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旅夜书怀》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鉴赏】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
颈联二句,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第五句自谦,实乃自负。说名岂因文章而着,与作者另一首赠严武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之句同慨。第六句自解,实乃牢骚。说自己失去官职是因为既老且病,似乎婉转自恨,其实是恨世。真正的情况是与时与事多忤。此意不直接说出,显得悲愤更深。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着,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说得颇为中肯,可参考。
末联即景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自问自答,老怀悲凉之状愈加突出。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这个比喻,与开篇的自白首尾相顾。“一沙鸥”呼应“独夜舟”,抒情主人公孤独流浪的形象完全凸现出来了
第2篇: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鉴赏】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
颈联二句,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第五句自谦,实乃自负。说名岂因文章而著,与作者另一首赠严武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之句同慨。第六句自解,实乃牢骚。说自己失去官职是因为既老且病,似乎婉转自恨,其实是恨世。真正的情况是与时与事多忤。此意不直接说出,显得悲愤更深。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说得颇为中肯,可参考。
末联即景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自问自答,老怀悲凉之状愈加突出。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这个比喻,与开篇的自白首尾相顾。“一沙鸥”呼应“独夜舟”,抒情主人公孤独流浪的形象完全凸现出来了
第3篇: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
第4篇:《旅夜书怀》赏析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桅
第5篇: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赏析(共10篇)由网友 “Dexter”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旅夜书怀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赏析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
第6篇:旅夜书怀的原文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的原文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