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观87版红楼梦有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8 08:22: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重观87版红楼梦有感

重观87版红楼梦有感

二十年前,每蓬春节期间,总有不少的电视频道播放《红楼梦》。这些年,很少有电视台播出了。好在有了计算机网络,电视台不播,可以在网上搜出来观看,这也算是一个安慰吧。

近几日,休闲在家,而且又临近了春节,习惯使然,心里边不免再起了观看《红楼梦》的欲念。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在播着新近拍摄的电视剧,没有哪家想着把《红楼梦》再次地回放。无奈之下,就到网上去搜。网上搜出来的电视剧《红楼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87版的,再一个就是08年李少红版的《红楼梦》。

先看了几集李少红版的《红楼梦》,感觉这个版本实在是不怎么好:音乐不伦不类,毫无表现力;演员的表演呢,那就更是泛善可陈,林黛玉、贾宝玉、贾母、王熙凤、刘姥姥等一干主要角色都表演得很不成功;至于袭人,平儿,香菱等次要角色的塑造,也同样是少血无肉!每看一集,都感觉剧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比学校里的初中生们在教室里演课本剧强不了多少。当初,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在个某些电视台播出之后,就极少听到叫好的声音;批评之声却不绝不耳。那时,因为没有亲自观看过,所以,无权发言。现如今,在我亲自观看过之后,才觉得投资方以每集100万的代价拍出的所谓“新版红楼梦”实在算不得好东西。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仍旧去看87版。

87版的《红楼梦》,我看过不下二十遍了,然而,重新再看时,仍旧没有腻烦的感受。这个版本实在是好哇!首先是演员们的表演,那真是“投入”呀!陈晓旭等人的表演自不必说了——她演绎的林黛玉空前绝后,恐怕再无人可以超越!就算是剧中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小角色,其表演者的表演也极尽其力,在这一点上,马犯子“王逗腿”、狱卒张三等都可以为例。他们角色极为次要,镜头不过二三,台词也就那么几句,可是,他们的形像却万分得丰满。事实上,87版《红楼梦》里的人物是个个丰满的,是个个有血有肉的。

除了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外,音乐的制作也是让87《红楼梦》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年前,中央台视台曾拍摄了一个综艺节目,叫《红楼梦二十年再聚首》。当时,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也参加了那个聚会,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讲到当初的一个细节。当初,他为探春远嫁那段戏编配音乐,一连几日食不甘味,当他殚精竭虑写出“一帆风雨路三千”曲的时候,他一个七尺大汉,竟趴在钢琴之上泣不成声。王立平为《红楼梦》编配的音乐有十三支之多,每一支都是令人荡气回肠,飞泪如雨。

87版《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跟该剧的众位编剧之才能也是分不开的。其中最引注目的应该是周岭。2007年,应“海口讲坛”之邀,周岭曾经到海口讲“红楼”。周岭回忆说,一九八一年中央电视台青年导演王扶林被派往英国学习,看到BBC播放根据莎士比亚的六部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就想为何中国的古典名著就不能改编电视剧呢?回国后,他的想法得到中央电视台时任领导戴临风的'肯定。一九八三年初,由周雷、刘耕路、周岭组成了编剧组;一九八三年夏秋之间,中央电视台台长戴临风、副台长阮若琳主持召开了剧本大纲论证会,争论的焦点,就是《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将怎样解读原著,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如何取舍等。七天会议,定下“忠于原著,重视续作”八字原则,将《红楼梦》定性为“现实主义作品”,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透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全面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七天会议”在原著与续作改编范围取舍上,支持红学界意见,认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断非一色笔墨”,定下八十回后“另起炉灶”的大方向。而周岭恰恰分配做八十回后的编剧,代曹雪芹“立言”。周岭似乎面对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是,结果我们看到了:周岭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精彩。他所编创的前八十回以后的“续作”非但没有使电视剧《红楼梦》变“残”,相反,由于他对剧情的精心策划以及对对人物表现的合理的设置,反而使得电视剧更有了“经典”的质量。在这一点上,只要想想小红,倪二,贾云,刘姥姥以及那个令人恶心的贾雨村等人在最后两集里的表现就明白了!

第2篇:观红楼梦有感。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观“红楼梦”有感

前几天看完了央视热播的“新红楼梦”整体来说它讲述的是“贾、史、王、薛” 4大家族的兴衰史。以及所透露出的当时社会的黑暗,里面的人物各具特色,既有心狠手辣,极有心计的王熙凤,也有玩世不恭,满腹才华的贾宝玉,还有多愁善感,命运凄凉的林黛玉,不过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个沉默寡言的惜春。

记住了惜春,是因为她的普通,她没有才华,虽然说会画几笔画,可是论绘画终究不如宝钗,她也不聪明,看不透许多阴谋,所以她以为王熙凤把尤二姐接到府中是好意。

都说她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给过她一点温暖?母早亡,父糊涂,哥混账,嫂敷衍,即使在贾母面前也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她的普通,使她在大观园中被边缘化,不被接纳。

没有任何人的关心,也没有任何人的理解,使她倍显孤独。

还记得她在抄检大观园之后被撵入画麽?“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做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么样吧。”这是她当时对王熙凤说的。她不愿这样看着自己的家族衰败下去,这就是她曾经努力过的证。

可是她毕竟不能力挽狂澜。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她显的心灰意冷。

她转向佛门,试图寻找一个解脱的道路。可是得到的“西方宝树唤婆婆,上结着长生果””、也仅仅只不过是闻道说

她试图明哲保身,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家族败落的连累。

她始终追求幸福,可幸福却一直跟她背道而驰。

最终却只能被迫的过着缁衣乞食的悲惨生活。

第3篇:观红楼梦有感

观红楼梦有感

还记得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一个人放暑假在家无事可做,便开始读《红楼梦》。但那个时候字还没认识几个,写作文是我最最头疼的事情,因此看《红楼梦》这样的书简直如同嚼蜡。每每躺在凉席上看一会儿就昏昏睡去,最后大概只读了十几回便扔在一边,实在是有点对不起曹公。

说来惭愧,这一扔就是十几年。直到病了,闲下来了,才有时间和欲望去读一读那些经典,补一补功课。其中首先要读的自然还是《红楼梦》。中国近代的文人志士,似乎没有一个不推崇《红楼梦》的。王蒙最爱读的就是《红楼梦》,说《红楼梦》是需要反复读的。张爱玲称人生三大遗憾之一就是“曹本红楼恨不全”。

于是春节前先是细细读了周汝昌精校的八十回本《红楼梦》,后来觉得不过瘾,又找同事借来高鹗续的后四十回,前几日才总算是全部看完。

对于《红楼梦》,已有无数大家撰文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观《红楼梦》有感

观《红楼梦》有感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观《红楼梦》有感300字

观《红楼梦》有感300字

相信大家都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吧!我欣赏《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机灵勇敢;我敬佩《水浒传》中豪情万丈的英雄;我佩服《三国演义》中英雄们的顶天立地。然而,最吸引我的是《红楼梦》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荡气回肠!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代祖名小说家,字芹圃,号梦阮。他的著《红楼梦》耗尽毕生心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明线,贯穿在贾府的悲剧命运中。写出了主人公贾宝玉对封建仕途的厌恶,以及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女主人公林黛玉充满泪的内心世界,用命运谱写的.爱情悲剧。与其格格不入的薛宝钗,谈吐不凡,一言一行都严格恪守封建礼教。语言流畅,结构紧密,细致刻画了人物。通过贾府中无数的少女、少妇的悲剧,引伸到了封建社会的女性大悲剧。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重观87版红楼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观87版红楼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