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六年级数学上册《营养配餐》优质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营养配餐》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数学与体育》第3节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呈现我国运动员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入营养配餐的活动,并提供一些营养成分的小资料,让学生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中与健康相关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健康意识、合理均衡的饮食习惯产生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一、已有的学习经验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具备了百分数的计算能力和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可能的学习困难
本班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太高,可能在计算中花费的时间较多,且算得不准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过程,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性,体会用正确的数学思想分析解决营养搭配中的问题,并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营养配餐活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食谱的合理性。
难点:能联系实际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
基本信息
课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营养配餐》
作者及工作单位 容县石头镇务底中心小学 梁英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数学与体育》第3节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呈现我国运动员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入营养配餐的活动,并提供一些营养成分的小资料,让学生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中与健康相关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健康意识、合理均衡的饮食习惯产生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一、已有的学习经验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具备了百分数的计算能力和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可能的学习困难
本班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太高,可能在计算中花费的时间较多,且算得不准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过程,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性,体会用正确的数学思想分析解决营养搭配中的问题,并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营养配餐活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食谱的合理性。
难点:能联系实际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
第2篇:小学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与体育营养配餐营养配餐
营养配餐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过程,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2.通过营养配餐的活动,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营养成分和营养配餐的资料。
2.说一说你看过这些资料后有什么收获。
3.食品的营养成分很多,我们只是讨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种成分,它们是人们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
4.出示我国运动员在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
师: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有关营养配餐方面的问题。(出示课题)
二、设计与展示。
1.根据书中提供的小资料,自己设计一份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的午饭。
2.请四个学生(有代表性的)展示自己设计的午饭,并简要说明设计的理由。
3.老师小结。
三、练习。
1.完成“试一试”。请两到三名同学说明理由。
2.完成“算一算”。
(1)学生根据小资料,计算并填到表上。
(2)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3)集体订正。
3、帮小明重新设计一份午饭。
四、布置作业:
查查有关资料,为爸爸妈妈设计一份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晚饭。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做一顿这样的晚饭。
第3篇:六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
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课教案
小寨小学 阿怀梅
一、复习内容: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复习目标 :
1、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
2、能准确找出数量关系。
3、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 :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系。
四、复习难点 :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复习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们已经对分数乘法进行了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
如果想求出吃了多少千克,要分哪几步去思考?怎样分析这道题?(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2)找出数量关系。(3)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三)、重点复习、强
第4篇: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
一、情景导入
口答算式与结果,根据哪个公式来列式的?
谈话: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它的周长是多少?我们会用到那个公式? 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口答:求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d=4cm c= s= • C=πd
=3.14×
4=12.56(cm)
• S=πr²
=3.14×2×
2=12.56(cm)
二、互动新授
出示教材P11例2分析圆柱体的侧面积 总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__长方_____形 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又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看图总结: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
第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1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
第6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土门关小学 寇占德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57页题: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示主题图)。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吧,来说说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气候转凉了,要加强锻炼才能有个健康强健的身体。看图,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出示数学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屏示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提问学生,板书:28+17 1
第7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执教:林仕忠
时间:2012.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57页题: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示主题图)。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吧,来说说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气候转凉了,要加强锻炼才能有个健康强健的身体。看图,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出示数学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屏示问题。)
二、探索加
第8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