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那天赚了3块6散文
那天赚了3块6散文
3块6毛钱,对于现在人来说,一碗肉丝面的钱,平常得再也平常不过了,可为了这3块6毛钱,14岁的我骑着自行车,寒冬腊月天,来回路程加起来骑了60公里,带着200多斤的菜,在冷风中冻得哭了一回、花了一天的时间到街上卖、一天的辛苦换来的这桶金。别看这3块6毛钱,在那时也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清楚地记得在交公的时候,妈妈特地拿出6枚一角的硬币给我作为奖赏。我用这6角钱买了3本连环画。
我一辈子也忘记不了那年的冬天,天气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冷,这穷人家的孩子也许冻疲沓了,我平常上学都是妈妈缝的棉袄一个,外面套上哥哥穿剩下的涤卡军用褂,到家时就赶紧脱了褂子让妈妈洗,洗了一遍又一遍,足足洗了三年,以致最后洗得绿中透白了。冬天时候棉袄袖子和棉裤腿老是开花,也许是孩子天生爱玩,课余时间老是和同学斗鸡,一只手拎着一只棉裤角,用一只膝盖和对方玩命地撞,往往撞得热汗淋淋,可是日子一久,棉裤就露出棉花来了,害得妈妈总是一顿好揍。也不知道那时那么穷,家里的油盐酱醋都靠娘喂的几个老母鸡下蛋了,我的零花钱是根本没有的,好在在学校成绩优良,每年都能得到减免学费的奖赏,不然的话家庭或许每年都背上债务的饥荒,那时或许知道不学习就不能拿到奖状,没有奖状就没有减免学费的奖赏,没有这个奖赏自己就得给家里落下借钱的饥荒,带着这个童年最大的希望,天天就啃发下的几本教科书,当时没有钱买,即使几本课外资料,也都是靠帮助人做作业或给人写作文换来的施舍。我那时爱看连环画,平常看的都是拉着老脸给别人做作业或写作文换来的,做梦都想着自己拥有几本,可家里穷没有钱买啊。
那年腊月18就放寒假了,也不知哪里来的股勇气,看邻居们天天骑着自行车上临泉贩菜,就和妈妈商量着我也要去贩菜,妈妈答应了,于是头天晚上把家里破自行车收拾一番,准备上几个化肥袋子,找到了近门的社叔,央求他带我去临泉,毕竟临泉没有去过,社叔答应了,安排提前睡觉,告诉我四点起床,正好到临泉天明,买了菜赶紧回来,不耽误赶我们的早市,我答应一声要走,又被社叔叫住了,特意安排戴副手套,因为夜间很冷,不戴手套要冻手的,我答应一声高兴离去。
也许兴奋的缘故,钻到冰凉的被窝里好久没有睡着,最后在妈妈的.再三督促下才满意地闭上了眼,三点多钟,社叔就喊我起来,妈妈赶紧起床给我做饭,我蘸着妈妈捣的蒜泥一气吃了两个窝窝头,喝了一碗热开水,顿时浑身热气上涌,在社叔的督促下赶紧推车出来,在夜幕中我和社叔谈笑着,在寂静的夜晚留下一串破自行车吱吱嘎嘎的欢笑的痕迹。
走了大约有几里路后,我感到风有点刺骨了,手也开始变得生疼起来,这时才意识到没有拿手套,本来穿的就一个棉袄,风顺着袖筒直往里灌,灌到后脊梁,寒风象小刀子刮在脸上臂打一巴掌还难受。一会功夫我的手就冻麻木了,特别是手指头尖,一股说不出来的疼,像猫娃舔的似的,反正疼不疼,酸不酸的难受,走着走着手指头不听使唤了,疼得不得了,赶紧告诉社叔手疼,这时社叔才知道我没有戴手套,一个劲地埋怨说不是安排过了吗,我说忘了,他听了叹气一声,给我打气,说咱们骑快点,不一会就可能累出汗了,一出汗手就不疼了。我一听赶紧脚下加快速度,走了有几百米,手指头实在疼得不听使唤了,再不暖一下连车把也不能控制了,听我说话的语气,社叔知道我的手是冻僵了,于是安排我下车,让我暖一下手。于是我赶紧下车,社叔就给我搓起手来,让我把手插进袖筒暖和一会。这一暖和啊,我可受不了啦,手指头钻心地疼,当时就受不了啦,控制不住地哭了起来,社叔一看叹气一声,这才走多少路啊,离县城还远着呢,这回去我也不放心啊,黑灯瞎火的,要不今天我也不去了,咱一起回去吧。哪能回去呢,我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赶紧装出一份坚强,不碍事,我能坚持。就这样暖和了一会,手指头有股热气,感觉不怎么疼了,就又上车上路了。就这样,走一会实在受不了就下车暖暖手,第二次我就不再哭出声了,在社叔面前也故作表现一份坚强,但从我的难受劲来看,社叔也能够看得出来。走走停停,半个小时之后,我浑身汗湿了,手指开始不疼了,社叔说不用害怕冻手了,尽量别快了,别出那么的汗,不然一停下来经风一吹会更冷的。就这样,浑身一出汗时社叔就赶紧让我停下来休息一会,这会子休息,不是暖手,而是散热散汗了。就这样走走停停,直到东方天空快要发白的时候,我们才到达了临泉菜市场,我还是一个小孩,去问别人价格时人家都不理不睬的,就这样在社叔的帮助下我买了100斤菜、80斤蒜苗,装了三个袋子,一边绑一个,上面再垛(duo)一个,把准备的绳子拿出来,捆得结结实实,这时天已彻底放亮,我们开始踏上回去的路程。
一个1米5不到的我,推着180斤的菜,车子咧咧切切地直摇晃,社叔不放心,让我骑车走在前头,安排我走在路边,那时的路不像现在的那么宽,开始的时候我还真的不太适应,一个劲地摇晃,吓得社叔一声又一声的,好在平常骑车摔得多了,骑车的功夫也练了出来,不一会就稳当了。和社叔边走边说着话,也许带着东西重,一会功夫脊梁沟就淌汗,这时也不那么冷了,就知道累,我个子很矮,仅仅只有1米4多点,带着重物,脚瞪自行车脚蹬本来就很吃力,屁股交错挪动,感到屁股沟疼,走到白庙时就累得受不了了。赶紧和社叔商量下车休息一会,休息的时候,社叔看着满脸汗水的我,笑了笑说了声意味深长的话:“孩子,好好地读书吧,将来考上学之后就不再吃这苦了,知道你学习好,将来肯定有出息。唉,谁让咱现在穷呢,不过你也得锻炼锻炼,锻炼之后才知道苦,吃上万般苦,方知甜上甜,你一定有出息的。你叔也只有一辈子打地套干活了。”
赶到了我们的集市上之后,妈妈正在集市上等着呢,赶紧卸东西,忙得又是一头大汗,在妈妈的帮助下,卖到晌午头,终于把菜卖完,盘点一下,这一趟赚了3块6毛钱,于是有了开头的故事,妈妈给了我六个一角的硬币,让我去买点零食吃,我高兴地接过6毛钱,连话也没有说,飞奔向我天天只有眼羡份的连环画柜台,买了三本连环画。再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妈妈在厨房里烧饭,我趴在床上,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
有了第一次去的教训,底下的日子我就注意了,妈妈用破布和旧棉花给我缝了一个棉直筒手套,用绳子绑在车把上,骑车的时候不用为冻手操心了,反正夜里也没有人看见,我把妹妹的花棉袄拿着,往头上一套,用绳子一绑,脸不再被风刮了,反正夜里没有人看见,就这样那个暑假我足足赚了将近100元,那个春节我家比过去多割了几斤肉,妈妈高兴地给我买了件的确良裤子。穿上新裤子,我那个高兴啊,过了一个十分愉快的新年,那件的确良裤子陪着我一直到踏上工作岗位。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做生意,我赚了3块6毛钱,是我有生以来掏的第一桶金,是14岁的我用力气挣来的。虽然最后妈妈只奖给了我6角钱,但那6角钱给了我有生以来最满意的精神食粮;虽然现在的孩子买一本书就是几十块,但对那时的我来说,三本连环画就是我最大的满足。现在想来,我如今的一点文学底子,或许就是从那三本连环画开始的,是它们带我走进了文学的殿堂吧;正是那三本连环画、那段经历、那个岁月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穷!什么是累!什么是苦!什么是甜蜜!
第2篇:同一块草地上散文
同一块草地上散文
秋天的早晨,云很薄,似乎一个眼神就能把云望穿,碎成朵朵棉花,落下来。而我,也像天上落下来的一朵云,脚步轻轻,思想轻轻。
我和姐姐一起向着小山的方向走去,心有期待,但说不出期待什么。我们并肩走,我停下,她就停下;我拍那朵花,她就拍那朵花;我笑,她就笑。像两只默契的蝴蝶,又像两只孪生的蜗牛。我比她小几岁,任性一点,姐姐总是迁就我的脚步和兴致,因此一路和谐。
早知道山里有片草地。不知不觉就到了那片草地,惊喜地看见一群牛。看见牛,突然想起开平碉楼遇见那头不理我的牛,想起那头脖子上长着高傲胡子的牛。我快步向前……
草地软一绵绵的,毫不保留地敞开胸怀,完全由着你的性子,跟姐姐一样的性情。间或冒出几朵野花,长相朴素得像草一样,很想把自己埋在草丛里,长成一朵野花,从此与草不分你我。
凝视着草,差点忘了我是来跟牛玩的。回过神来,一头牛就在我身边。这是一头很有骨一感的牛,跟时装模特一样,一身棕色的一毛一像极了我的头发。它正夹一紧尾巴悠闲地吃草,心想这真是一头好牛!懂得夹一紧尾巴,不招不摇,要嫁就嫁这样有修养的牛。我禁不住用手抚一摸它的.一毛一,像摸自己的头发一样温柔,牛抬起头,目光变得柔软,但仅仅只是望着。其实它已感动,不然目光怎会变柔软?我懂牛,牛也懂我。
放眼望去,大多的牛都在阳光下吃草。忽见一个角落里,有一头牛正躺在草地上。走近一看,牛闭着眼睛,安然瞌睡,发出均衡的呼吸声。如此一头懒牛,懒到连就餐时间也要睡觉。好吧,就餐时间睡觉不犯法,也不得罪人,我这个懒人此时也不想吃东西,就陪你瞌睡一会。我蹲下一身体,跟牛一般高,双手撑着下巴,闭上眼睛,假装睡着,这一睡,竟把所有烦恼都睡死了。
突然,听见姐姐在叫,快来看,这里有两头牛正在亲一热呢。睁开眼,顺着姐姐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一头黑牛和一头棕牛正紧一贴着彼此,黑牛低头,棕牛抬头,亲得正投入。任绿草满地,任牛来牛往,任天变地变,此时只想亲一亲。亲吧,继续亲。没有牛会说三道四,没有牛会看你们不顺眼。
一转身,看见一头牛正一边吃草一边撒尿,我禁不住笑了。牛的世界真是自一由潇洒,都说在厕所里不能吃东西!可牛不管。此时,在这样的环境下,在牛的国度里,我们要站在牛的角度看问题,才会理解牛。
参加名人Party的都叫名人;在同一块田收割的都叫农民;蹲在地上求人的都叫乞丐。人有阶层身份之分,但不同身份的人也可以相融相持,和谐相处。当我放下一身段,放下照相机,融入一群牛中,和牛站在同一块草地上,你也可以把我看作一头牛。一头穿着花衣服的牛跟那么多的棕一毛一牛一样,都是牛。同是牛,就同享牛国的文化传统。同是牛,就有共同语言。同是牛,就不会看不顺牛的行为。
我终于明白开平那头牛为什么不理我了,原来我没有把自己当牛看。
蓝天白云下,一头花牛,夹一紧尾巴,悠悠然穿行在众多棕牛间,呼吸着草的清香……
第3篇:有块菜地散文
有块菜地散文
上初中时,学校组织学习了农业基础知识,到了那年清明,我就在门口沟边盘了块十几平方米的地,种上了辣椒、葵花。那会儿,每天上学前从囤子里打桶水浇一遍菜苗,放学后先飞跑去看看自己的地,成了我闲暇时的一种寄托,也多少能省下点儿买菜钱贴补家用。可能是受了这种影响,第二年,父亲在沟地盘了更大一块地,种上了倭瓜。从此,家里就不缺菜吃了。
那个年代开荒种菜,其实是犯错误的,因为荒地也是生产队的。然而过了三十多年,这段种菜记忆仍然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后来,单位搬到新区,在大厦十九层办公,向南眺望,见龙门山郁郁葱葱,总不由地想起陶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我知道,这是内心的一种向往,向往在南山上有块菜地,能远离尘嚣,能自给自足。一晃十几年又过去了,再
第4篇:怀念糯米块的散文
怀念糯米块的散文
秋收结束,春节将至,又到了农家做块做年糕的时候了。记得小时候,大户人家顾来年糕班子在家里铺着一张大篾簟热气腾腾地做块做年糕,母亲就会教我们说那首儿歌:“人家放炮仗,阿拉敲破甏;人家做块做年糕,阿拉心头咋难熬。”稍大一点以后,解放了,家境就有了好转,我们家每年也做块做年糕了,我们不用请什么年糕班子,因为我二哥就是做年糕的好手,他自己就组织了一个年糕班子,轮流着给别人家做块做年糕赚点钱补贴家用,抽些空闲给自己家里做一点还不是小事一桩。
(如何做年糕我去年已写过一篇短文,这儿就说说做块吧。)
我们宁波人说的块就是糯米块的简称,有的地方叫做麻糍。
选择上好的糯米和粳米根据各人的口味按10比2或10比3的比例混合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二三天沥干备用。一般小户人家做块都是几家子合在一起到房子和灶间
第5篇:门前有块绿地散文
门前有块绿地散文
租住的地方是一乡下村子,生活购物方面不够便利,周边零星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成了污染重地。加之村子没有下水道设施、垃圾清理不够完善,所以此处的环境自然好不到哪去。虽然我们住的小院还算清净,可起初来时我也是诸多抱怨和嫌弃。嫌这里是个鸟不拉屎的荒凉之地,嫌这里脏、乱、污染严重风沙大,直到初春过后天气渐暖万物复苏,门前的一大片土地被种上了蔬物,有了绿色有了生机,我也开始喜欢这的小院,喜欢上了门前的绿地。
东北的春天似乎总是姗姗来迟,每天在匆忙的两点一线之间穿梭着,还没感受到春的气息没看到草的绿装没闻到花的香气时,就看到房东大叔在翻腾着门前那一大块儿地。有时用小机器翻着土,有时拿着把锄头清理着地里的石块儿坷垃、遗留的根根叉叉。看着地被弄的平整准备耕种,才知大叔每年都会种上些农作物。一
第6篇:亲情是块无字碑散文
亲情是块无字碑散文
落笔亲情这个文题,笔者想起在师范求学时,发生在一位同学身上的亲情故事。
他是一位农家子弟,靠着拉的一手好二胡考入的学校。一九七九年的国人,还处在一个没有解决了温饱问题的阶段,不论你是什么家庭,家长也不可能给学生带够一学期的学杂费,而是每到月底学生们回家取钱或者家里给寄。他是舍不得花路费回家的,每到月底都是买一张八分钱的邮票,端端正正把它贴在信封上,写上熟悉的地址和收信人的姓名,当写内容的时候他就开始犹犹豫豫难以落笔。他深知兄弟姐妹好几个都在上学,他的每一次张口向父母亲要钱,都是在父母亲已经弯曲的背上,又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晚饭后,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出去串门儿了,只见他提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二胡,躲入学校那一片漆黑幽静的小树林,不一会小树林就飘出忧伤苦涩的“二泉映月”,大概他是借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