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观大唐玄奘有感
观大唐玄奘有感
中国人最熟悉的唐朝年间的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终于被霍建起导演拍成了一部完整的电影《大唐玄奘》,高僧玄奘历时19年,不畏艰难险阻,一路向西,终于到天竺取回了真经。这部电影不仅在故事上还原了历史,霍建起导演还不惜重工,不怕车马劳顿,进行了实景拍摄,茫茫大漠和印度的异域风光令人耳目一新。并且在角色塑造和人物造型上,为贴合史实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高僧玄奘由黄晓明饰演,黄晓明本就是小麦肤色,搭配上僧袍,俨然一副真的高僧形象。在片中他是一个一心去西天取经,并无二心的“死心眼”僧人,在旅途中历经磨难,重重阻碍,可他丝毫没有畏惧,把每一个情节应有的情绪都表达得准确到位,富有感染力,也让观者容易与之共情。可以说这一次黄晓明的表演是值得点赞的。
全片最为感动之处是高僧玄奘在最后一次磨难的时候,生命危在旦夕,识途的老马就仿若通人性一样,它可能记得这个主人在自己濒临死亡的时候还喂它水喝,老马就像是懂得感恩的人,在玄奘倒地不起的时候,老马迅速趴下,引导僧人玄奘爬上他的马背,载着他找到了那个湖。找到水源的那一刻,玄奘开心的`跳入水中。可以说黄晓明的演技确实不赖,把一个人物从绝境到久旱逢甘霖的过程中应该有的表现演活了。
都说天时、地利、人和,玄奘是幸运的,虽然一路上经历各种磨难并且数次命悬一线,但每一次在将死之时,都会遇到幸运,先是遇到木叉法师,但木叉法师最后败给了玄奘的修行;之后又遇到驻守西域边陲烽火台的孤独大将王祥,玄奘帮其解了心结,于是他将玄奘放走;后来又遇到了瓜州太守李昌,从相信玄奘再到敬佩玄奘,最后冒死讲玄奘放走。这都是玄奘一路上遇到的贵人。更令人感慨的是,在没水喝、人马都将死的时候,茫茫大漠居然下起了一场阵雨,这一场及时雨再次救了玄奘的命。所有的这些命中注定的事件,都说明了僧人玄奘确实得到了天时和地利。最后的人和,全因玄奘这个僧人内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无论遭遇了什么,他都从未想过要放弃,哪怕是去死,他也没有想过要回头。就是因为这样坚不可摧并且常人不可及的信念,助力玄奘完成了这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片中很多有关佛学的知识都很有道理,有关人生,也有关人心。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参悟不到的道理,但玄奘在取经的漫长19年中都已经参悟了。比如人们经常说起的“念念不忘”,念是念顷,佛学中表示是很短的时间,在片中高僧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做所谓的“一念之间”。在这样种种的道理中玄奘最后参悟了自己的一生。
而他所认为的他的一生,就是为取经而生。历经19年,取回真经,并且不顾昼夜的把经书翻译成汉文,最后编纂成册,为后人学习和参悟,整个过程都是他所喜欢的,向往的,想要做的事情,这就是高僧玄奘人生的意义。他的人生真谛或者说他向往的极乐世界就在于此。
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艰难险阻和苦难的电影,看过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最想感慨的就是,每个人存活于世一定要有一个目标,那个目标会让你想要往前走,让你敢于与一切邪恶力量作对,战胜他人,也要战胜自己,最后才能到达自己的极乐世界。
第2篇:观《大唐玄奘》有感:一段苦旅,一盏心灯
观《大唐玄奘》有感:一段苦旅,一盏心灯
前几日和琰琰去看奇幻森林时偶然看到电影城贴出了《大唐玄奘》的电影海报,心头为之一震……终于有人把玄奘拍成电影了!相较于西游记中那个家喻户晓的唐僧,玄奘其人其事的细节却不见得有多少人知晓,也许碍于宗教的神秘,也许碍于细细研读的耐心,但我有缘在高三时结识一个真实的玄奘,冥冥之中似是注定,玄奘对目标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了我,心底里我也将这位千年前的苦行者奉为心中的偶像。
初闻玄奘真人真事拜央视《百家讲坛》所赐。高三的中午几乎都在奶奶家度过,那是在紧张中抽出一缕闲暇的时光。当时的百家讲坛正在播放钱文忠老师的“玄奘西游记”,一段介绍使我兴趣大增,竞一集一集的追完了。看完之后偶在书店看到“玄奘西游记”书籍也有出版,便立即解囊。那时的长安城、碎叶城、边塞五烽燧、那烂陀寺这些熟悉的地名张口就开,一个又一个复杂的古印度地名也脱口而出,出于对玄奘这神秘旅途的喜爱。玄奘神秘的身世,偷渡出关的勇气,独自面对大漠的挣扎,西域遇险的心惊,佛国求法的刻苦,以及辩经会上的力压群雄……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太着迷了,《玄奘西游记》的印刷也不同于其他读物有着独特的墨香,它成了我每晚复习前驰骋思想的良刊。在玄奘西行路上还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唐朝边塞的守将被玄奘的决心打动,网开一面放行玄奘的豁然;野马泉识途老马驮载玄奘的万物有灵;玄奘一路上几个或有成绩或入世还俗的徒儿;西域城邦的领主、突厥部落的可汗、印度佛国的国王,他们尽管坐拥权利拥有巨大的财富,但面对玄奘,一个诚心诚意的求法者,一方面被他虔诚的信仰打动,更多的则是为他强大的'人格所折服,鸠摩罗王、日逐王……如果没有玄奘的记录,这两位古印度帝王的故事又会缺失很多……
“路在脚下、勿忘初心”是这次观影后我最大的体会……别人好意的劝阻、自然环境的极端、高昌王盛情的挽留、佛国理想的氛围这些或美轮美奂或艰苦卓绝的情况都没有阻挡玄奘的初心,尽管也曾动摇过,但勿忘初心坚持自己最终也必将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玄奘的努力下百部汉经翻译出炉在中国宗教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玄奘这样的无畏、坚持的精神不也是非常可贵的吗?
我有幸三临大雁塔,曾独自流连于玄奘翻译佛经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熙攘的人群取代了沙沙的笔声,但雨中的清净恢复了这里的清幽,一花一世界……雨中的我感悟到水正是佛家智慧的体现,雨也在玄奘最艰苦的沙漠之行中给他启智,延续生命,这一定就是佛对我的点化吧……大雁塔前广场上依然伫立着玄奘的雕塑,常有市民供养的鲜花在他的脚下。从正面看玄奘手持锡杖诵经念法,从侧面看大师脚步稳健心无旁骛,我在玄奘的雕像下伫立良久,每每见到依旧肃然起敬,给挚爱诉说着我与玄奘之间奇妙的故事……
第3篇:观玄奘大师有感
作业:观《玄奘大师》有感
班级:中文系2010级广电班姓名:邱洁学号:201001110
1小时候看过西游记,那时候只觉的西游记好看,真的以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打妖怪的故事,对电视剧中孙悟空营救师傅的片段记忆犹新,但是对最后去的西经的结果记忆就不是很深刻,当然更加不知道其中的寓意是什么。虽然大了之后知道这个都是虚构的故事,但是对于玄奘还不是很了解,在课上看了《玄奘大师》这部纪录片,才学习到了玄奘西行的一些曲折的故事,才感觉到玄奘的艰难。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从玄奘的人生中学到了很多哲理,对于现在生活中的我们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首先,信念。虽然我不信佛教,也不相信其他的宗教,但是不管信不信仰宗教,人们心中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信念,并且因为有了这个信念作为支撑,才能成就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例如,玄奘历经
第4篇:《大唐玄奘》观后感
《大唐玄奘》观后感
在我小时候的寒暑假里,《西游记》被反复播放,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些70后。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故事,完全是另一种传奇。他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徒弟一路护送,也没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傍身,独自一人,从长安出发,经历19载,穿越110多个小国,行程5万余公里,到达古印度求取佛法。
《大唐玄奘》这部电影,还原了历史上玄奘的这段求学之路,这段“一念执著”而成就的伟大旅程呈现在我们面前。看完影片才知道,玄奘离开长安时,并没有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首肯,最终他排除千难万险,取得真经,才得到皇帝以及民众的认可
影片以一个人物——玄奘,一件事——取经而展开,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承受的,展现的是玄奘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纯粹的信仰。在我看来玄奘是一个“一根筋”的人,《大唐玄奘
第5篇:大唐玄奘观后感
大唐玄奘观后感
“ 既已西来 誓不东去 ”—— 这是《大唐玄奘》中的一句台词。
没有大唐皇帝“御弟”的西行通牒,没有会法术神通的三个徒弟,没有暧昧缠绵的儿女情长,没有想吃”唐僧肉”的百变妖精,甚至连一句接地气的现代台词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什么亮点和噱头都没有的电影,看得我和军师泪眼婆娑,感慨万千。
我不懂拍摄手法,我只知道从来没见过那么美的'航拍,茫茫大漠中一位孤独的行者和一串长长的脚印;我不懂经营,我只知道这样一部脱胎于史实经过多位佛门大德严格把关的电影,从拍摄伊始就注定了没笑点没噱头没多少人看,今天四个人包场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我不懂演技,我只知道黄晓明真的在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揣摩、还原玄奘大师传奇的一生,我不是他的粉丝,但在我看来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到的他演技的巅峰。
1300多年前
第6篇:大唐玄奘经典台词
大唐玄奘经典台词
1、施主,我们前后走了一路,何不同行。
2、老衲以为你就不用前去了。
3、我是僧人!
4、大小二乘的区别,你能阐述吗?
5、那烂陀,我来了。
6、弟子虽然人在长安,心早已在西行的路上。
7、佛法并无高低之分,所谓大乘小乘无非是求佛的.因缘及方便。
8、在这一刻,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消逝了。
9、贫僧既已西来,即便死于途中绝不后悔。
10、那烂陀,终于走进了心中的圣殿。
11、西去佛国,谈何容易,本官劝你,还是东还长安吧!
12、身临其境,仿佛见到了佛陀。
13、那一刻真让人激动而兴奋。
14、玄奘为求法西行只可日日坚强,不可中途而止。
15、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
16、同是一座烽燧,你看它如监牢,贫僧饥渴走了三百多里,到这儿有饭吃有水喝,倒把它看作是救命之地。
17、我是在梦中去西
第7篇:《大唐玄奘》 观后感
《大唐玄奘》 观后感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赶上末班车,邀友人到电影院看大唐玄奘。
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
第8篇:《大唐玄奘》观后感
《大唐玄奘》观后感
多年前,在百家讲坛看了钱文忠老师的《玄奘西游记》,对玄奘这人物很是崇拜,当时就幻想着能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结果《大唐玄奘》上映了,而我当然是要去看的。
客观的说,这部电影没有拍出应有的高度,对于玄奘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于佛学这样一个深奥的题材,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还有演员都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整个电影拍得太过表面化,太过肤浅!
首先,导演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拍摄手法来表现这个故事。从影片开始起,我就感觉导演一直处于纠结之中,到底是重叙事,还是重意境?到底是要侧重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是着重于人物的精神世界?在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这是必须要作出抉择的问题,但导演两边都不舍得,以至于两边都处理的很生硬。一会来段商业色彩的打戏,一会又突然切换到两个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