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小练笔(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4 08:15: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点面结合小练笔(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点面结合法

2、能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教学准备:

请学生提前观察课间活动、或春天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捕鱼的方法,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到一点,继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一、 读《燕子专列》点面结合部分,总结什么叫点面结合

1、生读,思考:两个段落分别描写了谁

抽生答

2、只看第一段,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居民是怎样具体地救护燕子的,所以作者选择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小姑娘贝蒂具体地写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一个小姑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它人了。瑞士居民的博大爱心和崇高品质就跃然纸上了。

我们就把这样的写大面积的人物的概括性描写叫面的描写,具体的写一个人的详细描写叫点的描写,既有点又有面的描写叫点面结合的描写。点面结合经常用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中,可以更全面更详尽地描写对象。

二、运用一:上周三我们写了体验作文《用左手写字》,下面是两个同学的作文片断,请同学们看一看:

片断一: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用左手”下面一个声音就喊起来:“用左手摸!”老师转过身来,笑了一笑,又转过身去,在后面添上了两个字“写字”。(白露露)

片断二:终于写完了,我把字拿起来一看,不禁吓了一跳:天啊,这是我写的字吗?歪歪扭扭的,横不像横,竖不像竖。(文丹)

1、引1:这一个片断是面的描写还是点的描写?

2、引2:怎么加上面的描写把大家刚看到用左手写字的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上周三的情景。

3、抽生交流。

片断二的练习同上。

三、运用二:以课间排球训练为描写对象写点面结合的片断

以春景为描写对象写一个点面结合的片断

要求:二选一,给2分钟时间准备,抽生交流,后写下来

第2篇:《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四)课堂作业

原创

第3篇: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观潮》(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估算(二年级)(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学习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P45-46估算。

学习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1.出示电话机图。问: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电话机的价格吗?(请几生交流,师作必要的提醒)出示价格。

2.出示取暖器图。问:它的价格接近(板书:接近)300元,你觉得它的准确价格可能会是多少元?(同学们发言),出示价格。

3.师:妈妈准备买一部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300元够吗?

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出示课题)

那么你能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几百元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统计(二年级)(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92-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统计(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页统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情感目标:

1.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图片二张,课件。

学生:相关题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是谁呀?(出示课件:小鹿站在一座房子的前面。)你们听,小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青山不老(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感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点面结合小练笔(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点面结合小练笔(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