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7 08:13: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张衡传教案

张 衡 传 董凤香

一、导入课题

(投影候风地动仪)同学们知道这个仪器是什么吗?“候风地动仪”,制造者是谁啊?“张衡”它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呢?世界上第一架精密的测震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大家对张衡科学家的身份很熟悉,还有几重身份可能是你不太了解的。

他还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

他是地理学家,绘制的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他是画家,被誉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一。

他还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

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景仰之情走近张衡,了解张衡其人。(投影标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一起来学习《张衡传》这篇课文。

二、明确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这样三点:(投影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写作特点 3.学习张衡精神

三、检查预习,完成文言知识积累

本课我们要采取分组计分竞赛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每两排同学为一组,你们各自推荐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协调答题。答题分必答和抢答两个环节:必答环节每次回答正确加20分;抢答环节每次回答正确加30分。如果有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本组同学可以补充更正,最后还不能完成就被扣掉相应的分数,其他小组回答加分。同学们记住我们的规则了吗?下面掌声有请班长同学上来做裁判计分。

首先进入第一个必答环节:检查预习,积累文言知识。各小组看准各自题号按顺序轮流作答,此轮完全正确赢得满分100分,每错一处扣20分。

第一题是写出句中通假字,请各组派一名同学上来写在本组序号下面。

1、通假

员径八尺

通“圆”;形似酒尊

通“ 樽 ”; 一时收禽

通“ 擒 ” ;傍行八道

通“旁”

我们先来看第二题一词多义。一组同学先开始,“征”在这两句话中分别怎么解释?

2、一词多义

征 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征验)

②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因 ①因入京师(乘便)②因以讽谏(通过用)乃 ①十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介词,在)

②虽才高于世(表比较,比)

我们回头看看这几位同学都写对了吗?第三题古今异义词,请先看题目。还是从一组开始。

3、古今异义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郎中:官职名

今义:医生)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4、词类活用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作状

当时)

衡少善属文(形作动

擅长)

妙尽璇机之正(形作名 原理 道理)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意动 以 为奇)

5、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介词结构后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检查结束,请班长同学公布第一轮各组得分情况。同学们预习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相信大家在下一环节会有更精彩的表现。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如果有,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整体感知,梳理概括课文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了解张衡其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讨论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张衡?重点介绍他哪个方面?这一题属于抢答题,我说开始,哪组最先站起来哪组发言,问题回答大致完整得30分。请准备,开始!生:品格、文学成就、科学成就、政治才能,重点是科学成就。

科学成就又着重介绍了哪一点?(候风地动仪)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小组思路敏捷,反应迅速,抓住了抢答机会,回答正确,加30分!其他小组加油!

五、重点研讨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这个精密神奇的仪器到底是怎样的?你们谁见过吗?(没有)想知道吗?(想)那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大家齐读第四段,思考: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动仪?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啊?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讨论结束,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你对地动仪了解多少了。

这一环节还是按顺序回答,每组满分20分。投影:阳嘉元年--------------时间 复造候风地动仪-------------名称 以精铜铸成-------------------材质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外形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龟

外部构造 鸟兽之形----------------------雕饰

一组同学齐读这几句,讨论思考这是从哪些方面展开介绍的?你们推荐哪位同学来回答?(时间、名称、材质、外部构造)

请一位同学以“候风地动仪”为主语复述这部分内容。很好,答题完整准确,加20分。

介绍完外形结构,就该介绍哪一部分了?(内部构造)投影: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二组同学齐读,请一位同学还是以“候风地动仪”为主语复述这部分内容。好,复述完整,加20分。

投影: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侍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作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效果)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评价)

三组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谁来复述?这里介绍哪些内容?加20分。

投影: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验证)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使用)

四组组长来给我们读一读,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里记叙了什么内容?此处是否多余?(用具体事例验证地动仪的精密准确)

同学们已经归纳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地动仪了,老师来给大家设置一个抢答题,哪组最先回答并言之有理,将获得30分: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啊?

对于地动仪的了解就到这里。请班长同学点评各组表现。非常细心负责。请你说说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效果怎么样?语言有什么特点?

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写得非常精彩。语言 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七、最后一个抢答题,满分30分:讨论学习张衡精神品格

张衡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他自身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我们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彰显了他的优秀品格?对他取得卓越成就有哪些影响?小组成员间可以自由讨论,把你们讨论结果可以形成书面文字,推选一名同学作答。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

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2)张衡的治学态度是怎样的?

游于三辅(不读死书,勤于实践和交流)

经思傅会,十年乃成(长期潜心琢磨,反复揣摩)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精心钻研,深入探究,亲自动手创造)

竞赛结束,请班长宣布今天的优胜小组。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优胜组的同学!其他小组虽未夺冠,但你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已经给我及在座各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这种积极动脑,敢于竞争,永不服输的精神,正是张衡精神的体现。张衡已经远去,但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不磨灭。最后,我想把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送给大家:“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张衡一样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上下求索,那么,你们一定会书写出自己人生的辉煌篇章!谢谢大家!下课!

第2篇: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细心严谨 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横批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在经历四易讲稿,五次试讲之后,5月19日在公开课上还是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

如果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一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语文课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就如党老师评课时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

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三、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

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赖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经验呢?若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总之,这次参加优质课比赛,从其他选手的,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略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第3篇:张衡传教案

张 衡 传 董凤香

一、导入课题

(投影候风地动仪)同学们知道这个仪器是什么吗?“候风地动仪”,制造者是谁啊?“张衡”它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呢?世界上第一架精密的测震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大家对张衡科学家的身份很熟悉,还有几重身份可能是你不太了解的。

他还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

他是地理学家,绘制的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他是画家,被誉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一。

他还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

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景仰之情走近张衡,了解张衡其人。(投影标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一起来学习《张衡传》这篇课文。

二、明确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这样三点:(投影目标)

1、积累文言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高一语文组主备人:吕淑艳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3.文史、文化常识。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课时 预习案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文 邓骘()B.逾侈()璇()玑

C.驿()站 河间相()D.骸()骨 蟾()蜍()

2、了解作者和背景,相关文学常识 导学案

导入:由张衡和地动仪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再展示一张浑天仪图片。

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六艺,文中各官职)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2、指导学生来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

一、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2000年前,一位先辈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这就是“浑天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二、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个单元的前两课中,我们一起认识并了解了荆轲和苏武。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张衡传》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人物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张衡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衡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