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冰阅读及答案参考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4 08:13: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气冰阅读及答案参考

气冰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8、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参考答案:

7、【参考答案】B(重点在对危险一词的把握。 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而不是气冰本身是双刃剑。)

8、【参考答案】A (B 选项将文中的假设情况偷换成现实信息,C选项假设错误,不符合原文第四小节的表述,D选项中,气冰的开采困难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这一表述错误应是由气冰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9、【参考答案】D(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不符合原文表述,正确应为气冰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还不成熟,这一点可从第四小节的第一句话得到信息。)

第2篇:《气冰》阅读答案

《气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 “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 “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8、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第3篇: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条理性极强的说明文,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气冰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气冰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冰湖》阅读及答案

《冰湖》阅读及答案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4)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琢冰阅读及答案

琢冰阅读及答案

琢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实际。

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被以衣裳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气冰阅读及答案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冰阅读及答案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