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识字1》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从一数到十看谁数的准!
真厉害!刚才我们数的是数学里的数字,今天我们要学得是汉字里的数字。在古代有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这首古代童谣,识字1---。(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老师示范读)
师:这是一首多么有意思的小诗啊!我们小朋友想读吗?(想)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活动一)
活动一: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借助拼音小助手读读这首诗;
2、找出十个数字,圈出来。(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圈。)
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邀请了XX小朋友圈出了十个数字,看看和你们圈的一样吗?小眼睛看着黑板,一起来读读这十个数字,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在这首诗里,还有几个难读的字,老师给它们做上了记号,你会读吗?
师:这些字有平舌音有翘舌音,有前鼻音有后鼻音,小朋友们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确了!
还有那两个数字你觉得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四、十)
师:你会一行一行地读吗?(指名一行一行读,生评价,做朗读停顿记号。)师:(读第一行时3人读),小朋友们,在这行诗中有一个数字读音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师:这个字啊,我们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一声“一”,但是当它排在第四声汉字朋友前面时,就变成了第二声。记住了吗?一起读好这行诗!读诗时我们还要注意停顿,讲解停顿的规则。师:指名读后几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读看!(齐读诗)
二 了解古诗的意思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其实呀!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的景色,你们想去这个小山村看看吗?(出示挂图)
师: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在观察一幅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今天我们就一起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吧!
(我看到了。。。)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觉得这个村子怎么样呢?(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闭上眼睛,跟老师去游一游这个美丽的村子!(播放音乐,介绍)
(今天,阳光明媚,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郊游,一路上,小朋友们迎着风,唱着歌儿,快乐得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大约走了两三里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小朋友们,睁开眼睛吧,你们看,柳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叶子,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翩翩起舞。桃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像小朋友绽放的笑脸。河水清清的,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河上有几座小石桥,过了桥,我们看到了几户人家,炊烟袅袅,村子里的人们在做饭呢。这一路走着看着,看着走着,不知不觉我们爬上了山顶,有点累了,我们到亭台里休息休息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望着小山村这美丽的景色,老师和小朋友们不由得吟诵起一首诗来:)师:还有谁想读的?(朗读指导)
师: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有锻炼的机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来读一读,看要求,1,2,我们不光要读得准,还要读得美!明白了吗? 活动二:
1、有感情地读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2、小组内一起读一读。师:(小组展示)
师:这么美的诗,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一起背)
三、学习笔画和生字
1.小朋友们,我们读诗,背诗,还要会写诗中的生字。大家看,这是汉字的家,它叫什么名字?(认识田字格)
2.田字格是汉字的家,今天我们要把这三个汉字送回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3.我们先来学学横的写法。(横画写在横中线上,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左右都要留点距离,不要把田字格撑得满满的。)拿出小手,跟老师来书空一下。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给优秀作业贴上五角星)
第2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读。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难点: 辨别“八”“入”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拼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韵母(ai iu an un ing er)
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i yi wu)三个音节(jia zuo hua san cun)2.激趣导入: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认识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汉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课件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我们来看看球上面的字都认识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悠悠动画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四、教学生字 出示十二个生字1、2、3、谁认识这些汉字朋友?指名读。请认识的小朋友说说是怎样认识的。请拼音来帮忙。
(1)(在汉字上出现拼音,提出要求)不认识汉字的小朋友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读汉字,已经认识的小朋友也可以借助拼音来再巩固一下。(2)学生练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指名读。(5)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6)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7)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
五、朗读感悟
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相机指导“一”的变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没,(出示课件,教师示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了解诗意。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2、认识田字格,学习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诗。
二、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理解诗意。
1、、亭台六七座
什么是亭台呢?(课件展示)
师: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师: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2、、“烟村四五家”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师: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师: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师: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师: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3、.八九十枝花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花)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4、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也就是说: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3)、诵读背诵。
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读到这首诗老师仿佛看到: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山村,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山上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这就是书上说的(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3)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再看看图。(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5)男女生分别齐读。
三、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横)1.认识田字格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谁认识它,说一说?(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吧字写端正,写匀称。)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从左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教师黑板上范写。)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四、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练习组词。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巩固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1.朗读检查,背诵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3.巩固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重点认读“
四、十”。
(2)说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与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比较(出示插图二)
(3)、小组讨论:在哪里见过“去,里”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如,加一加:│+云=去 土+厶=去;二+甲=里 曰+土=里(黑板演示分解组合汉字。)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入、八” 认识“八”“九”。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1)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
二、指导书写”一”“二”“三”
1.先复习田字格的知识。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3.悠悠动画范写,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读儿歌(巩固量词)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猜谜语。3.看图填空。
4、出示《咏雪诗》,巩固一至十。
五、作业设计
1、写生字及分解笔顺。
2、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3、绕口令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第3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读准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文中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小朋友,学完了汉语拼音,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书、识字啦,你们高兴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汉语拼音来学习一首诗。
二、指导看图说图意
1、谈话:这首诗描写了跟我们城市完全不同的景色。
2、(投影)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指示: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
第4篇:一去二三里 教案
一去二三里
执教:蔡丽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数字一至十,了解古人计数方法,感知数字的实指与虚指的不同。认识“去”并了解字理,认识“里”并初知意义。
2、学写“一、二、三”,以评价观察的方法巩固长横,以摆笔画等方法发现“
二、三”短横的写法及横画的组合。
3、学习古诗,通过游戏、想象、配乐选择等方式体会诗意、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趣味引入
1、师: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手指游戏吧,跟着老师一起做,看谁学得最认真。
手指游戏:
一个手指点点点,两个手指敲敲敲,三个手指捏捏捏,四个手指挠挠挠,五个手指拍拍拍。
2、师:大家的小手好灵活呀!想不想再来做个游戏?听清规则:用手指答题,管好小嘴巴。开始啦!{看图,用手指来表示(出示图片)}
3、讲述古代计数故事:(播放视频)
人类在远古时代从事的狩猎、农作等各种生
第5篇:一去二三里 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故事一边想象,在听故事中,你看见了什么?星期天,有两个小朋友出去玩。他们走了一二里路,来到了山坡上。他们往远处一看,有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冒着烟呢。数一数,有四五家呢。他们又看见远处的山头上有许多凉亭,数一数,有六、七座呢。他们往路两边一看,呵,好美呀!路边的树上开满了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好多呀。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两个小朋友。)生:(我看到了几户人家。)生:(我看到了亭子。)生:(我看到了花和草。)师:同学们,这幅景色美不美? 生:(美。)
师课件出示这幅图。(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画出了哪首诗的意思? 生:(一去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