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日记教学初探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6 08:15: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对话日记教学初探论文

对话日记教学初探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能及时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创作火花,为习作积累活泼鲜明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对传统的日记练习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鼓励学生在日记中道烦恼、吐真言,并借助批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借助笔与学生进行对话,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观,故称之为“对话日记”。现将其改革动因和初步探索作如下介绍:

一、进行“对话日记”教学探索的动因。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善。经常写日记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尔虞我诈、物欲横流的不良风尚不同程度地侵蚀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心。当今的孩子面对身边发生的种种是非充满了迷茫和不解,他们既渴望交流和倾诉,渴望老师或家长为他们指点迷津,又恐怕不但得不到帮助,反而被家长或老师借此为据进行斥责和横加干涉。于是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紧紧地封闭起来,这种封闭导致了“问题少年”的大量涌现,同时近年来,农村一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只顾赚钱,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照管,他们对孩子“管吃、管住、不管教”。这种“留守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受到的是“隔代教育”,由于缺少了来自亲生父母的言传身教、没有得到健全的爱,他们的心灵缺乏沟通和交流,外在性格表现为:任性、孤独和焦虑。据某报载,河北省某镇小学生小吕,就因父母外出后将其托于亲戚代管,该生内心充满忧愁和焦虑又找不到人倾诉,最终万念俱灰,自缢身亡。血淋淋的事实警醒我们:作为一名富有责任感的教师,要注重对这些“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构筑起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灵家园。

二、注重辅导,大力拓展日记教学的题材和内容。

笔者把三年级上期当作试验的起点,第一学月,每天给学生十分钟,让学生学着用一些简单的话记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要求语句通顺,书写认真,无错别字。第二学月以后,我每天增加两分钟时间辅导,向学生谈一些

贴近生活的引子,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促使学生的思维飞出课堂,飞到可爱的大自然中去发现美和欣赏美;飞到社会纷争中去评判美;飞到家庭和学校中去感受美;同时,让文字

带走学生的烦恼和忧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又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例如春天到了,我就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春的美;班上发生了一点小纠纷,我就会让学生们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对老师有了误解,我就会让学生们写写“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等。

在练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套话,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同时,笔者让学生细心观察和感知身边的一草一物、一人一事并学会用文字来体现。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逐渐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评判生活中的是与非、美与丑,逐渐学会了在生活中自由选材。学生们有的详细地记下了自己与动物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有的记下自己与家人、好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有的写下了一连串描写家乡美景的优美随笔;有的摘抄了不少的好词佳句和名言警句等等。学生们从中体会到了运用语言的乐趣,唤发起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和对文字的喜爱。此外,我鼓励学生把在练习中积累的语言材料移植到作文中去。于是,一篇篇真实感人、生动优美的习作油然而生。通过这项练习,学生们普遍反映写作文简单多了,他们爱上了写作。他们的语文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重视批语交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笔者利用批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鼓励学生把平时敢怒不敢言或想说又不好说的心里话向老师提出来。我每天利用大约30分钟对全班63名学生的日记进行批阅,当学生写得好时,我会批上诸如“写得真好!”、“努力吧,未来的作家(诗人或童话家)”之类的激励性语言。同时,我对学生们说:“心里的烦恼说出来就好过多了,如果你有不好意思当面对老师说的话可以写日记告诉老师。老师会接受你的意见,会帮你排忧解难的,同时也会为你保密的。”正如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通过文字诉说,可以把危险的压力发泄掉,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同学们慢慢地乐于把自己的烦恼和疑问向老师诉说,在无形中我扮演了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并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个别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进行了耐心细致而长期的心理辅导,留守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当学生们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窗,并得到及时的辅导和点拨后,他们的脸上的'微笑就会多起来,他们的成绩也会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曾经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爸爸又出去打牌了,只剩我和妹妹在家。我们去找他,他很勉强地跟我们走了,我看得出他心里不高兴。妈妈就是因为爸爸爱打牌才赌气出去的打工的,如果爸爸戒赌了,妈妈回来了,一家人快乐地生活那多好啊!”寥寥几笔感动了我,我说:“孩子,你的善良会有回报的。愿你们全家幸福!”之后,我向该生的父亲提及了此事,他很受感动。从此,该生活泼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学习成绩也好了起来。此外,还有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同学之间相处以及在学习上的疑难之处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做到了有问必答。这种日记教学中的批语交流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理距离,我和孩子们的关系更融洽了,更密切了。同时,加深了我对孩子们的全面了解,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使了我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可以这样说,通过批语交流我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总之,对话日记的练习,使日记成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对话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中得以评判自己的教学得失;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了心理辅导,促进了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同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第2篇:对话日记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能及时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创作火花,为习作积累活泼鲜明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对传统的日记练习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鼓励学生在日记中道烦恼、吐真言,并借助批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借助笔与学生进行对话,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观,故称之为“对话日记”。现将其改革动因和初步探索作如下介绍:

一、进行“对话日记”教学探索的动因。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善。经常写日记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尔虞我诈、物欲横流的不良风尚不同程度地侵蚀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心。当今的孩子面对身边发生的种种是非充满了迷茫和不解,他们既渴望交流和倾诉,渴望老师或家长为他们指点迷津,又恐怕不但得不到帮助,反而被家长或老师借此为据进行斥责和横加干涉。于是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紧紧地封闭起来,这种封闭导致了“问题少年”的大量涌现,同时近年来,农村一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只顾赚钱,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照管,他们对孩子“管吃、管住、不管教”。这种“留守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受到的是“隔代教育”,由于缺少了来自亲生父母的言传身教、没有得到健全的爱,他们的心灵缺乏沟通和交流,外在性格表现为:任性、孤独和焦虑。据某报载,河北省某镇小学生小吕,就因父母外出后将其托于亲戚代管,该生内心充满忧愁和焦虑又找不到人倾诉,最终万念俱灰,自缢身亡。血淋淋的事实警醒我们:作为一名富有责任感的教师,要注重对这些“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构筑起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灵家园。

二、注重辅导,大力拓展日记教学的题材和内容。

笔者把三年级上期当作试验的起点,第一学月,每天给学生十分钟,让学生学着用一些简单的话记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要求语句通顺,书写认真,无错别字。第二学月以后,我每天增加两分钟时间辅导,向学生谈一些 贴近生活的引子,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促使学生的思维飞出课堂,飞到可爱的大自然中去发现美和欣赏美;飞到社会纷争中去评判美;飞到家庭和学校中去感受美;同时,让文字 带走学生的烦恼和忧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又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例如春天到了,我就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春的美;班上发生了一点小纠纷,我就会让学生们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对老师有了误解,我就会让学生们写写“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等。

在练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套话,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同时,笔者让学生细心观察和感知身边的一草一物、一人一事并学会用文字来体现。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逐渐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评判生活中的是与非、美与丑,逐渐学会了在生活中自由选材。学生们有的详细地记下了自己与动物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有的记下自己与家人、好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有的写下了一连串描写家乡美景的优美随笔;有的摘抄了不少的好词佳句和名言警句等等。学生们从中体会到了运用语言的乐趣,唤发起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和对文字的喜爱。此外,我鼓励学生把在练习中积累的语言材料移植到作文中去。于是,一篇篇真实感人、生动优美的习作油然而生。通过这项练习,学生们普遍反映写作文简单多了,他们爱上了写作。他们的语文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重视批语交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笔者利用批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鼓励学生把平时敢怒不敢言或想说又不好说的心里话向老师提出来。我每天利用大约30分钟对全班63名学生的日记进行批阅,当学生写得好时,我会批上诸如“写得真好!”、“努力吧,未来的作家(诗人或童话家)”之类的激励性语言。同时,我对学生们说:“心里的烦恼说出来就好过多了,如果你有不好意思当面对老师说的话可以写日记告诉老师。老师会接受你的意见,会帮你排忧解难的,同时也会为你保密的。”正如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通过文字诉说,可以把危险的压力发泄掉,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同学们慢慢地乐于把自己的烦恼和疑问向老师诉说,在无形中我扮演了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并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个别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进行了耐心细致而长期的心理辅导,留守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当学生们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窗,并得到及时的辅导和点拨后,他们的脸上的微笑就会多起来,他们的成绩也会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曾经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爸爸又出去打牌了,只剩我和妹妹在家。我们去找他,他很勉强地跟我们走了,我看得出他心里不高兴。妈妈就是因为爸爸爱打牌才赌气出去的打工的,如果爸爸戒赌了,妈妈回来了,一家人快乐地生活那多好啊!”寥寥几笔感动了我,我说:“孩子,你的善良会有回报的。愿你们全家幸福!”之后,我向该生的父亲提及了此事,他很受感动。从此,该生活泼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学习成绩也好了起来。此外,还有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同学之间相处以及在学习上的疑难之处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做到了有问必答。这种日记教学中的批语交流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理距离,我和孩子们的关系更融洽了,更密切了。同时,加深了我对孩子们的全面了解,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使了我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可以这样说,通过批语交流我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总之,对话日记的练习,使日记成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对话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中得以评判自己的教学得失;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了心理辅导,促进了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同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第3篇: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灵动未央”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渔峡口中心学校 历史研修组

一、明确课题的由来: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其能力、智力、经济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益,已经成为农村初中教师们的共识。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中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效益持续低下。产生课堂效益不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与书本对话日记

与书本对话日记

【篇一:我和书的对话】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伙伴。”一天下午。我正在读的时候,突然,一本书跳了出来,问:“是谁在夸我?”“是我。”我说。“我们来谈谈吧!”书说。“好呀!”我说。

唉,书叹了口气:“你虽然口口声声夸我们,但是一点儿也不关心我们,一会儿看书,不小心把书撕破了,也不给我们接骨”;一会儿又把书到处乱放,让我们玩杂技一样,一个在上面压着伙伴,一个又斜着放在书架边沿,还让我们找不到朋友;一会儿又把乌龟放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恶心死了;再说,我们“家”太小了,能不能换一下呀?不然我们就搬走了。“好,好,好,求你们别搬走,我马上给你们收拾。”

星期天,我买了个大大的书架,把“它们”的“伤”治好,又把它们分类,给它们找朋友,并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乌龟不再爬上书架上,并还摆上了装饰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空白对话录初一日记

空白对话录初一日记

20XX悄然而至,在初一年偶然再拾起这本本子,后悔当初为何不多记些?给以后的自己多留些感动,多从时间手中抢回些什么。

仔细翻阅以前那些字迹难看却认真一笔一划写下的日记,那些曾用心记录的过去的日子,垂眼眸,鼻子泛酸,微微心疼以前的自己。似乎从小成绩就不是很佳,但是因为有书籍的陪伴,逐渐闯荡出一方我的世界,属于我的国。可那也不容易,磕磕碰碰,一路开心难过不爽忧郁都那么走过来,已经将很多事情释然。

很多曾经让你哭的事,最后你笑着看完。

很庆幸我拥有那样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曾桀骜不驯如同一只小兽,妄图把世界踩在脚下,拼命拿自己尚未成形的角去伤人。长大似乎就是一个往回收的'过程,内心随着淡泊而清澈,随着你从容的姿态而散发出气质的迷人芬芳,到最后抛却一切花红柳绿鲜衣怒马,只要一世长安,只要岁月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研究课题方案----徐玲

2011-12-10 19:07:38| 分类: 小课题材料|字号 订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之子课题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2000年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交际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是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而“对话”就是口语交际的记录。在现行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dialogue)占有较大的篇幅,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小学英语对话课,是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初探对话教学反思

初探对话教学反思

初探对话教学反思

今天上《那树》,作者王鼎钧,台湾散文作家。

首先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然后要求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一遍,下来就是分组读和个人读。总之,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美,在读中感受作者的忧思。

接下来分组讨论,各小组至少贡献三个话题。

最后和学生一起筛选各小组上报的话题,精选出下面7个问题,作为我们的对话的话题。

1、连一片树叶都没掉下来。这句话在文章出现两次,一次出现在台风过后,另一次出现在城市轰轰烈烈建设之时。这样写有何用意?

2、公共汽车站和幼稚园在文中也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颗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一层柏油下闷死。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句结尾?

4、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老树的死去,这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对话日记教学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话日记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