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
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
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
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举例:
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无恶寒感,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①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②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
③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病人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
④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
⑤给以清淡半流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
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病人直接吹风。
健康教育:
①向病人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
②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
③向病人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
④指导病人及家属 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计划也有待于系统整理,可按“病”和“证”制定“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以供临床实施。
第2篇:中医特色护理实施方案
中医特色护理实施方案
为了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中医技术操作,夯实基础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改进工作模式,改善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积极响应我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特制订实施方案如如下:
一、成立创建工作小组:
组长:李增宝
副组长:刘金娟胡本先
成员:杨远红祝志燕卢红霞胡先知陈坤艳 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督导。
二、创建目标: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三、创建标准:
1、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2、医院中医护理特色评价标准
3、患者满意度
4、中医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四、创建措施:
(一)、加强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中医特色辩证护理。
开展以聘请专家授课、组织科室讲座、进行晨间学习提问等方式,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并对学过的知识每月进行考核。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形式函授学习,提高护士个人文化素质修养。
每季度进行全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学习和考核一次,并通过参加中医传统疗法技术观摩和技术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中药灌肠、拔火罐、艾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贴敷等传统技术疗法。
针对科室收治范围,制定了中医辨证施护病种。根据病种制定
辨证护理常规,并逐年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发挥了中医护理在心血管科疾病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将辨证施护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康复护理之中。将治未病的预防贯穿于患者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病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概念。重视情志对手术疾病的影响,食疗和药膳对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以及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自觉地在精神护理、生活起居、饮食均衡、疾病防治等方面予以配合。每月的公休座谈会我们为患者提供“中医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什么方式康复等,变病人被动接受治疗为病人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之中,真正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特点。
(二)、满足病人需求,夯实基础护理
明确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根据病人病情、自理能力和对护理需求进行分级,将分级护理中生活护理的内容,纳入各班工作职责和流程,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和标准。使基础护理工作常态化。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舒适;每日协助病人梳头、洗脸、泡脚,对卧床病人给予洗发、剃胡须、床上擦浴,协助病人进食(鼻饲)等。
(三)、增进护患沟通,开展亲情服务
规范病人称呼,医生、护士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或职务称呼病人为“大爷、大娘、李老师、王教授”等等,及时了解病人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
推行首问首迎负责制;入院零分钟接待;护士长在30分钟之内到病人床前主动与病人及家属见面,进行自我介绍并了解病人需求,做到 “想在病人需求之前,做在病人开口之前,走在红灯亮之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切实把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工作行动准则。
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我院开展了为病人提供免费早餐,了解病人需求,按个性化服务,满足病人的特殊需求。
(四)、分层使用人才,进行绩效管理
对科室护士进行分级使用和管理,各级人员赋予不同的职责和岗
位要求,由丰富经验和扎实专科护理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高年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全程对患者的一切治疗、护理进行动态掌握。每月对各级护理人根据岗位职责进行考核奖惩。
(五)、加强健康宣教,使服务内涵外延
专业护士在病人治疗期间,对患者及时进行安全须知、用药指导、特殊药物的使用、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辨证饮食指导、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出院后,电话回访对病人进行回访和指导。
护理部
第3篇:中医特色护理工作计划
通川区中医院
2011年中医特色护理工作计划
根据各临床护理科室:
根据 “二甲”《等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及我院“中医护理工作五年发展计划”和我院“护理人员培训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强全院西医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学习,夯实中医护士的理论基础,我院护理部特对我院中医护理知识及特色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制定如下计划。
一、中医基础理论培训:根据去年培训基础,西医人员必须强化学习《中医基础概论》下册,新进人员学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上册。并继续按课程表学习,完成笔记。仍然采取自学为主结合专家讲课方式学习,并纳入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每月2次全院讲课。每年组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至少1次、每年举行中医理论考试1次,成绩纳入护士评优、续聘考核指标,并进行通报。
二、中级职称人员系统学习《针灸学》。
三、高级职称人员学习四大经典
第4篇: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总结
2013年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总结
这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内、外科主任大力支持及护士长密切配合下。我院护理部依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紧密结合2013年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护理部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和培训计划,从5月搬迁以来按时组织科室护士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及操作培训,并有记录。每节培训完由护理部统一出题考核一次,并有评分记录。到现在共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9节课,中医药基础理论考试4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2次及考试2次,理论与操作全部合格。8月份指派护士长们外出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及操作,待其回来后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由外出人员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护士,使护理人员不出门就能学到先进的知识及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