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7 08:16: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

天籁”中的第一篇学习材料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首先对文章整体把握,有“江南”与“北国”的比较逐层展开,然后再对江南的冬景的具体描绘,最后到语言的品味鉴赏,充分理解比较的手法的运用

其次,对于刚进入学校不久的高一学生在学习此文时,前半部分时,应该遇到的困难是小的,因为前部分时停留在对文本解读的信息筛选的层面,所以在第一课时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浅层能力的.挖掘,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其能力的延伸,所以在教学时注意的课外延伸但是相对而言的后半部分的学习则比较难,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所以,注重课前学生自己先品读,在课上相互交流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确立如下的三维目标:

1. 让学生充分理解比较的手法的运用

2. 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3. 理解情与经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与江南冬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4. 体会郁达夫散文“: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特点和意境美

三、重点与难点:

1. 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及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及清快清丽的语言

2. 学习对比,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3. 理解散文情与景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器材: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法,在朗读的基础上来理解文本,然后采用讨论点拨法相结合,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六、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为分析文章的前半部分,1—6小节,由“江南”与“北国”的比较突出江南的冬天到底好在什么地方;第2课时分析后半部分,7—10小节,由学生讨论几幅图画,来分析哪幅画是他们最喜爱的,并且在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品读

第2篇:《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和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3、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4、加强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四、教法设计:

朗读、赏析、比较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鲜明,颇具才情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小说和散文最为突出,游记散文更是别具特色。同期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郁达夫先生游记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画。

今天,就让我们在郁达夫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江南的冬景图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的情致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思考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

1、在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点?请用文中的语言加以概括。

可爱、明朗、饱觉生气、悠闲、迷人、美丽(板书)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摹了江南冬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为这几幅图命名。

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

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

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

第八自然段:江南雪景图

第九自然段:旱冬散步图、晴日郊外散步图(这一图景可以忽略)

(三)研读文本,吟咏赏析(出示幻灯片)

作者为我们描摹了各具妙处的江南冬景图,面对这几幅图画,不同的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这几幅江南冬景图,从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并说说你最喜欢的原因。此处一定要灵活安排读书。

(这一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点拨。研读时要结合文本,老师建议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①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③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④作者感受如何?⑤你的感受如何?)

1、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

北国的冬天,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人们蛰居异境;江南的冬天呢,清早,白色的晨霜铺了薄薄的一层,太阳一出来,和煦温暖,鸟雀欢唱,(老师刚刚看到你听得很专注,你能跟我说说听了他读这一段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老翁小孩曝背谈天,其乐融融,多么惬意,叫人不禁想起《桃花源记》中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给人感觉很温馨。人在这样的风景中,人也成了优美的风景,作者运用比较手法,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温和晴暖和可爱。(板书:运用比较)———自由地朗读,享受江南冬景的这一份的惬意和可爱!把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充分带到文中再朗读一遍!

顺带提问:文中还有哪几段运用了比较手法?

明确:第三自然段,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相比较,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第四自然段,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相比较,突出江南的冬天有些冬意;第六、九自然段,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相比较,突出晴和的特点。

怀着一颗寻美赏美的心,让我们继续欣赏品味文中更多的美景。

2、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

风和日暖的午后,青天碧落之下,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的白色的芦花、保持三个月以上生命的红叶、着在枝头的一点一丛的雪白的乌桕子、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让人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作者抓住色彩,点染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板书:色彩点染)

此情此景之下,作者不由得吟起了雪莱的诗句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而老师想到了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想到了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你看,萧瑟的秋冬景,在他们笔下,却都充满了生机!

你能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文字读一下吗?女生 感谢你深情的朗读。你读得就如同这江南的冬景一样的优美

继续品味,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研读的成果吧!

3、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

小桥流水,细雨月晕,乌蓬茅屋,宁静而柔和;一个小村子,三五人家,几个酒客,悠闲而洒脱。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一幅画面跃然纸上,作者此时俨然成了一位画家,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洒上细雨、加上背景、点些景致、添、还可以加、画,一系列动词,运用绘画手法洒、加、点、添、画进行涂抹,一层层、一笔笔、一点点把我们引进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幻境,为我们淡笔勾画出一幅情景交融的水墨画。(板书:淡笔勾画)

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作者在朴素淡雅、朦胧悠远之景中,寄予的是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悠闲洒脱之情!)

多美的一幅微雨寒村图!它犹如一幅作者凭借情感回忆泼墨而出的水墨画,洒脱空灵,作者写完景,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感染了!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我们跟随着他一起感受江南的悠闲和迷人!男生,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们都陶醉在你深情的朗读之中!

4、第八自然段:江南雪景图

作者引用诗句,来描绘江南雪景。(板书:巧引诗句)作者认为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四)探究文本,比较阅读(出示幻灯片5)

刚刚同学们各抒己见,选取自己最喜欢一幅江南冬景图,进行了个性化的品味、赏析。在这几幅图景中,老师最喜欢江南雪景图。(教师范读)

作者写江南的雪景,看似信手拈来的诗句,却有其内在的顺序时间不断推移,层次清晰显示了下雪的变化过程,雪越下越大。

江南的雪,虽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豪迈,也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但她足以让人领略江南丝竹般的韵味。可以想象下雪的夜晚,一壶热酒,一只小暖炉,静听屋外的飘雪静静洒落的声音,伴着几声犬吠,多么富有乡村的诗意。清晨,孩童惊喜的报告,白茫茫的寒雪中一枝红梅盛开,多么俏美的图画!而这一幅有丰富内容的美景,诗人并没有实景描绘,而是避实就虚,以诗写雪垠用诗句。这种虚写手法的优点,就作者而言可以自由地发挥想像,选择自己喜爱的意象,以此来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我想,只有虚写,郁达夫才能将自己所钟爱的一些意象如微雨、寒村、长桥、远山、烟树、乌篷小船、梅影、柴门等等予以整合,从而构建他心灵深处所向往的江南的冬景,流露他灵魂深处渴望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悠闲的生活状态。

(引用诗句)不仅具洗练和含蓄之美,而且让人从诗词中产生相关联想,丰富了雪景内涵,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真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富有韵味的诗句,又使美丽的江南雪景具有了诗情画意,增加了散文的意蕴,有清新典雅之美。(板书:清雅)

好,想象自己就是一位赏雪的雅士,我们慢慢吟哦,读得舒缓点,用心感受江南雪景的诗情画意与美丽清雅!齐读

另一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曾描绘过冬天的雪景,齐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出示幻灯片)

老舍写的虽不是江南的雪景,但可探究他和作者写法的不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无需全讲)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翠松与白雪相映生色;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蓝天与银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拟人的手法,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手法写出雪的情态。

老舍客观而具体地实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雪写得具体可感,表现作者对雪的喜爱。

而郁达夫以诗虚写,写得含蓄凝练。

写作的启示:我们既可客观地实景描绘,也可发挥我们的想像力,学习运用虚写的方法,各有特色,各显其妙。

(五)、郁达夫先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可爱、明朗、饱觉生气、悠闲、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他用心谛听天籁,也给我们留下一曲令人神往的天籁之音!我们徜徉其间,发现了江南独特的秀色和清雅的神韵,尽情地享受了她的无限美好。

大自然,真有道不完的美,说不尽的韵味!同学们,去亲近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吧,那里有你享用不尽的亘古如斯的美!

课后探究作业:《江南的冬天》与朱自清先生的《春》都写了雨,比较其异同。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出示幻灯片)

板书设计: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可爱 明朗 运用比较

饱觉生气 色彩点染

悠闲 迷人 淡笔勾画

美丽 清雅 巧引诗文

第3篇: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推荐20篇)由网友 “末喜喜”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和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3、 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4、 加强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四、教法设计:

朗读、赏析、比较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鲜明,颇具才情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小说和散文最为突出,游记散文更是别具特色。同期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