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读书笔记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下面是关于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读书笔记的内容,欢迎阅读!
《傲慢与偏见》的读书笔记一:
原型批评又叫神话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流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侧重于将泛文化内容纳入文学批评中进行研究。原型批评的价值在于利用人类学和心理学所构建的坐标系,来阐述世界文学象征体系的普遍性和审美意而且原型批评克服了其他一些文学批评在宏观上的不帮助我们从一个全面的、宏观的视角来理解文学作品义足的内涵,发掘作品中的文化底蕴。
《灰姑娘》的故事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在童年时期,伴随着我们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感染着每一个幼稚纯洁的心灵。“灰姑娘”最让人着迷的部分就在于它以爱情的名义打破了阶层和经济地位,实现了女性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在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文学中,“灰姑娘”的故事都有其表现,“灰姑娘情结”也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聪明、智慧,充满人格魅力。虽然家里还算有点财产,但因为女孩没继承权,所以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几乎是没有财产的。她们生活在伦敦五十英里以外的赫特福郡,没有社会地位,但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有权有势的贵族子弟达西的爱。当然,这份爱的获得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种种波折,在消除了她和达西之间存有的偏见之后,二人深深相爱,伊丽莎白从浪博恩入住彭伯里庄园,从一个原本将要面临被剥夺所有财产的“灰姑娘”一跃成为了彭伯里庄园的女主人,从此获得了幸福理想的爱情与婚姻。伊丽莎白通过和贵族子弟达西相爱,使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这是“灰姑娘”故事的一个再现,正如弗莱所说的原型是反复在文学中出现的神话。
奥斯汀对伊丽莎白的刻画,正是运用了“灰姑娘”的母体原型,从整体上遵循了“灰姑娘”故事的浪漫模式,因而她具备了“灰姑娘”故事原型的特点:首先,同“灰姑娘”一样,伊丽莎白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属于中产阶级,倘若没有合适的婚姻对象,父亲过世后极有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因为在《傲慢与偏见》所描述的时代中,大多数中产阶级女性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严格约束和控制,没有独立人格与社会地位;并且只有男性才具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其次,母爱的缺失和父爱的形同虚设。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生母早逝、备受继母虐待,其母爱是缺失的;而其父亲自始至终都未出场,可谓形同虚设。然而伊丽莎白健在的母亲喜怒无常,不学无术,使得伊丽莎白经常为其母亲的无礼汗颜,母亲的这种性格对于伊丽莎白产生消极的影响。父亲虽有智慧,却沉迷乡间景色和读书,父亲的智慧没有用于子女的教导。第三,经历种种波折,风雨过后终见彩虹。与“灰姑娘”类似,伊丽莎白美丽而倔强,拥有独立自主的个性,深深吸引着达西,但是在与达西互相倾心之前也历尽千辛万苦,慢慢褪去起初的傲慢和偏见,在面对凯瑟琳夫人权势的威胁始终不屈不挠,最终获得幸福和真挚的爱情。
灰姑娘”的传说作为一种神话原型,是不断被重复和超越的。因为“文艺是在不断地突破原型而又终归要受制于原型中演化的”。“原型的传承与突破 , 是文艺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规律性现象。一方面,原型的反复性昭示着人们对于某些永恒主题、某些终极问题的关注 ; 另一方面,人类的文艺又是在不断地试图超越原型模式 ; 以满足人的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同样奥斯丁的作品也不是对“灰姑娘”原型的简单模仿和承传,而是继承中有创新和发展。比之童话中粗笔勾勒的辛德瑞拉 , 奥斯丁的女主人公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
《傲慢与偏见》的读书笔记二:
“有钱的单身汉必定想要娶亲,这条真理无人不晓。”
这是《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作者简·奥斯丁用这样一句话引出整个故事,让人在思考的时候不禁一笑。整部小说中,贝内特太太和其他的几位太太,就是抱着这样的念头不停地把女儿们往内瑟菲尔德庄园里塞,闹出了许多笑话,却也在笑话之中,促成了两对好姻缘。
从整个故事来看,《傲慢与偏见》是一本关于灰姑娘嫁入豪门的小说:伊丽莎白不是全书中最美的,她的大姐比她更美;她的嫁妆也很是微薄,比不上宾利小姐的丰厚;她的家世更是卑微,没有爵位,比不上罗辛斯的安妮小姐。而达西先生呢,他是彭伯利的主人,每年收入过万,在摄政时代,这个身家大概可以排入全英国前十。这样两个人在一起了,看上去像是灰姑娘的伟大胜利。
人们常常说,傲慢代表着达西先生,而偏见代表着伊丽莎白。达西先生因为长久以来接受的良好教育而对乡下舞会不屑一顾,而伊丽莎白则因为达西先生的.言行举止,对他产生了偏见。在最后傲慢与偏见都在沟通之中消除之后,两人才走到了一起,达成了童话里完满的大结局。
然而,就我看来,傲慢与偏见,这两个问题,同时存在于两位主角身上。
首先是傲慢。Pride这个单词,在英文之中其实更接近于“自豪,骄傲”。两位主角都有着骄傲的资本。女主角伊丽莎白不是最美丽的,然而她是整部小说里最有灵气的。主角的父亲赞赏女儿是家里最聪明的,就连主角达西先生,在舞会上说了“叫我动不了心”的话之后,还是爱上了女主角那双灵动的眼睛。
聪明的女孩,拥有不坏的容貌,还有一双灵动的眼睛,可以想象,她在左邻右舍之间是非常有人缘的。十几年顺风顺水,让这个聪明漂亮的女孩有一股隐藏在心里的傲气。别看她和身份地位相貌都不如自己的夏洛特成为了至交好友,但她的内心其实一直觉得自己,她的姐姐,除去财产和陪嫁,在任何地方都不比伦敦那些小姐们差。
而达西先生呢,他的骄傲似乎很容易追本溯源:他有好家世,接受过好教育,在剑桥念过书,从小受到的都是贵族精英教育。祖上受过爵位,从收入上讲,达西先生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富豪。这样一位有身价有地位的绅士,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骄傲呢?
于是,在内瑟菲尔德庄园舞会上的初次见面,成了一次年轻少女的自傲和贵族的骄傲之间的碰撞。
这场见面无疑是整部小说的重头戏之一。达西先生因为好友邀请来到了内瑟菲尔德庄园,参加舞会。在舞会上,达西先生厌恶整个舞会的庸俗、无趣——当然啦,这位在当时的英国排得上号的大富豪,在伦敦的交际季里,哪位太太的shalom,哪位伯爵的party没有参过呢?这场完全不知所谓的舞会,简直是在浪费他宝贵的时间。
舞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讨论的就是达西先生的高收入,原著里的贝内特太太是个大嗓门,以达西深入骨血的绅士风度,自然是对这种事情十分厌恶的。贝内特太太和贝内特家两位小女儿的作风足以让达西对这一家人没有好感。所以在宾利出言邀请他和伊丽莎白跳一支舞的时候,他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我想,在宾利出声邀请的那一刻,达西先生一定把伊丽莎白当成了往常他见过的那些庸俗,没有思想的小姐们——有钱的单身汉必定想娶亲,想必在伦敦,无数把自己的女儿们往达西先生的怀里送的太太们也是这样想的。再加上整个舞会在达西的眼里就像个闹剧,达西没有留情面,直接拒绝了在他看来只是浪费时间的一场舞。
而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卑微过。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整部小说中,伊丽莎白拥有着最闪亮最宝贵的灵魂。她聪明、自尊、自强、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积极向上,拥有一颗宝贵的心。
达西先生在两人素不相识、完全没有互相了解的情况下拒绝了伊丽莎白。这无疑是对伊丽莎白的偏见。两人拥有相似的骄傲,而无缘无故受到否认的伊丽莎白,自尊受到了挫伤。
此时偏见就形成了:达西先生认为伊丽莎白和她的家人,是庸俗的乡下人,没有教养,没有见识;伊丽莎白觉得达西先生是有钱的贵族,目空一切,觉得地位就代表一切,无视一个人真正的内在。
如果缘分不够的话,同样傲慢又有了偏见的两个人,或许就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了。然而作者却在这场舞会上埋上了一笔伏笔,那就是伊丽莎白回望了达西先生一眼。
这一眼能碰撞出多少火花呀!利兹的灵气,利兹的所有美都集中在她的眼睛里了,而这一眼,含着一位高贵的女士的自尊与骄傲,还有一些调皮的讥诮。这一眼虽然没有让达西先生当即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却记住了这一眼。
在伊丽莎白看来,达西先生只是一个骄傲的贵族,一位在背后说女士坏话的伪绅士。而达西先生呢,他觉着伊丽莎白像她的家人一样庸俗不堪,可是这位年轻女士灵动的一个眼神却又显示着她的不俗,她的自尊她的美。达西先生发现自己之前下的结论好像出了点差错。他开始不断地打量伊丽莎白。只为了找出一些佐证来证明她同他之前说的一样,不值得与他共舞。
然而伊丽莎白并不是达西先生想象的那样庸俗不堪。正如原文里所说:“虽然他眼光犀利,挑出了不止一处缺陷,说伊丽莎白体形有失匀称,却也只好承认,她的身材苗条、中看。一方面达西断言伊丽莎白的举止不是时髦女郎的举止,另一方面又感到她的确洒脱自如。”
简·奥斯丁给《傲慢与偏见》一开始取的名字叫《初次的印象》。两人因为各有各的骄傲,或者说傲慢,留下了偏见。即使达西先生的偏见改变了一点儿,他开始承认伊丽莎白的有点,但是,直到达西告白求婚时,他还觉得伊丽莎白和他平常见过的女孩一样,赶着想嫁给他;而伊丽莎白的偏见则严重的多了,由于偏见,她甚至怀疑起达西先生的人格,错误地信任了威克姆,将谎言当作真相。这偏见造成了两位主角之间的沟通被阻塞,最后导致了达西先生求婚的失败。
然而沟通的阻塞并不阻碍达西了解伊丽莎白的人格。达西先生被那双灵动的眼睛蛊惑住了:从那双眼睛里他感受到了一个生长在南方阳光明媚的山村的女孩的活力,这是总是在伦敦那个阴雨绵绵,潮湿寒冷的地方感觉不到的。他没有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因为财产和家世产生的敬畏,他能看见的是一个健康阳光的女孩,爱护姐妹,进退有度,才思敏捷,大方诚实……
在达西先生严肃的家教下,他从来没有体会过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明媚灵动就像阳光的女子。伊丽莎白的优点不会因为糟糕的家世,糟糕的家人而被掩盖,它们只会在糟粕中更加闪闪发光。
在达西先生意识到之后,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向伊丽莎白告白,却得到了残酷的拒绝。两个人的骄傲再一次的碰撞了,达西自认为没人会拒绝他,但是伊丽莎白用最严厉的言辞拒绝了他,对于达西先生的爱慕,没有丝毫的感谢,并且质疑起达西先生为人是否正派。而伊丽莎白呢?在达西先生的告白中,她被狠狠地羞辱了。家人的不知礼节,进退失宜像是一记耳光狠狠地抽在一位少女的脸上。
两人的骄傲都在这场求婚中弯折了:达西自认为不会有人拒绝他,结果被伊丽莎白拒绝了,他自认为受过良好的教养,却被求婚对象指责到“如果你更有礼貌些”,这无疑是对他的最大讽刺;而伊丽莎白在看过达西先生的信之后,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判断力和眼光完全不准,她用来自傲的资本其实不值一钱。她开始觉得羞愧,狠狠大哭了一场。
至此,两人的骄傲都受到了挫折,而偏见终于开始消失。在伊丽莎白到达彭伯利之前,两人都沉淀下了自己的心情,达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伊丽莎白开始正视达西。两人纠正了偏见,而正如伊丽莎白后来所说,他们的性格是如此互补,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很相似。这两人理所应当地坠入了爱河。
纵观全书,一共或详或略地提及了五门婚事,其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故事无疑是主线。整个故事带着英式的幽默,结构精细,一波三折,节奏明快。故事整体带着英国南部明媚阳光的味道,在最美好的地方戛然而止。
简·奥斯丁的生花妙笔让整个故事就像一只放在桌上的三寸象牙雕,局面不大,却精细可爱,故事一波三折,每一个单词都细细雕琢,每一句话放的恰到好处,每一个情节都发生的正是时候。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种种微妙,更是让人爱的手不释卷。
《傲慢与偏见》的读书笔记三:
作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以爱情和婚姻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自然是吸引读者的,但描写爱情的小说在世界文坛不计其数,能成为世界名著而不流俗于一般爱情小说的,个人认为只有《傲慢与偏见》做到了。
首先,什么是婚姻的“好坏”标准。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二像莉迪亚和威克姆,建立在美貌与情欲上。幸福的婚姻都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尤其是伊丽莎白,她对达西先拒绝后接受,这说明:“没有爱情千万不能结婚”。
其次,恋爱的婚姻一定要严肃谨慎,切不可让表面现象蒙住眼睛。伊丽莎白对达西态度发生的转变正是说明了这一点,直到后来自己完全醒悟,自我责备说,她所以会做出这种蠢事,完全是虚荣心在作怪。事实证明:“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
另外,恋爱婚姻不仅是个个人问题,而且也是个社会问题。莉迪亚的私奔使得全家人惊恐,一旦酿成丑闻不但她自己身败名裂,还会连累亲友们,使得亲友们都会被猜疑,她的姐姐们甚至难以找到体面的归宿。这就说明,人们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光顾自己,还要对亲友负责,对社会负责。
总之,通过作者的描述我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正确的爱情观才是婚姻幸福的关键。当然,我生活的环境再也没有书中不堪忍受讲究门第的包办婚姻,但是还是给我以追求婚姻的方向,即婚姻要以感情为基础,兼顾家人和社会认知,严肃谨慎地对待。个人觉得,在物欲横流、心态浮躁的当代,简奥斯丁的婚姻观给我们以方向,要把握婚姻的幸福,还要做到懂得知足。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生活其实就这么简单,人生本来不复杂,是我们自己庸人自扰。我们从没有将人与人之间,或者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的关系回归质朴。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将无休止的欲望强加其上。欲壑难填,因欲望一切得到的不再珍惜,一切得不到的才是最好。人心何时懂得知足,何时才能迎来幸福。
第2篇: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德伯家的苔丝》简写本与原著的语篇比较——基于倒装句的分析视角 2 死亡,马丁•伊登的解脱---对伊登自杀必然性的探究 3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incidental Plots in Jane Eyre and Te of the d’Urbervilles 6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8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 9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对译(开题报告+论文+)11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 12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13 英语习语非稳定性结构特征研究大陆高等教育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汉语的状况及分析 15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 16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冰山理论”在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18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 2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22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23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24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 2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 of the D’Urbervilles 30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 31 刍议美国情景喜剧中的美国俚语
The Inharmonious Element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33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34 礼貌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35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37 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 38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0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英语中易混的修辞手法之区别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蝇王》中象征意义浅析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语境视角下的“吃”字翻译研究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从《傅雷家书》和《致儿家书》的对比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
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 of the D’Urbervilles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Analysis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 论《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艺术创作特征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 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美国英语新词汇特点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wilight-eclipse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个人英雄主义角度解读《肖申克的救赎》 对意象翻译的初步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86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 87 论《双城记》中的爱情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89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
An Ecofeministic Approach to Ernest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 93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意象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97 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xx学院案例 98 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 99 《圣诞欢歌》中斯克罗吉的性格分析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01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02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 103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 105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107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108 回归之路--《所罗门之歌》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10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111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113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 116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117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19 从妇女主义视角看《紫色》中西丽的成长 120 浅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122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对译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124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26 The Joy Luck Club :Chinese Mothers’American Dreams Lost and Regained 127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语电影对白汉译
论《红字》中的孤独因素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 131 绝望而不言败的抗争——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 132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试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35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 137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138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疯狂主妇》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 140 自我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必由之路 141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142 欧亨利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144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146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147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148 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150 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译的策略
151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52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 153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154 苔丝形象浅析
155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156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157 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 158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 159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 160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161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 162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163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
164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ip Girl第一季为例 165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汉译本中的异化策略()166 The Application and Value of Formative Aement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ETL)in Middle Schools 167 从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看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 168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
169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Contracts 170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策略调查 172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 173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174 A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175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 176 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177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17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17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 Negotiation 180 英汉植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 181 斯佳丽:“旧”时代的“新”女性
182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83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184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 185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浅析及对策
186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堕落 187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
188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189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190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91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192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 193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194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
195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196 论>中乌玛的觉醒
197 The Seven-Eighth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 analysis of “Iceberg Theory”
198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E.B.White’s Charlotte’s Web
199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200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
第3篇:简奥斯丁作品读后感
简奥斯丁作品读后感
我的枕头边常年放着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傲慢与偏见,它已经陪了我快十年,很多个晚上睡不着,就会随手翻开来看一段,无论是达西与伊丽莎白在舞会上火花四溅的交锋,还是是班内特太太神经质的唠叨,简奥斯丁的睿智总能令我倾倒,会心一笑,而后回味着熟悉的情节倒头睡去。
简奥斯丁的一生平淡无奇,她几乎没有离开过她所生活的那个乡村小镇,因此她的书里从来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历史性的情节,也没有什么对黑暗世界激愤的控诉和揭发。她仅仅是凭着敏感的观察天赋和出色的语言能力,反反复复的写着她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他们的小幸福,小烦恼,他们的.小算计,小心机。
虽然那些故事都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乡村,但是到今天依然活泼生动,呼之欲出吗,她也许称不上什么伟大的作家,但她绝对称的上是我心里最聪明的作者,最可爱的女人,简奥斯
第4篇:简奥斯丁的名言
简奥斯丁的名言
1不过天下事总是这样的你嘴上不诉苦,就没有人可怜你——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2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3一个人不要起脸来可真是漫无止境——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4人生在世,要不是让人家开开玩笑,回头来又取笑取笑别人,那还有什么意思?——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5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6要是爱你爱的'少些,话就可以说的多些了——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7幸福一经拒绝,就不值得我们再加重视——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8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9有心事应该等到单独一个人的时候
第5篇:成为简·奥斯丁观后感
《成为简 奥斯汀》观后感
前两天看了您推荐的《BECOMING JANE》,电影很好,看后随性的写下了这些。另外想必您对本片会有更多的感触和领悟,记得写给我哦~~~ 这部电影的主线是简和汤姆的爱情故事。
初次见面时,汤姆的傲慢,带来了简对他很大的偏见。后来简和汤姆的在森林、舞会和图书室三个场景中的言语、肢体以及思想的碰撞中慢慢产生了爱情的火花。在汤姆离开汉普郡的前一夜,两个主人公再也不能压力自己的感情,在森林中忘情相吻。有意思的是,当简问汤姆自己的初吻表现怎么样时,少女的那种纯情,给原本深沉的影片增添了些浪漫成分。
简的第一次私奔毁于沃伦的诽谤信,在汤姆舅舅的极力反对下,汤姆在爱情和金钱之间选择了后者。
其实,简也完全可以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家庭困境,因为和卫斯理的婚姻可以给她带来每年两千万磅的收入和他
第6篇:成为简奥斯丁观后感
成为简·奥斯汀
看到和简奥斯丁有关的电影都会下意识地有会有幸福美满的结局的错觉,闷住了。才真感觉到毕竟小说和现实是不一样的.。《傲慢与偏见》的结局是简深深向往,却又永远无法得到的生活。。而生活是残缺的,在残缺的缝隙中才会散落着一些支离破碎的美好,如同破碎的镜子,如同简和汤姆的爱情,所以她成为了简 奥斯汀。“所有的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局。我的故事里的人都得到了他们应得的。”
而这个时代却欠了简一个美好的结局。终身未嫁的简捍卫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爱情。我总以为坐上那辆私奔去伦敦的火车才是壮举,抛弃名利远离纷争就在什么都不想的那一刻永远自由,而谁又能理解,只有离开,才更需要勇气。就在她转身的那一瞬间,时间变成永恒。这个决定很伟大,很顾全大局,也很残忍。时隔多年再遇到那个人的时候,发现彼此还相爱着,但是时间流
第7篇: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优秀)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2 《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 3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5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 7 广告标语的语言特色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 9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 10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An Analysis
第8篇:奥斯丁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奥斯丁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理智与情感>这本书是简·奥斯丁的。我非常喜欢她的另一本书<傲慢与偏见>.我觉得她的书的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似乎读了一点就再也放不下了。所以,一看到她的这本<理智与情感>就不得不放下了正在读的<包法利夫人>.还好。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本<理智与情感>似乎带给我太多的意外了。我从没想过,小说的剧情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当然,我更喜欢作者本人。知道吗?从这本书里我所感悟到,或是学到的格言就是: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
不是吗?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理智的姐姐和一个感性的妹妹。最终妹妹还是因为在爱情上受到了无限量打击,随后,终于明白了,理智是很重要的。最后,他们都找到了爱他们,也是他们所爱的.人。过上了美满的生活。这个与许多当时英国的小说不同,他们都在