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4 08:19: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

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5、激发对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

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难点:

1、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2、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和《华罗庚》这两篇传记,在作者和传主的民族上来说他们都是中国人,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外国人与中国人有那些不同?(同学们说出中外人们各方面的不同)同学们说得不错,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无论作者和传主都是西方人。对了,就是这篇《罗曼罗兰》(节选)。我们就具体的从这篇课文来看一下在传记的写作上中外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以小说和传记见长,小说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有《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小说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

(三)传主介绍:

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四)课文分析:

1、文章是罗曼罗兰传的节选,那么节选的.是他人生里程当中的那一部分呢?

明确:截取了他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生活历程。

2、综观全文,一共讲述了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哪些方面呢?

明确:高师教育特点;他的学习情况;与朋友的交往;对偶像的崇拜;创作情况。

3、高师教育有何特点?在书本上找出来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明确:A、这里的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的体会历史生活。(与世隔绝)

B、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的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有效方法)

C、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要求严格)

D、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全面发展)

E、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成果突出)

4、这个高师教育最终对罗曼罗兰的影响是什么?

明确:使他成为了法国甚至世界著名的学者。

5、他学习的情况如何?

明确:A、选择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

B、心于文化史中

C、对一切学科都感兴趣,如饥似渴地吞着精神世界所有的清泉。

6、选择历史和地理对他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使他获得较大的思想自由,对他后来的发展有决定的作用。他建立了自己的基本历史观,一种发展的历史观,以此来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和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

7、解“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这句话?

明确:昨天、今天和明天意味着一个生动的本体、统一体,这样看待才会高瞻远瞩!

8、他与那些人交往?他们的思想如何?在书本上找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

a)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境界。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b)他们对人生充满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有极其严肃的理解。

c)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d)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他们迷恋莎士比亚,他们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尔斯泰倾注了倾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生的偶像。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为人民而创作。

9、罗曼罗兰年轻时也“追星”,但他的“追星”和现在不少的年轻人的“追星”有什么不同?

明确:从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作答。

10、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有哪些?

明确:许多短篇习作

诗和音乐

令人惊讶的文献

构思着的:一部巨著-叶卡特林娜梅奇契宫廷的文化史

一部长篇小说-受生活折磨的真正艺术家的传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萌芽)

11、从文中找出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

明确:A、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B、莎士比亚对他的影响,引用了他自己写的材料,“莎士比亚是他的上帝,同样也是我的上帝”,突出了对于莎士比亚的迷恋。

C、通过写他对于托尔斯泰的崇拜,突出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正像认识到的:英雄不是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奋斗,不是为了一项成果而奋斗,而是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

D、作者引用了很多材料,其中有“永远也没有向人展示

第2篇: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

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和汲取人生的教益;

3、学习传记文体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精神和人生的教益。

三、教学难点:传记文体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和《华罗庚》这两篇传记,在作者和传主的民族上来说他们都是中国人,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外国人与中国人有那些不同?(同学们说出中外人们各方面的不同)

同学们说得不错,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无论作者和传主都是西方人。对了,就是这篇《罗曼罗兰》(节选)。我们就具体的从这篇课文来看一下在传记的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板书题目和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

1、作者介绍:

(1)生平: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自幼喜好文学作品。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

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在巴西与妻子双双自杀。

(2)作品:茨威格擅长写小说和人物传记。代表作有:

A、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B、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对心理学和佛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2、传主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

他的童年沉闷忧郁,这使他很早就向书本寻求乐趣。14岁时,进入巴黎圣路一中学理科班。

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去法国考古学校当了两年研究生,是罗马法国文学院的杰出才子。

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讲授美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

在20世纪头一个10年连续写了三部“英雄”传记:1903年的《贝多芬传》,1906年的《米开朗琪罗传》,1911年《托尔斯泰传》。

1903-1913年,完成了使他名垂史册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1913年,法兰西学院颁予他最高文学奖。

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8年10月,受聘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22-1933创作长篇小说《母与子》。1942年发表《甘地传》。1938年回故乡,写《回忆录》。

1944年12月30日,逝世于克拉姆西。早期创作的剧本有:《圣路易》、《群狼》、《理性的胜利》。

3、课文分析:

(1)整体把握全文。

1)文章是罗曼罗兰传的节选,那么节选的是他人生里程当中的那一部分呢?

明确:截取了他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生活历程。

2)综观全文,一共讲述了有关于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哪些方面的情况呢?

明确:A、高师教育特点;

B、他的学习情况;

C、与朋友的交往;

D、对偶像的崇拜;

E、创作情况。

(2)逐段分析课文内容。

1)高师教育有何特点?在书本上找出来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明确:A、这里的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的体会历史生活。(与世隔绝)

B、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的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有效方法)

C、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要求严格)

D、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全面发展)

E、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成果突出)

2)这个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自然段:选择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

影响:①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

②具有活跃历史的特殊才能;

③获得善于剖析现代文化的本领。

第三自然段: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影响:产生新的思想境界,激发着奔放的热情和增进着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

第四自然段:对莎士比亚的崇拜。

影响:①成为他们建立长久友谊的原动力;

②崇拜并学习伟人的思想执着于自己的信念。

第五自然段:托尔斯泰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影响:找到自我。

第六自然段:学习与创作。

影响:形成初步的自由世界观。

总的影响:成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之一。

4、合作与探讨:从文中找出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

明确:A、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第三自然段)

B、莎士比亚对他的影响,引用了他自己写的材料,“莎士比亚是他的上帝,同样也是我的上帝”,突出了对于莎士比亚的迷恋。(第四自然段)

C、通过写他对于托尔斯泰的崇拜,突出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正像认识到的:英雄不是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奋斗,不是为了一项成果而奋斗,而是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第五自然段)

D、作者引用了很多材料,其中有“永远也没有向人展示”的,有“据他的一个朋友说”的用以评述他“上学时期的创作”,评述斯宾诺莎的那种柔和的精神光辉永远照亮他的心。(第六自然段)

5、拓展探究:

(1)你认为罗曼罗兰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哪些最值得你学习?

明确:文中所提到的品质有如下:

①追求自由的思想;

②富于奔放的热情;

③执着与自己的信念;

④崇拜并学习伟人的思想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⑤勤奋努力学习;

⑥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坚持努力等。

(只要学生提及任何一点并言之有理都是正确的。注意突出“最值得”。题目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自由发挥和表现的机会。)

(2)与前面两篇传记作比较,你认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布衣总统”孙中山》是用“以小见大”方法,通过描述孙中山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华罗庚》则是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本文的写法却有如下两点不同之处:

①介绍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优秀人物。从一个心理学家的家度剖析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真正向读者展示了进入这些精神巨人的内心世界的道路。

②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

6、课外作业:阅读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梗概,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7、板书设计:

罗曼罗兰

一、高师教育特点:①与世隔绝;②有效方法;

③要求严格;④全面发展;

⑤成果突出。

二、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课件演示)

第3篇:《罗曼罗兰》(节选)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

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5、激发对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

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难点:

1、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2、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罗曼罗兰(节选)(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世界闻名。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二、题释: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荣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词语:

勃艮(gèn或gěn)第喧嚣斯宾诺莎能言善辩

名噪一时炯炯(jiǒng)发亮供人消遣(qiǎn)混沌(hùndùn)

※补充词解:

炯炯:光明,明亮。如目光炯炯。

名噪一时:一段时间内名声显赫。

四、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几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一)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的特点。

(二)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1、他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罗曼罗兰》教案

目标要点学法

知识与能力:把握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习、生活情况,理解其知识渊博、富于热情、倾心英雄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从高师教育特点,罗兰交往的朋友、喜好几方面来把握形象。

情感与态度:做一位理想主义者,热情洋溢,倾心英雄。

识记理解积累

字音:勃艮(gèn)第 避(bì)免 普利塔涅(niè) 邸(dǐ)宅

 白皙(xī)混(hùn)沌(dùn)

字形:喧嚣-寒暄-煊赫-渲染-宣泄 白皙-哲理

 逻辑-缉拿-箕踞-戢怒-编辑-舟楫幽居-优游-悠闲

 消遣-缱绻-谴责 思辨-争辩-花瓣-辫子

字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混沌: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邸宅:第宅,府第。

导读剖析领悟

走进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3、评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摧毁青年男女的爱情的罪恶。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三、过程方法

品读法、讨论法

四、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

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听屠洪刚的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教学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和体味。

教学难点: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新诗鉴赏方法。

教学设想:

一.回顾离别诗作,引出《再别康桥》

古来痛苦之事莫过于死别,恰如归有光的三番丧亲,林觉民的就义别妻;死的别离纵是无奈,也只得坦然接受,而生的分离更令人黯然伤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此去经年,纵是良辰美景虚设,更与何人说”的凄清。

古人对于离别有着深深的体会与情思,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板书:再别康桥)

二.知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华罗庚》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结构的写法。

2、能够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主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华罗庚的人物传记,作者是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象《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众所周知,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除此之外,同学们对华罗庚的了解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比如,将统筹方法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就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什么叫统筹方法呢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