。(足球比赛中的3∶2,是比吗?)
2、练习。
3、比较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练习。
六、拓展。
糖水的甜度。
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和水质量的比,第一杯是1∶20,第二杯是1∶25。
提问:你知道哪杯水甜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杯中糖4克,水100克。
谈话: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问: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中糖和糖水质量的比吗?
七、你能联系实际说说1∶4的含义吗?
《比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关于“嫦娥一号”的具体情境感悟比的意义,并学会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学生在经历将比改写成除法和分数的过程中,体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掌握比、除法、分数的相互关系;感受比、分数、除法的区别。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养成观察、思考和交流的习惯,并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比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比
1、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问题情境(根据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掌握的资料统计,截至20xx年12月,人类对月球进行的探测活动,成功61次,失败63次。)
问:看完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你对这则消息中的两个数量进行了比较,你是怎么比的?(板书:63-61=2)
小结:用减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差关系。(板书:相差关系)
(2)问:用除法可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63÷61=636161÷63=6163)
师:6361表示什么?6163呢?
小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倍数关系。(板书:倍数关系)
(3)师:判断两个数量之间是相差关系还是倍数关系关键看什么?
2、研究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1)揭示课题
师: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板书课题:认识比)
(2)出示:失败次数与成功次数的比是63比61;
成功次数与失败次数的比是61比63。
(板书:63比6161比63)
3、读、写比
(1)师:63比61写作63:61,(板书:63:61)这里的两点“:”在数学里面叫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板书:比号前项后项)
问:在63:61中,63叫做比的?61叫做比的?
(2)指名1人写61比63,其余学生在草稿本上写。
(3)读比:63:61,61:63。
5、感受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问:63比61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61比63呢?
问:63在失败次数与成功次数的比中是?(前项),63在成功次数与失败次数的比中是?(后项)
追问:同样是这个数63,为什么在前一个比中是前项,而在后一个比中却是后项呢?
小结: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6、进一步感悟比
(1)播放“嫦娥一号”发射画面
问:在这段画面中有没有听到比?(1:3)
问:大家现在看到的画面是“嫦娥一号”的模型,在这个比中,你认为是把谁的大小看作1份?“嫦娥一号”是几份?
追问:那么“嫦娥一号”的大小与模型的比是?(3:1)
(2)完成“试一试”
①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②讨论:
如果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1:1表示洗洁液和水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相等)
④问:这四个比的前项都是1,能表示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体积相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⑤问:用分数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3)①出示身高图片
师:这是一位六年级同学的照片,你估计她的头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大约是几比几?
②出示身高与双臂平伸的照片
问:你估计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几比几?
给出正方形后你怎么就能确定是1:1了?
(3)师:比在生活中又岂止这些,这不,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有比。
(出示:我们班有男生()人,女生()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第2篇:《比尾巴》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比尾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3.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课前准备:六种动物的图片,词语、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晚上,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给我打来电话,它说森林王国里今天要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想请小朋友们去参加,还想请咱们做小裁判呢!想去吗?(生:想)
2、我们现在就出发吧!小火车,开起来!小朋友猜猜看,小动物们要比什么呢?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10 比尾巴)
3、指名读课题,提示“巴”是轻声。师:认识这三个字吗?谁来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再整齐大声地读一遍,告诉所有的小动物比赛就要开始啦!
二、整体感知,认识参赛选手
1、初读课文,找出参赛的小选手。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到底有哪些小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呢?狮子大王说了,这些参赛的小选手们跟咱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呢,它们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面。要细心的小朋友认真读才能找到它们。小朋友,有信心找到吗?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的83页去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吧!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哦。第一、小朋友们自己一个人大声地读,第二、读的时候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第三、用横线划出比赛的选手。好!现在就开始吧!(师巡视指导)
(生读课文)师:找到参赛小选手了吗?现在我们就隆重的请出它们吧!一号选手是(生答),二号选手是(生答),三号选手是(生答),四号选手是(生答),五号选手是(生答),六号选手是(生答)。
(师边引导学生说出六种小动物边贴图。)
2、认识部分生字
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六个小选手找出来了。狮子大王还为参赛选手准备了牌子,牌子上面都写着小动物们的名字,它让小狗把这些花发给小选手,但是小狗不识字,不知怎么办?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它?(生答愿意)要想帮小狗的忙啊,首先得认认卡片上的字。
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1)指名读。开火车认读词语,正音。师:你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2)去掉拼音认读“猴”、“松”、“鼠”、“公”、“鸭”这5个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在交流过程中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师:你们真厉害!如果老师把拼音藏起来你还认识她们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你的火眼金睛看看这些生字宝宝,想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的?
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师:现在谁愿意来帮小狗发牌子?(请学生上台)你想发谁的牌子呢?(声答,带读词语,并将花分别贴到小动物图片的下面。)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
师:现在小狗可开心了,不过它还有个要求,要小朋友们再教它读一遍。愿意吗?(生读词语)
师:你们瞧,小选手们带上花多得意啊!它们一个个都翘起了尾巴,着急得想要比赛了。
三、参与活动,充分宣读比赛项目,学习问句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自己有资格当小裁判了吗?(有)看来小朋友们信心十足啊。老师也觉得你们有资格了。那么到底它们比什么呢?狮子大王给我们列出了这些比赛项目,(师用小黑板 出示六个问句,生自由读六个问句。)要求各位小裁判先认真读一读。
1.请小朋友们自由拼读。2.识记“把”、“短”、“扁”、“最”,认识偏旁“矢”,交流记这4个字的方法。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里有几个字是红的?谁来读一读?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的?
3.各种形式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师:你觉得你哪句话读得最拿手?
(指名读六个问句)
师:我也想来读读了。听仔细听,好吗?(师选择一句读)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同样的问号。
师:哦,这个象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下面你象老师那样再把这六个问句读一读吧。谁想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呢?
(开火车时读六个句子)
四、积极评选,充分宣读比赛结果
师:我们已经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到底谁是比赛的冠军呢?下面小朋友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找出比赛的冠军吧!(生自由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肯定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啊?(生一边说师一边将“长”、“短”、“好象一把伞”、“扁”、“弯”、“最好看”等词语写在对应图片的下面。)
(松鼠的尾巴又大又轻,是指降落伞而不是指雨伞。可以帮助松鼠从高出往下跳时安全着地。)
师:小朋友们都同意吗?生:同意。
师:那我们就一起把这个结果宣布一下,好吗?(生宣布比赛结果。)师: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你瞧,现在所有的小动物们都知道了比赛的结果。只有一个人不知道,他是谁呀?原来是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还不知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把评选的结果汇报给狮子大王吧!老师来当狮子大王,你们来向我汇报结果,好吗?
A.师生一问一答读。B.男女生对读。C.小组对读。D.同桌互相问答。
五、拓展延伸
师:不知不觉,比赛结束了,那你还认识哪些动物的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六、背诵课文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背一遍,回家说给你的好朋友听。(师生齐背课文)
七、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啊,小小年纪就当上了小裁判。希望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森林王国里玩,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10、比尾巴
猴子图
长
公鸡图
弯
兔子图
短
鸭子图
扁
松鼠图 一把伞
孔雀图
最好看
(最漂亮、最美丽)
第3篇:《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习词语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一直都很聪明,今天朱老师特意带来了几
第4篇:《比本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比本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本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本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的:
一、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很重要的过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写7个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在详细解读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认识新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第5篇:《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语:
你们去过动物园吗?看到了哪些动物?还认识这些动物吗?(复习音节词)
二、揭示课题:
师:森林王国中的动物比你们说的还多,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看,连牌子都挂出来了。赶快拼拼,看看写了什么?比什么?(在“尾巴”下面打着重符号)
三、学习问句部分:
1、现在,我们隆重地请出这些参赛的模特。贴图 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
能不能跟老师这样说:“动物园里有、、、、有、、、、、还有、、、、参加比赛。”
师:模特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翘起了尾巴。
2、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那就要先了解比赛的规则了,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问问同学。
3、我们要做评委要先过两关:(课件:生字)
4、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动物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5、读第一、二小节,看第一轮
第6篇:《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2、通过游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车、云”三个字。【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车、云”三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朗读问句。
【学习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学完拼音不久,识字、课文朗读都只是初步,由于还处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期,孩子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还不足。学习阅读课难度较大,这又是很后面的课,如何克服困难上好这一节课呢?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还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热衷于比赛、游戏,我就抛开成人的眼光,俯下身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设计课堂,让这节课化难为易,追求更完美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狮子大王要在森林王国里进行一
第7篇:比本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比本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的:
一、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很重要的过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写7个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在详细解读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认识新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巩固生字与新词,学会书写。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深入体会合作精神的可贵与必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出示梅花鹿、金丝猴、小猫、公鸡的图片,逐个认识。
2、说说这些动物都会什么?
梅花鹿会(),金丝猴会(),小猫
第8篇:《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比尾巴》第一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感情。
【前准备】
生字卡片。
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内容】
识字、初读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动物园可热闹啦,小动物们在举行“比尾巴”的大赛,邀请小朋友去参加,大家愿意去吗?还有也想去,谁呢?(生字娃娃)我们带上它们好不好?
二、快乐识字
1、和老师一起给生字戴上呼啦圈。
2、生自学生字,师在黑板上贴生字卡片。
3、点名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4、在读这些生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5、生再读生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看谁的办法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