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会向学生道歉(教学论文)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人师者,也不能例外。即使能够做到“学高为师,德正为范”,但,身处信息爆炸时代老师的知识储备再多,也未免会出现失误,再则,老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何况,老师所面对的是一帮毛头小孩,他们涉世未深懵懂无知,遇上知书达理循规蹈矩的倒也省心,碰上调皮捣蛋甚至蛮不讲理的,你想做“忍者神龟”“云中道人”都不可能!于是大发雷霆火山爆发,或体罚或心罚,伤害学生,悲剧上演,错误发生了。
学生之间闹矛盾或犯了错,为人师者定然会主持公道,要求当事双方诚恳道歉,握手言和,这似乎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可老师犯了错,情况又如何呢?也会那么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码?事实证明:非也,难哉!为什么?因为“道歉”一词在芸芸众生中的印象,往往是与“错”联系在一起的,似乎“道歉”成了犯错的代名词,成了划分责任的依据,甚至,“道歉”还常常被视作软弱无能的表现。“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向别人道歉,这脸面往哪儿搁啊,尤其是老师向学生道歉,还要不要师道尊严哪,好像在学校里发生老师向学生道歉的事,是有伤风化有辱斯文。况且,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得敢怒不敢言,自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教师不道歉,还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恨铁不成钢”“偶然的无心的伤害全都是为了爱”
其实,道歉在形式上是主动认错,在道德上则是向“仁义礼智信”的“信”靠拢。愧悔道歉,这正是“知耻近乎勇”的表现,是宽宏大量的表现,而并非耻辱和失败。
时下,学生不讲道理是一个缺点,而老师只知讲理不知道歉是一个盲点。比如在班里,老班犯了错仍强词夺理“据理力争”,结果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让学生委屈伤心,自己威风扫地,落得两败俱伤。因为学校、班级是个教育人的地方,既要讲理更要讲爱,以理治班理所当然情有可原,而以爱治班更能感人肺腑彰显人性。在学生“不讲理”的时候,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是一个老师批评教育的基本功,在老师“不讲理”的时候,学会向学生道歉,不仅能抚平给学生造成的伤害,还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崇敬,是一个老师走向崇高与伟大的必由之路。如果说表扬学生是师爱的阳光普照的话,那么,向学生道歉则是老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洒爱的雨露!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学会向学生道歉!爱需要讲究技巧,道歉更需要讲究原则,因此,向学生道歉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 及时主动。
既然教师难免犯错,就应该及时主动承认,向学生道歉。大错大道歉,小错小道歉,公开犯错公开道歉,个别犯错个别道歉,免得夜长梦多,伤害加深,贻误时机,酿成大错。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尤其是批评错一个学生,均需向学生道歉。不要大惊小怪,以为这是小题大做,实际上这是“大题小做”。学会向学生道歉,提升的是教师的素养,增进的是师生的情谊,融洽的是教学的和谐,最终的效益是师生双赢。
二、 灵活幽默。
学会向学生道歉,形式灵活多样。小的道歉,一句对不起,一串“sorry”,一个抱拳,一个稽首,握握手拥拥抱皆可轻松搞定。稍复杂一点的道歉,则采用迂回战术,曲线救国,或传一张纸条,或送一个小礼物,也可通过信件来传情达意,避免当面向学生道歉的尴尬,体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奥妙,换来学生莫名的惊喜和深深的感动。更复杂一点的则不得不死点脑细胞动动脑筋了。幽默风趣,不失为向学生道歉的灵丹妙药。比如有一回我上课碰到了一位“钉子户”,这家伙“刀枪不入”,你批评到他,他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上课不听讲,先是吃东西,再是做小动作,后来干脆躲在下面看杂志。点了几次名以后,他竟然把杂志传给同桌想嫁祸于人。我怒不可遏,眼疾手快地逮个现形后,举起杂志“啪”的一声,砸向课桌,满座皆惊,全班讶然。他立即怒目圆瞪,眈眈相向。然后夸张地伸开双臂,挑衅似地趴了下去,作呼呼大睡状……我知道我的电闪雷鸣伤害了他。冲动是魔鬼啊!怎么办?怎么办?全班50多双眼睛盯着我。好在我及时冷静了下来,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在全班愕然之际,快步走到黑板前,笔走龙蛇,边写边模仿某歌星唱道“千不该来万不该,你不该上课批了‘潘天才’,上课批了‘潘天才’(也)没关系呀,更不该收了他的《我是女生》来!”同学们立即醒悟了过来,“哗--”掌声四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那位所谓的“钉子户”竟然抬起头来,看见我满含诚挚歉意的目光,加上我气急攻心止不住泪水盈眶,他幡然醒悟,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把“才”字改成“星”字(他的大名就叫潘天星)转身面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干戈没有升级,而玉帛从天而降。
三、平等真诚
学会向学生道歉,应平等相待。以长者尊者师者自居,会带来道歉的心理障碍,破除这种障碍,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其实并不困难。真挚诚恳的向学生道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有“老师向学生道歉了”的说法,更会产生“老师为学生做出了道歉的榜样”的美谈。从而让学生从老师的道歉言行中学会该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学会与人处事,做到心胸豁达。正如盖瑞查普曼博士提醒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学会道歉的语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道歉的重要性有更深的领悟和理解,为今后的道德和人际关系发展奠定基础”
心理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情绪会产生相互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与学生之间,“名师出高徒”。一个人在以自己的情绪影响别人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和感染。当老师及时主动、幽默诙谐、平等真诚地向学生道歉时,学生的内心也一定会受到感染,使自己的文明修养提高,责任心增强,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所以,老师学会向学生道歉,小而言之,可以改善紧张的师生关系,让校园生活更加安宁温馨;大而言之,能够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和协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中学李存竺22523515952578832
第2篇:学会真诚地向学生道歉
学会真诚地向学生道歉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永远不犯错的人,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在学校里,学生犯了错误向老师道歉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老师往往放不下架子向学生道歉,觉得向学生承认错误会被学生瞧不起,失去教师应有的师道尊严。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不仅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而且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2006年5月28日早晨,一阵门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林同学拎着粽子站在我家门口。从2003年开始,林同学在端午节前总是给我送自家包的粽子,好象成了一种习惯。也许你会想,林同学肯定是一个非常懂事、品学兼优良的学生,否则……
其实,林同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曾是我班的一个“麻烦制造者”,甚至在课堂上也会与任课老师顶嘴。那么是什么灵丹妙药使林同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告诉你,也许你不会相信,是我曾经向他真诚地道歉。
2003年3月25日下午的自修课,我一进教室,值日班长江同学眼泪汪汪地对我说:“林同学自修课吵,不服管理,还打她。”一听此事,我火冒三丈,凭林同学平时的表现,不用调查,肯定是他的错。我当场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评了林同学,并让他向江同学道歉,可他始终翘着嘴巴不肯道歉,还说老师偏心不公正。这种局面持续了1分钟,我几乎有点束手无策。这时我发现林同学的同桌付同学举着手,急于表白什么。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我请付同学站起来表白。他告之,“当时他向林同学请教数学,在解答时发出声音,江同学不分缘由就用书敲林同学的头,林同学打了过去。这件事不是林同学单方面的错。”了解到事情真相后,我立即回到讲台,真诚地向林同学道歉。并告诉他,世界上没有永远不犯错误的人。但有人敢于承认错误,有人却不敢承认错误。前者因有改正错误的机会而成为智者,后者却因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成为庸者。我道歉后,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林同学也惭愧地低下了头。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一份道歉书:“张老师,对不起。我已向江同学道歉,希望您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由于我真诚道歉,不仅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尊重,而且很多同学都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经常找我谈心,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林同学更是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苦闷及时的告诉我,他说:“平时经常制造一点‘麻烦’是
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能多关心他,不要因为他来自农村看不起他。张老师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他道歉,让他很感动。觉得老师平等地对待他,值得尊敬。”他们毕业已经两年,但每到节假日总有同学来看望我,林同学端午节送粽子成了看望我的特定习惯。
这样事让想了很多,也明白许多道理。
道理之一:孩子的心灵是澄澈的,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会因为教师的真诚以待而敞开自己的心扉。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有一桶水,才能保证给学生一杯水,但在感情的海洋里,你给学生一杯水,学生可能还你一桶水,甚至一缸水。
道理之二:学会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在教育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然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接触,难免产生各种矛盾,甚至犯点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道歉,通过这一平等、和谐的方式实现和增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育的任务。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能成为一种鼓舞力量。而道歉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真诚地道一声歉,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因为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学生自身的成长已经天然地被赋予了许多现代因素,在他们的心底厌恶反感专横粗暴,专制压抑的教育方式,他们渴望平等民主,而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传授知识,管理班级,组织活动,教育学生等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学生不满意、不赞同、不采纳的地方,这就需要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增进相互了解。那么,道一声歉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你和学生的心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呢?
真诚地道一声歉,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做好事的决心和信心。“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更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教育出现失误与不足的时候,向学生道个歉。在关系和谐、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常伴随着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才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而发挥主体性的动力来自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表扬、奖励等。教师在实施教学教育活动中出现了失误与不足,给学生道个歉,起到良好的教师人格示范作用,有利于创造
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
真诚地道一声歉,会更受到学生的尊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教育规律,科学施教;精通业务,以身作则等等,改变“师道尊严”的旧教育理念,表现当代教师应有的师表风范。在自身出现失误不足时,应表现出一个好的教师应具有的健康的个性品质,及时改进,体现自身职业工作的纯熟性和进取性,真正实现学生敬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真诚地道歉,是诚实守信的表现,而诚信是做人做事最起码的标准,老师向学生道歉正体现了长者的真诚,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把“师道尊严”的架子垫在你的脚下多少,你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就增高了多少!
第3篇:我向学生道歉
我向学生道歉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会批评学生或者对学生进行相应地惩罚。那老师犯错误呢?我想,老师应该及时地向学生道歉。向学生道歉,不是丢面子的问题,而是能让我们更加赢得学生的尊重。如果学生做得不好,我们老师能反思自己的问题,那学生会更加感激我们对他们的理解。
我刚接手的这两个班级,很多同学都不太习惯听写,我就告诉他们,语文需要积累,听写是少不了的。第一次听写,本来只有20个词,但是因为刚背了作文,我就想,让他们把词汇和作文一起写吧。可能学生复习的时间不够充足,在默写的时候,我发现有四个学生在偷偷地抄袭。我没有揭发他们,也没用点名批评他们,而只是悄悄地走到他们的跟前,轻轻地敲了敲他们的桌子。
但是,下课以后,我在想,既然学生这样做,肯定是有老师的原因,肯定是我做的不够好。于是
第4篇:向学生道歉(定稿)
向学生道歉
今天开始阅读于永正老师的《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这20条建议,虽然是他写给他要当老师的宝贝女儿的,但是我觉得也是写给已经为师多年的我们的。
这20条建议,我已经不是第一遍读了,但是任何时候读,都觉得是常读常新,因为这是于老师讲出的20条宝贵经验!
期中有一条是“如果犯了错,就向学生道歉。”看到这条,让我想到今天的一件事。
第一节没课,我批改昨晚孩子们写的作文――给老师的一封信。好多孩子写的都是我如何关心他们,我如何忘我的工作,我对工作如何负责等等。正当我要放下这沓作文时,一个孩子的文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他在正文的前半部分也写到了我刚才说的内容,但是后半部分他说:“老师,我想给您提个建议,别说‘太恶心了’这句话可以不?你看,我们才四年级学生,我们在黑板上写的字肯定和本子上写的不一
第5篇:有感于老师向学生道歉
有感于老师向学生道歉
扶小-----邓庆东
近日,我在电视上看了一部有关反映教师教育学生的电视剧,深深的被剧中的一位女班主任因错批评了一名学生而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这位学生赔礼道歉这件事感动。就为此事,许多老师和家长对这位老师的做法持有异议。有的认为,这位女教师这样做降低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以后又怎样做学生的教育工作?但更多的人认为这位女班主任的做法是一个创举,这种勇于向学生赔礼道歉的精神值得称赞,此举不但能把师生的距离拉近,而且能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我赞同后者的看法,也深有感触。在现实教学生活中,我们有的老师对学生缺少诚心、爱心;缺乏感情上的沟通,师生间往往有一层很深的隔膜,没有共同的语言,更谈不上信任。因此,当学生出现了问题,犯了错误,教师不是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而是采取
第6篇:老师应该向学生道歉
老师应该向学生道歉
现实生活中往往把教师向学生道歉看成是一件不一般的事情。这是不对的。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相互道歉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为什么人们把教师向学生道歉看的不一样呢?这反映了师生平等的民主观念的欠缺。学生向老师道歉是天经地义,为什么轮到教师跟学生道歉就变得十分困难呢?甚至教师做错了事情,要真正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十分困难。
前两天,有个学生做了不正确的事情,我不想说学生犯了错误,因为一旦认定学生的行为是错误之后,会给我们正确地引导带来很多的局限。是错误就必然要纠正,所以教育也会一味的往如何纠正的方向上走。这就是教育的局限。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错,只是做了不正确的事情,我们要引导他们走向正确,正确的道路会有很多种,所以在学生面前会有很多的选择。另外,老师一旦认定学生错了,大多会影响自己
第7篇:《学会道歉》教学反思
《学会道歉》教学反思
《学会道歉》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平等的互动交往的过程。”口语交际更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为此,本节课,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课堂中力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话、讨论、评价的机会。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地说教,课堂上我主要采用“演一演”这一形式,把单纯的口语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以促进知与行转化。
上课伊始,我抓住在课堂中生成的稍纵即逝的自然资源,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给学生创设一个交际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