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暖泉小学
杨婷婷
【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描绘的是一幅和谐、自然、独特而又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在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瞧”见房前别有风趣的瓜架、依时令顺序开放的鲜花和屋后绿绿的竹笋,可以“瞧”见觅食的鸡鸭,还可以“瞧”见乡下人家悠然自得地吃饭,天高地阔地聊家长里短,晚上纺织娘不时传来美妙的歌声······亲切和谐的画面、优美的语句引领着我们的感官,如身临其境,流连其间。本文条理清晰,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在句子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乡下人家充满诗意和趣味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勤劳、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说学情】
对于我们这的农村孩子来说,文中描述的画面再熟悉不过了,也可能因为太常见,反而没了多大兴致。教师应努力的目标就是尽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品读感受、想象及朗读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这种情绪的产生,我要求学生来次体验调查活动,并用表格记录下来,最后写成材料进行交流。这为学好本课奠定的基础。【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标新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情,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通过想象,读出画面; 配乐美读,积累语句。
2、深入句子字词中,品读感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劳动人民的勤劳。这是本文的重点。
3、学习作者善于抓住乡下最平凡的事物进行描写,学习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等。这是本文的难点。【说教法学法】
本课首先用视频播放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课堂上,由视频中的山水风光,花草树木转移到文本内容的学习上来。带着这样的期盼,以第一自然段为学习的范例,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独特美之余,还收获了描写事物的特点的方法和对比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情感朗读。
接下来的学习主要就靠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探索了。按照前面学得的方法,品词析句,并简单批注,共享成果。在理解和学有所获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练笔等方面的训练。【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老师问,这里是海南省乡下的一处风景,鼓励学生说说给人留下来的印象。联系本文老师再问:作者也用一句话来形容乡下人家,哪一句?关键词是什么。文字即另外一种形式的画,懂得欣赏这中别样的画。(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的第一节课,又是一篇描写风景的文章,在课堂开始时,谈话导入恐怕难以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在学生脑海中难以形成画面。于是,以直观的音像资料导入应该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闭眼想象。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重视从文本中获得的初步感受,这样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下来,就深入其中字里行间,抓住“别有兴趣”一词,结合片段中描绘的事物及景象,理解词意,想象画面,再趁热打铁,将学到的新词语进行运用练习。除此之外,对比的写作手法更突出了农家瓜藤的可爱,鼓励学生发现这一写法,交流其妙处,意在将此渗透到写作中去。
(设计意图:第一自然段描写的是瓜架,围绕它具体描写了瓜、藤、叶,将其颜色、形态、动作刻画地细腻而又别有风趣。这段也是学生对乡下人家留下的初步印象,这成为走进乡下人家的第一步,成败在此一举。因此,我借助范读,学生闭眼想象,抓住这“别有风趣”的风光,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感受并学习对比写法的好处。)
(三)自学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画画感兴趣的句子,把想到的或感受到的简要写写。
在共同学习了第一自然之后,教师采取放手的教学手段,将第二自然段作为学生练习和发现的目标,要求学生试着自学第二自然段,教师及时提供各种花期的相关资料,促成脑海中画面的形成,并有所感受,有所发现。通过全班交流得知:乡下漂亮的花和绿绿的竹也是一道农家独特的风景线。
2、学习修辞手法:“在这段中,老师还发现了有些句子十分生动有趣。你发现了吗?”(学生读句子)
通过品读“探出头”,感受用词的生动。用词生动形象是本课句子突出的特点,将农家的鸡鸭、纺织娘等事物形容的“别有风趣”。这些形象的句子的学习与积累有助于学生写作方面的提高。
3、配乐想象美读。学生对文本有了理解和感触后,美读既是欣 赏,又是积累,更是对语感的培养。
(设计意图:这个自然段接着描述了乡下常年弥漫着花的芬芳、浪漫气息,还有生机勃勃的绿竹陪伴左右,优美的风光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趁热打铁,将第一自然段进行详细地学习之后,通过自读,学生学习和想象的兴趣更浓,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文字中散发的魅力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四)自读自悟
“我们刚刚看到的乡下风光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哪些风光等着大家呢?还有哪些生动有趣的句子等着大家去细细品味呢?”
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结合文本剩余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本班学情,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前两段的学生中,学生已积累了不少学习的经验,已经有了跃跃欲试的愿望,如果教师再讲下去,不仅打击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教学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段要求学生从两方面指引学生自学的方向,那就是继续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继续学习有趣生动的描写方式。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划句子,写感受后,全班同学交流所得,享受更多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了接下来的教学手段,采取“放”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运用个性读法,运用之前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学生因有所得而越发积极主动。)
(五)课后总结
1、你觉得这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也是很独特、迷人呢?
2、在冬季,乡下可能有哪些事物呢?它们又是怎样的?学生口语练习。
3、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知识运用、口语交际的平台,知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获得掌握,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是运用,并将课内转向了课外生活,活学活用。鼓励学生掌握写作顺序、用词技巧、清楚表达等。)
(六)作业布置
1、选做题:
(1)乡下人家在冬季还有哪些特殊而迷人的风光呢?大胆想象,续写文章。
(2)你的家乡又是怎样的呢?快来介绍给我们听吧!(大家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按一定的顺序,生动地描述家乡的风光。)
2、课后第三题:抄写形象生动的语句于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注重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一个诉说和展现自我水平的平台,在练习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说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叶
“ 青、红、长、绿” 花、竹、笋
“成群、探出头”
鸡、鸭
“率领、耸、大踏步、游戏” 纺织娘
“唱歌” 人们
“天高地阔”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呈现了具体的景物、相关的生动的词语,和本课的中心词。意在指导学生抓住平凡的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着运用修辞手法,表现了农家风光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的特点,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样清楚的呈现,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模仿。)
独特 迷人
自然 和谐
第2篇:乡下人家说课稿
文随心动
情由景生
——《乡下人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
一、说教材,解读乡里风情。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脉络的的整体把握,体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审美、评价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初步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喜爱。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这节课的重点是:
重点:是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读通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初步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喜爱。
二、选教法,关注学生发展。
教学中,通过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仔细分析,含英咀华,想像图景,移情体验,还原作者心声,风景原貌,实现既“活”又“实”的语文新课堂有效教学,全面发展学生。
三、定学法,适合年段特点。
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找出描写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句子,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朗读来传情达意,初步习得表达方法。
四、设流程,感受乡村美景。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乡村生活的资料并预习课文。
(一)、创设情景,感受乡音。
多媒体播放虫鸣的声音。
让学生猜一猜,声音中有谁在歌唱?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纺织娘也是大自然中善于歌唱的高手。并相机用多媒体出示“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在学生品读了这句子后,问: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在哪儿听到是最习以为常的吗?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乡村、农村、乡下等。我相机引出本课课题:乡下人家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乡下人家最习以为常的虫鸣,激发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兴趣,也为课文第六自然段”月夜虫鸣“的画面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要求把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读正确;第二步:检查学生自认字词的情况,学生易认写错的字用多媒体出示:饰、冠、觅、瞧、耸、巢,教师相机指导渗透识字的方法;第三步:学生正确认读文中词语,多媒体出示:棚架、装饰、风趣、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倘若、捣衣、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第四步:做猜词游戏,提高学生掌握词语的能力。第五步:让学生通过读书,根据自测题自评读书到了哪一个台阶?多媒体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读后订正,意在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做到“扎扎实实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
(三)、读通课文,欣赏乡景。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其他学生根据所读内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并板书:瓜藤满架;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并板书:鲜花开放、绿竹浓阴、春笋出土;从中理解芍药是春季开的,凤仙和鸡冠花是夏季开的,大丽菊则在秋季开。这些花按着季节依次开放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读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并板书:鸡鸭觅食;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并板书:晚饭飘香;读第六自然段引导归纳:月夜虫鸣。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读板书的小诗。接着老师抒情地说:“从房前走到屋后,从春季看到秋季,都有不一样的景。”并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再次读小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多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声音唤醒学生的听觉;用插图写小诗的形式,唤醒学生的视觉;用写一写感受,唤醒学生的感觉。)
(四)、整体回顾,激发乡情。
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引导学生用板书内容说话)
接着老师说:做为身在异国他乡的杰出书法家陈醉云先生,看到家乡如此的美景怎么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我通过小结出示文章的中心句深化和丰富文章内容,完成整个课堂的知识框架的建构。)
五、说板书,浓缩文本精华。
乡下人家
瓜藤满架
鲜花盛开
21、乡下人家
绿竹浓阴
独特
春笋破土
迷人
鸡鸭觅食
晚饭飘香
月夜虫鸣
这一板书的设计既简洁明了,又突出了重点。
六、说反思,教学相长同发展。
这堂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以情为线,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结合。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教学相长,共谋发展。
潭东镇桥兰小学
钟思思
第3篇: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5、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相交的叙述方法。
2、体会作者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四、教学提示:
以图释文,边读边想画面;以读促悟,畅谈乡下美景。
五、教学准备:
乡下风光图、
第4篇: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下人家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说课稿 篇1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
第5篇:乡下人家说课稿原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该文是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抓住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恬静祥和的农家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了乡下人家的勤劳淳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目标
根据四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在初步了解文章描写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结构,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联系课文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所描绘的各处景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味、感悟语言文字的使用,描写用词的精当。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体
第6篇:乡下人家说课稿11篇
乡下人家说课稿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下人家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下人家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结合《语文课标》提出的要求和本课的内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运用多种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第7篇:乡下人家说课稿(推荐)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乡下人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书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句子含义等,以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
(1)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